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恍然,怪不得瞧著十四跟三爺格外親呢,先頭還當是自己的錯覺呢,原來竟有如此原委,小孩子沒了親生娘,後來養母也死了,就身邊的一個大哥哥陪著自己,加上嫂子溫柔體貼,估摸在十四心裏,對兄嫂的感情類似爹娘了,或許比爹娘還要親些,畢竟他娘小時候就沒了,爹又是九五之尊,兒子多得是,哪有空管他,這份孺慕之情,寄在兄嫂身上也不新鮮。
暖鍋子裏燉的羊肉是老張頭叫夥計送過來的,陶陶知道老張頭的意思,是想給他家兒子謀個差事,老張頭就一個兒子,上月裏才接來京城,兩口子窮的時候,也沒太多想法,就是想著攢幾個錢,給兒子娶個媳婦兒好承繼張家的香火,也就足了,可如今館子開的越發紅火起來,雖不至於日進鬥金,在京裏也算站住了腳,這一站住了,就掂量著給兒子謀個前程,士農工商,這再有錢也是個商戶,若是能謀個差事就不一樣了,這事兒跟陶陶說了幾回,陶陶都沒應他。
不是陶陶不樂意管閑事,是覺得當奴才還不如開館子呢,自己跟老張頭提過,可以考慮開分店,京城這麽大,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如今老張頭的館子招牌已經打出去了,隻要尋個差不多的地點開分店,必然不愁顧客上門,也可以適當分流總店的顧客,以後還可以慢慢往外發展,例如直隸州府,然後再遠些,陶陶覺得老張頭完全可以把他的館子開成連鎖店,說不定以後就是餐飲界的大亨。
可惜這是陶陶一廂情願的想法,在她眼裏沒有太分明的階級之別,做生意對於她來說就是一向終身事業,很有成就感啊,而且賺的銀子多了,日子也會過得很舒服,多好。
但老張頭不這麽想,當初開館子不過是為了維持生計的無奈之舉,如今有希望改換門庭自然不會放過機會,故此一心想讓兒子謀個衙門裏的差事,隔三差五就給陶陶送家鄉的特產來,過年更是不落空,前兒又送了幾隻宰殺好羊來,說是從老家弄過來的,冬地下燉了吃最是滋補。
陶陶吃飽了,放下筷子,吧嗒吧嗒嘴道:「這老張頭家的羊肉是比別處的香,沒有一絲羊膻味兒。」
七爺看了她一眼:「今兒聽洪承說老張頭想給他兒子謀個差事,跟你說了幾次,你都沒應他?」
陶陶:「老張頭的買賣紅火,你也不是不知道,他兒子來了正好多了個幫手,自家的買賣還忙不過來呢,做什麽出去謀差事,更何況,我也不是當官的,哪有這樣的本事。」
七爺笑了一聲:「有道是人各有誌,不能強求,老張頭的館子在京裏闖出了名號,自然跟過去不一樣了,想給他兒子謀個差事也是人之常情,老張頭的兒子雖沒念過書,倒會些拳腳功夫,在刑部謀個差事倒合適。」
刑部?一提刑部陶陶不由想起了陳英,側頭看了看窗外,雪又大了些,屋裏雖暖和,外頭卻滴水成冰,想到陳英一家子如今在天牢的日子,不定多受罪呢,身子受罪還罷了,心裏頭冤枉招誰訴去啊,陶陶可不信陳英會貪汙,若想貪也不會等到這會兒了。
想到當日自己在刑部大牢的時候,陳英也算格外優待自己,心裏知了這份情,也沒機會還,倒不如趁著這會兒換個人情。
轉天一早七爺給五爺叫了去,估摸是商量給十四接風的事兒,十四年紀小,這些當哥哥的得輪流做東請他,問了陶陶去不去,陶陶最厭煩十四,自然不肯去,留在家裏又沒什麽事兒,便想起了這檔子事兒,叫小雀兒拿了些銀子出了晉王府。
小雀兒見姑娘吩咐去刑部大牢,不禁道:「姑娘,這一大早的,您去刑部大牢做什麽?」
陶陶含糊道:「去看個人?」
小雀兒眼珠轉了轉:「姑娘您不是記著當初陳大人關您的仇,去尋陳大人的晦氣吧。」
陶陶白了她一眼:「我是這麽小肚雞腸的人嗎,況且當初的事兒也不怪陳大人,行了,你別囉嗦了,我不是去報仇的,是去瞧瞧。」
小雀兒忙道:「陳大人如今是朝廷欽犯,別人生怕沾上,能躲多遠躲多遠,姑娘就別去找麻煩了。」
陶陶:「你放心,我不進去,一會兒到了地兒,你去給牢頭送些銀子,叫他們多少看顧些。」
小雀兒愣了一會兒才道:「姑娘心真好。」
陶陶:「我不是心善,是敬重陳大人的人品,行了,你去吧,別叫人認出你是晉王府的人,免得給七爺找麻煩。」
小雀兒點點頭:「奴婢省的,姑娘放心吧。」、
陶陶讓車把式停在刑部大牢對街的胡同裏,又囑咐了小雀兒幾句,才讓小雀兒下去,自己撩開窗簾瞧著小雀兒過去,跟看門的說了幾句什麽,塞了好處,領著她進去了,過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才見她出來。
她一上車陶陶就問:「如何?可瞧見陳大人了?」
小雀兒:「見著了,還算過得去,雖說沒有親戚朋友來探監,好在底下這些人還念著陳大人的好,倒不至於受罪,就是冷,說起來這人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前幾個月陳大人還是一品大員呢,這一轉眼就成囚犯了,瞧著真叫人醃心,我把銀子塞給牢頭了,叫他弄個炭火盆子端過去,好歹暖和暖和。」說著不禁道:「那牢頭一個勁兒掃聽我是誰?說回頭陳大人問起來也好告訴一聲,知道誰是恩人?」
