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子自然也不能少,他穿襪子重,至少四雙才夠換。
再就是,每隔半個月得到小溝沿看看宅院進度,順帶著探望李石一次。
春桃抱怨不止,心裏卻莫名地踏實了許多。
回到榆樹胡同,春桃瞞下了素紋說楊芷的那些話,卻把那張兩千兩的銀票交給了楊萱。
楊萱笑歎聲,「他也是用了心思,你就別胡思亂想,安安生生地準備嫁妝……既是得了銀錢,就準備得體麵些,別讓人輕看了。」
春桃用力點點頭。
日子過得極快,一晃眼就到了中秋節。
楊萱家中不便飲樂,隻動手做了幾樣素餡月餅,算是應景。
辛媛遣人送來節禮,順道寫信說她有喜了,五月中懷上的,剛滿三個月,張太太要她回真定養胎,怕趕不上楊萱的及笄禮,特地送她一支簪,提前祝賀。
辛媛是去年十月二十三在真定府行的及笄禮,正月圓的房。
張太太覺得她還是年輕,不想讓兩人天天膩歪,便把辛媛留在真定,直到清明節才讓張繼將她接到京都。
果然,兩人湊在一起就忍不住,才一個月就懷上了。
辛媛這是頭一胎,張太太怕張繼鬧她,故而將辛媛帶回真定。
楊萱跟辛媛見麵不多,卻是經常書信往來。
辛媛仍是心直口快的性子,有什麽說什麽,這封信裏就表達了對張太太的不滿,「……我覺得懷孩子跟沒懷沒什麽不同,胃口還比以前好了很多,相公也不想讓我走,但是母親很堅持,我們也沒辦法……好在,母親應允我孩子過了百歲後,就不拘著我在京都住,算起來還得有一整年才能見到你。」
楊萱感慨不已。
張太太管束辛媛是為她好,也不曾往兒子身邊塞人。
如果當初楊芷嫁給張繼,想必也不會變成現在這副樣子。
可見俗語說的不錯,「生死在天富貴由命」,有些事情早就在命中注定,強求不來。
過完中秋節,再過十幾天,蕭礪陪楊萱回田莊上墳燒了紙錢和香燭,又請和尚做了三天法事,撤掉了田莊屋裏白帷,將白燭換成紅燭,廊簷下的白燈籠換成紅燈籠。
除服禮算是成了。
楊萱早給楊桂準備了新衣,寶藍色的直綴,衣襟處繡著兩朵小小的紫紅色的寶相花。
她則換了件嫩粉色的襖子。
襖子式樣極簡單,上麵沒有繡花花草草,隻在腰身處捏了兩道褶,便是這兩道褶將她的腰身完全襯托出來,柔軟而纖細。
往上是讓人心動的美好弧度,往下則是一汪靜水般的湖綠色羅裙。
整個人仿若亭亭蓮花,清婉素雅。
蕭礪看得心頭火蹭蹭往上躥,回到京都就迫不及待地讓李山寫聘書。
李山拿喬,「聘書可不是隨便寫的,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蕭礪冷冷地看著他,「開個價?」
蕭礪長得身高馬大,李山也不矮,兩人身形仿若,又都是粗獷的長相,遠遠看上去好像兩尊對峙的瘟神。
楊桂跟薛大勇嚇得大氣不敢出,偷偷溜進內宅告訴楊萱,「蕭大哥跟先生打起來了。」
楊萱大吃一驚,提起裙角往外跑,才走出院門,就見蕭礪大步走過來。
楊萱奇道:「不是跟先生打起來了嗎?」
「他訛詐我,」蕭礪目中流露出絲絲笑意,將手裏紙箋遞給楊萱,「讓他寫了聘書。」
聘書就是定親文書,上麵寫著兩人生辰八字,男方交給女方家裏供起來以驗吉凶。
楊萱接過看一看,彎起眉眼,「我這就擺香案。」
蕭礪道:「之前合過八字,都說是極相合的,不用供奉,你收著就成。」
「這是有講究的,」楊萱笑道:「咱們已經略去許多禮數,這個不過是供奉三天,隻當是稟報祖宗一聲。」
蕭礪抿緊嘴唇不再相勸。
楊萱在廳堂的正北方位架起供桌,擺上香爐並四碟瓜果,再恭恭敬敬地將聘書放在供桌上,上了三炷香,跪下拜了三拜,低聲念道:「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女楊萱願與蕭礪結成夫妻,願列祖列宗成全。」
蕭礪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的舉動,悄悄攥緊了拳頭,「皇天在上後土在下,我蕭礪誓要娶楊萱為妻,你們成全也罷,不成全也罷,這親事我結定了。」
他是去合過兩人八字,可先後找過三位高僧,又去淨虛觀請道靜法師參合,都說楊萱從八字來看是已死之人,不可為婚……
已死之人什麽意思,不就是說楊萱是鬼?
