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派人在河上攔截過往百貨,私自進行收稅,搶別人的宅地改做酒館,甚至推平他人的墓地種糧食,但是等到河南巡撫等地方官找上門來規勸朱安恒就將所有的鍋都甩到老爹頭上,將自己撇得一幹二淨。
可能是壞事做多的報應,朱安恒隻活到31歲,這時雖然朱同寶已經去世,但朱安恒沒來得及承襲王爵,所以被追封為周悼王。
之後又經曆了周惠王朱穆塴、周莊王朱朝榘、周靖王朱在鏜、周端王朱肅溱,周王位傳到了11代周王朱公錫。
當時已是明朝末期,農民大起義爆發,聲勢浩大,震動中原,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打周公錫鎮守的開封,朱公錫就自掏腰包砸錢獎勵殺敵的勇士,守軍將士們士氣大振,不僅三次擊退李自成的部隊,甚至還射瞎了李自成的一隻眼睛。
但是朱公錫還是差了些運氣,1642年的雨季,黃河泛濫,淹沒了開封,李自成趁機攻陷了開封,朱公錫在洪水中狼狽出逃,後來李自成雖然撤走,但開封城內已被大水泡得一塌糊塗,
王府宮殿都被淹沒。朱公錫暫居安陽,此時年過6旬的朱公錫早已心力交瘁,1644年朱公錫去世,同年明朝也滅亡了。
除此之外,朱橚的六兒子永寧王朱有熺、七兒子汝陽王朱有爋、八兒子鎮平王朱有熺、九兒子宜陽王朱有燆。
十兒子遂平王朱由炯、十一兒子封丘王朱有運、十二兒子羅山王朱有義、十三兒子內鄉王朱有煇、十四兒子胙城王朱有燆,和明朝其他宗親相比也都普遍待機時間更長,子嗣更多。
【明朝總是盤點——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曆史#小知識#明朝】
他們是明朝的臥龍與鳳雛,兩人屢次謀劃為敵,卻都遭遇了滑鐵盧,然而最終二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一個成了瓦罐燜雞被活活烤死,另一個卻安度晚年,開枝散葉。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口氣盤點明朝宗室漢王朱高煦一脈和趙王朱高燧一脈。
朱高煦是燕王朱棣的次子,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0個孫子,朱高煦少年時曾和秦王世子朱尚鉏、晉王世子朱濟熺、長兄朱高熾、周王世子朱有燉等年長的王子一同在南京讀書。
但他生性狡猾,言行輕飄,祖父朱元璋並不喜歡他。後來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繼位後開始削藩,朱棣決定起兵造反。
朱高熾留守北平,朱高煦則跟隨父親率燕軍一同南征,成為了燕軍的重要戰將。
1400年的白溝河之戰戰況異常慘烈,朱棣連換三匹戰馬,射光了三筒箭,手中的寶劍也被砍斷,雙方對戰膠著之時,朱高煦率數千精銳騎兵支援,carry全場,不僅救出父親,還大敗朝廷的南軍。
之後的東昌之戰燕軍戰敗,大將張玉戰死,朱棣奮力衝出重圍,關鍵時刻又是朱高煦保護朱棣安全撤離了戰場。
1402年,燕軍攻至長江北岸,準備從浦子口渡江,遭到了南軍的頑強抵抗,朱棣甚至打算一和北環,結果又是朱高煦代元兵殊死力戰,扭轉敗局,貢獻高光時刻。
隨後朱棣很快便攻入南京,在群臣擁戴下稱帝。戰時朱棣曾和朱高煦說:“我歲數大了,而世子朱高熾身體不好,你要好好努力。”
朱高煦以為這是父親對自己的承諾,沒想到隻是父親畫給自己的大餅。朱棣登基後立朱高熾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封地在雲南。
朱高煦以雲南偏遠為由拒絕去封地生活,還對父親進行靈魂拷問:“我有什麽罪過要被趕到萬裏之外?”於是朱棣就任由他暫時留在京師。
後來朱棣將朱高煦的封地改為青州,朱高煦依然沒去,還暗中積蓄兵馬,準備起兵。朱棣不滿,將其訓斥一頓,然後強迫他滾去新封地樂安。
