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塔赫最後這個問題,並沒有人專門跟馬衛國分析過,但是馬衛國自己就知道為什麽:
“來不及的,現在朝廷、工廠、商行需要有人,然後百姓知道他們需要這樣的人,然後自己回去學習。
“這個過程要多久?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
“朝廷的空缺必須盡快補滿,工廠商行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建設起來。
“大明現在做什麽都必須要快,一步慢就步步慢。
“聖上肯定知道這樣的道理,所以才主動在全天下普遍建設各種學校。
“朝廷官辦的學校都是不賺錢的,收多少用多少。
“就算是這樣,仍然到處都缺人。
“如果聖上以前沒有下令建設學校,現在那就更加的缺人了。
“所有的工廠建設和生產都會拖慢很多。”
法塔赫聽著馬衛國的分析,腦海中的某些思維終於完全清晰了。
“但是,學校為什麽不賺錢啊?這些普通工人來學幾年出去,就能一個月賺三十甚至五十金票。
“他們以後一個月的工錢就能頂現在一年的學費。
“就算是把學費提高到一年的工錢頂一年的學費,也肯定有無數的普通人願意去學的。
“他們現在沒錢,可以給他們貸款,這又是一筆利息錢。
“他們上學十年,畢業之後還款二十年,都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大明本土的幾億人,肯定有足夠多的人能接受。
“而且,辦學校能賺錢的話,民間也會有人主動去開辦學校啊。
“那樣朝廷還能再收民間學校的稅……”
馬衛國聽完就沉默了,沉默了許久之後歎息了一聲:
“大王,你這些設想,到了大明之後,特別是聖上召見的時候,盡量不要表露出來。”
法塔赫也是跟馬衛國混熟了,這種情況下仍然直接反問:
“為什麽?”
就在這麽一瞬間,馬衛國似乎又改變了想法:
“還是說說吧,你跟聖上說了這些建議,說不定對大王你的未來有好處。”
法塔赫徹底迷糊了:
“為什麽呀,先生為何先提醒我不能這麽說,然後卻又馬上反過來提醒應該說,其中緣由,還請先生教我啊。”
馬衛國再次搖頭歎息:
“內在的邏輯我也不甚清楚,但聖上不可能不知道你所說的方法,可是卻並沒有那麽做,說明聖上不喜歡那樣的方案。
“你如果提出這樣的意見,可能會讓聖上不高興,所以我聽到你的意見,第一反應就是提醒你不要說。
“但是我也很快就反應過來了,你是一個海外藩國的君主,而不是朝堂上的普通臣子。
“你提的意見在聖上看來是錯誤的,說不定能讓聖上對你更加放縱。”
法塔赫微微皺眉:
“感謝先生指教,我明白先生的邏輯了,但仍然無法理解聖上為什麽會這樣做。
“我提的方向,在聖上看來,為什麽可能會是錯誤的。
“這不應該能比大明現在的方案賺到更多的錢,大明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稅嗎?
“收到了更多的稅,國力才能更強,才更有威脅啊。”
馬衛國笑了笑:
“所以你可以等聖上召見的時候,直接問聖上其中的邏輯。
“當今聖上也非常樂於教人,大明的有名大工匠幾乎都是聖上的弟子出身。
“聖上如果願意教你,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馬衛國沒辦法解釋,法塔赫自己也想不通,但也隻能先按捺下了心思,安心等待客船啟程。
但也就在這段時間,另外一批人按照鴻臚寺的安排,登上了同一艘船。
馬衛國作為鴻臚寺右丞,也得到統治去見了個麵。
格魯吉亞的巴格拉季昂,在走完了基本的宗藩協議流程之後,也按照鴻臚寺的建議申請去拜見大明皇帝。
然後也直接得到了批準,正好被安排與波斯國王一行人同船。
巴格拉季昂穿過波斯高原,來到波斯灣的石油城這一路上,所受到的衝擊比法塔赫還要大。
巴格拉季昂長期生活在聖彼得堡,至少是一個能夠得到歐洲消息的地方。
而歐洲沿海地區,也能夠更多的了解大明的消息。
巴格拉季昂對世界局勢變化,對於過去幾十年的技術革新,對大明方麵的消息和傳言,都有最基本的了解。
正是這些基本的入門知識,讓巴格拉季昂比法塔赫更加明白,大明在波斯灣的這些建設,投入了多少的資源和人力。
也能夠想象得到,大明此時擁有的力量,比俄國強大了多少。
但在波斯灣的見聞,隻是他們這些外國君主的第一次衝擊,在後麵的旅途上還有更多的大場麵等著他們。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乘坐的客船整備完畢,和其他幾艘大中型遠洋客船依次拔錨。
