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椿還大幅度減輕賦稅,親自製定屬地集市交易的規範,讓人們能夠安居樂業。蜀地百姓都稱讚他是賢王。公元1393年,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爆發,朱椿的嶽父藍玉獲罪處死,上萬官員牽扯其中。


    朱椿牽扯其中,為了警告朝臣,朱元璋用草木填充藍玉的皮囊,在全國各省輪流傳閱。當皮囊到達屬地後,朱椿冒險請求朱元璋終止傳閱,將藍玉的屍身永遠留在了蜀地。


    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登基不久,燕王朱棣發動了政變。蜀王的親弟弟穀王朱橞當時負責鎮守南京金川門,朱橞主動打開城門放燕王軍隊入城,史稱“金川門之變”。


    朱橞臨陣倒戈,讓朱棣非常高興,將朱橞的封地從上古郡改到長沙,每年的俸祿增加2000石。


    但是朱橞卻逐漸驕橫跋扈,兼並百姓土地,侵吞應該上繳國庫的賦稅,甚至在密謀造反,暗中豢養亡命之徒,悄悄打造弓弩器械訓練士兵。


    為了增加勝算,朱橞派人給朱椿送去信函,希望朱椿能夠從屬地同時起兵。朱椿收到信件後大驚失色,立即向明成祖朱棣舉報。


    朱棣則迅速查出朱橞意圖謀反的證據,將朱橞和他的兩個兒子削為庶人。朱椿的大義滅親幫朱棣化解了一場危機,朱棣對朱椿也更加信任。


    1423年,朱椿在屬地去世。朱椿的嫡長子朱悅熑年僅21歲就去世了,不過幸好他已經有了三個兒子,3歲的朱有燉、2歲的朱有爝和小兒子朱有勳。


    朱悅熑的弟弟,朱椿的二兒子華陽王朱悅煇在大哥去世、侄子年幼的情況下起了奪嫡之心。


    但是他的小動作引起朱椿的警覺,剛好碰上朱悅煇犯錯,朱椿就趁機打了朱悅煇100板子,準備把他押送朝廷處置。


    好在宅心仁厚的朱有燉多次向爺爺求情,朱悅煇才得以躲過一劫。朱椿去世後,朱悅煇馬上向朱棣誣告侄子朱有燉貝利等數十項罪名。


    收到誣告之後,朱棣立刻找朱有燉進京,但是朱有燉尚未趕到朱棣就駕崩了。


    皇太子朱高熾登基後查明了真相,將朱有燉封為蜀王,把一波操作猛如虎的朱悅煇發配到湖廣澧州,剝奪了他繼承蜀王之位的資格。


    但是朱有燉隻當了7年蜀王就去世了,此事約定蜀靖王朱有燉沒有兒子,二弟錢江王朱有爝又早已去世,且同樣無子。


    所以蜀王位又傳給了三弟朱有勳,但是朱有勳也隻活到了26歲,而且也沒留下子嗣,這意味著大宗再次絕嗣,朱悅熑一脈就此告終。


    朱悅埈是朱椿的三兒子,11歲那年被封為崇慶王,後來他因為惹怒了父親朱椿,於是就偷偷跑到長沙投靠叔叔朱橞,結果成為了叔叔用來對抗明成祖朱棣的棋子。


    朱橞對外聲稱朱悅埈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當年朱悅埈自己守衛南京的金川門,關鍵時刻悄悄開門放跑了建文帝,如今建文帝回到他的王府,他要擁戴他重登皇位。


    朱悅埈嚇得魂都沒了,幸好他老爸朱椿及時舉報朱悅埈才平安無事地被送回四川。25歲時,朱悅埈便去世了,而且沒有子嗣,崇慶王一脈也就此斷絕。


    由於大哥朱悅熑一脈、三哥朱悅埈一脈、四哥朱悅煇一脈以外都已經斷絕,二哥朱悅煇又因為奪嫡不能繼位,所以朱有勳去世後,朱悅埈的弟弟朱悅埈就被天降餡餅砸中,成為了第4代蜀王。


    朱悅埈在位時小心謹慎,堅持了26年,去世後其子朱讓栩繼位,可惜朱讓栩在位不足一年也去世了,王位又傳給他的弟弟朱申鈊。


    朱申鈊在位8年後去世,由於兒子早夭,大宗再次宣告絕嗣。次年朱悅煇的14歲的兒子朱悅埈成為蜀王。朱悅埈曆經5代蜀王,大宗先後兩次絕嗣。


    眼瞅著本當屬於自己的蜀王之位一次次溜走,朱悅煇動了心思。他借著大宗再次絕嗣、繼任蜀王年幼難以服眾的有利時機,以要求重新分割祖父遺產為由,對幾十年前的蜀王世係轉移提出質疑,企圖自己入主蜀王府。