1424年,朱棣病逝,朱高熾繼位,4年後,朱高熾也病逝。對於這一天,朱高煦期盼許久,他計劃在南京去往bj的路上劫殺太子朱瞻基。
但他準備動手時卻發現朱瞻基已經搶先一步回到bj,刺殺計劃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朱瞻基繼位後賞賜給了朱高煦大量寶物,對朱高煦的國策建議不批準,此外還多次派遣使者誇讚朱高煦,朱高煦因此認為朱瞻基軟弱無能,便更加驕橫狂妄。
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本來朱瞻基派大將薛祿率10萬大軍征討樂安,但是後來在大學士楊榮的建議下決定禦駕親征。
朱高煦起初聽聞是老熟人薛祿率軍,非常高興,認為很容易對付,後來得知朱瞻基親征,不禁害怕起來。不久,征討大軍就將樂安團團圍住。
為了威懾叛軍,朱瞻基命神機營向樂安城投發射衝炮,把勸降書信攝入城中,炸雷般升起,城中叛軍頓時破綻,一時間城內叛軍都想抓住朱高煦獻給宣宗,為求自保,朱高煦暗中從小路出城投了降。
返回bj後,朱瞻基將朱高煦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後來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一個掃堂腿絆倒,朱瞻基大怒,命人用300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竟將銅缸頂起,朱瞻基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做成瓦罐燜雞,活活烤死在銅缸裏,後來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自此朱高煦一脈徹底斷絕。
朱高燧是朱棣的三兒子,朱棣對於朱高燧這個小兒子十分寵愛,朱棣登基後將朱高燧封為趙王,不過朱高燧並沒有去封地就藩,而是按照朱棣的命令去到bj為遷都做準備,
京北地區的政務都由朱高燧直接處理。有了權力的朱高燧恃寵而驕,時常做出不法之事,還和漢王朱高煦合謀奪嫡,在朱棣麵前挑撥是非。
陷害朱高熾,侍郎馬俊、許思文等太子一派的大臣皆因朱高燧的誣陷而入獄,死於獄中。朱高燧作死的次數多了,最終還是被朱棣察覺了,朱棣大發雷霆,立刻誅殺了朱高燧的長史顧晟,同時奪取了朱高燧的官服,還是朱高熾出麵求情,朱棣才原諒了他。
1423年,明成祖朱棣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臥床不起,數日沒能上朝,朝廷內外人心惶惶,關於傳位的各種流言蜚語四起。
朱高燧的親信們準備借朱棣重病且朱高燧在京師的機會毒殺朱棣,廢掉太子,擁立朱高燧,後來行動敗露,朱高燧的親信們都被捕伏法,朱棣則親自審訊朱高燧。
明成祖問朱高燧:“是你做的嗎?”朱高燧十分害怕,嚇得說不出話,朱高熾極力幫他打圓場道:“這是下人的所為,弟弟一定不知道的。”
逃過一劫的朱高燧終於學會做人,不再惹事。可惜朱棣去世後,朱高熾才繼位了9個月也就駕崩了,漢王朱高煦瞅準機會準備謀害新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但是沒能成功反被朱瞻基拿下,這時朱瞻基手下的尚書陳山建議將之前有謀逆前科的朱高燧也一並逮捕。
但是朱瞻基卻說:“父親和兩位叔叔十分有愛,趙王沒有謀反的跡象,我不忍心辜負先帝。”可是還沒等朱高燧鬆口氣,被捉住的朱高煦就一口咬定曾經派人去找朱高燧商議謀反之事。
要拖朱高燧下水,大臣們都主張要嚴懲朱高燧,但宣宗卻放過了朱高燧,朱高燧從此老實本分,情願削減勢力,不再生事。
直到1431年朱高燧去世後,其長子朱瞻圻年少時便去世了,嫡次子朱瞻埈繼承了趙王位。朱瞻埈晉封趙王以後一直小心謹慎。
後來瓦剌擄走英宗朱祁鎮,禦駕親征的朱祁鎮成了瓦剌人的俘虜,消息傳到京師,大臣便決定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