出海後與大明海軍安排的一支波斯灣航路護航艦隊匯合。
雖然現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印度洋完全是大明的天下,周圍這片區域內已經沒有能夠威脅大明遠洋貨運安全的力量。
而且大明現在的遠洋客船和貨船,基本都是鋼鐵結構並帶有蒸汽機驅動,船上通常還有自衛火力。
別說地方上的野生海盜勢力了,就算是一般的小國海軍,也都無法奈何這種民船。
但自當今大明皇帝主持遠洋貿易以來,由大明海軍艦隊護送商船出海的習慣,卻仍然被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可以讓海軍的士兵保持常規訓練,也能管理和控製海上走私和偷渡行為。
隻不過船隊內的戰艦數量大幅度減少了。
每一批次的護航艦隊,通常都不會超過四艘戰艦,規格也通常不會超過四級艦。
不過法塔赫和巴格拉季畢竟是藩國君主,還有大明鴻臚寺的使者在船上,這一次的護航艦隊規格略微有些提高。
海軍安排了兩艘五千噸的三級戰艦,四艘三千噸的四級戰艦。
一艘哪怕是次級的主力艦都沒有,但這個艦隊的實際作戰能力,卻已經超過了目前所有的國家。
巴格拉季昂站在甲板上,拿著一支雙筒望遠鏡,對著周圍的船看了好長時間:
“全部都是鋼鐵船,全部冒著煙氣,全都是蒸汽船。
“裝有大量大口徑火炮的應該是護航戰艦,全部都是真正的炮塔化的雙向速射炮,肯定還會有大明的超級開花彈。
“這些船的規格超過所有的俄國戰艦,這六艘船就足夠摧毀俄國海軍。
“甚至就算是把戰艦拋開,隻考慮周圍的這些民用的客船,也不是其他國家海軍所能抵擋的了。
“等等……我的神啊,那是什麽船,這麽巨大……”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的船隊,可不是隻有幾艘客船,還有一批貨船要同行。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鋪開,最大的船會從豪華客輪和戰艦逐漸變成了貨船,大型集裝箱船和大型油輪。
再加上朱簡烜的專門提醒和安排,預判性的提前設計建造更大的貨船。
導致貨輪和油輪提前開始體型膨脹。
現在大明最大的油輪,滿載排水量已經超過了八萬噸,放在前世的二戰都是龐然大物,在這個世界更是令人驚恐。
波斯灣大明最大的產油地,石油城波斯灣規模最大的集散地,也最靠近最大的油田。
大明最大的油輪自然要來石油城的貨運碼頭裝石油。
四艘八萬噸的大型油輪加入船隊的時候,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們的隨員都驚叫起來了。
陪在兩人身邊的馬衛國看了一眼,也同樣忍不住感慨起來:
“聖上有旨意,工匠們有能力,工廠也有需求,所以就造出了這麽大的船。
“排水量八萬噸,專門用來運石油。
“我第一次見到這麽大的船,也感覺非常的震撼,這種貨船比航母都大了。
“但是跟造船相關的官員打過交道,才知道這種船規模的大船已經量產了,同時更大規模的船也已經開建了。
“最新最大的船,排水量超過十萬噸,最多三年後就能在海上見到了。
“聖上的指示和工匠們的計算都是對的,現在的貨船規模越大總的運輸成本就會越低,甚至造船的總成本同樣也變得越低。
“現在船廠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造船殼的鋼鐵。
“所以現在的大明造船工匠們,正在想盡辦法將船造的越來越大。
“按照工匠們的判斷,未來限製貨船規模的條件,隻有馬六甲和蘇伊士的航道深度。
“聖上在這裏也有先見之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主航道深度一開始就要求不低於十六米。
“那是當初的貨船疊兩層都顯寬裕的標準,現在看著卻很快就能發揮最大作用了。
“我們有生之年也許能看到滿載超過二十萬噸的貨船。”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都是張大了嘴巴:
“十萬噸——”
“甚至二十萬噸——”
“鋼鐵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兩人和周圍的官員,都已經不知道應該說什麽了,每個人吐了幾個詞之後,就張著嘴巴愣在了那裏。
