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磚的土都沒有了?這樣的說辭,聽起來是很有幾分滑稽的,尤其在關陝一帶的百姓而言,簡直更是天大的笑話,多少年來根深蒂固的想法:隻要解決了燃料問題,磚就能被無限地生產出來,因為黃土高原自古以來不缺好黃土,隻缺燒磚用的燃料。


    到了買地這裏,似乎煤並不太缺了,甚至百姓連柴都用得比以前要少,那麽,老人家就更不會去擔心磚窯的原料來源了,她最多也就是能理解有些地方燒不了青磚——上好的青磚,實在算是一種奢侈品,不但需要手藝,而且也需要粘土材料,而粘土的確是有些地方不易得的,比如說福建道,本地常見的磚就是紅磚,尤其是許縣,因為許縣本地並不產粘土,百姓也是習慣了用紅磚建房。


    但是,若說紅磚的原料都不夠,那就實在有幾分荒謬了,可栓子這麽一算,似乎其中的道理又是昭然的,“不說許縣這裏了,便說是俺們老家,多少人住窯洞,多少人住磚瓦房,一村能住起磚房的人家,五個手指頭不超過吧?”


    栓子一家是米脂人,不然他們也不會跟著黃頭兒來買地這裏討生活——黃頭兒就是米脂老鄉,關陝人家注重鄉黨這個概念,他發家之後,一心帶挈老鄉跟著出來混,效果非常好——這也是因為米脂這個地方實在不富裕,在這樣的地方能起磚房的,那都是縣城裏頂尖的人家,哪怕是縣城,住窯洞還非常普遍,更不說村裏了。


    村裏的地主,也不過是窯洞多挖幾孔,或是住‘洞子院’——洞子院是平地下挖成四合院格局的窯洞,有能力住洞子院的,已經是富裕人家了,建磚房是令人咋舌的大手筆。當然,這是因為磚極貴,且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磚房容易出問題,需要維修,後續花費也大。


    栓子說的一村能住磚房的人家,不超過五個手指頭,其實都是誇張了,更常見的是一村裏也沒一個住磚瓦房的,便是在縣裏,磚瓦房也常見於公廨衙門,書院道館這些公共性質很強的建築,私人住房用磚瓦房非常少見,因此,老家的磚塊需求是輕易可以計算出來的——兩三個縣城鄉鎮,養一兩口磚窯足夠用了,多燒了也不會有人來買的,當然更重要的是燃料太貴了,誰家也舍不得幹備貨在那放著。


    “便是南邊這裏,俺們那時候一路走來,村子裏也是住草棚、住茅草泥屋的多些吧,還有人住山洞的,住木屋的人也是極多的——多少大戶人家,裏外幾進屋子都是木頭板壁,地麵才鋪磚,饒是如此,已經是殷實做派了,一般百姓家裏都是泥土地。俺們一路走來經過的村子,一村可有一戶磚瓦房的人家?”


    栓子便又問老太太,“現在去許縣鄉下轉悠轉悠,不說兩層小樓了,單層水泥抹麵的磚瓦房,水泥地麵的,又有多少?一村百把戶,二三十間水泥磚瓦房,這是有的吧?城裏,城裏便更不必說了,新修的房子再造木板房的都是少見,全都是磚瓦房、玻璃窗,想要造木頭板壁都難——師傅都轉行了,湊不足一支施工隊出來。”


    “現下城裏多少人?光是雲縣,上次人口統計,城關就有十多萬人了,這十多萬人裏,便是一半都是外來人口,不考慮建房的,剩下七八萬人,五口人家一戶——這不少吧!”


    “那是要的。”老太太不得不承認,孫子的腦子似乎要比自己這個行將就木的老人更靈活些,她感受到了下一代的成長,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衰老,“光咱們家,這就分了幾戶了……這一戶少說也要有個一大兩小三間磚房,再帶個小院子是最好……”


    “八萬人口分一萬六千戶——一戶三間房子,一間房用多少磚這都是有數的,18牆的話,一平方米用到九十六塊磚,三間房子算用六十米的磚牆,那就是一萬九千塊磚,便算個兩萬塊吧。一戶人家要用兩萬塊磚,許縣的官窯用的大筒燒磚,開窯一次能燒十萬磚,也就是供應五戶人家的用磚需求,一萬六千戶,要輪到的話得等三千多天,也就是十多年……”


    別看栓子土裏土氣,紮個頭巾子,在毛衣外穿著翻毛的羊皮馬甲,衣著和臉上那兩坨粗糙的紅一樣,都泛著老家的黃土味兒,但他扳著手指做起算數來,卻是熟練而又快速,“這還不算工廠、商鋪、衙門學校這些地方要用的磚塊……也是因此,俺們這些私人的磚廠才能站住腳跟,勉強達到買賣上的平衡,不至於說買磚還得托人賣麵子,又或者還有倒手賺差價的。”


