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在任吳王劉濞的丞相兩年後,這年清明時節回老家上墳。
完事後,順便到長安看望了外甥袁種。
在回返的路上,碰到了丞相申屠嘉。
袁盎是地方官,當然要跪拜申屠嘉了。
你猜怎麽著?申屠嘉大模大樣坐在轎子裏,冷冷說道:
“老袁,為何無故攔我轎子?不知道我很忙嗎?
有公事丞相府去說,有私事,路上我不接待。”
臥靠!申屠嘉真牛氣!幾兩句話“噎”的袁盎直翻白眼。
當著眾人,臊得袁盎低著頭,心說我特麽這不是熱臉貼上冷屁股了?上趕著與人拉關係,卻被懟了幾句。
好心遭到狗屁呲!
哥幾個?不吹不黑,假如袁盎不是得罪太多的臣僚,申屠嘉這個丞相位是人家袁盎的。
隻聽申屠嘉再次發話。
“袁盎,閃一邊去,本相還有事去忙!”
申屠嘉有點不耐煩了。
“丞相,我有機密事要稟報,請丞相屏退左右。”
話說到這份上了,申屠嘉隻好讓跟班們去一邊自由活動,讓袁盎來到轎子前說話。
“袁盎,有什麽機密事快說吧!”
“丞相,您覺得您和蕭何、陳平這些老丞相來比如何呢?”
“還用問嗎?不及這些老丞相的十分之一。”
申屠嘉真誠說道。
“既然不如這些老丞相,為何您比他們還牛逼呢?
人們都喜歡接近這些老丞相,而你卻處處避開人們!讓人難以接近!”
確實如此,申屠嘉一句“公事在府上,私事不接待”,把許多想提合理化建議的人拒之門外。
申屠嘉沉默不語。
袁盎繼續說道:“皇上去打獵,路上有人提建議,皇上都會停下車。
對於有用的建議,皇上馬上批辦。對於拿不準的建議,皇上在上朝後召開討論會。
皇上這樣做,不就是廣開言路,選拔天下有識之士嗎?
丞相,你身居高位,沒人像我這樣直言不諱。
丞相,有一個英明神武的皇上,而今您反其道而行之,閉塞言路,拒絕接納天下英才,我看丞相為禍不遠了!”
袁盎句句話叩擊申屠嘉的心靈。
之前確實沒有人提醒過他。
申屠嘉被袁盎暴擊醒了。
心想要不是遇到了老袁,自己牛皮哄哄,說不定哪天被皇上收拾!
申屠嘉慶幸遇到了袁盎,急忙下轎請他上座,口中說道:
“我是個粗鄙之人,不懂自我約束,聽先生一席話茅塞頓開,以後我會檢點自己的行為!”
此後,申屠嘉再不敢狂妄自大了。
想想也是,老申憑拉強弓硬弩當上了個小隊長,之後要戰績沒戰績,要智謀沒智謀,
當丞相不夠格,還是文帝恩賜賞他當上的列侯。
如此渣的基礎,在袁盎麵前你充什麽大尾巴狼呢?
有些人就該敲打!不然他不知道自己吃幾碗幹飯。
……
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老上單於率軍進犯上郡和雲中,兵鋒直指京都長安。
朝廷為了長安萬無一失,調派三路人馬拱衛長安。
這三路人馬分別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灞上。
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
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有一天,風和日麗,文帝用完膳,心想:
“我何不到這三路人馬駐紮地慰問一番,一來鼓舞士氣,二來聯絡感情,三來發現問題!”
文帝想到就要做到,是個身體力行的好皇帝。
皇帝出行都是前呼後擁。
視察人員集合完畢,文臣武將,加上衛隊一大群人向灞上進發。
文帝要從宗親劉禮這裏開始視察。
……
一時心血來潮,文帝沒有提前給三路人馬打招呼。
視察隊伍進入灞上大營十分順利。
前頭的衛隊長隻是說,“皇上親自來視察,快點開門迎接!”
警衛一邊打開大門,一邊派人去大帳通知劉禮。
前頭的衛隊進入了大營,隨後文帝也來到了大營門口,
“皇上萬歲!”