當處於邊境的藩王紛紛請求放棄封國逃命之時,朱瞻埈卻成了孤勇者,尚書請戰想要贏回朱祁鎮,朱瞻埈雖然最終沒參與戰事,倒是起到了振奮士氣的作用。
最終朱祁鈺組織明軍擊退了瓦剌,贏得了bj保衛戰的勝利。朱瞻埈在位23年,一共生下8個兒子,去世後嫡長子朱祁鈺繼承了他的位置。
朱祁鈺是趙惠王妃王氏所生,他還有一個親弟弟朱祁沄,但是兩人相互妒忌提防,完全沒有親兄弟的樣子。等到父母都去世後,兄弟二人的矛盾更加突出,甚至到了向朝廷互相告狀的地步。
朝廷方麵經過調查之後發現二人的起訴全都是瞎扯,並對兩人進行了客觀評價:朱祁鈺盡小人,朱祁沄他財力堪稱一對活寶。
1458年朱祁鈺再次翻車,明英宗朱祁鎮下旨為皇太後孫氏上尊號為聖烈慈壽皇太後,理應稱為陛下。
但趙王府的表文上寫成了聖烈慈壽皇太後殿下,英宗生氣處罰長史,朱祁鈺卻非要給長史出頭,最終皇帝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世叔警告他,他才罷休。
朱祁鈺去世後,諡號悼,大兒子朱建櫹襲封。朱建櫹的行為舉止和父親比起來更加惡劣,他喜歡喝酒,還總是借酒耍瘋,屢次殺人,甚至想殺了自己的叔父。
此事被當時的憲宗皇帝朱見深知道後,下令給他減薪23並奪官服,要他穿平民衣服及讀書洗禮。
後來朱建櫹恢複身份後還是不消停,朱建櫹總共有6個兒子,其中長子、次子和三子早夭,隻剩下第四子朱佑枟、第五子朱佑枎、第六子朱佑檳。由於朱建櫹偏愛自己的小兒子朱佑檳,成為了將他扶持上王位的第一繼承人。
不惜向朝廷誣告自己的四兒子朱佑枟不去拜謁祖廟實屬不孝,而且企圖謀奪趙王位。經過朝廷調查發現朱建櫹所說都是子虛烏有,便斷了他廢長立幼的念頭。
朱建櫹死後,趙王位還是傳給了朱佑枟,後又傳給第六代趙王朱厚煜。朱厚煜的畫風和之前完全不同,他個性溫和敦厚,喜好讀書,禮賢下士,而且很孝順,是個賢王。
但是朱厚煜也是個孤獨的王爺,他在王府幽靜處修建了一座名叫思訓的小樓,將王府裏的所有事都交給自己的兒子處理,每天躲在小樓裏讀書來排解自己孤獨的心情。
公元1560年,朱厚煜竟然被發現在小樓裏上吊自殺了,一時引起軒然大波。根據《明史》的記載,王府裏有人犯了法,朱厚煜企圖包庇,但地方官員卻衝進王府抓人,讓朱厚煜覺得太沒麵子,所以才上吊自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明實錄》記載朱厚煜是因為發現兒子朱載培與王妃張氏私通,羞憤難當而自盡,最終朱厚煜之死也成為了一樁懸案。
朱厚煜在世時,世子朱載培、朱載圳兩代法定繼承人都先後去世了,於是朱厚煜的曾孫朱長圻襲封。
朱長圻去世後,諡號僖,由於世子朱由崧早卒,且無子,次子壽光昭靖王朱由貴也早卒。三年後,朱由貴的兒子朱慈煥繼位,後來大宗爵士趙王位落到了朱載圳庶長孫朱長祚頭上。
1644年農民軍首領李自成攻陷彰德府,朱長祚被殺,兩年後,他的兒子朱慈煥在南明繼位,但是他在位近一年後也就去世了,明朝封趙國就此滅亡。
【明朝宗室盤點——蜀王朱春#曆史#小知識#明朝】
我生於帝王之家,我的父親喜歡叫我“蜀秀才”。我隻想在天府之國用禮樂教化西陲百姓,而如今我的兄弟卻在厲兵秣馬,圖謀不軌。
為了百姓不再遭受戰爭的磨難,我隻好舉報了自己的弟弟,後世史書都說我邪敏,而隻有我知道這是我的生存之道。
畢竟26個兄弟中能像我安然渡過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藩王寥寥無幾,今天我就把蜀王一脈的故事說給你們聽。
朱椿7歲時候就被封為蜀王,14歲時便迎娶了永昌侯藍玉的女兒。1390年,朱椿正式前往封地四川成都。
當駐守邊境的藩王都在練兵備戰時,唯獨朱椿采用禮樂教化的方式穩定明朝西陲。他聘請文人大v方孝孺做世子老師,同時到成都給學子講述學問。