    當然了,不可能說一縣所有人家都突然有錢建房了,所以市場的需求並沒有栓子計算得如此迫切,但有一個道理是可以把它當做金科玉律的,那就是,隻要這個人還有一口氣在,還算是個人,那住磚房就和要吃飯一樣,是他必然的訴求,這裏沒有什麽需要分析的,隻要住過窯洞、茅草屋、木板房和泥瓦房,就完全能認同。


    所以,或遲或早,這塊的需求是要釋放出來的,對磚廠來說,隻要這個目標沒有達到,他們的貨就總是能賣出去。若是客人的口子長大了,而供給的管子小了,那最終落到客人手裏的價格就必然會漲,反之則會跌一些,但隻要需求在,對磚廠來說隻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劃算著安排生產即可。


    這裏頭的講究道理,在買地用《管理學》、《中短期與長期邏輯》這些名目來稱呼,算是新東西,但道理還是老道理,隻是在買地用‘生意經’來進行概括而已。但不論如何,一個精明的生意人,這些東西是要會算的,盲目的擴張生產,遇到需求回落的情況,那就抓瞎了,原本賺到的錢都得賠出去。


    老太太年紀大了,記性畢竟不如從前,叫栓子把幾個數字寫了下來,對著出神,栓子又道,“且不說技術的事情,現就說這個用土量,光許縣一處,就按這一戶人家兩萬磚來算需求,一塊磚要五斤土四兩煤灰或者是水泥砂漿拌著,這小的都不說了,隻說大的,五斤土一塊磚,一戶坐地要吃掉十萬斤的土——還得是上好帶粘性的黃土最好……這是十萬斤土啊,雲縣一萬六千戶人家,這是多少數量了?這還不說外來人口七八萬人了,這些人他們不能住草棚子去吧!”


    這是極有理有據的說辭,因為土——土在山區並不是無限的資源,老太太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有些山區往下刨那就是石頭了,如果沒有磚瓦房的需求,那當然可以說土還算是夠用的,至少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可以滿足耕作的需求,但如果要把‘人人住水泥房’作為一個目標的話,那就必須承認,許多地方,甚至可以說買地如今的絕大多數地方,土方數是絕對不夠生產出這麽多紅磚的。更關鍵的是,土是無法再生的,用了就沒了,因此這樣的局麵還很難改變!


    甚至於再往下去推的話,會產生一個讓人心驚而不乏沮喪的懷疑:這天下間的土方,是否足夠讓每個人都住上水泥房呢?會不會這東西本來就注定隻有少數人能享受,大多數人都必須隻能接受住草房木板房的命運,否則土是完全不夠用的?


    哪怕現在完全可以說自家已經混得不錯了,至少是已經住上了磚房,但老太太對於這個念頭,還是感到十分排斥——他們也是苦過來的,但凡是受過苦的人,都警惕著怕落回原來的境地中去,因此他們是很樂見買地把窮苦人的生活下限不斷在往上拔高的,口中念誦著的‘六姐仁慈’,也是真心實意。為受苦人著想的政權,如何不得到原本那些受苦人的擁護?


    但是,現在這個政權所描繪的願景,無形間渲染著社會氛圍形成的目標,卻不知不覺間蒙上了一層陰霾,讓人產生了一絲疑慮,這也讓百姓們心中逐漸滋生的希望,似乎悄然間也有些退縮了。隻是老人家習慣於把心事掩一掩,並沒有表露,不過是點了點頭,讚成了栓子的看法,“栓,你這話倒確實是有道理……按這麽說,那真是遲早的事,別的廠子不說,磚瓦廠必定是要走出去的,好土本地供不上,去外地買,這裏外裏運費就差得多了。”


    “何止運費?便是人工都差得不少!”


    祖母總算開竅吐口了,栓子立刻容光煥發,“就說官窯好了,一窯二十萬磚,若是日日燒,其實供應量是極大的,但他們不可能一窯接一窯——為何?磚胚供不上啊!這是個苦活,工錢還高不了,真留不住人的,工人都是剛來買地落腳的力氣漢,幹上幾個月,掃盲班一畢業就走了,寧肯去碼頭扛大包。若在江左道,那又要好些了,當地工錢肯定沒有買地高!”


