培養責任感,讓孩子扛起自己的義務
嘿!我是早教書:全麵解讀哈佛大學智能教育 作者:宋璐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卡爾·威特家庭的責任教育
一個人如果沒有熱情,那麽他將會一事無成,而和熱情緊密相關的就是責任心。有沒有責任心,這將關乎著你的家庭、生活、工作等是否成功,而這也充斥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每個角落。
——托爾斯泰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是孩子的全職保姆,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學習中的一切困難,但是卻忘記了對孩子的責任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從小培養起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應該格外的重視,讓孩子擁有一顆責任心。
哈佛故事
教育大師卡爾·威特就非常注重對兒子小威特責任觀念的培養。
卡爾·威特很少給小威特買玩具,不過他卻精心為小威特準備了一套炊事玩具,而且還特別準許小威特跟著媽媽一起學習“做飯”。媽媽做飯的時候,小威特就站在一邊看著,在這個過程中,小威特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媽媽也都一一耐心地回答。
雖然小威特最終並沒有學會做飯,但是他卻認識到了家庭的細節之處,認識到了家庭是由每位成員的付出構成的,所以每個人都要承擔一部分的責任。
小威特再大一點時,老威特便用做遊戲的方式進行孩子責任觀念的強化教育。
例如,有些時候,老威特還會讓小威特管理家中的事務,而自己則是當小威特的仆人,聽從他的安排。如果小威特所下達的命令沒有條理性,並且還把家裏搞得一團糟,那麽老威特就會收回他的“管家”的資格,進而降為仆人。
當然,老威特有時也不會好好做事,這個時候小威特就會毫不留情地指正出來。而老威特也非常配合說:“請原諒,我以後肯定注意。”
愛心課堂
當今社會,大多數的家長根本就沒有認識到孩子缺乏家庭責任感的嚴重性,依然當孩子的全職管家,處處都幫孩子打點好,讓孩子一心學習,別的事情都不需要管。孩子享受了家庭中最高的權利,但是卻沒有承擔一點責任,這樣也就打破了權利和義務相輔相成的平衡關係,勢必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
在生活中,不僅要讓孩子意識到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還要讓孩子注意和其他成員之間的情感聯係。正是因為家人之間的感情,才會讓責任這個死眼的詞兒不會那麽繁重,才會讓人們心甘情願地承擔家庭的責任。同樣,植根於情感的責任教育也是孩子們最容易接受和樂於接受的。親友之間需要常常打電話,過年過節要時常在一起聚聚餐,互相贈送一些祝福的賀卡和小禮物,這些都能夠有利於家庭情感的維係。
在美國,如果和長輩離得比較遠,那麽家長就會讓孩子在假期裏獨自坐飛機去看望老人,他們將這種方式稱做“郵寄兒童”。而我們國家不妨也學習一下這種郵寄兒童的方式,讓孩子在假期的時候,帶上自己的小禮物,去看望一下長輩,這樣下來,孩子長大後肯定就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了!