在接觸屬地學子時,朱椿發現很多人因為家中貧窮不能讀書,於是他就從工資中拿出一部分接濟貧困學子,這成了他每月的固定支出。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xiakezw)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可能是壞事做多的報應,朱安恒隻活到31歲,這時雖然朱同寶已經去世,但朱安恒沒來得及承襲王爵,所以被追封為周悼王。
之後又經曆了周惠王朱穆塴、周莊王朱朝榘、周靖王朱在鏜、周端王朱肅溱,周王位傳到了11代周王朱公錫。
當時已是明朝末期,農民大起義爆發,聲勢浩大,震動中原,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打周公錫鎮守的開封,朱公錫就自掏腰包砸錢獎勵殺敵的勇士,守軍將士們士氣大振,不僅三次擊退李自成的部隊,甚至還射瞎了李自成的一隻眼睛。
但是朱公錫還是差了些運氣,1642年的雨季,黃河泛濫,淹沒了開封,李自成趁機攻陷了開封,朱公錫在洪水中狼狽出逃,後來李自成雖然撤走,但開封城內已被大水泡得一塌糊塗,
王府宮殿都被淹沒。朱公錫暫居安陽,此時年過6旬的朱公錫早已心力交瘁,1644年朱公錫去世,同年明朝也滅亡了。
除此之外,朱橚的六兒子永寧王朱有熺、七兒子汝陽王朱有爋、八兒子鎮平王朱有熺、九兒子宜陽王朱有燆。
十兒子遂平王朱由炯、十一兒子封丘王朱有運、十二兒子羅山王朱有義、十三兒子內鄉王朱有煇、十四兒子胙城王朱有燆,和明朝其他宗親相比也都普遍待機時間更長,子嗣更多。
【明朝總是盤點——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曆史#小知識#明朝】
他們是明朝的臥龍與鳳雛,兩人屢次謀劃為敵,卻都遭遇了滑鐵盧,然而最終二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一個成了瓦罐燜雞被活活烤死,另一個卻安度晚年,開枝散葉。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口氣盤點明朝宗室漢王朱高煦一脈和趙王朱高燧一脈。
朱高煦是燕王朱棣的次子,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0個孫子,朱高煦少年時曾和秦王世子朱尚鉏、晉王世子朱濟熺、長兄朱高熾、周王世子朱有燉等年長的王子一同在南京讀書。
但他生性狡猾,言行輕飄,祖父朱元璋並不喜歡他。後來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繼位後開始削藩,朱棣決定起兵造反。
朱高熾留守北平,朱高煦則跟隨父親率燕軍一同南征,成為了燕軍的重要戰將。
1400年的白溝河之戰戰況異常慘烈,朱棣連換三匹戰馬,射光了三筒箭,手中的寶劍也被砍斷,雙方對戰膠著之時,朱高煦率數千精銳騎兵支援,carry全場,不僅救出父親,還大敗朝廷的南軍。
之後的東昌之戰燕軍戰敗,大將張玉戰死,朱棣奮力衝出重圍,關鍵時刻又是朱高煦保護朱棣安全撤離了戰場。
1402年,燕軍攻至長江北岸,準備從浦子口渡江,遭到了南軍的頑強抵抗,朱棣甚至打算一和北環,結果又是朱高煦代元兵殊死力戰,扭轉敗局,貢獻高光時刻。
隨後朱棣很快便攻入南京,在群臣擁戴下稱帝。戰時朱棣曾和朱高煦說:“我歲數大了,而世子朱高熾身體不好,你要好好努力。”
朱高煦以為這是父親對自己的承諾,沒想到隻是父親畫給自己的大餅。朱棣登基後立朱高熾為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封地在雲南。
朱高煦以雲南偏遠為由拒絕去封地生活,還對父親進行靈魂拷問:“我有什麽罪過要被趕到萬裏之外?”於是朱棣就任由他暫時留在京師。
後來朱棣將朱高煦的封地改為青州,朱高煦依然沒去,還暗中積蓄兵馬,準備起兵。朱棣不滿,將其訓斥一頓,然後強迫他滾去新封地樂安。
1424年,朱棣病逝,朱高熾繼位,4年後,朱高熾也病逝。對於這一天,朱高煦期盼許久,他計劃在南京去往bj的路上劫殺太子朱瞻基。
