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太後退居深宮多年,已經許久不管事了,後宮之事有皇後主管,朝堂之事有陛下打理,太後一把年紀了委實犯不上和小輩理論是非,於是便將這件事情交給了皇後,讓皇後好生懲罰梅幼清。而後又告知了皇帝,讓皇帝查一查梅將軍府的家風是否嚴謹。
太後難得開一次口,皇帝和皇後自然要嚴肅對待這件事情。
於是在一日退朝之後,皇帝將梅將軍和方太傅留了下來,甚至連韓雲西的父親韓侍郎也一並留了下來。而皇後那邊也派人去將軍府傳口諭,要梅幼清即刻進宮一趟。
薛姨娘不放心梅幼清一個人進宮,想陪她一起,但傳口諭的公公不許,說是皇後隻召梅姑娘一個人進宮,旁人不必作陪。
梅幼清讓薛姨娘不必擔心:「父親和曉晨也在宮裏呢,姨娘別擔心。」
臨走時又忽然想起一件事:「對了,曉晨說今天回來再吃不到烤羊脊骨的話就不吃飯了。姨娘你別忘了安排人出去采買,要新鮮的,吃了才不會瀉肚子。」
薛姨娘擔憂道:「這個時候你就別為你弟弟的吃食操心了,他愛吃不吃……」
梅幼清這便隨那公公上了馬車,往宮中趕去。
此時在禦書房中,梅將軍和方太傅已經同陛下說明了緣由,陛下將信將疑,問起一旁的韓侍郎:「方才梅將軍和方太傅說,那日在湖邊,令郎也在,他可曾同你提起過此事?」
韓侍郎不比梅將軍和方太傅說話硬氣,畢竟他們一個有顯赫的戰功,一個是太子的老師,而自己不過是個三品的兵部侍郎,若是說出了真相,就得罪了常寧長公主和安平侯。若是不說出來,又怕得罪了這眼前這兩位朝中紅人,叫他實在糾結。
其實自從關於樂書郡主的流言中提到了韓雲西時,韓侍郎就已經把韓雲西叫到跟前問了個明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確實是樂書郡主的不對。
韓侍郎擔心這件事情鬧大了會波及到他們家,所以一直將韓雲西關在家中不許出來,想等著這場風波過後再把兒子放出來。
可沒想到這件事居然真的鬧大了,還驚動了聖上,如今聖上要他作證,他說與不說,都要得罪一邊的人。
韓侍郎愁壞了,想了一圈還是決定誰也不得罪,裝不知道這件事情,躲得了一時算一時。
「陛下,臣那兒子平日裏與臣並不交心,並未聽他提起過此事,不若臣這就回家問問他去。」
可他若真的回去問,這一來一回的,大半天的功夫都搭進去了,皇帝自然不想等,於是擺擺手讓他作罷,此事改天再議。
不多時梅幼清也入了宮,隻不過此事梅將軍並不知道。
梅幼清被人領著直接去了皇後的正陽宮。
這是她第二次進正陽宮。
第一次是她十歲那年,頂著「元柒」的名字入宮,為太後祈福。
梅幼清望了一眼東側的暖閣,想起了那位難以入眠的小殿下。
不知道那位小殿下現在在哪裏?變成了什麽樣子的人?
然而她也隻想到了這些,便沒有再深想下去,畢竟她連對方叫什麽名字都不知道。
入了正陽宮的大殿之後,卻見這大殿之中並非坐著一個人,而是坐了兩位娘娘,正在擺弄花卉,準備插花。
兩位娘娘對立而坐,皆雍容爾雅,莊重大方,且穿著同色的衣服,連發間的首飾也不分伯仲,一時辨不出誰的位份更高一些。
「皇後娘娘,貴妃娘娘,梅姑娘帶來了。」那公公恭敬道。
兩位娘娘都轉過臉來瞧她,眸中帶笑,卻並未言語。
梅幼清看過兩位娘娘的麵容,思忖片刻,便先向左邊那位娘娘行禮:「臣女拜見皇後娘娘,」而後又向右邊那位娘娘行禮,「拜見貴妃娘娘。」
話音剛落,兩位娘娘便笑了起來。
左邊那位娘娘先道:「本宮方才和貴妃打賭,賭你這孩子第一次進宮,能不能分辨出我們二人來,沒想到你竟猜對了。」皇後說著,抬手叫宮女過去,將一支鳳簪簪在發上,想來是方才為了打賭故意摘下來的。皇後扶了扶鳳簪,繼續問梅幼清,「你同本宮說說,你是怎麽猜出來的?」
右邊那位貴妃娘娘也同樣好奇地看著梅幼清。
梅幼清自然不能說她曾在五年前進宮祈福,有幸見過皇後娘娘一次,今日能猜對也全然是憑腦海中那段模糊的記憶。
可她又不會說謊,因為她從小到大都沒有說過謊。
如今既不能說實話,又不能說謊話,梅幼清想了想,隻好回道:「臣女腦海中的皇後娘娘就如同您一般,而另一位娘娘自然就是貴妃娘娘了。」
這話說完,皇後和貴妃彼此看了一眼,眸中都有些意外的樣子。
她們還以為這孩子會趁機說一番恭維的話,討好她們,沒想到她居然是憑直覺辨認出來的?
