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南越皇帝,渾水摸魚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 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越國都,羊城皇宮。
於大新靈武元年九月自立為帝,年號天德的南越國開國之君李宗民,此時正召集滿朝文武於金鑾殿內議事。
金鑾殿上,身穿一襲明黃色五爪龍袍的李宗民,端坐在那把鍍金的龍椅之上,煞有介事的學著皇帝的模樣,宣眾愛卿議事。
隻不過,他那副五短身材的模樣,即便是穿上了龍袍,也完全沒有九五之尊的威嚴,反倒是顯得有幾分滑稽。
自李宗民稱帝以來,南越國所轄的兩粵之地,因遠離北方戰場,未曾受到戰火的波及,倒也顯得國泰民安。
然而,隨著近日來大新王朝宰相秦如檜,所派遣的特使抵達羊城皇宮,帶來了秦如檜的結盟消息之後;
連同天德皇帝李宗民在內的一眾南越朝臣,紛紛變得蠢蠢欲動起來。
再也不安於,僅僅是統轄兩粵之地及其沿海,千萬臣民百姓。
而是,開始將目光瞄向了與兩粵相鄰的兩湖地區。
秦如檜為了得到李宗民的支持,在盟約中明確提出,若是南越國能出兵相助,讓宰相秦如檜所支持的新帝趙靈瞻登基繼位,坐穩大新江山的話;
便將兩湖地區,割讓給南越國。
今日,南越國的朝會所議之事,便是是否與秦如檜結盟,出兵金陵城,協助秦如檜對抗南下勤王的武三甲。
龍椅之上,天德皇帝李宗民擺了擺手,道:“眾愛卿,針對大新王朝宰相秦如檜,所提出來的出兵金陵,與換取兩湖地區的結盟條件,眾愛卿都有什麽意見啊?”
“眾愛卿無需多慮,暢所欲言即可!”
這時,身為當朝太子的李世玉第一個站出來表明態度,道:“啟奏父皇,兒臣認為,應當出兵!”
“自去年九月開國以來,我南越國廣征兵馬,編練行軍;”
“而今,十萬新軍已初具規模,加上原有的十萬狼兵,眼下我南越國的總兵馬,已經超過二十萬;”
“兒臣認為,如今南越國兵強馬壯,也時候到了向外擴張領土的時候!”
頓了頓,太子李世玉繼續道:“再說了,大軍此番開赴金陵城,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擴張作戰,而是協助大新王朝的宰相秦如檜,對抗支持廢帝趙靈武的兵馬;”
“到了戰場之上,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從容應對嘛,見勢不對,大不了班師回朝!”
“如果,父皇不願意和秦如檜結盟也行,完全可以先口頭上答應秦如檜的結盟,然後在實際出兵金陵的過程中,待到兩湖地區的城池守軍主動打開城門之時;”
“我南越軍隊直接就地攻城,兵不血刃的拿下兩湖地區也不是不可!”
說完,李世玉一臉得意的看向龍椅之上的父皇,像個等待表揚的孩子一樣。
“皇上,太子所言極是!”
太子李世玉的提議,頓時得到了朝堂之上官員的附和:“皇上,眼下大新王朝時局混亂,正在經曆一場宮廷政變;”
“此時,正是我南越國渾水摸魚的大好時機,趁此機會擴張領土,乃上上之策!”
“皇上,末將也主張出兵金陵城;”
“皇上,下官也認為......”
一時間,南越國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挨個站出來向天德皇帝李宗民表明看法,皆認為該出兵金陵,渾水摸魚。
唯有,當初的廣信王府第一謀臣,而今的南越國當朝宰相唐波,一直緊鎖著眉頭一言不發。
而坐在皇位上,居高臨下打量著滿朝文武的天德皇帝李宗民,自然是將金鑾殿內的一眾文臣武將都看得清清楚楚。
在一眾主張出兵的麵孔中,李宗民一眼就看到了心事重重,一言不發的宰相唐波。
“眾愛卿,靜一靜!”
李宗民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一下。
隨後,直接點名宰相唐波,道:“唐相,朕看你一臉凝重心事重重的樣子,是對於眾愛卿提出來的出兵金陵城一事,持有不同的看法嗎?”