馬衛國的這些話反複多次的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這支半官方的船隊啟程之後,就保持著每小時三十公裏的速度,一路橫穿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
由於都是大中型遠洋船舶,在完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持續航行了七千五百公裏。
船隊隻用了十一天的時間,就從天方的波斯灣開到了馬六甲海峽,這裏是大明神洲本土的南大門。
這樣的持續航行,也讓有軍隊背景的巴格拉季昂精神複雜。
因為意味著大明從本土支援波斯灣,支援奧斯曼甚至歐洲的戰場,都隻需要十幾天的時間,一個月就能往返一次。
而且考慮這支船隊的規模,他們單次運送的物資,就足夠支援數萬人的主力部隊。
這還隻是一支貨運和客運船隊而已……
因為船隊進入馬六甲海峽之後,由於海峽的航道越來越狹窄,海上的船隊之間互相靠近,逐漸能夠互相看到了。
船隊越是靠近獅城港(新加坡),周圍的船隻也越是密集,每天都能看到更多的船出現。
最為恐怖的八萬噸的超級貨船和油輪,都很快就出現了不止一批。
規模稍微小一點的,噸位應該在四萬噸和六萬噸的油輪和貨船,出現的頻率就更高了。
隨時都能看到長度超過兩百米的鋼鐵大船,噴吐著煙霧在海麵上航行。
大明在馬六甲海峽北側,獅城港後麵的柔佛(馬來)半島上,建立了南洋地區最大的煉油廠。
為過往的軍艦、客船、貨船提供補給。
所以有一批超大型油輪,專門跑馬六甲到波斯灣的航線。
船隊即將靠港的時候,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們的隨員再次來到了甲板上。
巴格拉季昂再次拿出了望遠鏡,看著周圍錨地停泊的大小船隻,心中懷疑自己是不是看到了幻象:
“這麽大的船,這麽多的船,應該能夠直接將一整個國家都搬走……”
馬衛國聽到之後,卻歎息著感慨說:
“大明本土現在每年向海外輸出移民超過一千萬人,按照歐洲的標準已經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國家了。
“大明正在按照每年一個國家的規模,向美洲、霖洲、非洲的荒野,輸送大明本土過多的人口。
“但就算是這樣,大明本土仍然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現在平均每個大明人都隻能分到三畝多點的土地了。
“大明本土的人口數量和密度都還在不斷地增加,每年仍然都有一個小型國家的規模。
“未來一個大明人可能隻剩下不到三畝甚至兩畝地了。
“如果不是聖上帶著工匠們發明了化肥,讓幾乎所有的糧食畝產都直接翻倍了,我們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麽養活這麽多人口。
“大明本土的人口實在太多了,所以聖上才不斷地在海外拓土開疆,將百姓遷移出去生存。
“大明的船還要更多一些,更大一些。
“才能將越來越多的人輸送出去,而不是堆積在本土的這點土地上掙紮。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聽到這裏就都很無語,大明的這種人口太多了的“痛苦和麻煩”,真的不是其他國家能夠體驗到的。
現在全世界的其他所有國家,人口都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狀態,人口仍如此各國最為重要的財富。
神洲本土這種人滿為患的情況,真的是世界獨一份的奇特景象。
巴格拉季昂同時想到,按照大明人口的基數和繁衍速度,以及向外遷徙殖民的速度,未來全世界肯定到處都是大明人了。
大明可能用不了一百年,就能將空曠的新大陸塞滿了,非洲的野人可能會消失,完全被大明本土人取代。
到了那時候,俄國本土的大明人可能也會越來越多的,甚至現在就可能會越來越多了。
但是自己和俄國人,以及其他國家的所有人,對此也真的無能為力。
大明就是有這麽多人,確實有能力去開墾和耕種更多的土地,沒有什麽力量能夠阻止他們這麽做。
就像一個最大的水池已經滿了,正在不受控製的向外溢出,並迅速裝滿其他的水池。
未來不是全世界到處都是大明人,而是全世界都隻剩下大明人了。
其他人群和國家要麽被大明人融合吸收,要麽直接被大明人組成的帝國徹底消滅。