但他準備動手時卻發現朱瞻基已經搶先一步回到bj,刺殺計劃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朱瞻基繼位後賞賜給了朱高煦大量寶物,對朱高煦的國策建議不批準,此外還多次派遣使者誇讚朱高煦,朱高煦因此認為朱瞻基軟弱無能,便更加驕橫狂妄。
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本來朱瞻基派大將薛祿率10萬大軍征討樂安,但是後來在大學士楊榮的建議下決定禦駕親征。
朱高煦起初聽聞是老熟人薛祿率軍,非常高興,認為很容易對付,後來得知朱瞻基親征,不禁害怕起來。不久,征討大軍就將樂安團團圍住。
為了威懾叛軍,朱瞻基命神機營向樂安城投發射衝炮,把勸降書信攝入城中,炸雷般升起,城中叛軍頓時破綻,一時間城內叛軍都想抓住朱高煦獻給宣宗,為求自保,朱高煦暗中從小路出城投了降。
返回bj後,朱瞻基將朱高煦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後來朱瞻基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一個掃堂腿絆倒,朱瞻基大怒,命人用300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竟將銅缸頂起,朱瞻基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做成瓦罐燜雞,活活烤死在銅缸裏,後來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自此朱高煦一脈徹底斷絕。
朱高燧是朱棣的三兒子,朱棣對於朱高燧這個小兒子十分寵愛,朱棣登基後將朱高燧封為趙王,不過朱高燧並沒有去封地就藩,而是按照朱棣的命令去到bj為遷都做準備,
京北地區的政務都由朱高燧直接處理。有了權力的朱高燧恃寵而驕,時常做出不法之事,還和漢王朱高煦合謀奪嫡,在朱棣麵前挑撥是非。
陷害朱高熾,侍郎馬俊、許思文等太子一派的大臣皆因朱高燧的誣陷而入獄,死於獄中。朱高燧作死的次數多了,最終還是被朱棣察覺了,朱棣大發雷霆,立刻誅殺了朱高燧的長史顧晟,同時奪取了朱高燧的官服,還是朱高熾出麵求情,朱棣才原諒了他。
1423年,明成祖朱棣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臥床不起,數日沒能上朝,朝廷內外人心惶惶,關於傳位的各種流言蜚語四起。
朱高燧的親信們準備借朱棣重病且朱高燧在京師的機會毒殺朱棣,廢掉太子,擁立朱高燧,後來行動敗露,朱高燧的親信們都被捕伏法,朱棣則親自審訊朱高燧。
明成祖問朱高燧:“是你做的嗎?”朱高燧十分害怕,嚇得說不出話,朱高熾極力幫他打圓場道:“這是下人的所為,弟弟一定不知道的。”
逃過一劫的朱高燧終於學會做人,不再惹事。可惜朱棣去世後,朱高熾才繼位了9個月也就駕崩了,漢王朱高煦瞅準機會準備謀害新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但是沒能成功反被朱瞻基拿下,這時朱瞻基手下的尚書陳山建議將之前有謀逆前科的朱高燧也一並逮捕。
但是朱瞻基卻說:“父親和兩位叔叔十分有愛,趙王沒有謀反的跡象,我不忍心辜負先帝。”可是還沒等朱高燧鬆口氣,被捉住的朱高煦就一口咬定曾經派人去找朱高燧商議謀反之事。
要拖朱高燧下水,大臣們都主張要嚴懲朱高燧,但宣宗卻放過了朱高燧,朱高燧從此老實本分,情願削減勢力,不再生事。
直到1431年朱高燧去世後,其長子朱瞻圻年少時便去世了,嫡次子朱瞻埈繼承了趙王位。朱瞻埈晉封趙王以後一直小心謹慎。
後來瓦剌擄走英宗朱祁鎮,禦駕親征的朱祁鎮成了瓦剌人的俘虜,消息傳到京師,大臣便決定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
當處於邊境的藩王紛紛請求放棄封國逃命之時,朱瞻埈卻成了孤勇者,尚書請戰想要贏回朱祁鎮,朱瞻埈雖然最終沒參與戰事,倒是起到了振奮士氣的作用。
