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從西北回來了,而且還帶回來了他送給清月的“沉魚”,胤禩握著“沉魚”,頹廢的倒在椅子裏,半天沒說話。


    這讓葛天大感意外,在他眼裏,和十爺的毛毛躁躁,九爺的陰晴不定相比,八爺永遠是那個笑著就能把事辦好的“八佛爺”,可現在“八佛爺”的臉上浮現的是懊惱,失落,甚至還流露出淡淡的恐懼。隔了很長時間,他才開口問他:“她讓你帶什麽話沒?”葛天搖頭,道:“‘他’隻讓奴才把這個給八爺,說八爺自然明白。”


    自從鴿子飛了回來,他就想了很多種可能,從三阿哥想到了十七阿哥,把宿敵統統琢磨了一遍,也派人加強了對他們的監視,甚至西北回京的驛站裏安插了自己的人,隻要有人從西北回京,第一個知道的人,肯定是他。他和九弟、十弟想了無數對策,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可笑的是這個把柄居然落在了她的手裏,胤禩摸著“沉魚”暗自嘲笑自己。他假想無數敵人,卻忘記最應該害怕的敵人。命運跟他開了個更大的玩笑,他居然親自把頭顱洗幹淨,交給了清月,她甚至連算計都沒有過。胤禩捏著“沉魚”的手開始顫抖,抖得他想停也停不下來。後來他身體也開始抖,他想出聲,可話已說不出來。


    差事辦砸了,葛天一直不敢抬頭,回完話,他老老實實的把頭放在地麵上。忽然聽到有東西擊打地板,他雖好奇,可不敢隨便張望。聲音越來越大,已經失儀了,他小心的尋聲望去,發現是八爺的椅子,椅子抖得越來越響,他猛然抬頭,八爺嘴角已歪,口中流出涎水,英俊的麵龐扭曲開來,整個人都在抽搐,他驚呼了聲八爺!


    八爺府上一陣忙亂,攪得連帶九爺、十爺府也是一陣慌亂,穿梭來往八爺府的馬車“咯吱咯吱”的在夜裏亂響,給宵禁的北京城增添了幾分詭異。


    收到胤禛轉的謝恩折,康熙與魏氏便猜到是清月搞得鬼,康熙大為惱怒,清月假傳聖旨隻一部分,更讓他惱火的是,糧草是打哪裏來的?他當即發了密信去問胤禛,不到半天,又接到接二兩三的謝恩折,總共加起來,有五、六萬擔糧草。使得康熙更加驚疑,離京之前,胤禛幾次上書請罪,說籌不到糧草,倉促之間勉為其難隻能湊夠二十萬擔,他才定下私和一計。如今半月間憑白多了六萬擔糧草,不管胤禛籌集的也好,清月籌集的也好,都不是他的福音,能囤六萬擔糧草,也能囤六萬兵馬。經曆過太多政治險境,他聞著味,就能尋著根。


    魏氏也知他擔心之事,便放了鴿子去西北,交待賈大夫細細探聽糧草來源。康熙想立馬回京,可醫正和魏氏都不同意,這次心悸暈厥,已傷了他的心脈,若不好好調養兩月,便會落下病根。但康熙從太醫躲躲閃閃的眼神裏看出,此次重病,他不僅僅是落下病根那麽簡單。魏氏勸慰他:“清月敢假傳聖旨,定會給我們個解釋,若我沒猜錯,三到五日,她必飛鴿傳書。”康熙眼光忽明忽暗,沉默了許久,默許了魏氏的勸解。


    隔天,飛鴿傳書果然到了。知道了六萬擔糧食是假的,康熙內心稍稍安穩了些,再吃太醫院進的藥,仿佛療效也比前兩天明顯。但康熙躺在榻上依然不得安心,清月已攪動起西北的局勢,若朝廷無所表示,恐怕阿拉布坦又會東進,蒙古各部人心也會開始浮動,將來對西征不利。他左思右想,權衡利弊,決定放一個阿哥去西北,壓壓陣腳。能用的幾個阿哥中,八、九、十不在考慮範圍內;老三吟詩作對,寫文章行,可向來做事都太浮華,西北是真刀真槍,來不了半點虛假。老十三在囚禁,放他出來,可那邊還有個清月,他外公、舅舅又是謝圖的可汗。思量再三,剩下的隻有老四和十四。可以目前的形勢,放老十四去西北,戰機不對,自己已經年邁,不能再次西征,萬一他輸,三年後,誰帶兵打西北?那唯一的人選隻能是老四,他一直管著戶部,本身不會帶兵,即使打輸了,也是再正常,並不損皇家顏麵。到時隻能委屈他一下,或懲戒、或圈禁,但對於大局並無礙。思定後,康熙讓近臣陳廷敬擬旨,讓胤禛為欽差,到西北走一遭。


