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你也看到了,如今這路好走著,河也修過了,不是俺們來時候的樣子哩,俺就是去景德鎮開廠,想回就回,四時節的耽誤不了什麽!”
半日無話,方密之和栓子在碼頭周圍辦了事,又買了些路菜土產,便匆匆而回,重新登船,約定了得閑飲茶,便各自回房去了。且不提方仲賢如何和侄子周旋,栓子這裏,卻是有些犯懶,回到船艙中,略微一梳洗,便癱在床上,伸手伸腳的,也不去收拾帶回來的大包小包,讓老祖母坐在桌邊,仔仔細細地歸置著拿荷葉、油紙各自分包的吃食:
荷葉包的燒雞,冬日放個兩天也不走味,油紙裹了潔白如雪的米花糖,碼在一起很是喜人,這個拿熱水一衝就是一碗炒米湯,裏頭點綴的瓜子仁恰好做了配菜,米花被水泡軟了,香香甜甜,很是符合老人家的嚼口,也是爆米花機器發明之後,買地這裏新興的小吃。
五香口的肉脯,拿牛皮紙袋子,用漿糊粘牢了,四五包整齊地碼著,十分俏式,這明顯是帶回家裏分給孩子們的零嘴了,還有拿細麻紙做的一個個小包裝,裏頭是分好了的一份份八寶茶——也叫泡茶、碗子茶,摸起來一粒粒的有點兒格愣,這是冰糖,細細一粒一粒的則是芝麻,老祖母拿手一捏也不由得笑了,“用的是冰糖,正宗!”
“那你泡一杯喝唄,什麽好東西!”
栓子一骨碌起身,拆開一包麻紙就抖落在自帶的竹筒杯裏,又捧著艙裏的大茶壺出去打水——畢竟是南邊的內河航船,冬日太冷都開不了的,因此取暖措施是有限的,船艙裏並沒有爐子,也是怕燒得不好出事故,因此,除了頭等艙之外,其餘艙位都是去廚房打水的,那裏的爐子有煙道直接去船外,晝夜都不熄火,熱水隨時有,光是這一點就勝過敏朝的航程太多了。除非是包船的主人家,否則,在船上想喝熱水也是難得,多少船工自己都是喝生水呢。
滾熱的大茶壺,拿棉套子一裹,拿回來當時可以衝茶,隔夜喝也都還算溫熱,這是一等艙裏才有配的,栓子把大茶壺提回來,先給祖母泡了一杯八寶茶,等祖母眯著眼睛吹熱氣喝上了,才道,“這就是俺們鄉黨賣的,我問了,他們是綏德那裏來的,也是跟著黃頭兒一路走來,先去了雲縣,存身不住,索性到豐饒縣來,做個小本生意,如今日子倒也好過——俺們關陝的鄉黨,南來北往總在豐饒縣落腳,他光賣八寶茶就賺得多哩。”
他心裏始終還裝著自己的計劃,說到這裏,忍不住又道,“奶,你看吧,樹挪死,人挪活,雲縣那裏,現在沒大本事真難站住腳,與其往雲縣去,真不如去景德鎮——就這個八寶茶的東家,他來豐饒縣的時候,豐饒縣也還不是買活軍的地兒,他也不怕,一咬牙,攀了個辦事處的關係,認了個幹親——其實也就是個名頭,總之有了這一層關係,豐饒縣也沒人敢找他的事,這不是一下就站住腳了?”
“等到豐饒縣入了買地,他就是本地的老人了,分都多賺不少!各處也活躍,民間極有威望,街道那裏也很能說得上話!那他做什麽買賣不方便?就這,還是他在原鄉裏沒什麽根基,一村人逃荒,死的死散的散,親戚都死絕了的離散人,如咱們這般,去景德鎮站住腳,又從老家能接人過來的,一年半載根基就紮下了,就等著天兵一到,也是個本地的顯赫人家!”
年輕人,心熱眼高,自有一股昂揚銳氣,一席話說得老奶奶咂嘴而歎,尖著嘴吹了吹茶,又尋思了好一會,也就不再裝聾作啞,而是歎道,“我原是說,我也沒幾年了——”
“呸,您老這身體好著呢!也就是耳朵不中用!”