    明憲宗則以承襲路徑已經確定為由,斬斷了朱悅煇的小心思,明確了朱悅埈承襲蜀王的合法性。至此,延續了數十年的數番奪嫡之爭終於落下了帷幕。


    朱悅埈去世後,蜀王位又先後傳給了朱賓瀚和朱讓槿。朱讓槿也繼承了祖上的優良家風,是個出了名的賢王。


    作為詩書世家,蜀王府藏書眾多,朱讓槿為了讓世子們都能有書讀,甚至直接把王府變成圖書館,將藏書對外開放,允許世人入府看書、抄書,進一步將以禮樂治西川推到了巔峰。


    而且他還能詩善文,他所寫的《成都十景》用短短56字惟妙惟肖地勾勒出當時成都最著名的10處美景,堪稱山水詩作中的一大佳作,其中很多現在仍舊是網紅打卡景點。


    47歲時朱讓槿去世,由於他的前兩個兒子相繼夭折,三兒子朱承煜便成為了第10代蜀王,後又傳位給11代蜀王朱宣圻。


    朱宣圻在位時間長達半個世紀,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蜀王,朱宣圻在位期間橫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嘉靖年間,紫禁城裏的三大殿著火,為了大明世宗手頭緊,不僅派禦史到各地催要曆年拖欠的工料錢,甚至下令動用存儲於地方的罰沒款,關鍵時刻朱宣圻出手相助,捐款近黃金1200兩、白銀1萬兩給明世宗修房子。


    萬曆年間,朝廷發動征討四川少數民族和播州楊氏的軍事行動,朱宣圻又捐出俸祿來資助朝廷。1596年紫禁城再次失火,乾清宮、坤寧宮被燒,朱宣圻又捐了白銀6200兩。


    再給朝廷砸錢,這件事上朱宣圻毫不手軟。明神宗十分感動,並給他在蜀王府端禮門外建了牌坊,禦賜“忠賢表著”四字對他進行表彰。


    朱宣圻去世後,嫡長子朱奉銓本當上了王府的ceo,但是他在位的時期也並不安穩,動蕩的原因之一還是火災。


    之前蜀王朱宣圻在位時,朱奉銓的寢宮就著過一次火,朱宣圻去世一年後,蜀王府又著火了,等到好不容易進行了重建。


    1615年,蜀王府剛完工的承運殿又陷入火海,沒等蜀王喘口氣,次年9月王府又再次被燒光了,不到10年時間,蜀王府接連發生4次火災,燒得朱奉銓懷疑人生。


    不僅如此,朱奉銓在位期間還爆發了橫跨四川、貴州的奢安之亂,永寧宣撫使奢崇明起兵叛亂。成都城中守軍隻有2000人,巡撫被殺,人心惶惶。


    關鍵時刻朱奉銓一麵拿出王府儲存的錢糧等物資,供守城之需,一麵派出成都左護衛協助朱燮元守城,眾誌成城之下,成都憑借羸弱的力量成功守住了城池。


    朱奉銓逝世後朱慈椳成為了第13代蜀王,明朝末期農民起義相繼爆發,形成燎原之勢。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隨即攻陷京北。


    皇帝自刎消息已傳到都成,川四官員第一時間想到的並非沮喪報仇,而是打算公推蜀王朱慈椳監國,連執政集團管理層班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過明朝實行兩都製,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被當作陪都,保留了一整套完備的領導班子,bj淪陷後,南京文武重臣很快就擁立福王朱由崧為新帝,南明迅速上線。


    朱慈椳的計劃落了空。這時橫掃湖廣地區的農民領袖張獻忠進軍四川,四川地方官府想要抵抗,但是缺錢,他們準備求助


    川四地方官府想要抵抗,但是缺錢,他們準備求助川中首屈一指的土豪周誌樹,可麵對之前反對自己堅決的徐安禦史劉智博。


    朱誌樹直接當眾哭窮,堅決不肯出錢出力,最終張獻忠氣勢洶洶地攻占了成都,圍攻蜀。朱誌樹隻能與嬪妃投井自殺宗室也幾乎被捕殺殆盡,蜀王一脈的故事潦草完結


    【一口氣看懂夏朝的曆史#曆史#小知識#夏朝】


    夏朝是華夏有史可考的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它上承三皇五帝,下啟商周文明。這裏有通過治水走上權力巔峰的大佬,有射日英雄後羿,暴君的代名詞桀,華夏兒女的稱號也和夏朝有著莫大的關係。