格魯吉亞和俄國都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來不及的,現在朝廷、工廠、商行需要有人,然後百姓知道他們需要這樣的人,然後自己回去學習。
“這個過程要多久?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
“朝廷的空缺必須盡快補滿,工廠商行需要用最快的速度建設起來。
“大明現在做什麽都必須要快,一步慢就步步慢。
“聖上肯定知道這樣的道理,所以才主動在全天下普遍建設各種學校。
“朝廷官辦的學校都是不賺錢的,收多少用多少。
“就算是這樣,仍然到處都缺人。
“如果聖上以前沒有下令建設學校,現在那就更加的缺人了。
“所有的工廠建設和生產都會拖慢很多。”
法塔赫聽著馬衛國的分析,腦海中的某些思維終於完全清晰了。
“但是,學校為什麽不賺錢啊?這些普通工人來學幾年出去,就能一個月賺三十甚至五十金票。
“他們以後一個月的工錢就能頂現在一年的學費。
“就算是把學費提高到一年的工錢頂一年的學費,也肯定有無數的普通人願意去學的。
“他們現在沒錢,可以給他們貸款,這又是一筆利息錢。
“他們上學十年,畢業之後還款二十年,都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大明本土的幾億人,肯定有足夠多的人能接受。
“而且,辦學校能賺錢的話,民間也會有人主動去開辦學校啊。
“那樣朝廷還能再收民間學校的稅……”
馬衛國聽完就沉默了,沉默了許久之後歎息了一聲:
“大王,你這些設想,到了大明之後,特別是聖上召見的時候,盡量不要表露出來。”
法塔赫也是跟馬衛國混熟了,這種情況下仍然直接反問:
“為什麽?”
就在這麽一瞬間,馬衛國似乎又改變了想法:
“還是說說吧,你跟聖上說了這些建議,說不定對大王你的未來有好處。”
法塔赫徹底迷糊了:
“為什麽呀,先生為何先提醒我不能這麽說,然後卻又馬上反過來提醒應該說,其中緣由,還請先生教我啊。”
馬衛國再次搖頭歎息:
“內在的邏輯我也不甚清楚,但聖上不可能不知道你所說的方法,可是卻並沒有那麽做,說明聖上不喜歡那樣的方案。
“你如果提出這樣的意見,可能會讓聖上不高興,所以我聽到你的意見,第一反應就是提醒你不要說。
“但是我也很快就反應過來了,你是一個海外藩國的君主,而不是朝堂上的普通臣子。
“你提的意見在聖上看來是錯誤的,說不定能讓聖上對你更加放縱。”
法塔赫微微皺眉:
“感謝先生指教,我明白先生的邏輯了,但仍然無法理解聖上為什麽會這樣做。
“我提的方向,在聖上看來,為什麽可能會是錯誤的。
“這不應該能比大明現在的方案賺到更多的錢,大明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稅嗎?
“收到了更多的稅,國力才能更強,才更有威脅啊。”
馬衛國笑了笑:
“所以你可以等聖上召見的時候,直接問聖上其中的邏輯。
“當今聖上也非常樂於教人,大明的有名大工匠幾乎都是聖上的弟子出身。
“聖上如果願意教你,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馬衛國沒辦法解釋,法塔赫自己也想不通,但也隻能先按捺下了心思,安心等待客船啟程。
但也就在這段時間,另外一批人按照鴻臚寺的安排,登上了同一艘船。
馬衛國作為鴻臚寺右丞,也得到統治去見了個麵。
格魯吉亞的巴格拉季昂,在走完了基本的宗藩協議流程之後,也按照鴻臚寺的建議申請去拜見大明皇帝。
然後也直接得到了批準,正好被安排與波斯國王一行人同船。
巴格拉季昂穿過波斯高原,來到波斯灣的石油城這一路上,所受到的衝擊比法塔赫還要大。
巴格拉季昂長期生活在聖彼得堡,至少是一個能夠得到歐洲消息的地方。
而歐洲沿海地區,也能夠更多的了解大明的消息。
巴格拉季昂對世界局勢變化,對於過去幾十年的技術革新,對大明方麵的消息和傳言,都有最基本的了解。
正是這些基本的入門知識,讓巴格拉季昂比法塔赫更加明白,大明在波斯灣的這些建設,投入了多少的資源和人力。
也能夠想象得到,大明此時擁有的力量,比俄國強大了多少。
但在波斯灣的見聞,隻是他們這些外國君主的第一次衝擊,在後麵的旅途上還有更多的大場麵等著他們。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乘坐的客船整備完畢,和其他幾艘大中型遠洋客船依次拔錨。