真是無稽之談!
都說鬼見不得陽氣,沒有影子,可楊萱經常正午時分站在院子裏,小臉被曬得紅撲撲的。
月上中天時,他們一道在院子裏溜達,他的影子長,她的影子短,時而分開時而匯在一處。
而且他抱過楊萱,她的身體溫熱馨香,總是有股茉莉花的清香;他也親吻過她,她的唇水嫩柔軟,夏天會有西瓜的甘甜,前陣子院中桂花樹開了花,她忙著醃製桂花,唇上便沾了桂花糖的甜膩。
這樣的楊萱怎可能是鬼?
蕭礪不信這個邪,心底卻隱約有些打突。
夜裏兩人照舊湊在炕桌前,楊萱給文竹的兒子做棉襖,蕭礪則一張張往紙箋上蓋印章。
從中秋節前,這套孝親紙箋便賣得非常火熱,尤其大紅跟淺綠兩色,因為少而越發珍貴,甚至有人捧著銀子求到張永旭頭上。
張永旭人小,心眼卻夠用。
鋪子裏有羅掌櫃坐鎮,還有元老錢多,哪個說話都比自己這個小學徒管用。
為什麽不求那兩人,偏偏求到自己頭上?
還不是覺得他年紀小,容易被哄騙?
張永旭毫不猶豫地回絕了,卻私下裏請教錢多,「……紙箋賣得火,東家怎麽不多備點兒,每天才賣一百張,不到一刻鍾就賣完了,而且價格翻兩倍也有人買。」
錢多笑著告訴他緣由,「價錢定得低是因為東家不圖利,隻求宣揚聖上愛民之心,至於每天一百張,則是為了鋪子的利益。這樣可以勾著客人多跑兩趟,一是順便賣別的貨品,二來讓別人看著熱鬧。做生意不怕熱鬧,隻怕冷清,要是門口沒幾個人光顧,鋪子差不多也要關門了。」
張永旭恍然大悟,趁機把以前疑惑多日的地方問錢多,錢多毫不藏私,將其中關竅一一解說明白。
張永旭一下子開了竅,接待客人時,話就能說到點子上,不再像先前那樣東一榔頭西一斧子。
前幾天楊萱去查賬,錢多好一個誇讚張永旭,說再有兩個月,張永旭就可以獨當一麵遊刃有餘了。
等蓋好印章,再逐一將紙箋摞整齊,已接近二更天。
蕭礪便催著楊萱去睡,他自己把炕桌收拾了,就歇在大炕上。
楊萱重新給他縫了被褥,都是用新彈好的棉花,褥子絮得厚,躺上去鬆軟舒適,被子用雪青色綢布當被麵,縫了灰藍色被頭,雅致大方。
枕頭也是新做的,以洗過又幹透了的蕎麥皮做芯,裏麵塞隻小小的香囊,夢裏都帶著一股清甜。
仿佛楊萱就在他身邊。
再就是,每隔半個月得到小溝沿看看宅院進度,順帶著探望李石一次。
春桃抱怨不止,心裏卻莫名地踏實了許多。
回到榆樹胡同,春桃瞞下了素紋說楊芷的那些話,卻把那張兩千兩的銀票交給了楊萱。
楊萱笑歎聲,「他也是用了心思,你就別胡思亂想,安安生生地準備嫁妝……既是得了銀錢,就準備得體麵些,別讓人輕看了。」
春桃用力點點頭。
日子過得極快,一晃眼就到了中秋節。
楊萱家中不便飲樂,隻動手做了幾樣素餡月餅,算是應景。
辛媛遣人送來節禮,順道寫信說她有喜了,五月中懷上的,剛滿三個月,張太太要她回真定養胎,怕趕不上楊萱的及笄禮,特地送她一支簪,提前祝賀。
辛媛是去年十月二十三在真定府行的及笄禮,正月圓的房。
張太太覺得她還是年輕,不想讓兩人天天膩歪,便把辛媛留在真定,直到清明節才讓張繼將她接到京都。
果然,兩人湊在一起就忍不住,才一個月就懷上了。