栓子連忙在桌上拍了幾下——實際上,他覺得老祖母的耳朵是否真不中用,也很值得商榷,但身體健旺這倒不是假話,七十多歲的人了,頭兩年跟著商隊一起南下,車馬勞頓居然也堅持下來,沒病沒災的,這一次和他一起去清山拜佛,喝,別看年歲在這裏,走山路比誰都穩當,全沒有剛才要拜彈簧那跌跌撞撞的意思。
至於老人家的擔憂,栓子也不以為意,“再說了,現在郵政這麽發達,聽說還要在豐饒縣和許縣之間拉電線,以後就可以拍電報了——萬一真有什麽事兒,到時候給我拍個電報,我可不是幾天就回來了?!您想我了,就搭個船來看我!現在出門和從前不同,真不受苦,可享福著哩,到時候,孫兒在景德鎮賺錢了,給您買頭等艙的票,坐著不心疼!”
這話說到老人家心坎裏去了,也讓她臉上多了一絲笑意,不再回避這個話題,而是和栓子正兒八經談論了起來,“這倒是後話了,那電報什麽的,你在我耳邊嘀咕了多久,我啊,也隻能當故事聽聽,這麽好的東西,沒等落地了真不敢信——不是和彈簧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和神仙一樣麽?”
“不過,我這老骨頭,這幾年也還能熬得住,你要往外闖,論理我不該攔著——”
栓子一聽,喜動顏色,狠狠地一拍大腿——這才是他熟悉的祖母,雖然看似樸素村氣,一驚一乍老糊塗,實則一輩子敢想敢幹,最是能拿主意,幾年前闔家來買,就是老祖母拿的主意,放話就算自己死在路上,也勝過一家子餓死在村裏。
也正是因為老人家這句話,本來有意南下闖蕩,卻囿於孝道,不敢離鄉,就怕不能給老人送終的大伯一家子,這才下定決心,和栓子一起帶著老人來了買地,在許縣安家,又很快托人帶話,把親眷們一一都帶到買地來享福——從後來的親眷口中,他們也是得知了家鄉又有旱災地動,又絕收了一年,若不是到處都種了土豆,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呢!
一家人能過上現在的安穩日子,全都是仰仗老人家的決斷啊,大家一麵後怕,一麵也都更敬畏祖母了——他們在老家,說是大地主,那是玩笑話了,但家裏也是有幾十畝地,平日裏常年雇著幫工的,算是一村裏日子最殷實的人家,因為及時南下,把土地都出脫了,到底是換了現銀在手上,來買地也有個根基,不必從苦工做起攢錢,得以出手就是開廠,做起來了,就是立足了,原本的體麵不但得以維持,而且手頭還比從前更寬裕,日子要更好過得多。
若是遲上一年呢?這樣的小地主人家,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是很差的,一兩年的歉收、災變,就能讓他們耗盡了儲蓄,哪怕是晚一年南下,日子都可能是截然不同,這要是當年張羅不起買賣,一家人各尋差事,進廠做工,去店裏幫忙什麽的,人心一散,想要再鋪開這個攤子那就很難了。因此,不要小看這早走一年,對於栓子家裏來說,這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區別。
也是因此,在栓子家裏,祖母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不論大伯、叔、四叔還是幾個姑姑、姑父,都是極為信服。而栓子想要到景德鎮發展,非得說服了祖母,讓她點頭不可,否則,家裏不給出錢出力,他一個光身漢去了那裏,想要站住腳跟談何容易?就不說開廠開礦了,能找個不被本地人欺壓的工作都難,非得和敏朝的老傳統一樣,夾著尾巴做人,設法和本地的大族結親,找到了靠山,才能有點尊嚴,有資格談點雄心。
但偏偏,老祖母對於栓子的這個計劃,卻是異常的不看好——栓子本身父親早逝,母親改嫁,沒幾年跟著那邊的漢子去了外地謀生,也沒了音信,他是在祖母屋子裏長起來的,老人家也是憐惜孤孫,一向最疼愛他,現在他要獨自去景德鎮發展,老人家很舍不得,直說要留他在身邊給自己送終——比起去景德鎮開廠,她是認為栓子應該盡快找一門親事,讓她在合眼之前能看到下一代,她才能放心呢。
在今日之前,這是老人家一貫的說辭,也就是眼看著栓子當真是用了心的,並非一時興起,甚至還帶她到江左道這裏走了一遭,讓她看到了這幾年江左這裏民風的變化——早不是他們經過時的樣子了,也是買化得厲害,她的話風一時才有些鬆動,認真地對栓子說道,“你想自己當門立戶,這是你有心氣兒,婆隻有高興的,但你要去景德鎮開廠,我仍是覺得此事不中……依我說,你和方家那個小夥兒多學學,豈不是好?”
