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太太的話音剛落,黎氏嘴角的笑意瞬間僵在那裏,有些為難地看了周老太太一眼,片刻才出聲道:「母親,這事情原該我走一趟,隻這幾日府裏事情多,媳婦又恰巧犯了頭疼的毛病……」
親自去接繼女,明顯是放低了自己的身段,她可不願意去接那個女人的女兒。
黎氏的話還未說完,周老太太的臉色便沉了下來,臉上露出一絲冷笑來。
「你若是不願意,我也能叫別人去。隻你是沅丫頭的嫡母,你去總比別人去要好。不然,我叫你大嫂去,左右沅丫頭也是她的親侄女兒。」
周老太太幾句話,便叫黎氏的臉色變了變,暗自咬牙。
她是傅沅的嫡母,而且還是個繼室,她不去旁人挑不出錯來,可若真叫張氏去了,傳了出去還不知她如何被京城裏的人議論?
老太太分明是由不得她拒絕。
想著這些,黎氏強咽下堵在胸口的悶氣,笑道:「都是媳婦一時想岔了,沅丫頭回來,我這當母親的自然是要去接的,正好親自謝過淮安侯老太太這些年對沅丫頭的照顧。」
周老太太看著她口不對心的樣子,眼底愈發露出幾分不滿來,揮了揮手,對著黎氏道:「也沒別的事了,你去準備著吧。陳老太太規矩大,平日裏又最疼沅丫頭,你去了要好生應付著,別叫人挑出錯來,說咱們宣寧侯府缺了禮數。」
「是,媳婦知道了。」黎氏說著,對著坐在軟榻上的周老太太福了福身子,轉身走出了屋子。
才從老太太屋裏出來,黎氏臉上強撐著的笑意就落了下來,臉色已是變得幾分陰沉。
跟在身後的丫鬟翠夏見著自家太太這樣,一路上連大氣都不敢出。她伺候了太太多年,自然是知道太太不願意放下身段去接四姑娘回府的。
太太雖說是自幼養在太後娘娘的慈安宮,可到底是個繼室的身份,去了淮安侯府,在世人眼裏便是示弱了,叫人愈發看低了去。
再說,那陳老太太聽說性子是極為厲害的,又十分的疼愛四姑娘,自家太太若是去了,不管說什麽話聽到自家太太的耳朵裏怕都心裏堵得慌。
黎氏鐵青著臉回了沉香院,屋子裏的丫鬟婆子見了,全都屏氣凝神,生怕一個不小心叫太太遷怒了自己。
這些年,府裏人人都知道老太太不喜歡自家太太這個兒媳,不過是礙著太後的麵子,不得不在丫鬟婆子麵前給太太幾分顏麵罷了。
可即便這樣,老太太的這份兒不喜也時不時就表現出來。
「都下去吧。」陶嬤嬤揮了揮手,叫屋子裏伺候的人全都退了下去。
陶嬤嬤本是太後宮裏的人,一直在黎氏跟前伺候,黎氏出嫁的時候太後叫她跟著出了宮,所以她在沉香院很是有幾分臉麵。
聽著陶嬤嬤的話,眾人應一聲,很快就退出了屋外。
陶嬤嬤這才倒了一盞茶遞到黎氏手邊:「老太太叫您過去,說的可是四姑娘的事情?」
這些日子,老太太要叫四姑娘回府的事情早就傳開了。聽說,老太太還叫身邊的衛嬤嬤派人收拾了四姑娘回來的住處,往裏頭添置了不知多少好東西。知道四姑娘在淮安侯府住的是蕙蘭院,便也叫人換了牌匾,也叫蕙蘭院。
老太太對四姑娘的這份兒疼愛,對自家太太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黎氏腦中還盤旋著方才在寧壽堂周老太太逼著她應下此事的情景,當時一屋子的丫鬟婆子,心裏頭定是忍著笑,看她這個二房太太的笑話。
聽陶嬤嬤問起傅沅來,她的臉色愈發陰沉了幾分。
「她三歲就去了淮安侯府,這住了有十一年,也沒聽見說想要回府,老太太分明是存了心思要難為我。」
黎氏自幼在太後宮裏長大,又得了郡主的封號,原以為嫁到傅家後府裏上上下下會高看她一眼,哪裏想到,會攤上個處處都看她不順眼的婆婆。
自打嫁到傅家,周老太太對她,就存著幾分不喜。這些年,無論她怎麽試著去討好,都沒變過。
黎氏說著,就陰沉著臉滿是不快道:「老太太叫我下月初一親自去淮安侯府接那丫頭,我堂堂郡主之尊,又是她的嫡母,放下身段去接她回府,不是叫人看了笑話。」
