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望兩位老爺子。兩大家子人最近因為他倆受了不少折騰,雖然說是大義公理,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人而起,又是剛剛從藏軍洞山那種地方出來,怎麽也要去探望一下。
最重要的是,倆人的婚事得定下了。
胡婉秋這段時間以來跟著柳家明走南闖北東躲西藏,人家畢竟還是個未出閣的姑娘,傳出去好說不好聽。更何況兩人當初還有指腹為婚的婚約,這更是說不明白道不清楚的事。
而且經過這段時間和這些事情,兩人之間的了解是真的加深了,彼此了解、信任,甚至成了對方的依靠,如此種種下來,柳家明是真的想履行婚約娶了這位胡家的二小姐了。
在離開藏軍洞山之前,兩家已經和胡婉秋約定,兩家人會取道鞍山、海城、蓋州一線,往大連方向而去,那邊出海方便,可備一時之需。柳家明和胡婉秋商量,這一去還不知如何,不如先去宋家看看。
陳伯還是一如既往的像對孩子一樣對待他們,聽說兩人要成親,專門置辦了一大桌酒席,還讓家裏的下人把屋裏子張燈結彩的布置了一番。陳伯舉起酒杯笑道“我老頭子無兒無女的,一輩子就是個下人。看見柳少爺和胡小姐能結秦晉之好,也是欣慰。這桌酒席,就算是我替家裏的幾位已經過世的主子恭喜二位了。”
柳家明和胡婉秋兩人對視一眼,攜手向陳伯緩緩下拜,行了晚輩之禮。陳伯雖然一直把自己視為一個下人,但他無論是對宋家已經過世的幾位還是對柳家明胡婉秋幾人,都是視同己出,對他們的付出極多,尤其前段時間滿城追捕幾人的時候,更是堅持留在奉天城內為幾個人望風送信。後來因為陳東生、沈南河幾人受了牽連,給已經走下坡路的宋家又是重重的一擊。可即便如此,陳伯依然在堅持著,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能為故去的金大班、宋寶木和其他幾個宋家的兄弟姐妹在世間多留下一些念想,讓別人知道這一家人做過些什麽。
柳家明二人拜完起身,抬眼看向酒桌,桌上還有三個空位。不用想,那是留給王大花、拐子劉和毛剛的。柳家明一聲沒吭的拿起酒壺給三個杯子裏斟滿酒,陳伯靜靜的看著他,長歎了一聲。
這些事情都做完,三人正式入座,對飲了幾杯之後,陳伯突然想起來一個事情,起身去書房拿了一個盒子出來交給柳家明“這是前幾天我收到的,注明了要你親啟。”
柳家明愣了一下,接過盒子來看了幾眼。這就是個高檔點的點心盒子,木頭製成,工藝還算說的過去,但也談不上多麽名貴。陳伯微微一笑“放心吧,我檢查過了,裏麵沒危險的。”
柳家明感激的一笑,隨後輕輕一下推開了木盒的蓋板。裏麵放著一個信封和一個油布包。信封上寫著“柳家明先生親啟”幾個字,落款是一個“田”字。油布包上沒寫什麽,伸手拿過來掂了掂,倒是像一本書。柳家明和胡婉秋對視了一眼,兩人都不認識幾個姓田的,能把信留在這裏的,跟田字沾邊的,也就隻有那位“田副官”田中由紀夫了。
柳家明伸手撕開信封,掏出信紙瀏覽了一遍,果不其然,這信正是田中由紀夫留下的。
田中由紀夫在信裏說了三個事,第一,他自己因為瀆職等罪名,即將被押回日本國內,這次即便不死,怕是此生也沒有見麵的機會了。借此信件向柳家明等人辭行,雖然眾人之前交往中有合作,有吵鬧,有心機,但柳家明眾人的學識、膽氣,確實讓他折服,至少讓他看到了和張大帥等人不一樣的真正的中國人的氣節。
第二,關於盜挖中國古寶一事,他非常鄭重的道歉。之前的田中由紀夫認為,戰亂的中國根本無力保護自己的珍寶,把中國的寶物帶回日本才是保護的正途。中日兩國文化水乳交融,把寶物帶回日本,既能夠讓寶物得到保護,還能夠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那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尤其是他盜挖的都是些古墓中的陪葬器物,這幾乎都是再也無法重見天日的東西。這個行為曾經一度讓田中由紀夫覺得自己是在為保護中國古物做貢獻。但隨著在中國國內的經曆,田中由紀夫的想法在慢慢的改變,雖然沒有像王大花說的“我們的就是我們的”那麽激烈,但他也認識到,文物交流不是壞事,但一定要行得正坐得端,而不是偷偷摸摸的盜挖回去。為此,他向柳家明等人道歉,但依然堅持一個觀點,如果柳家明等人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日本看一下,看看他們是如何保護古物的。
