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劉恒一口氣視察了灞上、棘門和細柳三處駐軍,對周亞夫的駐軍相當滿意。


    “釋之,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周亞夫是絳侯周勃的二兒子吧?”


    “皇上好記性,亞夫正是周勃的次子。”釋之恭維道。


    “將門虎子,這話一點不假啊!”文帝無比感慨道。


    “釋之,一會到禦膳房一塊吃點飯吧?”


    釋之看看已經過了中午飯點,於是順口答應了。


    文帝是個工作狂,常常錯過用膳的時間點,禦廚們心中有數,通常準備兩份飯。


    文帝這幾天胃部不舒服,隱隱作痛。


    他看著色、香、味俱佳的食物,居然沒一點胃口。


    釋之則吃得狼吞虎咽。


    大約一個禮拜過後,匈奴軍隊退走,長安警戒隨之解除。


    周亞夫隨即被文帝任命中尉,留下來負責保衛長安。


    ……


    漢文帝後元七年,秋,文帝一病不起。


    雖經禦醫精心治療,無奈病情毫無起色,反而越來越沉重。


    慎夫人和太子劉啟徹夜守候在床邊。


    竇皇後守在床邊的時間很少。


    原來竇皇後在幾年前得了一場病,病好後,兩隻眼睛失明,看不見了東西。


    這一日中午時分,文帝突然精神很好,之前蠟黃的臉有了血色。


    慎夫人和太子劉啟感到很奇怪,於是問禦醫。


    禦醫悄悄對太子說:“皇上這是回光返照,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好事,皇上不出三日就會……”


    文帝看到禦醫和太子神秘的樣子,猜到了幾分。


    他吃力的向劉啟招招手,劉啟走到父親床邊。


    “兒啊,不要瞞我,天下沒有不死的人,我知道……我的壽數已盡。”


    “父皇,你要振作起來,我給您找天下最好的大夫!”


    “傻孩子,如果大夫都能治好病人,咱們大漢朝還缺人口嗎?”


    “——咳~~~”


    文帝努力控製著自己的氣息,生怕一口接不上來。


    “兒啊,我昨晚夢到了你爺爺,你爺爺哭著對我說,三年後東南方向有人造反,


    你爺爺自責說都是當初心慈手軟,讓後世子孫受累了!”


    咳~~


    兒啊,你爺爺最後告訴我,周勃父子是“安劉”的功臣,


    我……我想了半天,一定是周亞夫。


    兒啊,我死後,你任命周亞夫為太尉,隻要有亞夫在,老劉家江山將安然無恙,切記莫忘!


    “——咳~~~”


    兒啊,我死後葬在長安郊外的白鹿原江村,墓穴保持原樣。


    不要開鑿山脈,不要封土,陪葬的東西以瓦器代之,禁止陪葬金銀珠寶……”


    劉啟眼含熱淚,使勁點了點頭。


    這時文帝把目光轉向了慎夫人,慎夫人明白什麽意思,迅速移步,和太子劉啟一起站在了床邊。


    “夫人,國家還不富裕,我死後不要大操大辦,宜薄葬短喪,不要放十天半月,


    你倆切記,不要打擾老百姓,國喪期間別那麽多的規矩,百姓該吃該喝。


    “——咳~~~”


    想我……想我23歲上登基稱帝,沒有給為百姓帶來福份,你們就別打擾百姓了。


    人死如燈滅,哭得再歡也無濟於事,以後提倡厚養薄葬,這個頭就有我兒劉啟開吧!