“你不成親,要去談新式戀愛,我也不攔著你,那你就趁還沒家累這幾年,多讀讀書不好?我是想著,最好你也能進個什麽專門學校去,別的不學,隻把燒磚的事情鬧明白了,有這手藝在,走遍天下也不愁立不起來,又何必現在去景德鎮吃這個苦呢?你說咱們家憑什麽在許縣站住腳,憑什麽過上如今這樣的日子?還不就是因為咱們家的人會鑽研,燒的磚比別家的好?栓,這才是我們家的根子!不在磚廠,在這個鑽研的勁兒上!”
這話說出來,栓子不吭聲了,低頭吃茶不語,老太太把自己杯子遞過去,叫他也喝點甜的潤口,她眼裏滿是慈愛:是個孝順孫子,別看出手大方,自己連一杯茶也不知道泡,好東西全孝敬給她。小兒子大孫子,自古以來最貼心。
“等你把這學問鑽出來了,到時候,你要去哪裏,婆不攔著你,也別擔心錢不湊手——我這裏都給你攢著呢——”
“婆你bei說這話了!”
栓子一下醒過神,忙搖了搖頭,“你那點錢還攢什麽?你都吃了花了,可甭留給我,留給我我也不要——”
他粗暴地打斷了祖母的話,又把話題兜了回來,“你這道理我也懂,俺們家能在許縣開廠子,其實就是因為燒的磚比別家的耐用,配比方子比別家的好,這就占住了先機——”
這話不假,栓子一家在買地站住跟腳,從小地主轉變為小工廠主,其中的契機就是他們家祖傳的磚窯技藝,以及鑽研精神——他們家到許縣不久,就敏銳地意識到了磚瓦市場的龐大,以及供給上的吃力:很簡單的道理,買地的百姓日子比從前要富裕得多,不但能夠吃飽穿暖,而且還能存下錢來,那麽,用屁股想都知道,有錢了要做的是什麽?肯定是修房子!
原本住草棚泥房的,現在想住磚瓦房,開玻璃窗,原來能住磚瓦房的,現在想在城裏買水泥房,哪怕人口的流動再劇烈,那也是一家裏若幹人流動,也總還有人是留下來的,這種修造房屋的原始欲望,促生了對磚瓦幾乎是無限的訴求,買地衙門自己的磚窯,以及許縣本地的燒磚人家,已經完全無法彌合上這個缺口了(很多燒磚的匠人也被官窯吸納進去了),這就給栓子一家人留下了一個缺口。
當然了,買地這裏,百川歸流,各種人才都比別處要多,燒磚也不是什麽太難的手藝,說難聽點,村子裏自己開窯燒點土磚都是有的,市場上的競爭也是多的,栓子一家憑什麽能站住腳,甚至成為許縣頗有規模的磚廠,闖下一定的名聲?老奶奶是道破了真諦:他們家的人好尋思,好鑽研,勤於實驗,而且很快從買地這裏學會了一些實驗的條陳方法來幫助記錄,很快就摸透了許縣這裏的土性,把配方進行修改,如此燒出來的磚,敲著脆響不掉渣,要比別家的磚塊更耐用,也就難怪客似雲來,借此發家了。
磚廠賺錢不賺錢?隻看栓子祖孫的花銷就知道了,固然不是暴富,但也真不少賺,這種外鄉人剛來買地,便是發家致富,搖身一變的故事,這些年在買地真不少見,他們家絕不是最有戲劇性的,但悶聲發大財,好處隻有自己知道。這幾年來,一大家子人雖然分了家,也各分了股權,但行動上仍是抱成一團,包括後來接來的族人,也都奔著磚廠這條道來使勁。
這也是時下常見的做法,一鄉人,傳幫帶,多從事一個行業,彼此互幫互助,消息共享,擰成一股繩來抵禦風險——老奶奶也不反對栓子自立門戶,隻是她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栓子大可以先鑽研技術,累積威望,將來等到她去世,或者是磚廠擴大經營,順理成章地就把他分出去再開一廠,到時候,年歲也上去了,人也老成了,也會有更多人願意跟著他幹,不論如何,總比現在一個毛頭小子就急不可耐地去買地之外的生地方,大動幹戈要更好。
這其中的考慮,不能不說是老成周到的,當然也完全是為了栓子好,栓子還不至於不識好歹,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老人家給懟回去。但他的決心仍然是十分堅定的,既然現在奶奶肯和他認真商議了,他也就趁機把心中的隱憂給端了出來。
“聽您老這意思,是以為咱們家現下這廠子,還能經營個五年十年的,甚至是越做越大?”
