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今後的發展計劃,就不能不提前準備人手。
就榆城作坊體係的情況來看,傻大黑粗基本就是夏城體係今後各種產品的基本特點了。用最少的人做出最多的、最容易批量生產的東西就是宗旨,那些可以流傳後世被後人傳頌為族群之瑰寶的一切精細勞作至少在十年之內不可能生產。
妥協之後爭取到至少三年的休養生息時間,要做的最重要的幾件事都由陳健負責,之前已經稍微有體係規模的事情他將不會再事無巨細地過問。
火藥改進、管狀火器、造紙術、陶活字印刷這四樣東西就是重中之重。
這四樣東西要培養一批新的工匠,為將來形成規模做準備至少需要兩千輕壯勞動力,外加二百各個作坊的熟練工和二百完成了開蒙教育的夏城年輕人。
看起來相對於榆城體係內的三萬人來說,這兩千四百五百人不算多。但要是仔細算算,這兩千五百人都必須是男性的青壯年,而字麵上的三萬人並非都是男性,更別說都是最精壯的男性勞力。
這相當於榆城體係內四分之一的青壯勞力,一下子被陳健抽調走,這對城邑的正常發展影響極大。
但好在他現在威望正盛,在高層的內部會議上也沒人反對,眾人並不知道他到底要幹什麽,卻還是無條件地支持。
原本城邑的一萬人並不可能因為多出了兩萬人在三年之內就增加三倍的生產能力。
按照一男一女一牛一犁鏵鐵器能夠耕種一百畝土地來說,需要一萬人保證食物供給和農副產品,這就少了一萬人。
人口增多,所需要煤炭、木料的數量也要增加。從東夷帶回的三千礦奴也都要投入到他們最熟悉的挖礦當中,這又少了三千。
為了保證榆城的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各種器具,不算外銷隻對內負責的話,又要多出一千人左右全麵為內需準備,
為了保證基本生存的運輸,還要再增多兩千。
兵製改革之後,又要刨除三千人左右脫離工農業生產。
再算上陳健計劃要走的兩千多輕壯,刨除掉之前體係內可以保持正常運轉的六千人,再除掉一些老幼,實際上可調用的人口不過三五千,最多也就增加原本一半左右的作坊生產能力。
這種無可奈何的現實之下,批量生產不追求精細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拿造紙來說,一張黃乎乎的很難看的紙和一張顏色潔白韌性極好的紙,所耗費的人力大約差了三四倍,工序也差了數步。
但陳健要求的是隻要求紙的最低使用價值,能夠書寫、可以染上墨汁或是涅石的藍黑色染料就可以。
與之相似的衣服、皮裘、鞋子、食物種種,都會是這個模式,隻考慮最低的生存需求和使用價值,完全拋棄審美等附加價值。
植物油為了節省人力,弄的一股焦糊味;衣服為了節省人力,千篇一律;房子為了節省人力,完全一樣……
對此陳健在十一月初的一次城邑大會上做了一番解釋和演講,提出了五年計劃的口號,在城邑起步的五年內讓國人忍受這種單調的、每個人都是城邑的磚瓦的生活。
他承諾五年後會有所改變,並請諸位國人給他一個五年的信任。
這對於那些大部分接觸夏城生活的底層人來說並不難以忍受。在他們看來,豆油的確有一股糊味,但是之前都沒得吃;衣服的確千篇一律,但是之前穿的比這還差;房子是磚瓦的,更是比之前的土坯房要好上許多。
對體製內的高層來說,這也不是不可以忍受的。體係內的爵等製度並不能讓他們得到一些特供品,但是供銷司可以提高一些稀缺物品的價格,以名義平等的形式做到貨幣支付能力上的不平等。包括為其餘城邑首領親貴製作特殊物品的人大約有一千,這些物品的內銷價格也不低,算是保證了體製內高層對陳健的支持。
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機製,但在外敵環繞之下是最有效的機製。