    夫人呢!你跟著我也沒享多少福,你一輩子省吃儉用,粗衣布服,不施粉黛。


    最後我叮囑你,孝服要簡單,孝帶不要超過三寸,切記一切從簡……”


    漢文帝後元七年十一月,漢文帝劉恒駕崩,時年46歲。


    劉恒23歲上登基稱帝,執政23年,一生節儉勤勉,繼承和發揚黃老之學,


    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他為“文景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


    ……


    文帝去世後,太子劉啟繼位稱帝,史稱漢景帝,這一年被稱為漢景帝前元元年。


    這一年劉啟31歲。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劉啟當上皇帝後,


    遵照父親的遺詔,拜周亞夫為車騎將軍。


    奉薄太後為太皇太後,竇皇後為皇太後。


    有道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劉啟肯定是最快樂的那一位,三十而立當上了皇帝。


    正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要問誰最憂愁?莫過於廷尉張釋之了。


    這位西漢的大法官曾得罪過劉啟。


    不知您還記得否?有一年,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和弟弟梁懷王劉揖二人入宮時,


    駕車硬闖沒在司馬門前下車。


    朝廷有規定,除了皇上之外,不管是誰,不管官職有多高,一律在司馬門前下車步行。


    二人硬闖司馬門,恰好被張釋之看到。


    這位張大法官鐵麵無私,管你是太子還是王爺,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張大法官就把劉啟和劉揖關進了監獄,非要治他倆的罪。


    最後在薄太後、竇皇後和文帝說情下,張釋之這才放了二人~~~


    如今劉啟當了皇上,他能忘記當初嗎?能不記恨報複張釋之嗎?


    在上朝的時候,釋之提心吊膽,想盡辦法躲著劉啟。


    釋之也知道“躲”不是長久辦法。如何才能取得劉啟的原諒呢?


    “有了,我何不求計於世外隱士王生呢?”釋之想起了王生。


    王生是西漢隱士,號稱“賽子牙”,意思是才能不輸薑子牙。


    無巧不巧,剛當上皇帝的劉啟,召來了王生。


    “王先生,聽說您對黃老之學很精通,何不到宮裏為朝廷服務。”


    “——哈哈哈,皇上,老夫閑雲野鶴慣了,不受人間約束。


    不過我送皇上四個字,‘蕭規曹隨’即可!”


    王生意思是讓劉啟繼續執行他爹的政策,與民休養生息。


    ~~~~


    在朝間休息時,釋之瞅準機會,走到王老先生身邊,把自己曾得罪劉啟的事說了一遍。


    “還望先生不吝賜教,指點釋之該怎麽做。”


    王老先生聽罷隻是笑了笑,不發一語。


    這時群臣們陸陸續續走了過來。


    王生當著眾人的麵,對釋之道:“張大法官,老夫綁襪子的繩開了,你給我綁好吧。”


    漢朝臣子們上殿議事,規定都把鞋子脫在大殿外,統一穿著襪子上朝麵聖。


    據說脫鞋是為了防止有人刺殺皇上,穿著襪子跑不快。


    王老先生當著眾臣子的麵,讓釋之綁襪繩,擱誰也不會去做。


    “你又不是我爹,憑什麽給你綁襪帶!”


    然而釋之沒多想,跪下為王老先生綁襪帶。


    這件事在曆史上叫“王生襪帶”的故事。


    故事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張釋之尊老。


    群臣一看王老先生坦然接受釋之的跪地綁帶,心中暗罵:


    “這老東西當眾羞辱張釋之,真不要臉!張大法官脾氣真好,要是我……”


    眾臣子紛紛為張大法官打抱不平,譴責王生倚老賣老。


    事後有人問王生為何當著眾人麵羞辱張釋之?


    王生道:“我一個老頭子無權無勢,就是有點威望,我羞辱張釋之,不就是為他揚名嗎?”


    眾人一聽恍然大悟,無不佩服王生扶持年輕人的精神。


    過了幾天,王生勸釋之主動向劉啟敞開聊一聊,說清楚比總躲著強。


    釋之依言而行。


    散朝後,釋之對劉啟道:“皇上,過去有所得罪,還望皇上大人不計小人過。”


    “愛卿,過去的事早就過去了,別有心理負擔。”


    聽了劉啟的話,張釋之如釋重負,長長鬆了一口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