“那不然?”
雖然栓子聲音並不大,但這會兒老太太的聽覺倒很靈敏,立刻一揚眉,“還能咋地?遇上什麽天災?你大伯突然轉性了,糟踐起了家裏的產業了?染了賭了?”
“不是,都不是這些。”栓子不耐煩地揮了揮手,打住了老人的話頭,“您就沒想過,許縣的黃土還有多少?”
“我就這麽和您說吧,奶,別說十年了,再這麽下去,要是掏不出什麽新東西,那不出年,咱們的廠子和官窯都得黃鋪!包括別縣的廠子,恐怕也是一樣……我為什麽急著去景德鎮?”
栓子算是把心底話全說出來了,“因為時間不等人!咱們得搶在大家‘往外走’之前,把江左道的攤子給站住嘍!不出幾年時間,哪怕就是為了礦產,我看六姐也非得再往外擴張不可……就這樣使費,買地的礦產,真是不夠用的,就是兵不往外走,那廠子也得往外走!不然……連磚都供不上了,日子還怎麽過?!”
“這道理其實並不複雜,隻要是稍微讀讀報,會算數,細心能留意的人,都能回過味來,您就等著瞧好了吧,‘往外走’,在這幾年之後,必定會成為買地各廠子的一股大潮流!咱們可不能落在大家的後頭了!反過來說,若是搶在頭裏,迎合了這股時機,別看隻有這一兩年的……其中的好處,隻怕也能讓人受用不盡哩!”:,,
半日無話,方密之和栓子在碼頭周圍辦了事,又買了些路菜土產,便匆匆而回,重新登船,約定了得閑飲茶,便各自回房去了。且不提方仲賢如何和侄子周旋,栓子這裏,卻是有些犯懶,回到船艙中,略微一梳洗,便癱在床上,伸手伸腳的,也不去收拾帶回來的大包小包,讓老祖母坐在桌邊,仔仔細細地歸置著拿荷葉、油紙各自分包的吃食:
荷葉包的燒雞,冬日放個兩天也不走味,油紙裹了潔白如雪的米花糖,碼在一起很是喜人,這個拿熱水一衝就是一碗炒米湯,裏頭點綴的瓜子仁恰好做了配菜,米花被水泡軟了,香香甜甜,很是符合老人家的嚼口,也是爆米花機器發明之後,買地這裏新興的小吃。
五香口的肉脯,拿牛皮紙袋子,用漿糊粘牢了,四五包整齊地碼著,十分俏式,這明顯是帶回家裏分給孩子們的零嘴了,還有拿細麻紙做的一個個小包裝,裏頭是分好了的一份份八寶茶——也叫泡茶、碗子茶,摸起來一粒粒的有點兒格愣,這是冰糖,細細一粒一粒的則是芝麻,老祖母拿手一捏也不由得笑了,“用的是冰糖,正宗!”
“那你泡一杯喝唄,什麽好東西!”