教育小妙招
對孩子進行責任教育,是我們每一位家長應盡的責任。隻有更好地實施責任教育,才能夠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責任公民。作為父母,我們更沒有任何理由推脫搪塞,要勇敢擔負起責任教育,引領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快樂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曾經對學齡兒童的家庭生活做了一項調查,其中有這麽一個問題:“什麽樣的家庭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呢?”這些兒童的父母私下都猜測著孩子們的答案,有錢、房子大、每天吃到可口的食物、能夠買到喜歡的玩具等,可是孩子們的答案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在這些孩子中,大部分的人認為最為快樂的事情,就是和家人一起做些事情。
看,大人總喜歡用自己的邏輯去猜測孩子的想法,隻是一味地給孩子們物質上的滿足,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就像上述小威特一樣,他沒有多好玩具,卻和父母經常打理家中的事務,在享受家庭快樂的同時,也養成了對家庭的責任感。所以,想要讓孩子有責任心,家長不妨為他建立一個快樂融洽的家庭開始,讓孩子在體驗快樂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生成責任觀念。
·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小威特在做家務的時候,除了享受到快樂,還找到了在家庭中存在的價值。這樣的契機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可以適時給孩子一些家務活,讓他明白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意義。比如,可以讓孩子幫助父母刷刷碗、掃掃地、買點菜等。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更加有自信,更加樂觀起來。這也是因為他們在參與家庭事務的同時,也找到了自我的價值。
家庭責任感是孩子社會責任感發展的基礎,隻有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人,這樣,孩子的內心才會感到快樂,才會更加堅強,才能夠擔負起肩上的責任,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
責任教育應該從家庭開始,而家庭就應該從重視孩子開始,這裏所說的重視不是孩子要什麽就給他什麽,而是要重視孩子的意見,並且告訴孩子他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參與家中事情的決策。這樣由小見大就能逐步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責任心指的就是對別人的關心,對社會的關心。隻有讓孩子擁有了責任心,他們生活才算是真正有了靈魂和含義。
小小年紀,懂責任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們所能夠擔負的責任,我也一定能負,人們不能擔負的責任,我也能負。這樣,你才能真正鍛煉自己,進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對於孩子來講,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隻有具有一定的責任感,人才可以自覺地、勤奮地學習與工作,掌握各種技能。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以便長大之後,能夠適應社會,照顧家庭,完成本職工作,盡自己的義務,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
哈佛故事
有一個小男孩,他非常喜歡踢足球,盡管他才不足6歲,但還是整天踢著足球跑來跑去。
有一次在踢足球的時候他起腳射門,方向沒有把握好,不偏不倚正好將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
一群孩子沒有一個人敢去道歉,這個男孩隻好硬著頭皮敲開了鄰居的屋門。不出意外地,鄰居十分生氣,要求他賠償12.5美元。
闖了大禍的小男孩回到家中不安地向父親認錯,父親說:“親愛的,我明白你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你應該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對嗎?”
小男孩為難地說道:“可是,我現在沒有錢賠給人家。”
父親說:“那沒關係,我可以先借給你,以後慢慢地從你做家務的‘工資’中扣除。”
從此之後,每個月小男孩在家做家務的“工資”都會被扣除一部分。半年之後,終於將自己借父親的12.5美元還清了。
後來,這個小男孩成為一個知名人士。他在回憶這件事情的時候,曾經說道:“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讓我懂得了什麽叫責任。”
愛心課堂
在今天的中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嬌生慣養,責任感缺失。他們隻顧自己,不管別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他們也從不去關心,其實並非是他們不想去關心,而是他們沒有關心別人、愛護別人的意識。
以前,中國大多數的家庭都是多子女的家庭,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父母對於孩子的寵愛比現在要少很多,孩子的責任感可能會在自家兄弟姐妹之間的生活與學習活動中得以體現。比如,“哥哥姐姐都會將好吃的,好東西讓給小弟弟、小妹妹”,“在幹活的時候,哥哥、姐姐會多幹一些活”等。每個人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長幼有序。每個人的責任不同,義務也不同,責任感也就逐漸地建立起來了。
而現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就隻有這麽一個晚輩,結果自然是悉心照顧,寵愛有加,根本沒有讓孩子盡什麽義務。等孩子長大之後再培養,就已經太晚了。獨生子女性情冷漠,責任感缺乏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了。
教育小妙招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應該從心理科學中找尋答案:教育心理學專家告訴我們,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讓他能夠行使自己的權利,盡自己的義務,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千萬不要將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包辦一切事務。