    今天咱們就以時間圖表的形式看懂夏朝470多年間的故事。


    夏朝的建立還要從一場滔天洪水說起。在堯執政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為治水堯想到了有崇氏部落。


    有崇氏部落雄踞黃河南岸,位於嵩山之中,也許是地理位置使然,這個部落極具治水經驗。有崇氏部落中選中了治水專家,就是有崇氏部落的首領鯀。


    麵對洪水,鯀使出了他的殺手鐧,然而這個手段在當下卻完全不奏效,四境之內洪澇頻發,水災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活。


    堯將部落首領的位置讓給了舜,新官上任三把火,舜一登上天下共主的位置,就開始關心洪水問題,追究治水負責人的責任,他以治水不力之罪將鯀殺之,改用鯀的兒子禹。


    與鯀不同,禹與民眾們認為堵不如疏,他視察河道之後,決定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采用疏導河川的治水方式。


    就這樣13年時間裏,禹與逢山開山,遇穀挖築堤,逐漸疏通了九河,將洪水引入海洋。


    在這13年徒步中國的曆程中,禹逐漸了解了各州的地形、風俗、特產,他按照這些劃定了九州,還製定了各州的貢品種類。


    人們感動於禹的功績,尊稱他為大禹,意思就是偉大的禹。由於功勳卓著,堯舜禹中的最後一位舜在退休的時候就把天下共主的位置讓給了禹。自此禹成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即天下共主。


    當上天下共主後,禹召集諸侯在塗山展開了部落會盟。據《左傳》記載,禹與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部分曆史學家認為塗山之會標誌著夏王朝正式建立。


    會後為表敬意,各方諸侯紛紛進貢青銅,當時的青銅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青銅。隨著九州進貢的青銅日益增多,禹決定用這些青銅打造出9個鼎,這9個鼎分別代表九州。


    每一個鼎都鑄上該州的山川和物產珍禽異獸,隨後他將這9個鼎放置在夏朝的都城陽城,借此彰顯九州一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禹成了天下共主,也是從此時開始,九鼎成了帝王天子的象征。


    禹在天下共主的位置上做了45年左右,在此期間他教化萬民,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但依舊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那就是繼承人的選擇。


    一番考量後,他選擇了東夷首領伯益作為繼承人,然而伯益卻沒登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比起伯益,伯益的兒子啟更得民心,因此在此後民眾共同擁戴啟少尉,因此公元前2025年左右啟當上了天下共主,成為了夏朝的君王。


    不過戰國書籍《竹書紀年》中卻對此做出了另一種解釋,說啟背後殺伯益而奪得君位,就是說啟和伯益之間爆發過一場王位爭端,最終伯益落敗,啟摘得勝利的果實,“公天下”自此變成了“家天下”,世襲製也取代了禪讓製。


    搶王位的時候啟是一把好手,但說起治理天下,其他能力就要遜色於他的父親了。他在晚年沉迷享樂,但他的兒子們卻盯上了他的王位。


    其中一個兒子太康甚至在此時發動了叛亂,雖然叛亂被平定,但是夏朝的政局卻依舊產生了動蕩。在這場王位之爭中殺出重圍的是啟的兒子太康。


    但此時誰都不知道太康的一個舉動,竟然險些斷絕了夏朝的國祚。太康以荒誕聞名,他登上王位後就沉湎打獵荒廢朝政,此時東夷有窮氏部落卻日益發展起來,他們的首領叫做後羿。


    一次太康去洛水北岸打獵,玩樂的日子讓他沉迷其中,幾個月都沒回去,他的荒誕點燃了夏朝百姓的怒火,也讓有窮氏部落首領後羿看到了機會,後羿趁此時機發兵,直逼夏朝的都城。


    等到太康打獵歸來,都城早已成了後羿的囊中之物,史稱“太康失國”。因此部分人認為“後羿射日”中,後羿射中的不是太陽,而是太康。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視頻請大家收藏:(xiakezw)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敢輕言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敢輕言語並收藏諸朝陪我刷短視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