“回稟皇上,倒不是有什麽不同的意見,隻是——”
宰相唐波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咬牙說道:“臣認為,出兵金陵城之事,須慎重!”
“皇上,我南越國之所以能在亂世之中,還能守好一方淨土,國泰民安,無非就兩點:”
“其一,是南越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其二,則是在皇上的英明領導之下,未曾參與到大新王朝的內亂之中;”
“在對外交往方麵,無論是對晉王陳懷安,還是大新王朝,都是處於中立狀態;”
“而今,若是主動出兵參與大新王朝內亂的話,臣唯恐打破這種中立狀態的平衡之後,會將南越國推向與晉王陳懷安的對立麵!”
直到這時,宰相唐波才終於說出了他一直以來擔憂的事情。
唐波繼續道:“皇上,依臣的拙見,對我們南越國威脅最大的,並不是風雨飄搖的大新王朝,也不是來自於海上的倭寇海盜;”
“而是,正一路勢如破竹,先滅突厥,再平定西域諸國之亂,收複幽雲十六州的晉王陳懷安!”
“在臣看來,這晉王陳懷安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最終的目標必定是顛覆大新王朝的統治,自己登基稱帝;”
“照目前的局勢來看,陳懷安登基稱帝一事,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唐波又道:“倘若在此時,我南越國貿然出兵,參與到大新王朝的內亂之中,看似能為南越國開疆拓土拿到兩湖地區;”
“可實際上呢,一旦我南越國的兵馬,在金陵城與南下的龍城大軍遭遇,又該如何是好?”
“是戰,還是降?”
“可無論是戰還是降,都必然會與晉王陳懷安交惡,從而讓龍城兵馬有了征討南越國的理由!”
“到那個時候,以南越國區區二十萬兵馬,是否又能抵擋得住晉王陳懷安麾下的百萬大軍呢?”
最後,唐波向天德皇帝李宗民拱了拱手,道:“皇上,臣以為,是否出兵金陵一事,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晉王方麵對此事的態度;”
“而不是簡單的,天真的認為,能趁著大新王朝內亂政變之際,出兵金陵,渾水摸魚!”
於大新靈武元年九月自立為帝,年號天德的南越國開國之君李宗民,此時正召集滿朝文武於金鑾殿內議事。
金鑾殿上,身穿一襲明黃色五爪龍袍的李宗民,端坐在那把鍍金的龍椅之上,煞有介事的學著皇帝的模樣,宣眾愛卿議事。
隻不過,他那副五短身材的模樣,即便是穿上了龍袍,也完全沒有九五之尊的威嚴,反倒是顯得有幾分滑稽。
自李宗民稱帝以來,南越國所轄的兩粵之地,因遠離北方戰場,未曾受到戰火的波及,倒也顯得國泰民安。
然而,隨著近日來大新王朝宰相秦如檜,所派遣的特使抵達羊城皇宮,帶來了秦如檜的結盟消息之後;
連同天德皇帝李宗民在內的一眾南越朝臣,紛紛變得蠢蠢欲動起來。
再也不安於,僅僅是統轄兩粵之地及其沿海,千萬臣民百姓。
而是,開始將目光瞄向了與兩粵相鄰的兩湖地區。
秦如檜為了得到李宗民的支持,在盟約中明確提出,若是南越國能出兵相助,讓宰相秦如檜所支持的新帝趙靈瞻登基繼位,坐穩大新江山的話;
便將兩湖地區,割讓給南越國。
今日,南越國的朝會所議之事,便是是否與秦如檜結盟,出兵金陵城,協助秦如檜對抗南下勤王的武三甲。
龍椅之上,天德皇帝李宗民擺了擺手,道:“眾愛卿,針對大新王朝宰相秦如檜,所提出來的出兵金陵,與換取兩湖地區的結盟條件,眾愛卿都有什麽意見啊?”
“眾愛卿無需多慮,暢所欲言即可!”
這時,身為當朝太子的李世玉第一個站出來表明態度,道:“啟奏父皇,兒臣認為,應當出兵!”