·家庭應具備良好的民主氣氛
若想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首先就要求家庭應該具備良好的民主氣氛。在平常的時候,父母應該多與孩子討論所接觸到各種信息與問題,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簡介,用日常生活最為常見的,涉及倫理道德等問題的事例,引導孩子對社會現象獨立作出正確的解釋。倘若孩子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也不可急於打斷,或者立即給予批評。
·強調孩子的主體作用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絕對不是完全被動的角色,對於一種現象,倘若他們心中原本有的解釋未曾出現矛盾,他們就不會接受新的解釋。所以,孩子是不會從父母的武斷說理中獲得好處的。父母應該抓住一些社會現象讓孩子自己去分析,提出問題之後,讓他們用自己的理論去解釋,等他們解釋不了了,父母再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與孩子一起探討,直到孩子接受父母的觀點。
·多讓孩子幫幫忙
父母經常請孩子幫忙處理一些家庭問題與社會事務,也是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公交車上,一個外地婦女抱著一個小女孩,靠在十四、五歲的兒子的身邊。她的兒子因為承擔著成年男子的責任而顯得非常自信而莊重,他細心而周到地照顧著自己的母親與妹妹,甚至與他的年齡有些不太相符。很多孩子早熟都與生活的環境有著很大關係,適當地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庭與社會的責任,對他們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幫助。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責任是上天賜給世人的一種考驗,很多人沒有通過這場考驗,逃走了;有些人承受住了,給自己戴上了荊冠;逃跑的人時間一長消逝了,從此在世上了無痕跡;而承擔的人時間一長也消逝了,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永存不朽。
堅持就是一種責任感
一個人如果沒有恒心和毅力,做事情的時候就容易半途而廢,很難取得成功。其實,孩子不僅在學習藝術的時候容易受到困難的困擾,在學習其他知識的時候,也非常容易被困難嚇倒,最終選擇放棄。因此,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這種堅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
——斯托夫人
做一件事,隻有堅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很多人開始的時候信心滿滿,但是在中途遇到挫折時,總會感到失望和不安,有時甚至會喪失信心,這幾乎是人性的弱點和缺陷,更是沒有責任感、責任心匱乏的體現。此時,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就是人的恒心和毅力。
哈佛故事
妮妮的思維很活躍,想法和愛好也很多,總是冒出很多新奇的想法,但是隻持續了一段時間,很少堅持做完一件事。
因為妮妮自己喜歡鋼琴,於是媽媽給她報了學習班,開始的時候進步很快,而且彈奏得比較好,但是當老師讓她回家不停地練習的時候,她表現得缺乏恒心,認為一直彈奏一首曲子很枯燥,沒有突破。而且,讓人更難熬的是,並不是練習就會進步,實際上會出現很長時間的停滯不前,甚至會退步。遇到這種情況,隻有學習者擁有足夠的恒心和毅力,繼續努力練習,才能夠攻克難關,取得進步。但是事實上,有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階段放棄了,因為對停滯和退步無法忍受。沒有堅持到底,失去信心,而功虧一簣。
妮妮已經學習了好幾年鋼琴,在這個過程中,三番五次地遇到困難。有一次,妮妮直接用拳頭捶鋼琴,媽媽聽到之後,趕緊坐在女兒旁邊。
“妮妮,和媽媽說說你怎麽了?”媽媽關切地問。
“我不想再學鋼琴了。”妮妮非常生氣地說。
“為什麽突然有這種想法?”妮妮沒有說話。
“難道你不喜歡音樂了嗎?”媽媽問。
“是的,我不喜歡了。”妮妮賭氣地回答。
“妮妮,你並不是真的不喜歡彈鋼琴了,你先考慮一下,我們再談這件事,好嗎?”媽媽認為這件事不能著急。
沒多久,妮妮來到媽媽身邊,“媽媽,其實我還是想學琴的。隻是有時候覺得太難了,我可能永遠都學不好。”她小聲地說道。
媽媽為了讓妮妮從糟糕的狀態中走出來,給她講了很多的道理,她明白了,如果想要學習好鋼琴,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難關,隻有一直堅持下去,沒有其他的捷徑可走。
愛心課堂
隻有學會堅持,才能最終做成一件事情。其實孩子的堅持度是很低,2歲的孩子隻能在一件事情上最多堅持5分鍾,4歲的時候達到10分鍾,5~6歲的時候達到15~20分鍾。堅持度低,自然他們的責任感也是很低的。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還小,還不能理解父母口中所謂的“責任”究竟有多重,所以不能怪孩子不能堅持,而是家長要學會培養孩子的堅持度。比如孩子學習某種樂器,開始的興趣隻是自娛自樂,當他真正學起來的時候才發現有些東西一直製約、規範著他,從而失去了興趣。比如彈鋼琴,如果孩子不喜歡的話就不要強迫孩子彈,可以讓孩子教家長彈,那麽孩子就會有成就感,還要適時地鼓勵誇讚孩子,這樣能夠鍛煉孩子的堅持性。
莫紮特曾經說過:“別人都以為我的成就完全來自我的天賦,其實這種說法不對。我有這樣的成就,完全是靠我的努力和恒心。”莫紮特這樣的音樂大師都認為是努力和恒心讓自己取得成功的,更何況是一個普通人呢?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音樂,還要學他那種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育小妙招
堅持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更是責任感的最直接體現。想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從小就有毅力,家長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家長要注意,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注意鼓勵,而不是對孩子說這些話:你很沒用!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再不努力,就會被別人比下去了!