同時也由於陳健偷渡帶來的技術優勢,將這種橫向對比完完全全地體現了夏城體製的優越性,至少在意識形態上不用擔心其餘城邑對比產生的集體不滿——姬雲關於九十九個人和一個人的演說影響深遠,至少這一代人確信自己是屬於九十九個人中的那部分,確信夏城體製一旦變革自己很難過上別的城邑裏百裏挑一的生活,而對比其餘城邑剩餘的九十九個還是很好的。
至於下一代,那還太遠暫時無需考慮。
況且他們相信陳健五年之後的變革承諾。對於他們的首領、或是代首領、或是被真正首領全權委托的負責人充滿了信心。
在這種一切為了五年之後的口號中,陳健再度表揚了自己在遠征東夷期間表現良好的一批優秀勞動者,授予他們各種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大肆宣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口號。
宣傳機器趁著再度出征前的半個月,在陳健的帶領下全麵開動起來。
之前跟隨陳健出征東夷的戈矛兵全部回到作坊勞作,留下了幾十個立下功勳的、有職業士兵潛質的第一批戈矛手後,又征調了第二批戈矛手。
第二批戈矛手以礦山和農莊為主。
冬天農莊並沒有什麽要勞作的事,夏城的高層也沒有太奢侈的生活,也就不需要人去鑿冰以為明年夏天準備,也不需要利用冬天捕獲各種野獸。
整體來看最早融入榆城體製之內的還是從牟城附近玉礦帶回的三千礦奴,他們都被送去了礦山,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的生活,並且在嗟等人的宣傳下很相信自己如今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自己。
這兩個地方剩餘的男性輕壯大部分都被征召,農莊在三月份春耕之前返回就好,後者隻需要留下一部分基幹就行。
剩餘的絕大多數暫時都被安排到榆城的作坊中勞作,按照新老交替以一帶四五的方式讓他們熟悉夏城的生活。
看上去一下子多了不少人,可整體的勞動效率其實沒有太大的提升,很多人並不習慣這種機械往複的生活方式,隻是在食物和取暖這兩個最低生存需求的逼迫下不得不接受。
大部分並不能習慣這種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嚴苛隻是一方麵,最大的問題是每天幹完活之後還要學各種各樣的規矩,這和以往散漫自由的生活截然不同。
榆城就像是一個熔爐,強製要求每一個在體係內的人成為遵守紀律、懂得規矩的樣品。
從吃到穿,幾乎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很多人剛開始在榆城生活的時候,常常會在夜晚下工或是夜校結束後走錯自己的屋子,每一間屋子都是一樣的。
如今隻有公士之上的國人才有單獨的房屋,剩餘的百姓之下都是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住一間屋子,哪怕是想要做些嘿咻的事,也需要男女一起去一些公用的、可以做一些事的小屋中。
三十五年半年的征戰之下,沒有多少時間修建新的房屋,而嚴格的管控製度之下每個人也沒有時間去建造自己的小屋。
明年的計劃已經定下來,隻有大約三千人可以擁有新的、單獨的、以夫妻為單位生活的屋子,剩餘的人還需要按照爵等、功勳等排隊等待,整體來說三年之內大約可以解決,這並非不能忍受。
基本民生的事,陳健隻是大概做出計劃,剩下的全都扔到了下麵人的手中。
為了明年的新作坊和新武器,陳健已經選定了一批各個作坊的熟練工匠大約二百人,再抽調了大約兩千的新來的輕壯勞動力,作為明年火器計劃的人選。