暖鍋子裏燉的羊肉是老張頭叫夥計送過來的,陶陶知道老張頭的意思,是想給他家兒子謀個差事,老張頭就一個兒子,上月裏才接來京城,兩口子窮的時候,也沒太多想法,就是想著攢幾個錢,給兒子娶個媳婦兒好承繼張家的香火,也就足了,可如今館子開的越發紅火起來,雖不至於日進鬥金,在京裏也算站住了腳,這一站住了,就掂量著給兒子謀個前程,士農工商,這再有錢也是個商戶,若是能謀個差事就不一樣了,這事兒跟陶陶說了幾回,陶陶都沒應他。
不是陶陶不樂意管閑事,是覺得當奴才還不如開館子呢,自己跟老張頭提過,可以考慮開分店,京城這麽大,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如今老張頭的館子招牌已經打出去了,隻要尋個差不多的地點開分店,必然不愁顧客上門,也可以適當分流總店的顧客,以後還可以慢慢往外發展,例如直隸州府,然後再遠些,陶陶覺得老張頭完全可以把他的館子開成連鎖店,說不定以後就是餐飲界的大亨。
可惜這是陶陶一廂情願的想法,在她眼裏沒有太分明的階級之別,做生意對於她來說就是一向終身事業,很有成就感啊,而且賺的銀子多了,日子也會過得很舒服,多好。
但老張頭不這麽想,當初開館子不過是為了維持生計的無奈之舉,如今有希望改換門庭自然不會放過機會,故此一心想讓兒子謀個衙門裏的差事,隔三差五就給陶陶送家鄉的特產來,過年更是不落空,前兒又送了幾隻宰殺好羊來,說是從老家弄過來的,冬地下燉了吃最是滋補。
陶陶吃飽了,放下筷子,吧嗒吧嗒嘴道:「這老張頭家的羊肉是比別處的香,沒有一絲羊膻味兒。」
七爺看了她一眼:「今兒聽洪承說老張頭想給他兒子謀個差事,跟你說了幾次,你都沒應他?」
陶陶:「老張頭的買賣紅火,你也不是不知道,他兒子來了正好多了個幫手,自家的買賣還忙不過來呢,做什麽出去謀差事,更何況,我也不是當官的,哪有這樣的本事。」
七爺笑了一聲:「有道是人各有誌,不能強求,老張頭的館子在京裏闖出了名號,自然跟過去不一樣了,想給他兒子謀個差事也是人之常情,老張頭的兒子雖沒念過書,倒會些拳腳功夫,在刑部謀個差事倒合適。」
刑部?一提刑部陶陶不由想起了陳英,側頭看了看窗外,雪又大了些,屋裏雖暖和,外頭卻滴水成冰,想到陳英一家子如今在天牢的日子,不定多受罪呢,身子受罪還罷了,心裏頭冤枉招誰訴去啊,陶陶可不信陳英會貪汙,若想貪也不會等到這會兒了。
想到當日自己在刑部大牢的時候,陳英也算格外優待自己,心裏知了這份情,也沒機會還,倒不如趁著這會兒換個人情。
轉天一早七爺給五爺叫了去,估摸是商量給十四接風的事兒,十四年紀小,這些當哥哥的得輪流做東請他,問了陶陶去不去,陶陶最厭煩十四,自然不肯去,留在家裏又沒什麽事兒,便想起了這檔子事兒,叫小雀兒拿了些銀子出了晉王府。
小雀兒見姑娘吩咐去刑部大牢,不禁道:「姑娘,這一大早的,您去刑部大牢做什麽?」
陶陶含糊道:「去看個人?」
小雀兒眼珠轉了轉:「姑娘您不是記著當初陳大人關您的仇,去尋陳大人的晦氣吧。」
陶陶白了她一眼:「我是這麽小肚雞腸的人嗎,況且當初的事兒也不怪陳大人,行了,你別囉嗦了,我不是去報仇的,是去瞧瞧。」
小雀兒忙道:「陳大人如今是朝廷欽犯,別人生怕沾上,能躲多遠躲多遠,姑娘就別去找麻煩了。」
陶陶:「你放心,我不進去,一會兒到了地兒,你去給牢頭送些銀子,叫他們多少看顧些。」
小雀兒愣了一會兒才道:「姑娘心真好。」
陶陶:「我不是心善,是敬重陳大人的人品,行了,你去吧,別叫人認出你是晉王府的人,免得給七爺找麻煩。」
小雀兒點點頭:「奴婢省的,姑娘放心吧。」、
陶陶讓車把式停在刑部大牢對街的胡同裏,又囑咐了小雀兒幾句,才讓小雀兒下去,自己撩開窗簾瞧著小雀兒過去,跟看門的說了幾句什麽,塞了好處,領著她進去了,過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才見她出來。
她一上車陶陶就問:「如何?可瞧見陳大人了?」
小雀兒:「見著了,還算過得去,雖說沒有親戚朋友來探監,好在底下這些人還念著陳大人的好,倒不至於受罪,就是冷,說起來這人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前幾個月陳大人還是一品大員呢,這一轉眼就成囚犯了,瞧著真叫人醃心,我把銀子塞給牢頭了,叫他弄個炭火盆子端過去,好歹暖和暖和。」說著不禁道:「那牢頭一個勁兒掃聽我是誰?說回頭陳大人問起來也好告訴一聲,知道誰是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