栓子一骨碌起身,拆開一包麻紙就抖落在自帶的竹筒杯裏,又捧著艙裏的大茶壺出去打水——畢竟是南邊的內河航船,冬日太冷都開不了的,因此取暖措施是有限的,船艙裏並沒有爐子,也是怕燒得不好出事故,因此,除了頭等艙之外,其餘艙位都是去廚房打水的,那裏的爐子有煙道直接去船外,晝夜都不熄火,熱水隨時有,光是這一點就勝過敏朝的航程太多了。除非是包船的主人家,否則,在船上想喝熱水也是難得,多少船工自己都是喝生水呢。
滾熱的大茶壺,拿棉套子一裹,拿回來當時可以衝茶,隔夜喝也都還算溫熱,這是一等艙裏才有配的,栓子把大茶壺提回來,先給祖母泡了一杯八寶茶,等祖母眯著眼睛吹熱氣喝上了,才道,“這就是俺們鄉黨賣的,我問了,他們是綏德那裏來的,也是跟著黃頭兒一路走來,先去了雲縣,存身不住,索性到豐饒縣來,做個小本生意,如今日子倒也好過——俺們關陝的鄉黨,南來北往總在豐饒縣落腳,他光賣八寶茶就賺得多哩。”
他心裏始終還裝著自己的計劃,說到這裏,忍不住又道,“奶,你看吧,樹挪死,人挪活,雲縣那裏,現在沒大本事真難站住腳,與其往雲縣去,真不如去景德鎮——就這個八寶茶的東家,他來豐饒縣的時候,豐饒縣也還不是買活軍的地兒,他也不怕,一咬牙,攀了個辦事處的關係,認了個幹親——其實也就是個名頭,總之有了這一層關係,豐饒縣也沒人敢找他的事,這不是一下就站住腳了?”
“等到豐饒縣入了買地,他就是本地的老人了,分都多賺不少!各處也活躍,民間極有威望,街道那裏也很能說得上話!那他做什麽買賣不方便?就這,還是他在原鄉裏沒什麽根基,一村人逃荒,死的死散的散,親戚都死絕了的離散人,如咱們這般,去景德鎮站住腳,又從老家能接人過來的,一年半載根基就紮下了,就等著天兵一到,也是個本地的顯赫人家!”
年輕人,心熱眼高,自有一股昂揚銳氣,一席話說得老奶奶咂嘴而歎,尖著嘴吹了吹茶,又尋思了好一會,也就不再裝聾作啞,而是歎道,“我原是說,我也沒幾年了——”
“呸,您老這身體好著呢!也就是耳朵不中用!”
栓子連忙在桌上拍了幾下——實際上,他覺得老祖母的耳朵是否真不中用,也很值得商榷,但身體健旺這倒不是假話,七十多歲的人了,頭兩年跟著商隊一起南下,車馬勞頓居然也堅持下來,沒病沒災的,這一次和他一起去清山拜佛,喝,別看年歲在這裏,走山路比誰都穩當,全沒有剛才要拜彈簧那跌跌撞撞的意思。
至於老人家的擔憂,栓子也不以為意,“再說了,現在郵政這麽發達,聽說還要在豐饒縣和許縣之間拉電線,以後就可以拍電報了——萬一真有什麽事兒,到時候給我拍個電報,我可不是幾天就回來了?!您想我了,就搭個船來看我!現在出門和從前不同,真不受苦,可享福著哩,到時候,孫兒在景德鎮賺錢了,給您買頭等艙的票,坐著不心疼!”
這話說到老人家心坎裏去了,也讓她臉上多了一絲笑意,不再回避這個話題,而是和栓子正兒八經談論了起來,“這倒是後話了,那電報什麽的,你在我耳邊嘀咕了多久,我啊,也隻能當故事聽聽,這麽好的東西,沒等落地了真不敢信——不是和彈簧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和神仙一樣麽?”
“不過,我這老骨頭,這幾年也還能熬得住,你要往外闖,論理我不該攔著——”
栓子一聽,喜動顏色,狠狠地一拍大腿——這才是他熟悉的祖母,雖然看似樸素村氣,一驚一乍老糊塗,實則一輩子敢想敢幹,最是能拿主意,幾年前闔家來買,就是老祖母拿的主意,放話就算自己死在路上,也勝過一家子餓死在村裏。
也正是因為老人家這句話,本來有意南下闖蕩,卻囿於孝道,不敢離鄉,就怕不能給老人送終的大伯一家子,這才下定決心,和栓子一起帶著老人來了買地,在許縣安家,又很快托人帶話,把親眷們一一都帶到買地來享福——從後來的親眷口中,他們也是得知了家鄉又有旱災地動,又絕收了一年,若不是到處都種了土豆,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呢!