    魏氏聽到旨意,有心想勸康熙,再等等,或許不出半月,清月就能把那邊的局勢整頓好,無需再派人去。還有,最重要的是,在她的內心,她不想讓胤禛與清月走的太近。胤禛心思縝密,做事有條不紊,清月膽大心細,做事出奇製勝,並且他們都對胤祥有情有意,若兩人真的為此聯手,他們兩人比老八一幹人等還難辦。她望向康熙,剛想示意他緩緩,康熙卻堅定的對她一擺手,下一秒,聖旨上已蓋好玉璽,木已成舟,她隻好把想說的話,都擱回了肚裏。


    熬到七中旬,西北兩場戰,打得一輸一贏,而胤禛卻還沒到西北。康熙眉頭緊鎖,他不知是胤禛有意拖延,還是清月動作過快。從結局上來說,這戰朝廷還略占便宜,用五萬擔糧草,斬殺了阿拉布坦三萬人馬,迫使阿拉布坦十五萬人進沙漠……


    “姐姐”躺在榻上的康熙突然問:“你說清月為什麽不讓西北軍殺了這十五萬人?”


    魏氏原本看著康熙睡著了,便坐在紗櫥裏打盹,冷不丁聽見康熙叫自己,嚇了一跳,驚醒過來,定了定神,走到了康熙榻前。康熙睜著大大的眼睛,望著穹頂出神。魏氏替他掖了掖毯子,道:“這次,奴婢不知,也猜不到這丫頭到底為什麽這麽做?”康熙閉上了眼,緩緩的又說:“西北軍還真聽她的話,讓放,居然也放了。”魏氏不語,這點也是她沒想到的,西北軍的幾個將軍,此次若能斬殺十五萬敵軍,加官進爵是免不了的,難說康熙一高興,進淩淵閣也是有可能的。可他們放著大好的前程不要,卻聽清月的話放了敵人,清月的馭人之術,真不容小覷。


    “讓陳廷敬擬旨,晉升此次有功的將領,主將李順水、阿明山、褚瑞海、魏爽、勒齊升正三品武官,賞三眼花翎,即日入京覲見。”康熙說完,踢開了身上的毯子,道:“這熱死人的鬼天氣,還讓朕蓋毛毯!李德全——”康熙喊了一聲,伺候在門外的李德全沒反應,康熙又喊了一聲,蹲在門口打盹的李德全才被驚醒,忙不迭的跑進來,卻沒留意腳下的門檻,一下摔在了康熙的麵前,頭上的帽子也摔在了一邊。膝蓋磕在青磚地麵上,疼得他直想流淚,但卻顧不上疼,慌忙地抬頭看康熙,見康熙臉色不好,連忙甩了自己兩個耳光:“奴才該死,奴才該死!”康熙哼了一聲,道:“去內務府,找床絲毯來!你是越發不省事了,大熱的天,讓朕蓋毛毯!自己去慎行司領二十皮鞭。”發作完李德全,康熙似乎心情好些,自己踱到書櫃前,抽出一本書,自顧自的看了起來。見康熙處罰自己,李德全仿佛鬆了口氣,重重的叩頭謝恩,謝完恩,匆匆的替他去找絲毯。


    魏氏則招呼小太監去找陳廷敬來擬旨,整個房間隻剩康熙一人,康熙把手中的書重重砸在了桌子上,轉身一頭又倒在塌上,閉上了眼,腦海中浮現出太子的臉、赫舍裏氏、胤禩、衛氏、胤祥、章佳氏、孝莊皇太後、皇阿瑪……越想越煩,他的胃裏似乎有什麽東西在燒,後背也痛,他疼得捏住玉提攜,張嘴想喊人,再次發不出聲來。等魏氏回來,康熙已昏迷,魏氏強做鎮定,邊掐康熙人中,邊喊人,殿內一陣慌亂。聞訊趕來的太醫,把川穹和冰片粉吹進康熙鼻子裏,又在康熙人中上紮了一針,康熙才緩緩醒了過來。