各個作坊的熟練工和各個科班的優秀人才也不知道他們明年的命運,在春天來臨之前仍舊需要在作坊中勞作,帶動教會那些新來的人。
但是新選出的兩千多勞動力在這個冬天就要開始忙碌。
陳健給他們中的五百人的任務是在冬天上附近的山林中砍伐大量的野生葡萄藤和五味子之類的藤蔓植物,還需要在河邊砍伐一些比較細的柳樹。
野葡萄藤和五味子藤蔓燒出的炭可以研磨的很細,細柳樹次之,這種特別的木炭配製出的火藥燃速很快,可以作為火繩槍或是低級火炮的引藥。用正常的火藥做為引藥燃速太低,會讓火藥激發的時間延長很久,增加操控的難度。
好在引藥需要的火藥數量並不多,它們的作用隻是被火繩點燃後再將槍管中的顆粒火藥引燃,消耗量不算太大。
這五百人並不知道讓他們去山上砍伐野葡萄藤有什麽用,但是如今吃喝穿住全要仰仗榆城,除了接受也沒有別的辦法。在他們看來或許就像是以前在城邑時候為氏族首領親貴們在冬天鑿冰捕獵一樣。
剩餘的一千多人要趁著這個冬天去砍伐樹枝、蘆葦、樹皮等用以造紙的原料,要將各個農莊積累的大量的秸稈運送到城邑當中,還要為造紙挖掘新的石灰礦、燒製石灰等等。
這兩千多人明年將會受到陳健直轄,一部分可能會成為特殊的軍工廠工匠,陳健已經和城邑的管理層商量好,這兩千人的分配將由自己負責,並不需要任何人的幹涉,這是首領的特殊權利之一。
這個冬天除了要為明年的新火藥做準備,留在榆城不和陳健回夏城的人也要為別的事項做好準備。可以批量生產的鐵匠錘、鐵砧等也擾亂了冶煉司的正常計劃,冶煉司和其餘作坊不同,冶鐵爐的每天熔煉量決定了他們的勞作上限,但是陳健動用了首領獨斷的特殊權限又不得不去執行。
半個多月的時間大致定下來今後三年的格局,這是大方向的。
但現在的當務之急卻是夏城體係的內亂和統一,陳健不會放開軍權,而且這件事也必須他自己去做才能撫平兩座城邑之間的疏離感。
就榆城作坊體係的情況來看,傻大黑粗基本就是夏城體係今後各種產品的基本特點了。用最少的人做出最多的、最容易批量生產的東西就是宗旨,那些可以流傳後世被後人傳頌為族群之瑰寶的一切精細勞作至少在十年之內不可能生產。
妥協之後爭取到至少三年的休養生息時間,要做的最重要的幾件事都由陳健負責,之前已經稍微有體係規模的事情他將不會再事無巨細地過問。
火藥改進、管狀火器、造紙術、陶活字印刷這四樣東西就是重中之重。
這四樣東西要培養一批新的工匠,為將來形成規模做準備至少需要兩千輕壯勞動力,外加二百各個作坊的熟練工和二百完成了開蒙教育的夏城年輕人。
看起來相對於榆城體係內的三萬人來說,這兩千四百五百人不算多。但要是仔細算算,這兩千五百人都必須是男性的青壯年,而字麵上的三萬人並非都是男性,更別說都是最精壯的男性勞力。
這相當於榆城體係內四分之一的青壯勞力,一下子被陳健抽調走,這對城邑的正常發展影響極大。
但好在他現在威望正盛,在高層的內部會議上也沒人反對,眾人並不知道他到底要幹什麽,卻還是無條件地支持。
原本城邑的一萬人並不可能因為多出了兩萬人在三年之內就增加三倍的生產能力。
按照一男一女一牛一犁鏵鐵器能夠耕種一百畝土地來說,需要一萬人保證食物供給和農副產品,這就少了一萬人。
人口增多,所需要煤炭、木料的數量也要增加。從東夷帶回的三千礦奴也都要投入到他們最熟悉的挖礦當中,這又少了三千。
為了保證榆城的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各種器具,不算外銷隻對內負責的話,又要多出一千人左右全麵為內需準備,
為了保證基本生存的運輸,還要再增多兩千。
兵製改革之後,又要刨除三千人左右脫離工農業生產。
