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斯的那對眸子灼灼有光,但是菲利普欣賞不了美國人的幽默,噘嘴翹唇,鐵板著臉。在菲利普看來,維克斯似乎已屆中年,實際上他才三十出頭。維克斯是個瘦長條子,像學者似的,有點佝僂,頭顱大得難看,頭發暗淡而稀疏,皮膚呈土色。薄薄的嘴唇,細長的鼻子,額骨明顯地向前突出,生就一副粗俗相。他的態度冷淡,舉止拘泥刻板,既無生氣,也無熱情,卻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輕浮氣質,鬧得一些容嚴心肅的人周章失措,而維克斯出於本能,偏偏喜歡同這等人混在一起。他在海德堡大學攻讀神學,而另外一些也在此地攻讀神學的同胞對他都心存戒意。此人離經叛道的味兒太濃,使他們望而生畏。他的那種古怪幽默感,也使他們頗不以為然。


    “他這樣的人你怎麽可能見過一百四十七個呢?”


    “我在巴黎的拉丁居民區見到過他;我在柏林、慕尼黑的寄宿公寓裏見到過他。他住在佩魯賈和阿西西1的小旅館裏。他那樣的人三五成群地佇立在佛羅倫薩的波提切利名畫之前;他那樣的人占滿了羅馬西斯廷教堂2的座席。在意大利,他喝葡萄酒稍微多一點;他在德國喝起啤酒來,則是開懷痛飲,全無節製。凡屬正確的東西,不問是什麽,他一概膜拜頂禮。他打算在不久的將來寫一部皇皇巨著。想一想吧,一百四十七部驚世之作,蘊藏在一百四十七位大人物的心頭;不幸的是,這一百四十七部驚世之作一部也寫不出來。而世界呢,照樣在前進。”


    〔注1:意大利的城市。〕


    〔注2:羅馬教皇宮殿中的教皇禮拜堂。〕


    維克斯一本正經地侃侃而談,臨結束時,那一雙淺灰眸子忽閃了幾下。菲利普臉紅了,知道這位美國人在拿他打趣。


    “淨瞎扯淡,”菲利普怒氣衝衝地說。


    〖二十七〗


    維克斯在歐林夫人家的後屋租了兩個小房間,其中一間布置成會客室,用來接待客人,倒也夠寬敞的。維克斯生性愛淘氣,他在麻省劍橋的一些朋友也拿他一點沒辦法。現在,也許是由於這種脾氣在作怪,他常常一吃過晚餐就邀請菲利普和海沃德上他屋裏來閑聊幾句。他禮數周全地接待他們,一定要他們在屋裏絕無僅有的兩張比較舒服的椅子裏坐下。他自己點酒不沾,卻把幾瓶啤酒端放在海沃德的胳膊肘旁邊,在這般殷勤好客的禮儀中,菲利普不難辨別出嘲弄之意。在雙方唇槍舌劍的激烈爭論中,每當海沃德的煙鬥熄掉的時候,維克斯就堅持要替他劃火柴點火。他們剛結識上的時候,海沃德作為名揚四海的最高學府中的一員,在哈佛大學畢業生維克斯麵前擺出一副降尊紆貴的姿態。談話之中,話鋒偶爾轉到希臘悲劇作家身上,海沃德自覺得在這個題目上盡可以發表一通權威性評論,於是擺出一副指點迷津非他莫屬的架勢,不容對方插嘴發表意見。維克斯臉帶微笑,虛懷若穀地在一旁洗耳恭聽,直到海沃德的高論發表完了,他才提出一兩個表麵聽上去相當幼稚、暗中卻打了埋伏的問題,海沃德不知深淺,不假思索地回答了,結果當然中了圈套。維克斯先生彬彬有禮地表示異議,接著糾正了一個事實,然後又援引某個不見經傳的拉丁民族注釋家的一段注釋,再加上一句德國某權威的精辟論斷——情況明擺著:他是個精通古典文學的學者。他就這麽麵帶微笑,從容不迫,連連表示歉意,結果卻把海沃德的全部立論批駁得體無完膚。他既揭示了海沃德學識的膚淺,又絲毫不失禮儀。他溫和委婉地挖苦了海沃德幾句。菲利普不能不看到海沃德的那副十足傻相;他本人剛愎自用,不知進退,仍在氣急敗壞地力圖狡辯。他信口開河,妄加評論,維克斯則在一旁和顏悅色地加以糾正;他理屈詞窮卻硬要強詞奪理,維克斯又證明他這麽做是多麽荒謬。最後,維克斯說了實話,他曾在哈佛大學教過希臘文學。海沃德對此報以輕蔑的一笑。


