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保持阿那托利·彼得羅維奇在我們生活裏培養成的一切習慣。在放假日子,我們也跟他在世時候一樣,遊逛莫斯科。但是這樣的遊逛對於我們是慘痛的:我們始終回憶著父親。晚間我們的遊戲也玩不好,因為缺少父親,缺少他的幽默,他的歡笑。
一天晚間我們沒事,就在回家的路上,在珠寶商店的門前站一會。光輝燦爛的櫥窗令人眼花目眩:各種寶石,紅色的、綠色的、紫色的光芒閃爍著,迸射著。這裏有項珠、胸針,還有些別的輝煌的裝飾品。挨近玻璃在一個大絨枕上一列一列地放著指環,在每一指環上都有一塊寶石在放著光,由每一塊寶石上像由磨刀輪上或電車弓子上一樣,放射著五光十色的,刺眼的火星。
這稀奇的寶石上的光彩使得孩子們留戀不舍。卓婭忽然說:
“爸爸允許了給我講為什麽在指環上永遠鑲著寶石,可是沒給我講……”她忽然不說了,並且緊緊地握了我的手,似乎是請求我原諒她提起了父親。
“媽媽,你知道為什麽在指環上鑲寶石嗎?”舒拉插嘴問。
“我知道。”
我們向前走了,在路上我給孩子講了普羅米修士的故事。孩子們一邊走著,一邊由兩麵看著我的臉,聽著每一句話,並且幾乎撞著了路上的行人。傳說中為了人類的利益而作出空前的壯舉、並接受了最殘酷的刑罰的勇士的神話,馬上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我給他們講:“有一次赫爾庫列斯救普羅米修士來了。
赫爾庫列斯是一個力氣很大而且仁慈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他誰也不怕,連宙斯他也不怕。他用自己的寶劍砍斷了把普羅米修士鎖在斷崖上的鎖鏈,解放了普羅米修士。但是宙斯的旨意仍然有效。這旨意裏說普羅米修士永遠不能擺脫他的鎖鏈:從此鎖鏈中的一環帶著一塊石頭就這樣留在他的手上了。由那時候開始,為了紀念普羅米修士,人們就在指頭上帶鑲有寶石的指環。”
幾天以後,我由圖書館裏給孩子們借來了希臘神話,開始給他們朗讀。真奇怪,他們雖然對普羅米修士那樣有興趣,可是最初並不很高興聽我的朗讀。顯見是那些名字很不容易記清的半神半人,由孩子們看來是冷淡的,陌生的,有隔閡的。總是老朋友好:嘴饞的熊,伯特裏開耶夫娜狐狸,妄想吃魚、把半條尾巴凍結在冰窟窿裏的傻狼和其他俄羅斯民間童話中的老朋友多麽好!可是希臘神話的主人公們也漸漸地開辟了通達孩子們的心的道路:舒拉和卓婭也開始了像談論活人一樣,談論比爾賽,格拉克爾,伊喀爾。
我記得有一次卓婭表示了憐惜尼敖比亞,舒拉則激昂地表示了反對的意見:
“為什麽她誇張啊?”
我知道:還有很多書中的主人公對於我的孩子們將成為可貴的和親近的。可能因為這個我才很牢實地記憶著另外一段短的對話。
有一次卓婭在遇到我重讀《牛虻》的時候沉思而驚訝地說:“這麽大的人,還哭……”
“我看你將來怎樣讀這本小說。”我回答說。
“我什麽時候能讀它啊?”
“等你到14歲的時候。”
“喔,這還早著哪。”
卓婭說。
這樣的期限顯然是很遠的,在她看來差不多就是遙遙無期。
一天晚間我們沒事,就在回家的路上,在珠寶商店的門前站一會。光輝燦爛的櫥窗令人眼花目眩:各種寶石,紅色的、綠色的、紫色的光芒閃爍著,迸射著。這裏有項珠、胸針,還有些別的輝煌的裝飾品。挨近玻璃在一個大絨枕上一列一列地放著指環,在每一指環上都有一塊寶石在放著光,由每一塊寶石上像由磨刀輪上或電車弓子上一樣,放射著五光十色的,刺眼的火星。
這稀奇的寶石上的光彩使得孩子們留戀不舍。卓婭忽然說:
“爸爸允許了給我講為什麽在指環上永遠鑲著寶石,可是沒給我講……”她忽然不說了,並且緊緊地握了我的手,似乎是請求我原諒她提起了父親。
“媽媽,你知道為什麽在指環上鑲寶石嗎?”舒拉插嘴問。
“我知道。”
我們向前走了,在路上我給孩子講了普羅米修士的故事。孩子們一邊走著,一邊由兩麵看著我的臉,聽著每一句話,並且幾乎撞著了路上的行人。傳說中為了人類的利益而作出空前的壯舉、並接受了最殘酷的刑罰的勇士的神話,馬上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我給他們講:“有一次赫爾庫列斯救普羅米修士來了。
赫爾庫列斯是一個力氣很大而且仁慈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他誰也不怕,連宙斯他也不怕。他用自己的寶劍砍斷了把普羅米修士鎖在斷崖上的鎖鏈,解放了普羅米修士。但是宙斯的旨意仍然有效。這旨意裏說普羅米修士永遠不能擺脫他的鎖鏈:從此鎖鏈中的一環帶著一塊石頭就這樣留在他的手上了。由那時候開始,為了紀念普羅米修士,人們就在指頭上帶鑲有寶石的指環。”
幾天以後,我由圖書館裏給孩子們借來了希臘神話,開始給他們朗讀。真奇怪,他們雖然對普羅米修士那樣有興趣,可是最初並不很高興聽我的朗讀。顯見是那些名字很不容易記清的半神半人,由孩子們看來是冷淡的,陌生的,有隔閡的。總是老朋友好:嘴饞的熊,伯特裏開耶夫娜狐狸,妄想吃魚、把半條尾巴凍結在冰窟窿裏的傻狼和其他俄羅斯民間童話中的老朋友多麽好!可是希臘神話的主人公們也漸漸地開辟了通達孩子們的心的道路:舒拉和卓婭也開始了像談論活人一樣,談論比爾賽,格拉克爾,伊喀爾。
我記得有一次卓婭表示了憐惜尼敖比亞,舒拉則激昂地表示了反對的意見:
“為什麽她誇張啊?”
我知道:還有很多書中的主人公對於我的孩子們將成為可貴的和親近的。可能因為這個我才很牢實地記憶著另外一段短的對話。
有一次卓婭在遇到我重讀《牛虻》的時候沉思而驚訝地說:“這麽大的人,還哭……”
“我看你將來怎樣讀這本小說。”我回答說。
“我什麽時候能讀它啊?”
“等你到14歲的時候。”
“喔,這還早著哪。”
卓婭說。
這樣的期限顯然是很遠的,在她看來差不多就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