第三件事,田中由紀夫向柳家明透露了一個秘密,就盜挖中國古物這個事情,日本國內早已經成了一個有係統有組織的行為,是由政府層麵推動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以考古專家的身份進入到軍中,軍方也為此事提供極大的保障。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流傳於日本國內考古圈的一本書。早在一兩千年前,中日之間就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唐朝期間達到了頂峰,無論是鑒真東渡還是遣唐使,都為日本引入了大量的中國文化,也極大的影響了日本的文化體係。各位遣唐使帶回來的古籍、見聞錄之中,除了描述大唐的繁榮之外,還對大唐的珍寶讚不絕口。後來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把中國珍寶帶回日本好好保管”的口號興起,就有有心之人編撰了一本《大唐珍寶集錄》。說是大唐珍寶,但實際上撰書已經從古籍中把中國從唐宋到明清的各種珍寶古物詳詳細細的統計了一遍,除了名稱、樣式、出處之外,甚至連後來的下落走向都做了分析。這本書一出來之後,變成了日本考古界的聖書,受到眾人追捧。乃至於後來以田中由紀夫為代表的一批隨軍進入中國的考古專家都是人手一冊,幾乎就是按圖索驥的去盜挖中國珍寶。這次田中由紀夫回國,他專門把自己手裏那本《大唐珍寶集錄》留給了柳家明,希望能做為自己之前行為的一種贖罪。
看完信,柳家明默默的拿起了那個油布包,輕輕拆開之後,裏麵包著一本近一寸厚的冊子,正是《大唐珍寶集錄》的影印本。柳家明隨手翻閱幾下,把信和書都遞給了胡婉秋,自己則長歎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麽。
從宋家住了兩天,柳家明和胡婉秋起身往大連方向出發。現在雖然兩人的通緝令已經不再起什麽作用,但奉天城周圍甚至整個東三省已經亂成了一鍋粥,而這源頭就是因為張元龍少帥就任協同軍總司令一職務。
新上任的張總司令自然是急於鞏固自己的“少帥”頭銜,至少也要拿出點樣子來讓別人看看,自己可比那個老爹強的多。秉承“說幹就幹”也可能是沒有腦子的一貫作風,張元龍總司令對東三省境內的大大小小的軍頭們發出了命令,命令他們三日內通電表忠。
問題是那些軍頭們並不這麽想,憑什麽啊?憑什麽向你一個沒兵沒槍沒糧食的毛頭小子表忠心?反正日本人沒說幫忙,那就打唄,現在可不就看誰拳頭大?就算成不了什麽“協同君總司令”,隻要能打出點名堂和氣勢來,說不定還能有個什麽輔助軍、陪同軍之類的,無非就是換個名字,誰還怕了這個要飯出身的毛頭小子不成?
這局勢連個緩衝的過程都沒有,張總司令命令下達第二天,一個愣頭青就動了手,直接率部直奔奉天。其他人也坐不住了,一個個開始點兵拔營的奔赴奉天城,大有一副當年劉邦項羽“先入鹹陽者為王上”的架勢。
張元龍總司令自然也不會坐在哪裏等著被圍,親赴錦州把鎮守部隊帶了回來,又從盤錦調來大量軍需物資,大有死守奉天的架勢。而此時的洋人們則集體失聲了,仿佛是在等待一出大戲的開鑼。隻是苦了著奉天百姓,真的要是打起來,受苦還是這些無依無靠的人。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都認為要固守的張少帥的部隊突然動了。他們舍棄了奉天突然出擊,以奇兵之勢擊垮迎麵來敵,緊接著縱橫馳騁,連續擊垮三路劍指奉天的軍閥部隊。他們作戰靈活,機動性極強,進入迅速撤出果斷,將以路部隊擊潰之後毫不遲滯,緊接著繼續機動去攻擊另外一路。這個打法老辣狠毒,絕非張元龍能想得出來的。奉天城老百姓紛紛議論,這是張少帥請了高人了。
隨著戰事不斷加劇,張元龍身後的“高人”也漸漸顯露出了真麵目,讓眾人嘩然的是,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失蹤已久的原奉天警察局二處處長,毛剛毛大探長!