·教會孩子把事情分步驟來做
把事情拆開來,一點點地做,每天隻要完成一個步驟就好,不要對過程過於苛刻,隻要孩子按照約定完成了該做的事情,就要給予肯定,每天要鼓勵孩子第二天繼續堅持,這樣下去,孩子的信心就會增強。
·堅持完成一件事,給孩子獎品
當孩子堅持完成一件事情時,適當地獎勵孩子獎品,比如一塊糖、一塊餅幹。每次孩子換獎品時,還要不斷地鼓勵他、稱讚他,鼓勵孩子嚐試其它的事情。
·準備幾個堅持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準備幾個嚐試、堅持、努力有關的故事,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說給孩子聽,孩子就會樹立模仿的偶像。向孩子灌輸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觀念,麵對問題,要勇於挑戰。
·父母要教會孩子調整心態
首先父母的心態要好,接受生活中處處充滿挫折的觀念,不能一直保護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堅持處理問題。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嬌慣孩子,就放任孩子,一定要利用這些機會培養孩子的恒心和毅力,讓孩子體會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這樣,他就有可能在毅力和責任感的支持下取得更多的成就。
一個人如果沒有熱情,那麽他將會一事無成,而和熱情緊密相關的就是責任心。有沒有責任心,這將關乎著你的家庭、生活、工作等是否成功,而這也充斥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每個角落。
——托爾斯泰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是孩子的全職保姆,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學習中的一切困難,但是卻忘記了對孩子的責任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從小培養起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事情,所以父母應該格外的重視,讓孩子擁有一顆責任心。
哈佛故事
教育大師卡爾·威特就非常注重對兒子小威特責任觀念的培養。
卡爾·威特很少給小威特買玩具,不過他卻精心為小威特準備了一套炊事玩具,而且還特別準許小威特跟著媽媽一起學習“做飯”。媽媽做飯的時候,小威特就站在一邊看著,在這個過程中,小威特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媽媽也都一一耐心地回答。
雖然小威特最終並沒有學會做飯,但是他卻認識到了家庭的細節之處,認識到了家庭是由每位成員的付出構成的,所以每個人都要承擔一部分的責任。
小威特再大一點時,老威特便用做遊戲的方式進行孩子責任觀念的強化教育。
例如,有些時候,老威特還會讓小威特管理家中的事務,而自己則是當小威特的仆人,聽從他的安排。如果小威特所下達的命令沒有條理性,並且還把家裏搞得一團糟,那麽老威特就會收回他的“管家”的資格,進而降為仆人。
當然,老威特有時也不會好好做事,這個時候小威特就會毫不留情地指正出來。而老威特也非常配合說:“請原諒,我以後肯定注意。”
愛心課堂
當今社會,大多數的家長根本就沒有認識到孩子缺乏家庭責任感的嚴重性,依然當孩子的全職管家,處處都幫孩子打點好,讓孩子一心學習,別的事情都不需要管。孩子享受了家庭中最高的權利,但是卻沒有承擔一點責任,這樣也就打破了權利和義務相輔相成的平衡關係,勢必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的影響。
在生活中,不僅要讓孩子意識到應該承擔的家庭責任,還要讓孩子注意和其他成員之間的情感聯係。正是因為家人之間的感情,才會讓責任這個死眼的詞兒不會那麽繁重,才會讓人們心甘情願地承擔家庭的責任。同樣,植根於情感的責任教育也是孩子們最容易接受和樂於接受的。親友之間需要常常打電話,過年過節要時常在一起聚聚餐,互相贈送一些祝福的賀卡和小禮物,這些都能夠有利於家庭情感的維係。
在美國,如果和長輩離得比較遠,那麽家長就會讓孩子在假期裏獨自坐飛機去看望老人,他們將這種方式稱做“郵寄兒童”。而我們國家不妨也學習一下這種郵寄兒童的方式,讓孩子在假期的時候,帶上自己的小禮物,去看望一下長輩,這樣下來,孩子長大後肯定就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了!