出海後與大明海軍安排的一支波斯灣航路護航艦隊匯合。
雖然現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印度洋完全是大明的天下,周圍這片區域內已經沒有能夠威脅大明遠洋貨運安全的力量。
而且大明現在的遠洋客船和貨船,基本都是鋼鐵結構並帶有蒸汽機驅動,船上通常還有自衛火力。
別說地方上的野生海盜勢力了,就算是一般的小國海軍,也都無法奈何這種民船。
但自當今大明皇帝主持遠洋貿易以來,由大明海軍艦隊護送商船出海的習慣,卻仍然被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可以讓海軍的士兵保持常規訓練,也能管理和控製海上走私和偷渡行為。
隻不過船隊內的戰艦數量大幅度減少了。
每一批次的護航艦隊,通常都不會超過四艘戰艦,規格也通常不會超過四級艦。
不過法塔赫和巴格拉季畢竟是藩國君主,還有大明鴻臚寺的使者在船上,這一次的護航艦隊規格略微有些提高。
海軍安排了兩艘五千噸的三級戰艦,四艘三千噸的四級戰艦。
一艘哪怕是次級的主力艦都沒有,但這個艦隊的實際作戰能力,卻已經超過了目前所有的國家。
巴格拉季昂站在甲板上,拿著一支雙筒望遠鏡,對著周圍的船看了好長時間:
“全部都是鋼鐵船,全部冒著煙氣,全都是蒸汽船。
“裝有大量大口徑火炮的應該是護航戰艦,全部都是真正的炮塔化的雙向速射炮,肯定還會有大明的超級開花彈。
“這些船的規格超過所有的俄國戰艦,這六艘船就足夠摧毀俄國海軍。
“甚至就算是把戰艦拋開,隻考慮周圍的這些民用的客船,也不是其他國家海軍所能抵擋的了。
“等等……我的神啊,那是什麽船,這麽巨大……”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的船隊,可不是隻有幾艘客船,還有一批貨船要同行。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鋪開,最大的船會從豪華客輪和戰艦逐漸變成了貨船,大型集裝箱船和大型油輪。
再加上朱簡烜的專門提醒和安排,預判性的提前設計建造更大的貨船。
導致貨輪和油輪提前開始體型膨脹。
現在大明最大的油輪,滿載排水量已經超過了八萬噸,放在前世的二戰都是龐然大物,在這個世界更是令人驚恐。
波斯灣大明最大的產油地,石油城波斯灣規模最大的集散地,也最靠近最大的油田。
大明最大的油輪自然要來石油城的貨運碼頭裝石油。
四艘八萬噸的大型油輪加入船隊的時候,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們的隨員都驚叫起來了。
陪在兩人身邊的馬衛國看了一眼,也同樣忍不住感慨起來:
“聖上有旨意,工匠們有能力,工廠也有需求,所以就造出了這麽大的船。
“排水量八萬噸,專門用來運石油。
“我第一次見到這麽大的船,也感覺非常的震撼,這種貨船比航母都大了。
“但是跟造船相關的官員打過交道,才知道這種船規模的大船已經量產了,同時更大規模的船也已經開建了。
“最新最大的船,排水量超過十萬噸,最多三年後就能在海上見到了。
“聖上的指示和工匠們的計算都是對的,現在的貨船規模越大總的運輸成本就會越低,甚至造船的總成本同樣也變得越低。
“現在船廠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造船殼的鋼鐵。
“所以現在的大明造船工匠們,正在想盡辦法將船造的越來越大。
“按照工匠們的判斷,未來限製貨船規模的條件,隻有馬六甲和蘇伊士的航道深度。
“聖上在這裏也有先見之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主航道深度一開始就要求不低於十六米。
“那是當初的貨船疊兩層都顯寬裕的標準,現在看著卻很快就能發揮最大作用了。
“我們有生之年也許能看到滿載超過二十萬噸的貨船。”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都是張大了嘴巴:
“十萬噸——”
“甚至二十萬噸——”
“鋼鐵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兩人和周圍的官員,都已經不知道應該說什麽了,每個人吐了幾個詞之後,就張著嘴巴愣在了那裏。