最重要的是,倆人的婚事得定下了。
胡婉秋這段時間以來跟著柳家明走南闖北東躲西藏,人家畢竟還是個未出閣的姑娘,傳出去好說不好聽。更何況兩人當初還有指腹為婚的婚約,這更是說不明白道不清楚的事。
而且經過這段時間和這些事情,兩人之間的了解是真的加深了,彼此了解、信任,甚至成了對方的依靠,如此種種下來,柳家明是真的想履行婚約娶了這位胡家的二小姐了。
在離開藏軍洞山之前,兩家已經和胡婉秋約定,兩家人會取道鞍山、海城、蓋州一線,往大連方向而去,那邊出海方便,可備一時之需。柳家明和胡婉秋商量,這一去還不知如何,不如先去宋家看看。
陳伯還是一如既往的像對孩子一樣對待他們,聽說兩人要成親,專門置辦了一大桌酒席,還讓家裏的下人把屋裏子張燈結彩的布置了一番。陳伯舉起酒杯笑道“我老頭子無兒無女的,一輩子就是個下人。看見柳少爺和胡小姐能結秦晉之好,也是欣慰。這桌酒席,就算是我替家裏的幾位已經過世的主子恭喜二位了。”
柳家明和胡婉秋兩人對視一眼,攜手向陳伯緩緩下拜,行了晚輩之禮。陳伯雖然一直把自己視為一個下人,但他無論是對宋家已經過世的幾位還是對柳家明胡婉秋幾人,都是視同己出,對他們的付出極多,尤其前段時間滿城追捕幾人的時候,更是堅持留在奉天城內為幾個人望風送信。後來因為陳東生、沈南河幾人受了牽連,給已經走下坡路的宋家又是重重的一擊。可即便如此,陳伯依然在堅持著,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能為故去的金大班、宋寶木和其他幾個宋家的兄弟姐妹在世間多留下一些念想,讓別人知道這一家人做過些什麽。
柳家明二人拜完起身,抬眼看向酒桌,桌上還有三個空位。不用想,那是留給王大花、拐子劉和毛剛的。柳家明一聲沒吭的拿起酒壺給三個杯子裏斟滿酒,陳伯靜靜的看著他,長歎了一聲。
這些事情都做完,三人正式入座,對飲了幾杯之後,陳伯突然想起來一個事情,起身去書房拿了一個盒子出來交給柳家明“這是前幾天我收到的,注明了要你親啟。”
柳家明愣了一下,接過盒子來看了幾眼。這就是個高檔點的點心盒子,木頭製成,工藝還算說的過去,但也談不上多麽名貴。陳伯微微一笑“放心吧,我檢查過了,裏麵沒危險的。”
柳家明感激的一笑,隨後輕輕一下推開了木盒的蓋板。裏麵放著一個信封和一個油布包。信封上寫著“柳家明先生親啟”幾個字,落款是一個“田”字。油布包上沒寫什麽,伸手拿過來掂了掂,倒是像一本書。柳家明和胡婉秋對視了一眼,兩人都不認識幾個姓田的,能把信留在這裏的,跟田字沾邊的,也就隻有那位“田副官”田中由紀夫了。
柳家明伸手撕開信封,掏出信紙瀏覽了一遍,果不其然,這信正是田中由紀夫留下的。
田中由紀夫在信裏說了三個事,第一,他自己因為瀆職等罪名,即將被押回日本國內,這次即便不死,怕是此生也沒有見麵的機會了。借此信件向柳家明等人辭行,雖然眾人之前交往中有合作,有吵鬧,有心機,但柳家明眾人的學識、膽氣,確實讓他折服,至少讓他看到了和張大帥等人不一樣的真正的中國人的氣節。
第二,關於盜挖中國古寶一事,他非常鄭重的道歉。之前的田中由紀夫認為,戰亂的中國根本無力保護自己的珍寶,把中國的寶物帶回日本才是保護的正途。中日兩國文化水乳交融,把寶物帶回日本,既能夠讓寶物得到保護,還能夠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那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尤其是他盜挖的都是些古墓中的陪葬器物,這幾乎都是再也無法重見天日的東西。這個行為曾經一度讓田中由紀夫覺得自己是在為保護中國古物做貢獻。但隨著在中國國內的經曆,田中由紀夫的想法在慢慢的改變,雖然沒有像王大花說的“我們的就是我們的”那麽激烈,但他也認識到,文物交流不是壞事,但一定要行得正坐得端,而不是偷偷摸摸的盜挖回去。為此,他向柳家明等人道歉,但依然堅持一個觀點,如果柳家明等人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日本看一下,看看他們是如何保護古物的。