再算上陳健計劃要走的兩千多輕壯,刨除掉之前體係內可以保持正常運轉的六千人,再除掉一些老幼,實際上可調用的人口不過三五千,最多也就增加原本一半左右的作坊生產能力。
這種無可奈何的現實之下,批量生產不追求精細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拿造紙來說,一張黃乎乎的很難看的紙和一張顏色潔白韌性極好的紙,所耗費的人力大約差了三四倍,工序也差了數步。
但陳健要求的是隻要求紙的最低使用價值,能夠書寫、可以染上墨汁或是涅石的藍黑色染料就可以。
與之相似的衣服、皮裘、鞋子、食物種種,都會是這個模式,隻考慮最低的生存需求和使用價值,完全拋棄審美等附加價值。
植物油為了節省人力,弄的一股焦糊味;衣服為了節省人力,千篇一律;房子為了節省人力,完全一樣……
對此陳健在十一月初的一次城邑大會上做了一番解釋和演講,提出了五年計劃的口號,在城邑起步的五年內讓國人忍受這種單調的、每個人都是城邑的磚瓦的生活。
他承諾五年後會有所改變,並請諸位國人給他一個五年的信任。
這對於那些大部分接觸夏城生活的底層人來說並不難以忍受。在他們看來,豆油的確有一股糊味,但是之前都沒得吃;衣服的確千篇一律,但是之前穿的比這還差;房子是磚瓦的,更是比之前的土坯房要好上許多。
對體製內的高層來說,這也不是不可以忍受的。體係內的爵等製度並不能讓他們得到一些特供品,但是供銷司可以提高一些稀缺物品的價格,以名義平等的形式做到貨幣支付能力上的不平等。包括為其餘城邑首領親貴製作特殊物品的人大約有一千,這些物品的內銷價格也不低,算是保證了體製內高層對陳健的支持。
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機製,但在外敵環繞之下是最有效的機製。
同時也由於陳健偷渡帶來的技術優勢,將這種橫向對比完完全全地體現了夏城體製的優越性,至少在意識形態上不用擔心其餘城邑對比產生的集體不滿——姬雲關於九十九個人和一個人的演說影響深遠,至少這一代人確信自己是屬於九十九個人中的那部分,確信夏城體製一旦變革自己很難過上別的城邑裏百裏挑一的生活,而對比其餘城邑剩餘的九十九個還是很好的。
至於下一代,那還太遠暫時無需考慮。
況且他們相信陳健五年之後的變革承諾。對於他們的首領、或是代首領、或是被真正首領全權委托的負責人充滿了信心。
在這種一切為了五年之後的口號中,陳健再度表揚了自己在遠征東夷期間表現良好的一批優秀勞動者,授予他們各種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大肆宣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口號。
宣傳機器趁著再度出征前的半個月,在陳健的帶領下全麵開動起來。
之前跟隨陳健出征東夷的戈矛兵全部回到作坊勞作,留下了幾十個立下功勳的、有職業士兵潛質的第一批戈矛手後,又征調了第二批戈矛手。
第二批戈矛手以礦山和農莊為主。
冬天農莊並沒有什麽要勞作的事,夏城的高層也沒有太奢侈的生活,也就不需要人去鑿冰以為明年夏天準備,也不需要利用冬天捕獲各種野獸。
整體來看最早融入榆城體製之內的還是從牟城附近玉礦帶回的三千礦奴,他們都被送去了礦山,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的生活,並且在嗟等人的宣傳下很相信自己如今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自己。
這兩個地方剩餘的男性輕壯大部分都被征召,農莊在三月份春耕之前返回就好,後者隻需要留下一部分基幹就行。