大營衛隊長帶領手下跪迎聖駕。
這時劉禮和手下將領騎著馬也來迎接皇上。
劉禮帶著眾將領倉皇下馬,“皇上恕罪,末將來遲!”
文帝笑嗬嗬一揮馬鞭道:“眾愛卿免禮平身。”~~~
文帝出了灞上大營,看看天氣尚早,對身邊的張釋之道:
“廷尉,今天咱們晚點吃中午飯,把三座大營都視察一遍。”
“皇上英明,將士們大受鼓舞,表示決心堅決消滅來犯之敵!早點晚點吃飯不是大問題。”
隨後視察隊伍向棘門大營而去。
書說簡短,棘門情況和灞上一模一樣,很順利見到了徐厲。
離開時,徐厲說道:“皇上日理萬機還來看望眾將士,我們無以回報,
要不皇上留在大營搓一頓,咱們來個聯歡酒會?”
文帝心中暗罵:“奶奶滴!大敵當前還有心思喝酒?”
張釋之急忙打圓場,“徐將軍,你把保衛工作做好,就是回報皇上。”
徐厲一聽,這話說的有水平,我咋沒想到呢?
“徐將軍,我和皇上還要去細柳營去一趟,就此告別。”
站好崗,別送了!
~~~
視察隊伍往細柳營方向而去。
就在皇上先頭衛隊來到細柳營前,突然傳來哨兵的斷喝:
“幹什麽的?這裏是軍營重地,再往前靠就射箭!”
先頭衛隊長一愣,隨後大怒道:
“大膽,我們是皇家衛隊,皇上前來視察,趕快開營門迎接,違抗皇命該當何罪?”
“少廢話,沒有周亞夫將軍的手諭,誰來也不好使!”
雙方正嚷嚷著,文帝一行人來到了大營門前。
張釋之忙上前喝道:“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廷尉,哨兵不讓進!”衛隊長抱怨道。
文帝接話道:“你拿著我的詔令去,就說皇上要進入大營視察。”
衛隊長照辦,持皇上詔令要哨兵看。
誰知哨兵禁止衛隊長靠前,並大聲喊道:
“周將軍有令,哪怕是皇上也不能隨便進大營,除非有將軍的手諭。”
文帝聽得清清楚楚,心中不悅。
沒辦法,文帝讓張釋之持符節去麵見周亞夫。
周亞夫正在帥帳研究兵法,得知了張釋之來意,遞給張釋之一張出入證明,視察隊伍這才進入了大營。
這時守門將軍騎著馬警告視察隊伍:“進入大營的人,車馬不準疾駛!”
文帝這些視察人員,隻好下車下馬牽著韁繩緩緩而行。
但見兩邊的士兵朝天張弓搭箭,一副大敵來臨的樣子。
偌大的軍營靜悄悄,沒有人歡馬嘶的嘈雜,隻有莊嚴肅穆。
文帝突然不寒而栗,這種感覺不知來自何處!
剛才還生氣的文帝,轉而變成了對周亞夫治軍的讚賞。
他轉身對張釋之道:“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裏才是真正的軍營。
前麵那兩座軍營,和兒戲有什麽不同?
如果匈奴軍隊借此突然襲擊,前麵那兩座軍營早已淪陷,
沒有一點警惕性,鬆鬆垮垮,前麵兩個軍營,如何保衛長安?”
張釋之點頭同意文帝的分析。
此時周亞夫一身戎裝騎馬前來迎接文帝。
他在馬上拱手施禮道:“不知皇上視察,接駕來遲萬望恕罪!”
周亞夫在馬上欠了欠身子。
“皇上,微臣甲胄在身不便,隻能行軍中之禮,還望皇上莫怪!”
