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通過從相對純粹的心理分析,詮釋記憶的重要性,揭示記憶中那些心理和生理本能的壓製.再到用夢來輔助記憶,更真切的還原出遙遠過去生理本能的壓製.


    這當中經曆了太多反複、曲折的過程.


    到此,大家應該能夠了解到“呼吸”的重要性。


    並能了解到“呼吸”、“大腦”、“皮膚”……之間的微妙聯係。


    這種聯係的得出來之不易。


    無法容忍一點的斷章取義。


    所以,如果有人說:“沒錯!通過麵部肌肉的放鬆,能夠暢通呼吸,是一種緩解心理問題的方法。”


    我會覺得很失敗!


    這就如人們常說的:“深呼吸能夠緩解緊張。”一樣,僅是一種臨時性的措施;毫無份量;過後又是隨風飄逝。


    而應該把所有最複雜的心理問題集中於最簡單的本能這一點上,厚積薄發。


    才能夠真正起到治愈心靈的作用。


    而要做到這樣,絕不是強加意誌能夠做到的,也不是斷章取義能夠得出的結論。


    但是,實際上,對待心理學,有很多說法是:提倡百花齊放、各抒己見。


    看上去是一種虛懷若穀、有容乃大的胸懷。


    實際上,這更像是熱衷於一門外在學說的探討和爭議,並非真正關注到心理疾患者的心靈。


    因為心理疾患者的願望僅是恢複健康而已。


    對這些五花八門的理論並不感興趣。


    五彩繽紛的學說,更像是一種娛樂。


    而非心靈深處最真實的快樂。


    如果大家聯想到——心理分析的結果就是把心理學還原為父母。


    就可以得知:父母是不會多種多樣的,而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如果有人拚命維護自己的理論,而排斥其他的理論。


    可以據理力爭,但不能說輕易說他太狹隘,而輕蔑於他的執著。


    因為他維護的僅是自己的母親而已。


    母親是不能為他人所有的。


    執著並非壞事,關鍵而在於他是否是真的執著;還是不自信而表現出的一種隱藏的反向“執著”。


    也就是借執著之名引人同情或關注。


    事實上,真正能引起人執著的東西並不多。


    就像父母是唯一的一樣。


    所以即使是崇拜偶像,也不可能從一而終,總容易轉移。


    所以,人們對一些表麵光鮮的學說很是推崇,甚至誇張地把學說的創立者當成神一般崇拜。


    這也並不能簡單地判斷他們是瘋狂的。


    隻能由他們的本能決定。


    哪個“偶像”越接近他的父母,他的執著就越執久。


    否則隻能是一種不太真實的執著,無法深入他自己的內心,而使他獲得本源的安全感和快樂。


    說這些,隻為表明:“呼吸”是心理問題根源與症結所在,並非是荒唐和狹隘的。


    如果隻是把“呼吸”當成諸多緩解心理問題的方法之一,應是斷章取義的結果。


    回到心理與軀體的主題上來。


    在前麵說過:呼吸的心因性阻滯,能夠導致大腦缺氧,而產生一係列複雜混亂的思維。


    而呼吸的阻滯又是因為“微笑強迫”,導致鼻子兩側的肌肉僵硬,而使鼻孔不流暢。


    而“呼吸”又與皮膚的觸覺有一種類似天“腹語”的關聯性。


    “呼吸”的阻滯,會導致皮膚觸覺的過分敏感或麻木。


    而這種敏感和麻木又是心理上敏感和麻木的原型。


    因為皮膚的敏感,會與周圍環境形成一種隔離感,使他無法在當下環境中獲得一種本能的快感,而隻能追尋幻想的病態快感。


    相對的,當皮膚麻木的時候,也就是心靈麻木的時候。


    對周圍環境也是麻木的,無法令他獲得本能上的快感。


    這有點像“行為主義”的條件刺激反射。


    但“行為主義”完全拋棄心靈的做法是無法令人獲得感動和快樂的。


    而隻是把人當成一種枯燥和低級的“機器”。


    所以,人的求樂本能會產生一種幾近生理的排異性。


    事實上,就拿上麵“鼻子兩側肌肉僵硬導致呼吸不暢”而言。


    並非如此生理化和死板。


    隻是提醒他:曾經的表情並非“強顏歡笑”和“假裝超脫的笑”。


    而是一種童貞;一種孩子的純真和認真態度。


    在認真的時候,他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有意義,都能獲得快樂。


    並不會輕言放棄。


    這一節要說的,是“呼吸”與四肢的問題。


    乍一看,二者之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但實際卻是存在微妙的關聯性。


    先從四肢的乏力和僵硬說起。


    這在抑鬱和強迫者身上,是比較常見的。


    他們在抑鬱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四肢乏力。


    而在對一件事格外緊張和在意,或者強迫的時候,四肢往往是僵硬的。


    如果大家把這種由心理及生理的症狀,看成是諸多症狀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就會和開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種失敗的說法。


    而應看成是一種“自然生長或演變”的過程。


    也就是——所有複雜的心理問題已幾近集中於此。


    隻需對這一生理症狀解釋便可窺一斑而見全豹。


    那麽,四肢的僵硬和乏力,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本能快樂呢?


    隻需要憑著一種天生的本能直覺,大家應該能夠知曉:人在排便的時候,四肢是崩緊的。


    這是一種自然的感覺。


    無需多少佐證和與其他說法的爭論。


    所以,強迫時的四肢僵硬,隻是重現曾被他排斥的本能排便快感。


    當強迫過去後,與之相反的抑鬱,必將帶來四肢的疲軟。


    人的思維有時總能迸發出靈感的火花,還有那微妙的貫通。


    當某一位抑鬱強迫者,在被分析到這一步時,突然想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種奇怪的心理——當他在坐車時,偶爾會莫名地擔心自己的體重過重,會把車的輪胎壓扁,而造成負擔;因此會四肢僵硬,刻意抬起身體,並伴隨著一種隱秘的負疚感。


    由此可見,心理疾患者過份強大的罪惡感與四肢僵硬與乏力之間的隱秘聯係。


    還有一種極易刺激心理障礙者,甚至一般人的恐怖場麵也與此有關——用繩勒脖子.


    那種頭硬腳輕的場麵,極易誘發一些人的心理隱疾,產生模仿想像;即使是普通人看到,也感覺陰雲不散.


    但在分析了解之後,也不過如此簡單——繩勒脖子時的頭硬腳輕,就是排便後四肢的過度放鬆.


    而之所以過度放鬆,又是因為排便時的過度僵硬.


    在後麵:<嘔吐與排泄的倒錯>章節,大家會看到脖子和肛門的聯係,勒脖子就等於在刻意擠壓肛門.


    所以,對四肢僵硬和乏力的解釋,並無需要太多。


    隻需要明白這是一種排便的本能快感。


    抑鬱和強迫者和常人的不同,隻在於對這種本能排便的病態排斥。


    所以,產生了一些複雜難懂的症狀來代替排便時的特征.


    而非其他。


    而他們之所以排斥排便,隻是因外界意外偶然事件的刺激作用。


    並非必然。


    而排便與“呼吸”的關係,在前麵早已詳細闡述。


    對排便的病態排斥,以“刻意堵塞鼻孔,極端防止吸入氣味”的形式來表現;而這種心因性鼻塞,導致了口的呼吸變得急促和不流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層心理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蓮花九天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蓮花九天落並收藏深層心理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