最終朱祁鈺組織明軍擊退了瓦剌,贏得了bj保衛戰的勝利。朱瞻埈在位23年,一共生下8個兒子,去世後嫡長子朱祁鈺繼承了他的位置。
朱祁鈺是趙惠王妃王氏所生,他還有一個親弟弟朱祁沄,但是兩人相互妒忌提防,完全沒有親兄弟的樣子。等到父母都去世後,兄弟二人的矛盾更加突出,甚至到了向朝廷互相告狀的地步。
朝廷方麵經過調查之後發現二人的起訴全都是瞎扯,並對兩人進行了客觀評價:朱祁鈺盡小人,朱祁沄他財力堪稱一對活寶。
1458年朱祁鈺再次翻車,明英宗朱祁鎮下旨為皇太後孫氏上尊號為聖烈慈壽皇太後,理應稱為陛下。
但趙王府的表文上寫成了聖烈慈壽皇太後殿下,英宗生氣處罰長史,朱祁鈺卻非要給長史出頭,最終皇帝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世叔警告他,他才罷休。
朱祁鈺去世後,諡號悼,大兒子朱建櫹襲封。朱建櫹的行為舉止和父親比起來更加惡劣,他喜歡喝酒,還總是借酒耍瘋,屢次殺人,甚至想殺了自己的叔父。
此事被當時的憲宗皇帝朱見深知道後,下令給他減薪23並奪官服,要他穿平民衣服及讀書洗禮。
後來朱建櫹恢複身份後還是不消停,朱建櫹總共有6個兒子,其中長子、次子和三子早夭,隻剩下第四子朱佑枟、第五子朱佑枎、第六子朱佑檳。由於朱建櫹偏愛自己的小兒子朱佑檳,成為了將他扶持上王位的第一繼承人。
不惜向朝廷誣告自己的四兒子朱佑枟不去拜謁祖廟實屬不孝,而且企圖謀奪趙王位。經過朝廷調查發現朱建櫹所說都是子虛烏有,便斷了他廢長立幼的念頭。
朱建櫹死後,趙王位還是傳給了朱佑枟,後又傳給第六代趙王朱厚煜。朱厚煜的畫風和之前完全不同,他個性溫和敦厚,喜好讀書,禮賢下士,而且很孝順,是個賢王。
但是朱厚煜也是個孤獨的王爺,他在王府幽靜處修建了一座名叫思訓的小樓,將王府裏的所有事都交給自己的兒子處理,每天躲在小樓裏讀書來排解自己孤獨的心情。
公元1560年,朱厚煜竟然被發現在小樓裏上吊自殺了,一時引起軒然大波。根據《明史》的記載,王府裏有人犯了法,朱厚煜企圖包庇,但地方官員卻衝進王府抓人,讓朱厚煜覺得太沒麵子,所以才上吊自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明實錄》記載朱厚煜是因為發現兒子朱載培與王妃張氏私通,羞憤難當而自盡,最終朱厚煜之死也成為了一樁懸案。
朱厚煜在世時,世子朱載培、朱載圳兩代法定繼承人都先後去世了,於是朱厚煜的曾孫朱長圻襲封。
朱長圻去世後,諡號僖,由於世子朱由崧早卒,且無子,次子壽光昭靖王朱由貴也早卒。三年後,朱由貴的兒子朱慈煥繼位,後來大宗爵士趙王位落到了朱載圳庶長孫朱長祚頭上。
1644年農民軍首領李自成攻陷彰德府,朱長祚被殺,兩年後,他的兒子朱慈煥在南明繼位,但是他在位近一年後也就去世了,明朝封趙國就此滅亡。
【明朝宗室盤點——蜀王朱春#曆史#小知識#明朝】
我生於帝王之家,我的父親喜歡叫我“蜀秀才”。我隻想在天府之國用禮樂教化西陲百姓,而如今我的兄弟卻在厲兵秣馬,圖謀不軌。
為了百姓不再遭受戰爭的磨難,我隻好舉報了自己的弟弟,後世史書都說我邪敏,而隻有我知道這是我的生存之道。
畢竟26個兄弟中能像我安然渡過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藩王寥寥無幾,今天我就把蜀王一脈的故事說給你們聽。
朱椿7歲時候就被封為蜀王,14歲時便迎娶了永昌侯藍玉的女兒。1390年,朱椿正式前往封地四川成都。
當駐守邊境的藩王都在練兵備戰時,唯獨朱椿采用禮樂教化的方式穩定明朝西陲。他聘請文人大v方孝孺做世子老師,同時到成都給學子講述學問。
在接觸屬地學子時,朱椿發現很多人因為家中貧窮不能讀書,於是他就從工資中拿出一部分接濟貧困學子,這成了他每月的固定支出。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xiakezw)諸朝陪我刷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