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死不在於他,而要看那人的意思。隻要那人願意他活著,誰也沒辦法置他於死地。
大理寺的案情依然毫無進展,而楚瑜自上回去天牢看了朱墨之後,心裏倒是略略放心了些,朱墨雖然仍在困頓之中,比她想象的卻是好多了。
她現在唯一能做的就隻有等,等待真相水落石出,或者等待哪個有勢力的施以援手,救朱墨出水火——天底下最有勢力的當然是皇帝,可是誰又能勸得動皇帝呢?
輾轉已過去半月之久,三月間芳菲正盛,而楚瑜也奉了張皇後的授意,從相國寺求了神簽送進宮裏去,楚瑜知道張皇後是在變相的保全她——隻要她這位朱夫人與宮裏保持密切來往,便沒人敢對朱家落井下石。
對此,楚瑜是深深感激的。為答謝張皇後的好意,楚瑜因見禦花園中的芍藥花開得甚好,便親自折下幾枝飽滿且顏色鮮嫩的,命侍兒捧在懷裏,準備往椒房殿送去。
不想才上湖畔,卻見一隊明黃的儀仗赫赫而來。宮裏除了皇帝誰還敢穿明黃,楚瑜忙屈膝跪拜下去。
進宮數次,她僅與張皇後與鬱貴妃打過交道,從不曾見過皇帝,但是這樣也好,免得禦前失儀反倒不美。
楚瑜安靜低著頭,等待儀仗離去,誰知那明黃的衣角反倒落入近前來,恰恰的落入她眼簾之中。
楚瑜不敢作聲了,隻聽得一個略帶滄桑的聲音問道:「你就是朱墨的妻室?」
「回陛下,臣婦正是。」楚瑜不得不抬起頭來,麵對皇帝問話,若不正視,是為不敬。
景清帝是個很有風度的中年人,臉龐稍微清臒了些,眼窩卻是深陷而有神。做皇帝的向來喜怒不形於色,這一點景清帝堪稱完美,因為他臉上根本毫無表情。
景清帝亦在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女人,開春了,楚瑜和一眾的太太小姐們般換上春衫,春衫輕薄,顏色也不會太老氣,不過念及她的夫婿還在獄中,這種行徑便有些不可饒恕了。
到底是沒心沒肺的女子,服侍皇帝的太監們皆想著。
景清帝卻不動聲色問道:「怎麽穿得這樣鮮豔?」
「宮中規矩如此,若衣裳太過素淡,難免晦氣。且臣婦此番進宮是為探望皇後娘娘,自然不敢有所衝撞。」楚瑜恭謹的應道。
太監們皆知皇帝不喜歡巧舌如簧之人,不由得暗暗為這漂亮的小姑娘擔憂:她要是直來直去反倒好些,反正朝政大事本就與女子無尤,可越是這樣極力辯解,隻怕越會討皇帝的嫌。
景清帝似乎也有點沉不住氣了,視線落在她懷中的芍藥之上,「朱墨尚且關押在大理寺,你怎麽還有心思賞花?」
楚瑜敏感的從中聽出一絲冷笑的意味,她倒摸不清這位皇帝陛下的想法了——朱墨不是您命人押進大理寺的麽,怎麽這會子反倒為他打抱不平起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楚瑜決定見招拆招,她再度屈身下去,大著膽子問道:「陛下認為我夫君有罪麽?」
景清帝哼了一聲,「禦史中丞常進親自彈劾,自然並非空穴來風。」
「是啊,但凡事出皆有因。」楚瑜感慨道,「可陛下見了臣婦,二話不說便指責臣婦毫無心肝,敢問這便是正人君子所為麽?」
「你敢誹謗朕?」景清帝變了臉色。
「不是誹謗,臣妾隻是鬥膽說出事實,若陛下一定要治罪,請將臣婦一並打下牢獄罷。」楚瑜再拜道。
景清帝臉色變了又變,最終抑製住聲音裏的震動,沉下臉道:「你這捧花是摘給誰的?」