    第二日,蒙古各部知道了朝廷在西北驅趕了阿拉布坦十五軍隊,紛紛上書表示慶賀,康熙強做精神,參加了那達慕大賽。飆羊的時候,蒙古各部都懷了心思,康熙的侍衛們輕而易舉地便得到了羊羔,營地裏震天呐地的歡呼,各汗王都高呼“恩赫阿木古朗汗(康熙的蒙語)萬歲!”康熙笑著揮手,賞賜各王禮物,又賜了酒和肉給巴圖魯們,兩個時辰熬下來,康熙的麵色已發青,陳廷敬見狀,找了個借口,讓康熙回了內宮,留下在營地狂歡的諸蒙古王。


    內宮裏康熙換下已綿濕內衣,長長的出了口氣,召陳廷敬進來,老頭彎腰駝背的進來,剛要請安,康熙擺手,免了他的安,問道:“昨日調李順水一幹人等的旨意發出去沒?”陳廷敬用沙啞的聲音回道:“昨日已按旨意發了。”康熙點頭,又問胤禛可有折子上奏,陳廷敬想說,卻又怕刺激到康熙。這裏離京城十萬八千裏,胤礽兩次被廢後,康熙又未立嗣,京城裏那幾個阿哥個個都不是個省油的燈,一旦康熙龍馭賓天,這天下就要亂了!他是順治年的進士,先入翰林,後當帝師,再入仕途,伺候過兩代君王,一路宦海風塵走來,見過了太多爾虞我詐,宮廷廝殺,當年鼇拜亂政、宮變之事,還曆曆在目,他已到風中殘燭之年,唯有一個心願,天下太平。權衡再三,他道:“有,四阿哥請旨,想把甘未介和穆彰阿一同押護回京,隻是他們一文一武都回來了,西北就沒有主事的人了。”


    見自己的老師逐字逐句的斟酌,康熙知道,他一定有事瞞著自己。最近,不知是不是病的原因,他總也控製不好自己的情緒,情緒不穩定,又讓他的病越發沉重。周圍的人都小心的伺候著,生怕他有個閃失,大清大好的江山就斷在他的手中。


    “廷敬,你除了是朕的臣子,還是朕的老師,朕的《莊子》便是你講的。有些話,他們不方便說,你卻要說。”康熙靠在雲紋枕上,麵色範青,嘴唇發紅,但說話的聲音卻仍然鏗鏘有力。


    陳廷敬跪地一拜道:“啟稟皇上,順命侯王毅一家遭滅門之災,雍郡王請旨,請刑部速派得力幹將赴陝甘府徹查。八阿哥,三日前中風,口角歪斜,若醫治不當,恐有變故。十三阿哥風寒發作,太醫院送來了脈案,臣已看過,十三阿哥這次得的是癆病。”說到這,陳廷敬鬥膽抬起頭看康熙的麵色,見無大礙,才又接著說:“雲南銅礦,礦工鬧事,已成匪患,並聯合當地苗夷土司,殺了昭通府尹[1],雲貴總督上了謝罪折。”


    康熙聽完,問:“就這些?”


    陳廷敬鼓足勇氣道:“微臣已年邁,昨夜當值,弄翻了燭台,索性張廷玉機警,砸碎了茶壺,滅了火,才未釀成大禍。臣懇請皇上憐愛,恩準臣至休。”


    康熙不語。


    陳廷敬又道:“一年有四季,周而複始,既有春之生發,就有冬之寒末,臣老了,雖有心伺候聖上,卻不能周全。張廷玉年少而老沉,穩健而不迂腐,有他,微臣也就放心了。”


    陳廷敬也是少年得誌,四十多年的宦海生活,知道什麽該說,什麽不該說,此時此刻,內外朝局不穩,他卻突然提出辭呈,他想幹什麽?躺在炕上,康熙一言不發的盯著他,屋裏散發著藥香的氣味,蓋過了龍誕香的味道。


    站在一旁的魏氏卻明白了陳廷敬的意思,心裏一熱,佩服的看著地下跪著的老人。他不好明諫康熙立嗣,隻好用“春之生發,冬之寒末”來勸誡康熙,希望康熙警醒,早日立嗣。她私下曾問過太醫院的首席醫正,首席醫正言詞含含糊糊,不過他的方子已換過幾次,可康熙的病仍不見大好。陳廷敬恐怕也是私下看過醫案,想著京城裏那堆不省心的主,才出此下策。