    這也的確是個道理,老人家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但也有憂慮,“那裏不似買地,都是外地人,談不上什麽根深蒂固的本家,就怕攤子都搭起來了,本地工人耍橫鬧事……”


    “這不要緊!”栓子滿麵紅光,把自己的謀算和盤托出,“恰好景德鎮就在老家來買一條線上,我都想好了,和黃頭兒說好了,凡是有想東來而無錢的,我們出錢墊路費,他們在我們磚廠保證幹一年活就行,這一年內,我還免費組織他們上掃盲班,教他們說官話,學買地的規矩——”


    “等他們都學全了,我這裏聯係買地官府,包他們來豐饒縣,給他們介紹別的活!政審分我和黃頭兒一人一半!現在買地什麽都缺,最缺會說官話,拿來就可用的壯勞力,我這裏把他們教好了送來,按政策官府給賞分的,雖說一人不多,但細水長流,做成產業了,日積月累也是不小的進項。到時候政審分累積起來了,能買什麽呢——奶,您別說我沉不下心學技術,我的計較在這裏,政審分正好拿來兌換買地的攪拌機和壓磚機!”


    “磚廠耗工、招工難的事情,早就上報了,前回我們去官窯學習,請主任吃酒,也是聽主任說起,現在磚塊這條線,兩種新技術在實驗,是兩條線:第一,沿海要建大型的輪窯,燒起來更快,出貨量更大,第二,同時還要發展粘土攪拌機和壓磚機——也是用蒸汽帶動,從今以後磚胚不用人甩了!全是機器來做,咱們費了老鼻子勁沉澱什麽技術呢!到時候還不都是削尖了腦袋買機器?能先把政審分攢好,不比什麽都強?”


    栓子手一攤,有點兒圖窮匕見的味道,把自己的王牌打了出去,他往後一靠,胸有成竹地等待著長輩的讚許,在他麵前,老人家多少有幾分目瞪口呆,甚至於可以說是有些賭氣地想要挑刺兒,可思量再三,卻是無言以對,最終隻能苦笑著搖了搖頭。


    “這世道……真變了!”


    老太太苦笑著用鄉音埋怨了一句,“變得叫人看不懂了……全是一套新規矩……你們年輕人都玩起來了,俺們老菜幫子要搞明白都還費勁……”


    不過,她也不再反對栓子那膽大的計劃了,幹幹地嚼巴了一下空蕩蕩的旱煙袋,過了過嘴癮,有幾分深沉地道,“你敢闖,想闖,那就去闖吧,也比在家拾糞放牛,見星星起見星星睡還隻能吃牛飯強些……燒磚反正是虧不了的,就算百姓的房子真建完了——那也還有水利呢,聽說買活軍要造大壩,那大壩也要砌磚修吧……燒吧燒吧,騷情死你去也燒不窮的!”


    這且笑且罵半帶著數落,卻又不乏驕傲的一席話,說得栓子也不由動容了,一把握住了老太太的手,叫了聲‘婆’,更多的話卻說不出口了,雙目通紅還有些不好意思,垂頭遮掩著,老太太也當沒看到,又叮囑道,“就是我心裏有件事,你要真發了,別惦記著孝順我,別忘了找找你娘哩,也是個苦命的女子,背井離鄉的,跟後頭那個有些彩禮,臨走時她也偷偷送來了……她來村裏壩場也偷看你幾回了,你別怨她,她也是難……你還有個小妹兒,她和那邊男人生的,若是尋回來了也照應些個……一世人也就這些親戚,都是血脈裏帶的,斬不斷!”


    “婆!”


    栓子再忍不住了,輕喊了一聲,“bei說了,都曉得!”——他聲音已有了哽咽,淚珠滾滾而下,自小的辛酸湧上,好一會兒才勉強收拾情懷,卻不肯再提母親,而是強笑著把話題轉遠了,拭淚笑道,“您剛才有句話是有道理的,衙門要修水利,跟著那就是多少人飛黃騰達的機遇,俺們這些人造點磚瓦,那都是吃殘渣剩飯了,今日結識的方兄弟,他想讀書做工程師,那才是吃了頭湯……”


    “這樣的機遇,一輩子要能抓住一次就夠吃夠喝了,您就睜眼瞧好了吧,從敘州到豐饒縣,從閩西到廣府,這幾條水利線,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在方方麵麵乘勢而起,繞著這條江麵,有多少作為,多少故事……”


    栓子的眼神,也落到了暮色中那瑟瑟的江麵之上,他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在這樣一條江、一條河上,繁忙如螞蟻,辛勤而快活的身影,看到了江河一旦變換了模樣,多少人的生活也會隨之而來的改變……怪道買地說,大江大河是華夏的母親河!母親……母親……


    栓子不叫自己往下想了,他揉了揉眼,揉掉了記憶裏那模糊的身影,言不由衷卻飽含感情地、笨拙乏詞地感慨了起來——


    “這江水……真美得太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買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井烹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井烹香並收藏買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