說這話的時候,黎氏眼底多了一層恨意。在她看來,老太太是專門和她過不去,叫滿京城的人都看了她的笑話。
「太太您也寬心些,您既應了此事,不想去也得去了。到底您是郡主,宮裏頭又有太後娘娘在,想那淮安侯老夫人也不敢故意難為了您的。」
「您就大大方方去,備份兒厚禮,替老爺謝過淮安侯老夫人這些年對四姑娘的照顧,順順當當將四姑娘接回來就是了。京城的人便是知道了,也隻會說您心地良善,對四姑娘這個繼女疼愛有加,才親自去接了人回來。」
「要知道,四姑娘被封了儀安縣主是實打實的事情,若不是您從中出力,她哪裏有這樣的福分?隻這一點,外頭的人就不敢背地裏亂嚼舌根,汙了您的名聲。」
陶嬤嬤說著,拿起桌上的茶盞遞到黎氏麵前,黎氏順手接過,眼底卻是露出幾分尷尬來。
當年皇上一道聖旨就將傅沅封了儀安縣主,所有人都說是她在太後麵前替傅沅說了好話,才叫她得了這樣尊貴的身份。可事實上隻有她知道,這聖旨,她也不知是怎麽來的。
後來她進宮私下裏打聽,才知有一日太後將皇上叫進了慈安宮,之後就有了那道聖旨。
她原先也以為太後是為了替她做名聲,才叫皇上封了傅沅為縣主。可這些年,她親生的女兒傅珍也大了,她進宮的時候不止一次委婉提過這事兒,卻是每一次都被太後轉移開話題去。
次數多了,她也明白太後這是回絕了她的意思。可她怎麽也想不明白,太後能封傅沅為縣主,為何就不能同樣也給她親生的女兒這個體麵。
她總覺著,這些年太後對她,好像和之前她在慈安宮住著的時候有些不一樣了。不知是不是因為她嫁到了傅家,不能時常在慈安宮侍奉的緣故。
「太太。」陶嬤嬤見著自家太太端著茶,半天都沒反應,忍不住提醒道。
聽到陶嬤嬤的聲音,黎氏回過神,拿起手中的茶盞喝了幾口,才吩咐道:「去備上一份兒厚禮,別叫淮安侯府的人看低了咱們。」
「是。」陶嬤嬤應了一聲,才剛轉過身去,又聽黎氏道:「你把上回進宮太後賞的那支薔薇花嵌南珠簪子找出來。」
陶嬤嬤聽著這話,卻是轉身看了黎氏一眼,問道:「太太是想那日叫五姑娘一塊兒去?」
親自去接繼女,明顯是放低了自己的身段,她可不願意去接那個女人的女兒。
黎氏的話還未說完,周老太太的臉色便沉了下來,臉上露出一絲冷笑來。
「你若是不願意,我也能叫別人去。隻你是沅丫頭的嫡母,你去總比別人去要好。不然,我叫你大嫂去,左右沅丫頭也是她的親侄女兒。」
周老太太幾句話,便叫黎氏的臉色變了變,暗自咬牙。
她是傅沅的嫡母,而且還是個繼室,她不去旁人挑不出錯來,可若真叫張氏去了,傳了出去還不知她如何被京城裏的人議論?
老太太分明是由不得她拒絕。
想著這些,黎氏強咽下堵在胸口的悶氣,笑道:「都是媳婦一時想岔了,沅丫頭回來,我這當母親的自然是要去接的,正好親自謝過淮安侯老太太這些年對沅丫頭的照顧。」
周老太太看著她口不對心的樣子,眼底愈發露出幾分不滿來,揮了揮手,對著黎氏道:「也沒別的事了,你去準備著吧。陳老太太規矩大,平日裏又最疼沅丫頭,你去了要好生應付著,別叫人挑出錯來,說咱們宣寧侯府缺了禮數。」
「是,媳婦知道了。」黎氏說著,對著坐在軟榻上的周老太太福了福身子,轉身走出了屋子。
才從老太太屋裏出來,黎氏臉上強撐著的笑意就落了下來,臉色已是變得幾分陰沉。
跟在身後的丫鬟翠夏見著自家太太這樣,一路上連大氣都不敢出。她伺候了太太多年,自然是知道太太不願意放下身段去接四姑娘回府的。
太太雖說是自幼養在太後娘娘的慈安宮,可到底是個繼室的身份,去了淮安侯府,在世人眼裏便是示弱了,叫人愈發看低了去。
再說,那陳老太太聽說性子是極為厲害的,又十分的疼愛四姑娘,自家太太若是去了,不管說什麽話聽到自家太太的耳朵裏怕都心裏堵得慌。
黎氏鐵青著臉回了沉香院,屋子裏的丫鬟婆子見了,全都屏氣凝神,生怕一個不小心叫太太遷怒了自己。