一家人能過上現在的安穩日子,全都是仰仗老人家的決斷啊,大家一麵後怕,一麵也都更敬畏祖母了——他們在老家,說是大地主,那是玩笑話了,但家裏也是有幾十畝地,平日裏常年雇著幫工的,算是一村裏日子最殷實的人家,因為及時南下,把土地都出脫了,到底是換了現銀在手上,來買地也有個根基,不必從苦工做起攢錢,得以出手就是開廠,做起來了,就是立足了,原本的體麵不但得以維持,而且手頭還比從前更寬裕,日子要更好過得多。
若是遲上一年呢?這樣的小地主人家,抵禦風險的能力也是很差的,一兩年的歉收、災變,就能讓他們耗盡了儲蓄,哪怕是晚一年南下,日子都可能是截然不同,這要是當年張羅不起買賣,一家人各尋差事,進廠做工,去店裏幫忙什麽的,人心一散,想要再鋪開這個攤子那就很難了。因此,不要小看這早走一年,對於栓子家裏來說,這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區別。
也是因此,在栓子家裏,祖母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不論大伯、叔、四叔還是幾個姑姑、姑父,都是極為信服。而栓子想要到景德鎮發展,非得說服了祖母,讓她點頭不可,否則,家裏不給出錢出力,他一個光身漢去了那裏,想要站住腳跟談何容易?就不說開廠開礦了,能找個不被本地人欺壓的工作都難,非得和敏朝的老傳統一樣,夾著尾巴做人,設法和本地的大族結親,找到了靠山,才能有點尊嚴,有資格談點雄心。
但偏偏,老祖母對於栓子的這個計劃,卻是異常的不看好——栓子本身父親早逝,母親改嫁,沒幾年跟著那邊的漢子去了外地謀生,也沒了音信,他是在祖母屋子裏長起來的,老人家也是憐惜孤孫,一向最疼愛他,現在他要獨自去景德鎮發展,老人家很舍不得,直說要留他在身邊給自己送終——比起去景德鎮開廠,她是認為栓子應該盡快找一門親事,讓她在合眼之前能看到下一代,她才能放心呢。
在今日之前,這是老人家一貫的說辭,也就是眼看著栓子當真是用了心的,並非一時興起,甚至還帶她到江左道這裏走了一遭,讓她看到了這幾年江左這裏民風的變化——早不是他們經過時的樣子了,也是買化得厲害,她的話風一時才有些鬆動,認真地對栓子說道,“你想自己當門立戶,這是你有心氣兒,婆隻有高興的,但你要去景德鎮開廠,我仍是覺得此事不中……依我說,你和方家那個小夥兒多學學,豈不是好?”
“你不成親,要去談新式戀愛,我也不攔著你,那你就趁還沒家累這幾年,多讀讀書不好?我是想著,最好你也能進個什麽專門學校去,別的不學,隻把燒磚的事情鬧明白了,有這手藝在,走遍天下也不愁立不起來,又何必現在去景德鎮吃這個苦呢?你說咱們家憑什麽在許縣站住腳,憑什麽過上如今這樣的日子?還不就是因為咱們家的人會鑽研,燒的磚比別家的好?栓,這才是我們家的根子!不在磚廠,在這個鑽研的勁兒上!”
這話說出來,栓子不吭聲了,低頭吃茶不語,老太太把自己杯子遞過去,叫他也喝點甜的潤口,她眼裏滿是慈愛:是個孝順孫子,別看出手大方,自己連一杯茶也不知道泡,好東西全孝敬給她。小兒子大孫子,自古以來最貼心。
“等你把這學問鑽出來了,到時候,你要去哪裏,婆不攔著你,也別擔心錢不湊手——我這裏都給你攢著呢——”
“婆你bei說這話了!”
栓子一下醒過神,忙搖了搖頭,“你那點錢還攢什麽?你都吃了花了,可甭留給我,留給我我也不要——”
他粗暴地打斷了祖母的話,又把話題兜了回來,“你這道理我也懂,俺們家能在許縣開廠子,其實就是因為燒的磚比別家的耐用,配比方子比別家的好,這就占住了先機——”
這話不假,栓子一家在買地站住跟腳,從小地主轉變為小工廠主,其中的契機就是他們家祖傳的磚窯技藝,以及鑽研精神——他們家到許縣不久,就敏銳地意識到了磚瓦市場的龐大,以及供給上的吃力:很簡單的道理,買地的百姓日子比從前要富裕得多,不但能夠吃飽穿暖,而且還能存下錢來,那麽,用屁股想都知道,有錢了要做的是什麽?肯定是修房子!