    “陳廷敬,這話,非要現在說嗎?”康熙問。


    “是。”陳廷敬對著康熙重重一叩首。


    “不是還有‘老驥伏櫪誌在千裏’一說嗎?你的身體,朕是知道的,雖不如朕,但再幹個五六載是不成問題的。李德全,替朕把陳師傅扶起來。以後陳廷敬可以皇城騎馬坐轎,麵聖也不必請安。你再找兩個小蘇拉去伺候陳廷敬。”康熙給了陳廷敬一個巨大的恩典,卻故意不戳破他言外之意,陳廷敬知康熙自有打算,沒理會彎腰扶他的李德全,趴在地上,謝辭恩賞。康熙卻不肯收回,隻道累了,讓陳廷敬退下。


    陳廷敬退下,康熙休息了好一會兒,才吩咐魏氏:“姐姐,你到太醫院找個可靠的人,再給朕診診脈。”


    魏氏聽完,心中一動,難道是她疏忽了?太醫院的胡醫正是與八阿哥是有瓜葛,康熙三十八年,是八阿哥把他舉薦給慧貴妃的,他治好了慧貴妃的頭風痛,才當了太醫院的首席醫正。不過,這十多年來,他一直都是謹小慎微的,加上勤懇忠厚,醫者仁心,雖與八阿哥有舊,卻深受她與康熙信任,並沒因八阿哥受到牽連。她屈膝答了聲是,就去太醫院找人。


    馬上就要八月十五了,他要回北京祭月,康熙躺著,深呐吐息,盡量使心情平靜。隔了半個時辰,魏氏帶著人進來了,那人跪下給康熙請安,康熙睜眼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哪裏人,誰舉薦到太醫院的,現在太醫院任何職?”來人叩頭道:“臣,曾處靜,字簡芳,浙江天陰人士,魏東亭魏大人舉薦,現在太醫院任從六品醫副。”康熙不再言語,示意魏氏,魏氏上來,替他卷好衣袖,曾處靜給康熙墊好醫枕,診了一刻,又換另一隻手,又診了一刻,道:“聖上的病雖在髒腑,但隻要藥石調劑得當,並無大礙。”


    魏氏聽了,心裏不是滋味,難道胡醫正真的和八爺聯手害康熙,於是小心地問道:“請曾大人細細說來。”


    曾處靜替康熙放下衣袖,抽出醫枕道:“聖上每次病發,總覺胃中燒痛,背部疼痛,卻與胃和背無關,是常年勞累,又加上飲食油膩精致,導致血凝氣滯於心,才每每昏厥。臣在太醫院也曾看過聖上的醫案,胡醫正下的方子並沒錯,隻是他無法讓血凝排出體外,隻好用養心保腎的藥,替聖上排憂。但此法,終是治標不治本的,所以聖上病情才有反複。”


    聽完,康熙長長鬆了口氣,替自己,也替胤禩,“聽你的意思,你能根治?”康熙問。


    曾處靜道是,他家有祖傳秘方,專治血凝氣滯。康熙點頭,讓魏氏帶他下去開方熬藥。


    忙了一早上,康熙早已疲憊不堪,歪在炕上,不一會兒就睡著了,李德全見他睡的香,也不敢喚他起來用午膳,隻幫他蓋好薄被,抱著拂塵坐在楠木腳踏上,靜靜守著。睡了一個時辰,康熙被餓醒了,吩咐李德全傳膳,李德全剛出門,一個小蘇拉就攔住了他,偷偷在他耳邊說了些什麽,李德全聽的直皺眉。康熙隔著窗紗看見了,便問:“李德全,出了什麽事,進來回話。”李德全跑了進來,回道:“啟稟皇上,太醫院胡醫正打了曾醫副,而且胡醫正把曾醫副要的一味藥都丟到了未名湖裏,魏姑姑也沒彈壓住,兩人已經打到了一塊兒。”