周亞夫既做到了時刻警惕,又不失禮節,文帝心中佩服不已。
這時周亞夫手一揮,兩邊士兵收弓落箭,高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其熱烈場麵與之前形成強烈的反差。
文帝深受感染,激動的差點給所有官兵將士鞠個躬,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在返回宮中路上,文帝記住了“周亞夫”這個名字。
完事後,順便到長安看望了外甥袁種。
在回返的路上,碰到了丞相申屠嘉。
袁盎是地方官,當然要跪拜申屠嘉了。
你猜怎麽著?申屠嘉大模大樣坐在轎子裏,冷冷說道:
“老袁,為何無故攔我轎子?不知道我很忙嗎?
有公事丞相府去說,有私事,路上我不接待。”
臥靠!申屠嘉真牛氣!幾兩句話“噎”的袁盎直翻白眼。
當著眾人,臊得袁盎低著頭,心說我特麽這不是熱臉貼上冷屁股了?上趕著與人拉關係,卻被懟了幾句。
好心遭到狗屁呲!
哥幾個?不吹不黑,假如袁盎不是得罪太多的臣僚,申屠嘉這個丞相位是人家袁盎的。
隻聽申屠嘉再次發話。
“袁盎,閃一邊去,本相還有事去忙!”
申屠嘉有點不耐煩了。
“丞相,我有機密事要稟報,請丞相屏退左右。”
話說到這份上了,申屠嘉隻好讓跟班們去一邊自由活動,讓袁盎來到轎子前說話。
“袁盎,有什麽機密事快說吧!”
“丞相,您覺得您和蕭何、陳平這些老丞相來比如何呢?”
“還用問嗎?不及這些老丞相的十分之一。”
申屠嘉真誠說道。
“既然不如這些老丞相,為何您比他們還牛逼呢?
人們都喜歡接近這些老丞相,而你卻處處避開人們!讓人難以接近!”
確實如此,申屠嘉一句“公事在府上,私事不接待”,把許多想提合理化建議的人拒之門外。
申屠嘉沉默不語。
袁盎繼續說道:“皇上去打獵,路上有人提建議,皇上都會停下車。
對於有用的建議,皇上馬上批辦。對於拿不準的建議,皇上在上朝後召開討論會。
皇上這樣做,不就是廣開言路,選拔天下有識之士嗎?
丞相,你身居高位,沒人像我這樣直言不諱。
丞相,有一個英明神武的皇上,而今您反其道而行之,閉塞言路,拒絕接納天下英才,我看丞相為禍不遠了!”
袁盎句句話叩擊申屠嘉的心靈。
之前確實沒有人提醒過他。
申屠嘉被袁盎暴擊醒了。
心想要不是遇到了老袁,自己牛皮哄哄,說不定哪天被皇上收拾!
申屠嘉慶幸遇到了袁盎,急忙下轎請他上座,口中說道:
“我是個粗鄙之人,不懂自我約束,聽先生一席話茅塞頓開,以後我會檢點自己的行為!”
此後,申屠嘉再不敢狂妄自大了。
想想也是,老申憑拉強弓硬弩當上了個小隊長,之後要戰績沒戰績,要智謀沒智謀,
當丞相不夠格,還是文帝恩賜賞他當上的列侯。
如此渣的基礎,在袁盎麵前你充什麽大尾巴狼呢?
有些人就該敲打!不然他不知道自己吃幾碗幹飯。
……
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老上單於率軍進犯上郡和雲中,兵鋒直指京都長安。
朝廷為了長安萬無一失,調派三路人馬拱衛長安。
這三路人馬分別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灞上。
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
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有一天,風和日麗,文帝用完膳,心想:
“我何不到這三路人馬駐紮地慰問一番,一來鼓舞士氣,二來聯絡感情,三來發現問題!”
文帝想到就要做到,是個身體力行的好皇帝。
皇帝出行都是前呼後擁。
視察人員集合完畢,文臣武將,加上衛隊一大群人向灞上進發。
文帝要從宗親劉禮這裏開始視察。
……
一時心血來潮,文帝沒有提前給三路人馬打招呼。
視察隊伍進入灞上大營十分順利。
前頭的衛隊長隻是說,“皇上親自來視察,快點開門迎接!”
警衛一邊打開大門,一邊派人去大帳通知劉禮。
前頭的衛隊進入了大營,隨後文帝也來到了大營門口,
“皇上萬歲!”