馬衛國的這些話反複多次的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這支半官方的船隊啟程之後,就保持著每小時三十公裏的速度,一路橫穿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
由於都是大中型遠洋船舶,在完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持續航行了七千五百公裏。
船隊隻用了十一天的時間,就從天方的波斯灣開到了馬六甲海峽,這裏是大明神洲本土的南大門。
這樣的持續航行,也讓有軍隊背景的巴格拉季昂精神複雜。
因為意味著大明從本土支援波斯灣,支援奧斯曼甚至歐洲的戰場,都隻需要十幾天的時間,一個月就能往返一次。
而且考慮這支船隊的規模,他們單次運送的物資,就足夠支援數萬人的主力部隊。
這還隻是一支貨運和客運船隊而已……
因為船隊進入馬六甲海峽之後,由於海峽的航道越來越狹窄,海上的船隊之間互相靠近,逐漸能夠互相看到了。
船隊越是靠近獅城港(新加坡),周圍的船隻也越是密集,每天都能看到更多的船出現。
最為恐怖的八萬噸的超級貨船和油輪,都很快就出現了不止一批。
規模稍微小一點的,噸位應該在四萬噸和六萬噸的油輪和貨船,出現的頻率就更高了。
隨時都能看到長度超過兩百米的鋼鐵大船,噴吐著煙霧在海麵上航行。
大明在馬六甲海峽北側,獅城港後麵的柔佛(馬來)半島上,建立了南洋地區最大的煉油廠。
為過往的軍艦、客船、貨船提供補給。
所以有一批超大型油輪,專門跑馬六甲到波斯灣的航線。
船隊即將靠港的時候,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以及他們的隨員再次來到了甲板上。
巴格拉季昂再次拿出了望遠鏡,看著周圍錨地停泊的大小船隻,心中懷疑自己是不是看到了幻象:
“這麽大的船,這麽多的船,應該能夠直接將一整個國家都搬走……”
馬衛國聽到之後,卻歎息著感慨說:
“大明本土現在每年向海外輸出移民超過一千萬人,按照歐洲的標準已經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國家了。
“大明正在按照每年一個國家的規模,向美洲、霖洲、非洲的荒野,輸送大明本土過多的人口。
“但就算是這樣,大明本土仍然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現在平均每個大明人都隻能分到三畝多點的土地了。
“大明本土的人口數量和密度都還在不斷地增加,每年仍然都有一個小型國家的規模。
“未來一個大明人可能隻剩下不到三畝甚至兩畝地了。
“如果不是聖上帶著工匠們發明了化肥,讓幾乎所有的糧食畝產都直接翻倍了,我們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麽養活這麽多人口。
“大明本土的人口實在太多了,所以聖上才不斷地在海外拓土開疆,將百姓遷移出去生存。
“大明的船還要更多一些,更大一些。
“才能將越來越多的人輸送出去,而不是堆積在本土的這點土地上掙紮。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聽到這裏就都很無語,大明的這種人口太多了的“痛苦和麻煩”,真的不是其他國家能夠體驗到的。
現在全世界的其他所有國家,人口都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狀態,人口仍如此各國最為重要的財富。
神洲本土這種人滿為患的情況,真的是世界獨一份的奇特景象。
巴格拉季昂同時想到,按照大明人口的基數和繁衍速度,以及向外遷徙殖民的速度,未來全世界肯定到處都是大明人了。
大明可能用不了一百年,就能將空曠的新大陸塞滿了,非洲的野人可能會消失,完全被大明本土人取代。
到了那時候,俄國本土的大明人可能也會越來越多的,甚至現在就可能會越來越多了。
但是自己和俄國人,以及其他國家的所有人,對此也真的無能為力。
大明就是有這麽多人,確實有能力去開墾和耕種更多的土地,沒有什麽力量能夠阻止他們這麽做。
就像一個最大的水池已經滿了,正在不受控製的向外溢出,並迅速裝滿其他的水池。
未來不是全世界到處都是大明人,而是全世界都隻剩下大明人了。
其他人群和國家要麽被大明人融合吸收,要麽直接被大明人組成的帝國徹底消滅。
格魯吉亞和俄國都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