辛媛這是頭一胎,張太太怕張繼鬧她,故而將辛媛帶回真定。
楊萱跟辛媛見麵不多,卻是經常書信往來。
辛媛仍是心直口快的性子,有什麽說什麽,這封信裏就表達了對張太太的不滿,「……我覺得懷孩子跟沒懷沒什麽不同,胃口還比以前好了很多,相公也不想讓我走,但是母親很堅持,我們也沒辦法……好在,母親應允我孩子過了百歲後,就不拘著我在京都住,算起來還得有一整年才能見到你。」
楊萱感慨不已。
張太太管束辛媛是為她好,也不曾往兒子身邊塞人。
如果當初楊芷嫁給張繼,想必也不會變成現在這副樣子。
可見俗語說的不錯,「生死在天富貴由命」,有些事情早就在命中注定,強求不來。
過完中秋節,再過十幾天,蕭礪陪楊萱回田莊上墳燒了紙錢和香燭,又請和尚做了三天法事,撤掉了田莊屋裏白帷,將白燭換成紅燭,廊簷下的白燈籠換成紅燈籠。
除服禮算是成了。
楊萱早給楊桂準備了新衣,寶藍色的直綴,衣襟處繡著兩朵小小的紫紅色的寶相花。
她則換了件嫩粉色的襖子。
襖子式樣極簡單,上麵沒有繡花花草草,隻在腰身處捏了兩道褶,便是這兩道褶將她的腰身完全襯托出來,柔軟而纖細。
往上是讓人心動的美好弧度,往下則是一汪靜水般的湖綠色羅裙。
整個人仿若亭亭蓮花,清婉素雅。
蕭礪看得心頭火蹭蹭往上躥,回到京都就迫不及待地讓李山寫聘書。
李山拿喬,「聘書可不是隨便寫的,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蕭礪冷冷地看著他,「開個價?」
蕭礪長得身高馬大,李山也不矮,兩人身形仿若,又都是粗獷的長相,遠遠看上去好像兩尊對峙的瘟神。
楊桂跟薛大勇嚇得大氣不敢出,偷偷溜進內宅告訴楊萱,「蕭大哥跟先生打起來了。」
楊萱大吃一驚,提起裙角往外跑,才走出院門,就見蕭礪大步走過來。
楊萱奇道:「不是跟先生打起來了嗎?」
「他訛詐我,」蕭礪目中流露出絲絲笑意,將手裏紙箋遞給楊萱,「讓他寫了聘書。」
聘書就是定親文書,上麵寫著兩人生辰八字,男方交給女方家裏供起來以驗吉凶。
楊萱接過看一看,彎起眉眼,「我這就擺香案。」
蕭礪道:「之前合過八字,都說是極相合的,不用供奉,你收著就成。」
「這是有講究的,」楊萱笑道:「咱們已經略去許多禮數,這個不過是供奉三天,隻當是稟報祖宗一聲。」
蕭礪抿緊嘴唇不再相勸。
楊萱在廳堂的正北方位架起供桌,擺上香爐並四碟瓜果,再恭恭敬敬地將聘書放在供桌上,上了三炷香,跪下拜了三拜,低聲念道:「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女楊萱願與蕭礪結成夫妻,願列祖列宗成全。」
蕭礪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的舉動,悄悄攥緊了拳頭,「皇天在上後土在下,我蕭礪誓要娶楊萱為妻,你們成全也罷,不成全也罷,這親事我結定了。」
他是去合過兩人八字,可先後找過三位高僧,又去淨虛觀請道靜法師參合,都說楊萱從八字來看是已死之人,不可為婚……
已死之人什麽意思,不就是說楊萱是鬼?