    康熙拂了拂自己剃得發亮的青皮,吩咐李德全備攆。


    魏氏對胡醫正本來還存些許懷疑,可看到胡萬全的舉動,她徹底放棄了對他的懷疑。她帶曾處靜回到太醫院,開方抓藥,胡萬全並沒有半分惱怒或嫉妒,反而是鬆了一口氣。曾處靜開好方子,給幾個醫正會診,其他人一看他的方子,都麵麵相覷,不敢說話。而胡萬全卻惱了,把方子摔回給曾處靜。然後對她說,曾處靜的方子,不能用。草烏和砒霜的量太大,他們不能冒這個險。魏氏伸手要過曾處靜方子,仔細查看,她雖不是國醫,卻也通醫道,看完,她很佩服曾處靜的膽子,這個方子極為凶險,但對康熙的病情,絕對是對症下藥。她拿著方子問曾處靜,有幾成把握,曾處靜堅定的告訴她,十成把握。她坐在太醫院裏,靜靜喝下一盅茶,又問曾處靜,每天減半服用,效果會怎麽樣。曾處靜答隻是治療的時間長點,但仍然有效果。她點頭,讓曾處靜配方子。胡萬全眼看阻止不了曾處靜了,居然抱著所有的草烏頭跑了,曾處靜連忙追了出去。胡萬全已老邁,而曾處靜正處壯年,眼看要被曾追上,靈機一動,就把草烏全都丟在了未名湖中,曾處靜氣得臉發白,說自會上外麵配藥,胡萬全一聽,氣得也顧不上體統,就扇了曾處靜一巴掌,曾處靜挨了一巴掌,急得眼淚都掉了,可一開始並未還手。誰知胡萬全越打越來勁,對曾處靜一頓好抽,抽得他兩眼冒金星,忍不住抓住了胡萬全的手,兩人就這樣拉扯起來。直到她招呼侍衛把二人分開……


    康熙進了太醫院,曾處靜和胡萬全一個在左,一個在右,胡的衣襟已被扯落,露出了內裳,曾的臉頰青紫,從六品頂戴也不知丟到了哪。魏氏坐在中間,正在說他們。見他來了所有人都跪到了地上。康熙淡淡的說了聲起吧,就坐到了魏氏原來坐的椅子上,而魏氏則站到了他身後。


    “朕都聽說了,把方子拿來,讓朕也開開眼。”康熙吩咐。


    但胡、曾兩人糾纏了半天,那張方子早已不知去向,無奈,曾處靜又重新寫了一遍,吹幹墨跡後,雙手承給了康熙。康熙看完,問魏氏:“姐姐,你怎麽看?”魏氏答道:“方子雖險,卻是好方。胡醫正不敢下猛藥,可藥不到,病不除。我和曾醫副已商量好,藥減半服用,效果不差,卻需時日調劑。”康熙點頭。對胡、曾二人道:“你二人都是為了朕的身體,不可因此生分了。曾處靜你開方熬藥,不要有顧慮。胡萬全,你仍是朕的首席醫正,不要和曾處靜置氣,他不會用他的腦袋開玩笑的。”曾處靜對康熙叩首謝恩,又給胡萬全磕頭賠禮,胡萬全輕輕搖頭道,你呀,你呀……此後再也不言語。


    這事算是告一段落,康熙回到寢宮,膳食已擺好,他看了卻又沒胃口,要了半碗蛋花甜羹,喝了下去,出了密密的汗,他又換了一回衣服,才吩咐人宣陳廷敬。陳廷敬進來,康熙吩咐讓他即刻擬旨,第一份給雲貴總督,讓他首先派人安撫苗夷,再派兵剿滅匪患。第二份旨意給胤禛,讓他就地徹查王毅之事,暫緩帶二人回京,等新任的陝甘總督到任,再押解二人同時回京。第三份旨意發給吏部,調任山西巡撫劉禹闔任陝甘總督,並兼任西北大營主將,接旨後即刻啟程,不得延誤。山西出的缺,著吏部選候選名單,等他回北京後再定。第四份旨意給北京太醫院,讓他們派人給八阿哥、十三阿哥治病。十三阿哥的脈案,抄一份,一天一次快馬送到承德。陳廷敬刷刷點點寫完,康熙閱過後,取來印鑒,一一蓋好,發了出去。


    一直以來,胤禛出門辦差,都不講究排場,這次因為私心,他卻安排了儀仗車攆。而甘未介為表忠心,早已在城外十裏處恭迎他了。胤禛對他,既不熱情,也不冷淡,一行人,各懷心思的入了城。