剩餘的絕大多數暫時都被安排到榆城的作坊中勞作,按照新老交替以一帶四五的方式讓他們熟悉夏城的生活。
看上去一下子多了不少人,可整體的勞動效率其實沒有太大的提升,很多人並不習慣這種機械往複的生活方式,隻是在食物和取暖這兩個最低生存需求的逼迫下不得不接受。
大部分並不能習慣這種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嚴苛隻是一方麵,最大的問題是每天幹完活之後還要學各種各樣的規矩,這和以往散漫自由的生活截然不同。
榆城就像是一個熔爐,強製要求每一個在體係內的人成為遵守紀律、懂得規矩的樣品。
從吃到穿,幾乎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很多人剛開始在榆城生活的時候,常常會在夜晚下工或是夜校結束後走錯自己的屋子,每一間屋子都是一樣的。
如今隻有公士之上的國人才有單獨的房屋,剩餘的百姓之下都是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住一間屋子,哪怕是想要做些嘿咻的事,也需要男女一起去一些公用的、可以做一些事的小屋中。
三十五年半年的征戰之下,沒有多少時間修建新的房屋,而嚴格的管控製度之下每個人也沒有時間去建造自己的小屋。
明年的計劃已經定下來,隻有大約三千人可以擁有新的、單獨的、以夫妻為單位生活的屋子,剩餘的人還需要按照爵等、功勳等排隊等待,整體來說三年之內大約可以解決,這並非不能忍受。
基本民生的事,陳健隻是大概做出計劃,剩下的全都扔到了下麵人的手中。
為了明年的新作坊和新武器,陳健已經選定了一批各個作坊的熟練工匠大約二百人,再抽調了大約兩千的新來的輕壯勞動力,作為明年火器計劃的人選。
各個作坊的熟練工和各個科班的優秀人才也不知道他們明年的命運,在春天來臨之前仍舊需要在作坊中勞作,帶動教會那些新來的人。
但是新選出的兩千多勞動力在這個冬天就要開始忙碌。
陳健給他們中的五百人的任務是在冬天上附近的山林中砍伐大量的野生葡萄藤和五味子之類的藤蔓植物,還需要在河邊砍伐一些比較細的柳樹。
野葡萄藤和五味子藤蔓燒出的炭可以研磨的很細,細柳樹次之,這種特別的木炭配製出的火藥燃速很快,可以作為火繩槍或是低級火炮的引藥。用正常的火藥做為引藥燃速太低,會讓火藥激發的時間延長很久,增加操控的難度。
好在引藥需要的火藥數量並不多,它們的作用隻是被火繩點燃後再將槍管中的顆粒火藥引燃,消耗量不算太大。
這五百人並不知道讓他們去山上砍伐野葡萄藤有什麽用,但是如今吃喝穿住全要仰仗榆城,除了接受也沒有別的辦法。在他們看來或許就像是以前在城邑時候為氏族首領親貴們在冬天鑿冰捕獵一樣。
剩餘的一千多人要趁著這個冬天去砍伐樹枝、蘆葦、樹皮等用以造紙的原料,要將各個農莊積累的大量的秸稈運送到城邑當中,還要為造紙挖掘新的石灰礦、燒製石灰等等。
這兩千多人明年將會受到陳健直轄,一部分可能會成為特殊的軍工廠工匠,陳健已經和城邑的管理層商量好,這兩千人的分配將由自己負責,並不需要任何人的幹涉,這是首領的特殊權利之一。
這個冬天除了要為明年的新火藥做準備,留在榆城不和陳健回夏城的人也要為別的事項做好準備。可以批量生產的鐵匠錘、鐵砧等也擾亂了冶煉司的正常計劃,冶煉司和其餘作坊不同,冶鐵爐的每天熔煉量決定了他們的勞作上限,但是陳健動用了首領獨斷的特殊權限又不得不去執行。
半個多月的時間大致定下來今後三年的格局,這是大方向的。
但現在的當務之急卻是夏城體係的內亂和統一,陳健不會放開軍權,而且這件事也必須他自己去做才能撫平兩座城邑之間的疏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