這些年,府裏人人都知道老太太不喜歡自家太太這個兒媳,不過是礙著太後的麵子,不得不在丫鬟婆子麵前給太太幾分顏麵罷了。
可即便這樣,老太太的這份兒不喜也時不時就表現出來。
「都下去吧。」陶嬤嬤揮了揮手,叫屋子裏伺候的人全都退了下去。
陶嬤嬤本是太後宮裏的人,一直在黎氏跟前伺候,黎氏出嫁的時候太後叫她跟著出了宮,所以她在沉香院很是有幾分臉麵。
聽著陶嬤嬤的話,眾人應一聲,很快就退出了屋外。
陶嬤嬤這才倒了一盞茶遞到黎氏手邊:「老太太叫您過去,說的可是四姑娘的事情?」
這些日子,老太太要叫四姑娘回府的事情早就傳開了。聽說,老太太還叫身邊的衛嬤嬤派人收拾了四姑娘回來的住處,往裏頭添置了不知多少好東西。知道四姑娘在淮安侯府住的是蕙蘭院,便也叫人換了牌匾,也叫蕙蘭院。
老太太對四姑娘的這份兒疼愛,對自家太太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黎氏腦中還盤旋著方才在寧壽堂周老太太逼著她應下此事的情景,當時一屋子的丫鬟婆子,心裏頭定是忍著笑,看她這個二房太太的笑話。
聽陶嬤嬤問起傅沅來,她的臉色愈發陰沉了幾分。
「她三歲就去了淮安侯府,這住了有十一年,也沒聽見說想要回府,老太太分明是存了心思要難為我。」
黎氏自幼在太後宮裏長大,又得了郡主的封號,原以為嫁到傅家後府裏上上下下會高看她一眼,哪裏想到,會攤上個處處都看她不順眼的婆婆。
自打嫁到傅家,周老太太對她,就存著幾分不喜。這些年,無論她怎麽試著去討好,都沒變過。
黎氏說著,就陰沉著臉滿是不快道:「老太太叫我下月初一親自去淮安侯府接那丫頭,我堂堂郡主之尊,又是她的嫡母,放下身段去接她回府,不是叫人看了笑話。」
說這話的時候,黎氏眼底多了一層恨意。在她看來,老太太是專門和她過不去,叫滿京城的人都看了她的笑話。
「太太您也寬心些,您既應了此事,不想去也得去了。到底您是郡主,宮裏頭又有太後娘娘在,想那淮安侯老夫人也不敢故意難為了您的。」
「您就大大方方去,備份兒厚禮,替老爺謝過淮安侯老夫人這些年對四姑娘的照顧,順順當當將四姑娘接回來就是了。京城的人便是知道了,也隻會說您心地良善,對四姑娘這個繼女疼愛有加,才親自去接了人回來。」
「要知道,四姑娘被封了儀安縣主是實打實的事情,若不是您從中出力,她哪裏有這樣的福分?隻這一點,外頭的人就不敢背地裏亂嚼舌根,汙了您的名聲。」
陶嬤嬤說著,拿起桌上的茶盞遞到黎氏麵前,黎氏順手接過,眼底卻是露出幾分尷尬來。
當年皇上一道聖旨就將傅沅封了儀安縣主,所有人都說是她在太後麵前替傅沅說了好話,才叫她得了這樣尊貴的身份。可事實上隻有她知道,這聖旨,她也不知是怎麽來的。
後來她進宮私下裏打聽,才知有一日太後將皇上叫進了慈安宮,之後就有了那道聖旨。
她原先也以為太後是為了替她做名聲,才叫皇上封了傅沅為縣主。可這些年,她親生的女兒傅珍也大了,她進宮的時候不止一次委婉提過這事兒,卻是每一次都被太後轉移開話題去。
次數多了,她也明白太後這是回絕了她的意思。可她怎麽也想不明白,太後能封傅沅為縣主,為何就不能同樣也給她親生的女兒這個體麵。
她總覺著,這些年太後對她,好像和之前她在慈安宮住著的時候有些不一樣了。不知是不是因為她嫁到了傅家,不能時常在慈安宮侍奉的緣故。
「太太。」陶嬤嬤見著自家太太端著茶,半天都沒反應,忍不住提醒道。
聽到陶嬤嬤的聲音,黎氏回過神,拿起手中的茶盞喝了幾口,才吩咐道:「去備上一份兒厚禮,別叫淮安侯府的人看低了咱們。」
「是。」陶嬤嬤應了一聲,才剛轉過身去,又聽黎氏道:「你把上回進宮太後賞的那支薔薇花嵌南珠簪子找出來。」
陶嬤嬤聽著這話,卻是轉身看了黎氏一眼,問道:「太太是想那日叫五姑娘一塊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