教育小妙招
對孩子進行責任教育,是我們每一位家長應盡的責任。隻有更好地實施責任教育,才能夠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責任公民。作為父母,我們更沒有任何理由推脫搪塞,要勇敢擔負起責任教育,引領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快樂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曾經對學齡兒童的家庭生活做了一項調查,其中有這麽一個問題:“什麽樣的家庭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呢?”這些兒童的父母私下都猜測著孩子們的答案,有錢、房子大、每天吃到可口的食物、能夠買到喜歡的玩具等,可是孩子們的答案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在這些孩子中,大部分的人認為最為快樂的事情,就是和家人一起做些事情。
看,大人總喜歡用自己的邏輯去猜測孩子的想法,隻是一味地給孩子們物質上的滿足,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就像上述小威特一樣,他沒有多好玩具,卻和父母經常打理家中的事務,在享受家庭快樂的同時,也養成了對家庭的責任感。所以,想要讓孩子有責任心,家長不妨為他建立一個快樂融洽的家庭開始,讓孩子在體驗快樂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生成責任觀念。
·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小威特在做家務的時候,除了享受到快樂,還找到了在家庭中存在的價值。這樣的契機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可以適時給孩子一些家務活,讓他明白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意義。比如,可以讓孩子幫助父母刷刷碗、掃掃地、買點菜等。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更加有自信,更加樂觀起來。這也是因為他們在參與家庭事務的同時,也找到了自我的價值。
家庭責任感是孩子社會責任感發展的基礎,隻有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人,這樣,孩子的內心才會感到快樂,才會更加堅強,才能夠擔負起肩上的責任,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家中的一份子
責任教育應該從家庭開始,而家庭就應該從重視孩子開始,這裏所說的重視不是孩子要什麽就給他什麽,而是要重視孩子的意見,並且告訴孩子他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參與家中事情的決策。這樣由小見大就能逐步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責任心指的就是對別人的關心,對社會的關心。隻有讓孩子擁有了責任心,他們生活才算是真正有了靈魂和含義。
小小年紀,懂責任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們所能夠擔負的責任,我也一定能負,人們不能擔負的責任,我也能負。這樣,你才能真正鍛煉自己,進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對於孩子來講,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隻有具有一定的責任感,人才可以自覺地、勤奮地學習與工作,掌握各種技能。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以便長大之後,能夠適應社會,照顧家庭,完成本職工作,盡自己的義務,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
哈佛故事
有一個小男孩,他非常喜歡踢足球,盡管他才不足6歲,但還是整天踢著足球跑來跑去。
有一次在踢足球的時候他起腳射門,方向沒有把握好,不偏不倚正好將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
一群孩子沒有一個人敢去道歉,這個男孩隻好硬著頭皮敲開了鄰居的屋門。不出意外地,鄰居十分生氣,要求他賠償12.5美元。
闖了大禍的小男孩回到家中不安地向父親認錯,父親說:“親愛的,我明白你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你應該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對嗎?”