“自去年九月開國以來,我南越國廣征兵馬,編練行軍;”
“而今,十萬新軍已初具規模,加上原有的十萬狼兵,眼下我南越國的總兵馬,已經超過二十萬;”
“兒臣認為,如今南越國兵強馬壯,也時候到了向外擴張領土的時候!”
頓了頓,太子李世玉繼續道:“再說了,大軍此番開赴金陵城,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擴張作戰,而是協助大新王朝的宰相秦如檜,對抗支持廢帝趙靈武的兵馬;”
“到了戰場之上,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從容應對嘛,見勢不對,大不了班師回朝!”
“如果,父皇不願意和秦如檜結盟也行,完全可以先口頭上答應秦如檜的結盟,然後在實際出兵金陵的過程中,待到兩湖地區的城池守軍主動打開城門之時;”
“我南越軍隊直接就地攻城,兵不血刃的拿下兩湖地區也不是不可!”
說完,李世玉一臉得意的看向龍椅之上的父皇,像個等待表揚的孩子一樣。
“皇上,太子所言極是!”
太子李世玉的提議,頓時得到了朝堂之上官員的附和:“皇上,眼下大新王朝時局混亂,正在經曆一場宮廷政變;”
“此時,正是我南越國渾水摸魚的大好時機,趁此機會擴張領土,乃上上之策!”
“皇上,末將也主張出兵金陵城;”
“皇上,下官也認為......”
一時間,南越國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挨個站出來向天德皇帝李宗民表明看法,皆認為該出兵金陵,渾水摸魚。
唯有,當初的廣信王府第一謀臣,而今的南越國當朝宰相唐波,一直緊鎖著眉頭一言不發。
而坐在皇位上,居高臨下打量著滿朝文武的天德皇帝李宗民,自然是將金鑾殿內的一眾文臣武將都看得清清楚楚。
在一眾主張出兵的麵孔中,李宗民一眼就看到了心事重重,一言不發的宰相唐波。
“眾愛卿,靜一靜!”
李宗民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一下。
隨後,直接點名宰相唐波,道:“唐相,朕看你一臉凝重心事重重的樣子,是對於眾愛卿提出來的出兵金陵城一事,持有不同的看法嗎?”
“回稟皇上,倒不是有什麽不同的意見,隻是——”
宰相唐波欲言又止,最終還是咬牙說道:“臣認為,出兵金陵城之事,須慎重!”
“皇上,我南越國之所以能在亂世之中,還能守好一方淨土,國泰民安,無非就兩點:”
“其一,是南越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其二,則是在皇上的英明領導之下,未曾參與到大新王朝的內亂之中;”
“在對外交往方麵,無論是對晉王陳懷安,還是大新王朝,都是處於中立狀態;”
“而今,若是主動出兵參與大新王朝內亂的話,臣唯恐打破這種中立狀態的平衡之後,會將南越國推向與晉王陳懷安的對立麵!”
直到這時,宰相唐波才終於說出了他一直以來擔憂的事情。
唐波繼續道:“皇上,依臣的拙見,對我們南越國威脅最大的,並不是風雨飄搖的大新王朝,也不是來自於海上的倭寇海盜;”
“而是,正一路勢如破竹,先滅突厥,再平定西域諸國之亂,收複幽雲十六州的晉王陳懷安!”
“在臣看來,這晉王陳懷安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最終的目標必定是顛覆大新王朝的統治,自己登基稱帝;”
“照目前的局勢來看,陳懷安登基稱帝一事,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唐波又道:“倘若在此時,我南越國貿然出兵,參與到大新王朝的內亂之中,看似能為南越國開疆拓土拿到兩湖地區;”
“可實際上呢,一旦我南越國的兵馬,在金陵城與南下的龍城大軍遭遇,又該如何是好?”
“是戰,還是降?”
“可無論是戰還是降,都必然會與晉王陳懷安交惡,從而讓龍城兵馬有了征討南越國的理由!”
“到那個時候,以南越國區區二十萬兵馬,是否又能抵擋得住晉王陳懷安麾下的百萬大軍呢?”
最後,唐波向天德皇帝李宗民拱了拱手,道:“皇上,臣以為,是否出兵金陵一事,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晉王方麵對此事的態度;”
“而不是簡單的,天真的認為,能趁著大新王朝內亂政變之際,出兵金陵,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