原本住草棚泥房的,現在想住磚瓦房,開玻璃窗,原來能住磚瓦房的,現在想在城裏買水泥房,哪怕人口的流動再劇烈,那也是一家裏若幹人流動,也總還有人是留下來的,這種修造房屋的原始欲望,促生了對磚瓦幾乎是無限的訴求,買地衙門自己的磚窯,以及許縣本地的燒磚人家,已經完全無法彌合上這個缺口了(很多燒磚的匠人也被官窯吸納進去了),這就給栓子一家人留下了一個缺口。
當然了,買地這裏,百川歸流,各種人才都比別處要多,燒磚也不是什麽太難的手藝,說難聽點,村子裏自己開窯燒點土磚都是有的,市場上的競爭也是多的,栓子一家憑什麽能站住腳,甚至成為許縣頗有規模的磚廠,闖下一定的名聲?老奶奶是道破了真諦:他們家的人好尋思,好鑽研,勤於實驗,而且很快從買地這裏學會了一些實驗的條陳方法來幫助記錄,很快就摸透了許縣這裏的土性,把配方進行修改,如此燒出來的磚,敲著脆響不掉渣,要比別家的磚塊更耐用,也就難怪客似雲來,借此發家了。
磚廠賺錢不賺錢?隻看栓子祖孫的花銷就知道了,固然不是暴富,但也真不少賺,這種外鄉人剛來買地,便是發家致富,搖身一變的故事,這些年在買地真不少見,他們家絕不是最有戲劇性的,但悶聲發大財,好處隻有自己知道。這幾年來,一大家子人雖然分了家,也各分了股權,但行動上仍是抱成一團,包括後來接來的族人,也都奔著磚廠這條道來使勁。
這也是時下常見的做法,一鄉人,傳幫帶,多從事一個行業,彼此互幫互助,消息共享,擰成一股繩來抵禦風險——老奶奶也不反對栓子自立門戶,隻是她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栓子大可以先鑽研技術,累積威望,將來等到她去世,或者是磚廠擴大經營,順理成章地就把他分出去再開一廠,到時候,年歲也上去了,人也老成了,也會有更多人願意跟著他幹,不論如何,總比現在一個毛頭小子就急不可耐地去買地之外的生地方,大動幹戈要更好。
這其中的考慮,不能不說是老成周到的,當然也完全是為了栓子好,栓子還不至於不識好歹,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老人家給懟回去。但他的決心仍然是十分堅定的,既然現在奶奶肯和他認真商議了,他也就趁機把心中的隱憂給端了出來。
“聽您老這意思,是以為咱們家現下這廠子,還能經營個五年十年的,甚至是越做越大?”
“那不然?”
雖然栓子聲音並不大,但這會兒老太太的聽覺倒很靈敏,立刻一揚眉,“還能咋地?遇上什麽天災?你大伯突然轉性了,糟踐起了家裏的產業了?染了賭了?”
“不是,都不是這些。”栓子不耐煩地揮了揮手,打住了老人的話頭,“您就沒想過,許縣的黃土還有多少?”
“我就這麽和您說吧,奶,別說十年了,再這麽下去,要是掏不出什麽新東西,那不出年,咱們的廠子和官窯都得黃鋪!包括別縣的廠子,恐怕也是一樣……我為什麽急著去景德鎮?”
栓子算是把心底話全說出來了,“因為時間不等人!咱們得搶在大家‘往外走’之前,把江左道的攤子給站住嘍!不出幾年時間,哪怕就是為了礦產,我看六姐也非得再往外擴張不可……就這樣使費,買地的礦產,真是不夠用的,就是兵不往外走,那廠子也得往外走!不然……連磚都供不上了,日子還怎麽過?!”
“這道理其實並不複雜,隻要是稍微讀讀報,會算數,細心能留意的人,都能回過味來,您就等著瞧好了吧,‘往外走’,在這幾年之後,必定會成為買地各廠子的一股大潮流!咱們可不能落在大家的後頭了!反過來說,若是搶在頭裏,迎合了這股時機,別看隻有這一兩年的……其中的好處,隻怕也能讓人受用不盡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