小男孩為難地說道:“可是,我現在沒有錢賠給人家。”
父親說:“那沒關係,我可以先借給你,以後慢慢地從你做家務的‘工資’中扣除。”
從此之後,每個月小男孩在家做家務的“工資”都會被扣除一部分。半年之後,終於將自己借父親的12.5美元還清了。
後來,這個小男孩成為一個知名人士。他在回憶這件事情的時候,曾經說道:“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讓我懂得了什麽叫責任。”
愛心課堂
在今天的中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嬌生慣養,責任感缺失。他們隻顧自己,不管別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他們也從不去關心,其實並非是他們不想去關心,而是他們沒有關心別人、愛護別人的意識。
以前,中國大多數的家庭都是多子女的家庭,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父母對於孩子的寵愛比現在要少很多,孩子的責任感可能會在自家兄弟姐妹之間的生活與學習活動中得以體現。比如,“哥哥姐姐都會將好吃的,好東西讓給小弟弟、小妹妹”,“在幹活的時候,哥哥、姐姐會多幹一些活”等。每個人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長幼有序。每個人的責任不同,義務也不同,責任感也就逐漸地建立起來了。
而現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就隻有這麽一個晚輩,結果自然是悉心照顧,寵愛有加,根本沒有讓孩子盡什麽義務。等孩子長大之後再培養,就已經太晚了。獨生子女性情冷漠,責任感缺乏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了。
教育小妙招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應該從心理科學中找尋答案:教育心理學專家告訴我們,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讓他能夠行使自己的權利,盡自己的義務,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千萬不要將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包辦一切事務。
·家庭應具備良好的民主氣氛
若想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首先就要求家庭應該具備良好的民主氣氛。在平常的時候,父母應該多與孩子討論所接觸到各種信息與問題,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簡介,用日常生活最為常見的,涉及倫理道德等問題的事例,引導孩子對社會現象獨立作出正確的解釋。倘若孩子的觀點是不正確的,也不可急於打斷,或者立即給予批評。
·強調孩子的主體作用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絕對不是完全被動的角色,對於一種現象,倘若他們心中原本有的解釋未曾出現矛盾,他們就不會接受新的解釋。所以,孩子是不會從父母的武斷說理中獲得好處的。父母應該抓住一些社會現象讓孩子自己去分析,提出問題之後,讓他們用自己的理論去解釋,等他們解釋不了了,父母再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與孩子一起探討,直到孩子接受父母的觀點。
·多讓孩子幫幫忙
父母經常請孩子幫忙處理一些家庭問題與社會事務,也是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公交車上,一個外地婦女抱著一個小女孩,靠在十四、五歲的兒子的身邊。她的兒子因為承擔著成年男子的責任而顯得非常自信而莊重,他細心而周到地照顧著自己的母親與妹妹,甚至與他的年齡有些不太相符。很多孩子早熟都與生活的環境有著很大關係,適當地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庭與社會的責任,對他們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幫助。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責任是上天賜給世人的一種考驗,很多人沒有通過這場考驗,逃走了;有些人承受住了,給自己戴上了荊冠;逃跑的人時間一長消逝了,從此在世上了無痕跡;而承擔的人時間一長也消逝了,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永存不朽。
堅持就是一種責任感
一個人如果沒有恒心和毅力,做事情的時候就容易半途而廢,很難取得成功。其實,孩子不僅在學習藝術的時候容易受到困難的困擾,在學習其他知識的時候,也非常容易被困難嚇倒,最終選擇放棄。因此,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這種堅持到底、持之以恒的精神。
——斯托夫人
做一件事,隻有堅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很多人開始的時候信心滿滿,但是在中途遇到挫折時,總會感到失望和不安,有時甚至會喪失信心,這幾乎是人性的弱點和缺陷,更是沒有責任感、責任心匱乏的體現。此時,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就是人的恒心和毅力。