「為了皇後殿下,皇後殿下乃中宮之尊,德配天下。臣婦見殿下近來心情鬱卒,才想到以香花怡情,為皇後開解心誌。」楚瑜鎮定的答道。
「諂媚之術,還敢妄稱正道。」景清帝的眸光變得鋒銳起來,「你以為巴結皇後便能有所助益麽?隻要朕不鬆口,大理寺的官吏便不敢輕舉妄動。」
「是,臣婦知道陛下您掌握天下大權,誰也不能違拗您的心意,可是陛下您會錯意了,」楚瑜看著懷中那抱鮮紅潤澤的芍藥花瓣,坦坦蕩蕩說道,「臣婦送花,並非為巴結誰,隻是偶然見之,偶然得之。且正如陛下所言,此事縱連皇後殿下亦無力轉圜,那麽臣婦巴結皇後又有何益?」
「你看起來卻不著急。」景清帝道。
「不必著急。郎君若無罪,陛下必不會錯殺無辜;郎君若有錯,則是他應該承受的。臣婦悉聽聖命,不敢有違。」
景清帝靜靜看著眼前的女子,身量雖然嬌小,卻自有一種剛直不阿的態度,都說楚家家風清正,看來果然名下無虛。
他稍稍移開視線道:「你似乎很相信他?」
「是。」楚瑜毫不遲疑的回答。
景清帝默然佇立,就在楚瑜快被那股沉重的威壓弄得喘不過氣時,那股壓力卻陡然消失了。楚瑜大著膽子抬頭,隻見明黃儀仗已漸漸遠去,消失在芬芳馥鬱的花叢中。
椒房殿引路的小太監忙攙扶她起身,殷勤道:「夫人仔細跪壞身子。」
楚瑜這才發覺自己仍伏在冰涼的青石板磚上,兩條腿在風中顫顫巍巍的。她借力小太監的胳膊起身,向他笑了一笑,「勞煩你了。」
小太監可生受不起,忙擺了擺手,膽戰心驚的望向遠處,道:「夫人您怎麽敢和陛下那樣說話呀?一個不慎可是要掉腦袋的!」
「我大概真是糊塗了!」楚瑜輕輕笑著。
她也不知當時怎會有那樣大的膽子,或許潛意識裏覺得自己說的話有用,畢竟見皇帝一麵難於登天;但,真的有用麽?她不知道。帝王的權威最經不起挑撥,萬一她不小心惹惱了皇帝,或許會給朱墨帶來更大的麻煩也說不定。
回去之後,楚瑜便有些輾轉難眠,要是皇帝因她的話有所觸動,這幾日也該有動靜傳出了,無論是好是壞,總比這樣煎熬著幹等著要強。最怕的是毫無動靜,說明皇帝對她這個人了無印象,那麽朱墨的生死就愈發岌岌可危了。
楚瑜去廟裏為皇後請平安符時,給她自己也請了一支。現在她時刻將這張符紙揣在兜裏,要是神佛果然有靈,就請他保佑朱墨平安歸來吧,無論如何,總得留下性命。
盼春望秋等知道她的心事,都不來打擾,默默地在一旁服侍著。南嬤嬤知曉自己先前的舉動犯了夫人忌諱,亦不趕著上來討嫌,隻安靜的打點好城中商鋪等等事宜,令主子沒有後顧之憂。
如此怔忪不安的過了幾日,消息總算下來了。成柱飛奔著衝進大門,姿勢像一隻輕盈的大鳥,狂喜說道:「宮中剛剛下來旨意,大理寺可以放人了。」
「是陛下的諭旨麽?」望秋忙揪著他問道。
成柱短促的瞥她一眼,似乎責怪望秋短見少識,但還是答道:「否則還能有誰?除了陛下的口諭,誰能使喚得了大理寺?」
楚瑜很克製的沒有露出笑模樣,她可不能在這群丫鬟仆婦麵前失態,不過心裏亦是暗暗焦慮著:不曉得朱墨什麽時候能回來。
大理寺的案情依然毫無進展,而楚瑜自上回去天牢看了朱墨之後,心裏倒是略略放心了些,朱墨雖然仍在困頓之中,比她想象的卻是好多了。
她現在唯一能做的就隻有等,等待真相水落石出,或者等待哪個有勢力的施以援手,救朱墨出水火——天底下最有勢力的當然是皇帝,可是誰又能勸得動皇帝呢?