真是無稽之談!
都說鬼見不得陽氣,沒有影子,可楊萱經常正午時分站在院子裏,小臉被曬得紅撲撲的。
月上中天時,他們一道在院子裏溜達,他的影子長,她的影子短,時而分開時而匯在一處。
而且他抱過楊萱,她的身體溫熱馨香,總是有股茉莉花的清香;他也親吻過她,她的唇水嫩柔軟,夏天會有西瓜的甘甜,前陣子院中桂花樹開了花,她忙著醃製桂花,唇上便沾了桂花糖的甜膩。
這樣的楊萱怎可能是鬼?
蕭礪不信這個邪,心底卻隱約有些打突。
夜裏兩人照舊湊在炕桌前,楊萱給文竹的兒子做棉襖,蕭礪則一張張往紙箋上蓋印章。
從中秋節前,這套孝親紙箋便賣得非常火熱,尤其大紅跟淺綠兩色,因為少而越發珍貴,甚至有人捧著銀子求到張永旭頭上。
張永旭人小,心眼卻夠用。
鋪子裏有羅掌櫃坐鎮,還有元老錢多,哪個說話都比自己這個小學徒管用。
為什麽不求那兩人,偏偏求到自己頭上?
還不是覺得他年紀小,容易被哄騙?
張永旭毫不猶豫地回絕了,卻私下裏請教錢多,「……紙箋賣得火,東家怎麽不多備點兒,每天才賣一百張,不到一刻鍾就賣完了,而且價格翻兩倍也有人買。」
錢多笑著告訴他緣由,「價錢定得低是因為東家不圖利,隻求宣揚聖上愛民之心,至於每天一百張,則是為了鋪子的利益。這樣可以勾著客人多跑兩趟,一是順便賣別的貨品,二來讓別人看著熱鬧。做生意不怕熱鬧,隻怕冷清,要是門口沒幾個人光顧,鋪子差不多也要關門了。」
張永旭恍然大悟,趁機把以前疑惑多日的地方問錢多,錢多毫不藏私,將其中關竅一一解說明白。
張永旭一下子開了竅,接待客人時,話就能說到點子上,不再像先前那樣東一榔頭西一斧子。
前幾天楊萱去查賬,錢多好一個誇讚張永旭,說再有兩個月,張永旭就可以獨當一麵遊刃有餘了。
等蓋好印章,再逐一將紙箋摞整齊,已接近二更天。
蕭礪便催著楊萱去睡,他自己把炕桌收拾了,就歇在大炕上。
楊萱重新給他縫了被褥,都是用新彈好的棉花,褥子絮得厚,躺上去鬆軟舒適,被子用雪青色綢布當被麵,縫了灰藍色被頭,雅致大方。
枕頭也是新做的,以洗過又幹透了的蕎麥皮做芯,裏麵塞隻小小的香囊,夢裏都帶著一股清甜。
仿佛楊萱就在他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