哈佛故事
妮妮的思維很活躍,想法和愛好也很多,總是冒出很多新奇的想法,但是隻持續了一段時間,很少堅持做完一件事。
因為妮妮自己喜歡鋼琴,於是媽媽給她報了學習班,開始的時候進步很快,而且彈奏得比較好,但是當老師讓她回家不停地練習的時候,她表現得缺乏恒心,認為一直彈奏一首曲子很枯燥,沒有突破。而且,讓人更難熬的是,並不是練習就會進步,實際上會出現很長時間的停滯不前,甚至會退步。遇到這種情況,隻有學習者擁有足夠的恒心和毅力,繼續努力練習,才能夠攻克難關,取得進步。但是事實上,有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階段放棄了,因為對停滯和退步無法忍受。沒有堅持到底,失去信心,而功虧一簣。
妮妮已經學習了好幾年鋼琴,在這個過程中,三番五次地遇到困難。有一次,妮妮直接用拳頭捶鋼琴,媽媽聽到之後,趕緊坐在女兒旁邊。
“妮妮,和媽媽說說你怎麽了?”媽媽關切地問。
“我不想再學鋼琴了。”妮妮非常生氣地說。
“為什麽突然有這種想法?”妮妮沒有說話。
“難道你不喜歡音樂了嗎?”媽媽問。
“是的,我不喜歡了。”妮妮賭氣地回答。
“妮妮,你並不是真的不喜歡彈鋼琴了,你先考慮一下,我們再談這件事,好嗎?”媽媽認為這件事不能著急。
沒多久,妮妮來到媽媽身邊,“媽媽,其實我還是想學琴的。隻是有時候覺得太難了,我可能永遠都學不好。”她小聲地說道。
媽媽為了讓妮妮從糟糕的狀態中走出來,給她講了很多的道理,她明白了,如果想要學習好鋼琴,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難關,隻有一直堅持下去,沒有其他的捷徑可走。
愛心課堂
隻有學會堅持,才能最終做成一件事情。其實孩子的堅持度是很低,2歲的孩子隻能在一件事情上最多堅持5分鍾,4歲的時候達到10分鍾,5~6歲的時候達到15~20分鍾。堅持度低,自然他們的責任感也是很低的。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還小,還不能理解父母口中所謂的“責任”究竟有多重,所以不能怪孩子不能堅持,而是家長要學會培養孩子的堅持度。比如孩子學習某種樂器,開始的興趣隻是自娛自樂,當他真正學起來的時候才發現有些東西一直製約、規範著他,從而失去了興趣。比如彈鋼琴,如果孩子不喜歡的話就不要強迫孩子彈,可以讓孩子教家長彈,那麽孩子就會有成就感,還要適時地鼓勵誇讚孩子,這樣能夠鍛煉孩子的堅持性。
莫紮特曾經說過:“別人都以為我的成就完全來自我的天賦,其實這種說法不對。我有這樣的成就,完全是靠我的努力和恒心。”莫紮特這樣的音樂大師都認為是努力和恒心讓自己取得成功的,更何況是一個普通人呢?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音樂,還要學他那種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育小妙招
堅持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更是責任感的最直接體現。想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從小就有毅力,家長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家長要注意,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注意鼓勵,而不是對孩子說這些話:你很沒用!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再不努力,就會被別人比下去了!
·教會孩子把事情分步驟來做
把事情拆開來,一點點地做,每天隻要完成一個步驟就好,不要對過程過於苛刻,隻要孩子按照約定完成了該做的事情,就要給予肯定,每天要鼓勵孩子第二天繼續堅持,這樣下去,孩子的信心就會增強。
·堅持完成一件事,給孩子獎品
當孩子堅持完成一件事情時,適當地獎勵孩子獎品,比如一塊糖、一塊餅幹。每次孩子換獎品時,還要不斷地鼓勵他、稱讚他,鼓勵孩子嚐試其它的事情。
·準備幾個堅持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準備幾個嚐試、堅持、努力有關的故事,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說給孩子聽,孩子就會樹立模仿的偶像。向孩子灌輸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觀念,麵對問題,要勇於挑戰。
·父母要教會孩子調整心態
首先父母的心態要好,接受生活中處處充滿挫折的觀念,不能一直保護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堅持處理問題。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嬌慣孩子,就放任孩子,一定要利用這些機會培養孩子的恒心和毅力,讓孩子體會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這樣,他就有可能在毅力和責任感的支持下取得更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