第三件事,田中由紀夫向柳家明透露了一個秘密,就盜挖中國古物這個事情,日本國內早已經成了一個有係統有組織的行為,是由政府層麵推動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以考古專家的身份進入到軍中,軍方也為此事提供極大的保障。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流傳於日本國內考古圈的一本書。早在一兩千年前,中日之間就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唐朝期間達到了頂峰,無論是鑒真東渡還是遣唐使,都為日本引入了大量的中國文化,也極大的影響了日本的文化體係。各位遣唐使帶回來的古籍、見聞錄之中,除了描述大唐的繁榮之外,還對大唐的珍寶讚不絕口。後來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把中國珍寶帶回日本好好保管”的口號興起,就有有心之人編撰了一本《大唐珍寶集錄》。說是大唐珍寶,但實際上撰書已經從古籍中把中國從唐宋到明清的各種珍寶古物詳詳細細的統計了一遍,除了名稱、樣式、出處之外,甚至連後來的下落走向都做了分析。這本書一出來之後,變成了日本考古界的聖書,受到眾人追捧。乃至於後來以田中由紀夫為代表的一批隨軍進入中國的考古專家都是人手一冊,幾乎就是按圖索驥的去盜挖中國珍寶。這次田中由紀夫回國,他專門把自己手裏那本《大唐珍寶集錄》留給了柳家明,希望能做為自己之前行為的一種贖罪。
看完信,柳家明默默的拿起了那個油布包,輕輕拆開之後,裏麵包著一本近一寸厚的冊子,正是《大唐珍寶集錄》的影印本。柳家明隨手翻閱幾下,把信和書都遞給了胡婉秋,自己則長歎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麽。
從宋家住了兩天,柳家明和胡婉秋起身往大連方向出發。現在雖然兩人的通緝令已經不再起什麽作用,但奉天城周圍甚至整個東三省已經亂成了一鍋粥,而這源頭就是因為張元龍少帥就任協同軍總司令一職務。
新上任的張總司令自然是急於鞏固自己的“少帥”頭銜,至少也要拿出點樣子來讓別人看看,自己可比那個老爹強的多。秉承“說幹就幹”也可能是沒有腦子的一貫作風,張元龍總司令對東三省境內的大大小小的軍頭們發出了命令,命令他們三日內通電表忠。
問題是那些軍頭們並不這麽想,憑什麽啊?憑什麽向你一個沒兵沒槍沒糧食的毛頭小子表忠心?反正日本人沒說幫忙,那就打唄,現在可不就看誰拳頭大?就算成不了什麽“協同君總司令”,隻要能打出點名堂和氣勢來,說不定還能有個什麽輔助軍、陪同軍之類的,無非就是換個名字,誰還怕了這個要飯出身的毛頭小子不成?
這局勢連個緩衝的過程都沒有,張總司令命令下達第二天,一個愣頭青就動了手,直接率部直奔奉天。其他人也坐不住了,一個個開始點兵拔營的奔赴奉天城,大有一副當年劉邦項羽“先入鹹陽者為王上”的架勢。
張元龍總司令自然也不會坐在哪裏等著被圍,親赴錦州把鎮守部隊帶了回來,又從盤錦調來大量軍需物資,大有死守奉天的架勢。而此時的洋人們則集體失聲了,仿佛是在等待一出大戲的開鑼。隻是苦了著奉天百姓,真的要是打起來,受苦還是這些無依無靠的人。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都認為要固守的張少帥的部隊突然動了。他們舍棄了奉天突然出擊,以奇兵之勢擊垮迎麵來敵,緊接著縱橫馳騁,連續擊垮三路劍指奉天的軍閥部隊。他們作戰靈活,機動性極強,進入迅速撤出果斷,將以路部隊擊潰之後毫不遲滯,緊接著繼續機動去攻擊另外一路。這個打法老辣狠毒,絕非張元龍能想得出來的。奉天城老百姓紛紛議論,這是張少帥請了高人了。
隨著戰事不斷加劇,張元龍身後的“高人”也漸漸顯露出了真麵目,讓眾人嘩然的是,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失蹤已久的原奉天警察局二處處長,毛剛毛大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