輾轉已過去半月之久,三月間芳菲正盛,而楚瑜也奉了張皇後的授意,從相國寺求了神簽送進宮裏去,楚瑜知道張皇後是在變相的保全她——隻要她這位朱夫人與宮裏保持密切來往,便沒人敢對朱家落井下石。
對此,楚瑜是深深感激的。為答謝張皇後的好意,楚瑜因見禦花園中的芍藥花開得甚好,便親自折下幾枝飽滿且顏色鮮嫩的,命侍兒捧在懷裏,準備往椒房殿送去。
不想才上湖畔,卻見一隊明黃的儀仗赫赫而來。宮裏除了皇帝誰還敢穿明黃,楚瑜忙屈膝跪拜下去。
進宮數次,她僅與張皇後與鬱貴妃打過交道,從不曾見過皇帝,但是這樣也好,免得禦前失儀反倒不美。
楚瑜安靜低著頭,等待儀仗離去,誰知那明黃的衣角反倒落入近前來,恰恰的落入她眼簾之中。
楚瑜不敢作聲了,隻聽得一個略帶滄桑的聲音問道:「你就是朱墨的妻室?」
「回陛下,臣婦正是。」楚瑜不得不抬起頭來,麵對皇帝問話,若不正視,是為不敬。
景清帝是個很有風度的中年人,臉龐稍微清臒了些,眼窩卻是深陷而有神。做皇帝的向來喜怒不形於色,這一點景清帝堪稱完美,因為他臉上根本毫無表情。
景清帝亦在打量著眼前的這個女人,開春了,楚瑜和一眾的太太小姐們般換上春衫,春衫輕薄,顏色也不會太老氣,不過念及她的夫婿還在獄中,這種行徑便有些不可饒恕了。
到底是沒心沒肺的女子,服侍皇帝的太監們皆想著。
景清帝卻不動聲色問道:「怎麽穿得這樣鮮豔?」
「宮中規矩如此,若衣裳太過素淡,難免晦氣。且臣婦此番進宮是為探望皇後娘娘,自然不敢有所衝撞。」楚瑜恭謹的應道。
太監們皆知皇帝不喜歡巧舌如簧之人,不由得暗暗為這漂亮的小姑娘擔憂:她要是直來直去反倒好些,反正朝政大事本就與女子無尤,可越是這樣極力辯解,隻怕越會討皇帝的嫌。
景清帝似乎也有點沉不住氣了,視線落在她懷中的芍藥之上,「朱墨尚且關押在大理寺,你怎麽還有心思賞花?」
楚瑜敏感的從中聽出一絲冷笑的意味,她倒摸不清這位皇帝陛下的想法了——朱墨不是您命人押進大理寺的麽,怎麽這會子反倒為他打抱不平起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楚瑜決定見招拆招,她再度屈身下去,大著膽子問道:「陛下認為我夫君有罪麽?」
景清帝哼了一聲,「禦史中丞常進親自彈劾,自然並非空穴來風。」
「是啊,但凡事出皆有因。」楚瑜感慨道,「可陛下見了臣婦,二話不說便指責臣婦毫無心肝,敢問這便是正人君子所為麽?」
「你敢誹謗朕?」景清帝變了臉色。
「不是誹謗,臣妾隻是鬥膽說出事實,若陛下一定要治罪,請將臣婦一並打下牢獄罷。」楚瑜再拜道。
景清帝臉色變了又變,最終抑製住聲音裏的震動,沉下臉道:「你這捧花是摘給誰的?」
「為了皇後殿下,皇後殿下乃中宮之尊,德配天下。臣婦見殿下近來心情鬱卒,才想到以香花怡情,為皇後開解心誌。」楚瑜鎮定的答道。