太後難得開一次口,皇帝和皇後自然要嚴肅對待這件事情。
於是在一日退朝之後,皇帝將梅將軍和方太傅留了下來,甚至連韓雲西的父親韓侍郎也一並留了下來。而皇後那邊也派人去將軍府傳口諭,要梅幼清即刻進宮一趟。
薛姨娘不放心梅幼清一個人進宮,想陪她一起,但傳口諭的公公不許,說是皇後隻召梅姑娘一個人進宮,旁人不必作陪。
梅幼清讓薛姨娘不必擔心:「父親和曉晨也在宮裏呢,姨娘別擔心。」
臨走時又忽然想起一件事:「對了,曉晨說今天回來再吃不到烤羊脊骨的話就不吃飯了。姨娘你別忘了安排人出去采買,要新鮮的,吃了才不會瀉肚子。」
薛姨娘擔憂道:「這個時候你就別為你弟弟的吃食操心了,他愛吃不吃……」
梅幼清這便隨那公公上了馬車,往宮中趕去。
此時在禦書房中,梅將軍和方太傅已經同陛下說明了緣由,陛下將信將疑,問起一旁的韓侍郎:「方才梅將軍和方太傅說,那日在湖邊,令郎也在,他可曾同你提起過此事?」
韓侍郎不比梅將軍和方太傅說話硬氣,畢竟他們一個有顯赫的戰功,一個是太子的老師,而自己不過是個三品的兵部侍郎,若是說出了真相,就得罪了常寧長公主和安平侯。若是不說出來,又怕得罪了這眼前這兩位朝中紅人,叫他實在糾結。
其實自從關於樂書郡主的流言中提到了韓雲西時,韓侍郎就已經把韓雲西叫到跟前問了個明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確實是樂書郡主的不對。
韓侍郎擔心這件事情鬧大了會波及到他們家,所以一直將韓雲西關在家中不許出來,想等著這場風波過後再把兒子放出來。
可沒想到這件事居然真的鬧大了,還驚動了聖上,如今聖上要他作證,他說與不說,都要得罪一邊的人。
韓侍郎愁壞了,想了一圈還是決定誰也不得罪,裝不知道這件事情,躲得了一時算一時。
「陛下,臣那兒子平日裏與臣並不交心,並未聽他提起過此事,不若臣這就回家問問他去。」
可他若真的回去問,這一來一回的,大半天的功夫都搭進去了,皇帝自然不想等,於是擺擺手讓他作罷,此事改天再議。
不多時梅幼清也入了宮,隻不過此事梅將軍並不知道。
梅幼清被人領著直接去了皇後的正陽宮。
這是她第二次進正陽宮。
第一次是她十歲那年,頂著「元柒」的名字入宮,為太後祈福。
梅幼清望了一眼東側的暖閣,想起了那位難以入眠的小殿下。
不知道那位小殿下現在在哪裏?變成了什麽樣子的人?
然而她也隻想到了這些,便沒有再深想下去,畢竟她連對方叫什麽名字都不知道。
入了正陽宮的大殿之後,卻見這大殿之中並非坐著一個人,而是坐了兩位娘娘,正在擺弄花卉,準備插花。
兩位娘娘對立而坐,皆雍容爾雅,莊重大方,且穿著同色的衣服,連發間的首飾也不分伯仲,一時辨不出誰的位份更高一些。
「皇後娘娘,貴妃娘娘,梅姑娘帶來了。」那公公恭敬道。
兩位娘娘都轉過臉來瞧她,眸中帶笑,卻並未言語。
梅幼清看過兩位娘娘的麵容,思忖片刻,便先向左邊那位娘娘行禮:「臣女拜見皇後娘娘,」而後又向右邊那位娘娘行禮,「拜見貴妃娘娘。」
話音剛落,兩位娘娘便笑了起來。
左邊那位娘娘先道:「本宮方才和貴妃打賭,賭你這孩子第一次進宮,能不能分辨出我們二人來,沒想到你竟猜對了。」皇後說著,抬手叫宮女過去,將一支鳳簪簪在發上,想來是方才為了打賭故意摘下來的。皇後扶了扶鳳簪,繼續問梅幼清,「你同本宮說說,你是怎麽猜出來的?」
右邊那位貴妃娘娘也同樣好奇地看著梅幼清。
梅幼清自然不能說她曾在五年前進宮祈福,有幸見過皇後娘娘一次,今日能猜對也全然是憑腦海中那段模糊的記憶。
可她又不會說謊,因為她從小到大都沒有說過謊。
如今既不能說實話,又不能說謊話,梅幼清想了想,隻好回道:「臣女腦海中的皇後娘娘就如同您一般,而另一位娘娘自然就是貴妃娘娘了。」
這話說完,皇後和貴妃彼此看了一眼,眸中都有些意外的樣子。
她們還以為這孩子會趁機說一番恭維的話,討好她們,沒想到她居然是憑直覺辨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