    入城後,胤禛並未去甘未介安排的行轅,而是先從陝甘府地牢裏提出了穆彰阿,穆彰阿一見他就大聲喊冤,並把甘未介如何用假糧食誆他,如何派假欽差殺他,如何囚禁他,如何打殺了他的近衛,一一向他作了稟告。胤禛聽完,並未表態,隻讓他簽字畫押,然後好吃好喝的軟禁了穆彰阿。回到行轅,甘未介已在屋裏等他了,甘未介擦著汗告訴他,王毅一家慘遭滅門,胤禛點頭。甘未介第一次接觸這個冷麵王,不知其辦事風格如何,此等大事,他隻是點了點頭。一時間,他有些懵,不知如何開口,和胤禛談談穆彰阿的事。胤禛見甘未介不言語,便道:“我見了穆彰阿,甘總督,你有什麽話,要對我說的?”甘未介再次擦了擦臉上的汗,就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說著說著,他才發現,上一位欽差,他連名字都不知道,更別說那位欽差給他留下什麽一字半句的紙片。他無緣無故囚了穆彰阿,卻沒半點憑證,說著說著,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眼見他說的越來越亂,胤禛止住了他,道:“甘總督,你雖解了西北大營之急,但是你也丟了五萬擔糧食。我不得不剝了你的頂戴花翎。”甘未介聽了,暗自歎氣,該來的還得來。見他有些喪氣灰心,胤禛又道;“摘你頂戴花翎,是我職責所在。但你所陳述的話,假如是真的,那麽隻有聖上才能分辨,還你清白。所以,你在我這裏,好好寫份密折,我一定替你轉給皇阿瑪。”甘未介聽出胤禛有意為他開脫,心中一震,似乎看到了生機。


    陝甘兩位主事一夜之間都被軟禁,陝甘府的大小官員都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把自己都牽連進去,從此斷了仕途。這兩天,陝甘府的官場異常規矩,沒有了喝酒吟詩,串門子拉關係,上賭場妓院的,全都老老實實呆在衙門,認認真真辦公。


    可身負滅門案的李高卻沒有這麽幸運了。胤禛處理完甘、阿兩人的第二天,便打馬去了冀縣,和他再次勘察了現場。胤禛也不怕晦氣,還看了停放在土地廟的屍骨。他看完詢問了李高意見,李高已經憋了好幾天,終於有人問他案情,便竹筒倒豆子的對胤禛道:“火硝、火油下的十足,此人定與順命侯有大仇。但屬下卻發現屍體有異,小的那具屍體,不像一個孩子的,更像一隻動物的。大的兩具屍體,都是男性的。還有,順命侯府出事前,少夫人硬頂著王家宗族的非議,讓外宅青蓮進了王家的門,成了已故順命侯的妾。屬下愚鈍,不知順命侯家發生了什麽,但可以肯定的有兩點,一順命侯的妻妾、兒子並沒死在這裏,二王家突變,與妾氏青蓮有關。”


    胤禛撥弄著手上掛著的紫檀木手串,一言不發。他同意李高的大部分判斷,隻有一點,大量的火硝和火油,並不是因為仇恨,而是因為要掩蓋什麽。如果是要報仇,那人已被殺死,何須再放火?


    “你是否找到與順命侯妻妾有關的線索了嗎?”胤禛問。


    “屬下找到一些,卻不知,當說不當說。”李高查到青蓮的背景,便止了手。他雖久不混跡官場,卻也深知官場有些底線,是碰不得的。


    胤禛並不以為意,這幾年,兩次廢立太子,該做的,不該做的,他們也做了。若此案與他的那些同胞手足有關,他知道了,也就這樣,沒有皇阿瑪的“割舍”,沒有人動得了他們這群金枝玉葉。


    “你說吧。”胤禛吩咐。


    “青蓮祖父是茹晉。”胤禛問的快,李高答的也快。


    胤禛一震,他原以為是自己兄弟做下的孽,若青蓮是茹晉的孫女,那很有可能是皇阿瑪的旨意。想起王家著火的時間,剛好是清月走的時間,胤禛心裏更加確定。可他又有些好奇,茹晉的後人都已成賤籍,皇阿瑪為什麽還要清月這樣做?


    “你不必再查下去了,把案卷封了,連同你的折子,密封好,一同送去京城。”胤禛吩咐道。


    李高鬆了口氣,胤禛不想沾這個案子,他更不想沾這個案子。


    [1]解釋下,這是我編的,因為下一章,想寫寫我的家鄉雲南(私心)^_^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朝不是春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點點198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點點1983並收藏清朝不是春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