「諂媚之術,還敢妄稱正道。」景清帝的眸光變得鋒銳起來,「你以為巴結皇後便能有所助益麽?隻要朕不鬆口,大理寺的官吏便不敢輕舉妄動。」
「是,臣婦知道陛下您掌握天下大權,誰也不能違拗您的心意,可是陛下您會錯意了,」楚瑜看著懷中那抱鮮紅潤澤的芍藥花瓣,坦坦蕩蕩說道,「臣婦送花,並非為巴結誰,隻是偶然見之,偶然得之。且正如陛下所言,此事縱連皇後殿下亦無力轉圜,那麽臣婦巴結皇後又有何益?」
「你看起來卻不著急。」景清帝道。
「不必著急。郎君若無罪,陛下必不會錯殺無辜;郎君若有錯,則是他應該承受的。臣婦悉聽聖命,不敢有違。」
景清帝靜靜看著眼前的女子,身量雖然嬌小,卻自有一種剛直不阿的態度,都說楚家家風清正,看來果然名下無虛。
他稍稍移開視線道:「你似乎很相信他?」
「是。」楚瑜毫不遲疑的回答。
景清帝默然佇立,就在楚瑜快被那股沉重的威壓弄得喘不過氣時,那股壓力卻陡然消失了。楚瑜大著膽子抬頭,隻見明黃儀仗已漸漸遠去,消失在芬芳馥鬱的花叢中。
椒房殿引路的小太監忙攙扶她起身,殷勤道:「夫人仔細跪壞身子。」
楚瑜這才發覺自己仍伏在冰涼的青石板磚上,兩條腿在風中顫顫巍巍的。她借力小太監的胳膊起身,向他笑了一笑,「勞煩你了。」
小太監可生受不起,忙擺了擺手,膽戰心驚的望向遠處,道:「夫人您怎麽敢和陛下那樣說話呀?一個不慎可是要掉腦袋的!」
「我大概真是糊塗了!」楚瑜輕輕笑著。
她也不知當時怎會有那樣大的膽子,或許潛意識裏覺得自己說的話有用,畢竟見皇帝一麵難於登天;但,真的有用麽?她不知道。帝王的權威最經不起挑撥,萬一她不小心惹惱了皇帝,或許會給朱墨帶來更大的麻煩也說不定。
回去之後,楚瑜便有些輾轉難眠,要是皇帝因她的話有所觸動,這幾日也該有動靜傳出了,無論是好是壞,總比這樣煎熬著幹等著要強。最怕的是毫無動靜,說明皇帝對她這個人了無印象,那麽朱墨的生死就愈發岌岌可危了。
楚瑜去廟裏為皇後請平安符時,給她自己也請了一支。現在她時刻將這張符紙揣在兜裏,要是神佛果然有靈,就請他保佑朱墨平安歸來吧,無論如何,總得留下性命。
盼春望秋等知道她的心事,都不來打擾,默默地在一旁服侍著。南嬤嬤知曉自己先前的舉動犯了夫人忌諱,亦不趕著上來討嫌,隻安靜的打點好城中商鋪等等事宜,令主子沒有後顧之憂。
如此怔忪不安的過了幾日,消息總算下來了。成柱飛奔著衝進大門,姿勢像一隻輕盈的大鳥,狂喜說道:「宮中剛剛下來旨意,大理寺可以放人了。」
「是陛下的諭旨麽?」望秋忙揪著他問道。
成柱短促的瞥她一眼,似乎責怪望秋短見少識,但還是答道:「否則還能有誰?除了陛下的口諭,誰能使喚得了大理寺?」
楚瑜很克製的沒有露出笑模樣,她可不能在這群丫鬟仆婦麵前失態,不過心裏亦是暗暗焦慮著:不曉得朱墨什麽時候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