大營衛隊長帶領手下跪迎聖駕。
這時劉禮和手下將領騎著馬也來迎接皇上。
劉禮帶著眾將領倉皇下馬,“皇上恕罪,末將來遲!”
文帝笑嗬嗬一揮馬鞭道:“眾愛卿免禮平身。”~~~
文帝出了灞上大營,看看天氣尚早,對身邊的張釋之道:
“廷尉,今天咱們晚點吃中午飯,把三座大營都視察一遍。”
“皇上英明,將士們大受鼓舞,表示決心堅決消滅來犯之敵!早點晚點吃飯不是大問題。”
隨後視察隊伍向棘門大營而去。
書說簡短,棘門情況和灞上一模一樣,很順利見到了徐厲。
離開時,徐厲說道:“皇上日理萬機還來看望眾將士,我們無以回報,
要不皇上留在大營搓一頓,咱們來個聯歡酒會?”
文帝心中暗罵:“奶奶滴!大敵當前還有心思喝酒?”
張釋之急忙打圓場,“徐將軍,你把保衛工作做好,就是回報皇上。”
徐厲一聽,這話說的有水平,我咋沒想到呢?
“徐將軍,我和皇上還要去細柳營去一趟,就此告別。”
站好崗,別送了!
~~~
視察隊伍往細柳營方向而去。
就在皇上先頭衛隊來到細柳營前,突然傳來哨兵的斷喝:
“幹什麽的?這裏是軍營重地,再往前靠就射箭!”
先頭衛隊長一愣,隨後大怒道:
“大膽,我們是皇家衛隊,皇上前來視察,趕快開營門迎接,違抗皇命該當何罪?”
“少廢話,沒有周亞夫將軍的手諭,誰來也不好使!”
雙方正嚷嚷著,文帝一行人來到了大營門前。
張釋之忙上前喝道:“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廷尉,哨兵不讓進!”衛隊長抱怨道。
文帝接話道:“你拿著我的詔令去,就說皇上要進入大營視察。”
衛隊長照辦,持皇上詔令要哨兵看。
誰知哨兵禁止衛隊長靠前,並大聲喊道:
“周將軍有令,哪怕是皇上也不能隨便進大營,除非有將軍的手諭。”
文帝聽得清清楚楚,心中不悅。
沒辦法,文帝讓張釋之持符節去麵見周亞夫。
周亞夫正在帥帳研究兵法,得知了張釋之來意,遞給張釋之一張出入證明,視察隊伍這才進入了大營。
這時守門將軍騎著馬警告視察隊伍:“進入大營的人,車馬不準疾駛!”
文帝這些視察人員,隻好下車下馬牽著韁繩緩緩而行。
但見兩邊的士兵朝天張弓搭箭,一副大敵來臨的樣子。
偌大的軍營靜悄悄,沒有人歡馬嘶的嘈雜,隻有莊嚴肅穆。
文帝突然不寒而栗,這種感覺不知來自何處!
剛才還生氣的文帝,轉而變成了對周亞夫治軍的讚賞。
他轉身對張釋之道:“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裏才是真正的軍營。
前麵那兩座軍營,和兒戲有什麽不同?
如果匈奴軍隊借此突然襲擊,前麵那兩座軍營早已淪陷,
沒有一點警惕性,鬆鬆垮垮,前麵兩個軍營,如何保衛長安?”
張釋之點頭同意文帝的分析。
此時周亞夫一身戎裝騎馬前來迎接文帝。
他在馬上拱手施禮道:“不知皇上視察,接駕來遲萬望恕罪!”
周亞夫在馬上欠了欠身子。
“皇上,微臣甲胄在身不便,隻能行軍中之禮,還望皇上莫怪!”
周亞夫既做到了時刻警惕,又不失禮節,文帝心中佩服不已。
這時周亞夫手一揮,兩邊士兵收弓落箭,高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其熱烈場麵與之前形成強烈的反差。
文帝深受感染,激動的差點給所有官兵將士鞠個躬,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在返回宮中路上,文帝記住了“周亞夫”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