    “這一點你不說我也看得出。你當然是像學究冬烘那樣啃希臘文學作品,”他說,“而我是像詩人那樣來欣賞它的。”


    “在你對作品原意不甚了了的情況下,你是否反倒覺得作品的詩味更濃了呢?我個人認為,隻有在天啟教1裏,錯譯才會使原意更加豐滿呢。”


    〔注1:指直接受啟於上帝的宗教,如猶太教、基督教等。這裏所講的錯譯之事,疑指《聖經》的翻譯。〕


    最後,海沃德喝完啤酒,離開維克斯的屋子,全身燥熱,頭發蓬鬆,他忿忿然一揮手,對菲利普說:


    “不用說,這位先生是個書呆子,對於美沒有絲毫真切的感受。精確是辦事員的美德。我們的著眼點在於希臘文學的精髓。維克斯就好比是這麽個煞風景的角色,去聽魯賓斯坦1演奏鋼琴,卻抱怨他彈錯了幾個音符。彈錯了幾個音符!隻要他演奏得出神入化,錯彈幾個音符又何足道哉?!”


    〔注1:十九世紀俄國大鋼琴家和作曲家。〕


    這段議論給了菲利普很深的印象,殊不知世間有多少無能之輩正是借這種無知妄說聊以自慰呢!


    海沃德屢遭敗北,但他絕不肯放過維克斯提供的任何機會,力圖奪回前一次失掉的地盤,所以維克斯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海沃德拉了來進行爭論。盡管海沃德不會不清楚,他在這個美國人麵前顯得多麽才疏學淺,但是出於英國人特有的那股執拗勁兒,由於自尊心受到了挫傷(也許這兩者本是一碼事),他不願就此罷休。他似乎是以顯示自己的無知、自滿和剛愎自用為樂事呢。每當海沃德講了一些不合邏輯的話,維克斯三言兩語就點出他推理中的破綻,得意揚揚地停頓一會兒,然後匆匆轉入另一個話題,似乎是基督徒的兄弟之愛促使他竟有已被擊敗的敵手。有時候,菲利普試圖插言幾句,幫他朋友解圍,可是經不住維克斯輕輕一擊,便潰不成軍了。不過,維克斯對他的態度同對付海沃德不一樣,極其溫和,甚至連極度敏感的菲利普也不覺得自尊心受到挫傷。海沃德由於感到自己越來越像個傻瓜,常常沉不住氣,索性破口大罵起來,幸虧那個美國人總是客客氣氣地堆著笑臉,才沒使爭論變為無謂的爭吵。每當海沃德在這種情況下離開維克斯的房間,他總要氣呼呼地咕噥一句:


    “該死的美國佬!”


    這樣一切就解決了。對於某個似乎無法辯駁的論點,這句咒語就是最妙不過的回答。


    他們在維克斯的那個小房間裏,雖說開始討論的是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最後總難免要轉到宗教這個題目上來:神學學生出於職業上的偏愛,總是三句不離本行;而海沃德也歡迎這樣的話題,因為無需列舉那些使他倉皇失措的無情事實——在這方麵,既然個人感受才是衡量事物的尺度,那就全不必把邏輯放在眼裏,既然邏輯又是他的薄弱環節,能把它甩開豈不是正中下懷?海沃德覺得,不花費一番口舌,很難把自己的信仰同菲利普解釋清楚。其實,不說也明白(因為這完全符合菲利普對人生世道的看法),海沃德一直是在國教的熏陶中成長起來的。雖然海沃德現在已經摒棄了皈依羅馬天主教的念頭,但對那個教派仍抱有同情。關於羅馬天主教的優點,他有好多話要說。比如,他比較喜歡羅馬天主教的豪華典禮,而英國國教的儀式就嫌過於簡單。他給菲利普看了紐曼寫的《自辯書》,菲利普覺得這本書枯燥無味,不過還是硬著頭皮把它看完了。


    “看這本書,是為了欣賞它的風格,而不在乎它的內容,”海沃德點撥說。


    海沃德興致勃勃地談論著祈禱室裏的音樂,並且還就焚香與心誠之間的關係,發表了一通娓娓動聽的議論。維克斯靜靜聽著,臉上掛著那慣有的一絲冷笑。


    “閣下以為單憑這番高論就足以證明羅馬天主教體現了宗教的真諦,證明約翰·亨利·紐曼寫得一手好英語,證明紅衣主教曼寧豐姿出眾,是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的枷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並收藏人生的枷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