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隔牆有耳”,上官父子密謀之事,就被稻田使者燕倉偷聽到。
燕倉是上官家的常客,雖是上官桀的心腹,卻是一位有正義感的官員。
燕倉聽到上官父子倆,正在密室合計殺霍光廢昭帝的行動。他大吃一驚,暗道:
“這還了得,上官父子和蓋主這是要謀反,皇上一無所知,不行,我要上報給楊大人。”
燕倉口中的楊大人名叫楊敞,燕倉和楊敞關係很鐵,加上他又是霍光的軍司馬,
(軍司馬相當於大將軍的副官,為大將軍出謀劃策的人。)
燕倉想讓好朋友楊敞立功受賞。
楊敞這個人要著重介紹一下,他是赤泉侯楊喜的玄孫。如果你一直追更,應該知道誰是楊喜。
沒錯,就是在漢初楚霸王被圍攻自殺後,有五個人為搶功勞把項羽的屍體分割成了五份——頭和四肢。
項羽的頭歸了騎兵首領王翳,楊喜分割了左腿,其他三人分割了剩下的部分。
楊喜因得到了項羽一部分屍體,被劉邦封為了赤泉侯。
明白了吧?楊敞就是楊喜的玄孫。
另外他還是司馬遷的女婿,也就是楊敞的妻子是司馬遷的女兒司馬英。
楊敞這家夥膽小怕事,不敢出頭,假裝生病,把情報轉告給了諫議大夫杜延年。
杜延年是酷吏杜周之子,霍光手下的人。
杜延年敢於承擔責任,於是就把上官桀和蓋主、燕王劉旦謀反之事,上報給了漢昭帝。
漢昭帝迅速宣霍光覲見,命霍光布置人馬將計就計,在蓋主生日那天來了個反包圍。
生日那天,杜延年手持皇上的金牌大令,策反了禁衛軍,活捉了車騎將軍上官安。
上官桀和蓋主還想反抗,被趕來的杜延年派兵包圍,二人走投無路,隻好束手就擒。
當天,霍光仿照上官桀的筆跡,偽造了一份戰報。
戰報上說,霍光已被斬首,漢昭帝被軟禁,希望燕王快點進京登基稱帝。
封好信口,霍光派使者飛馬通知了燕王劉旦。
劉旦做夢都想當皇上,帶上手下就要進京上任。
此時他的謀士公戶滿意勸阻道:“燕王,聽在下一句話,不要去京城稱帝。
我聽說漢昭帝確實是武帝的親生之子,武帝立幼子為帝,遺詔五位顧命大臣輔佐,
如今皇上年幼,一些事全憑輔政大臣做主,假如燕王失敗,輔政大臣可不念親情,
到時即便皇上念手足之情,顧命大臣可不管這些,還請燕王謹慎行事,免得後悔不迭。”
燕王不聽勸說,帶上龍袍和儀仗隊就去了長安。
不用我多說,燕王去長安無異於自投羅網,美夢破碎,劉旦被關進了監獄。
七月十五這一天,天空下著毛毛雨,長安街道被雨淋的濕漉漉的。
五輛囚車在漢軍士卒押送下來到了東門,東門是斬殺犯人的地點。
在杜延年的監督下,逐一處斬了上官安,上官桀,桑弘羊,蓋主的情人丁外人,最後斬的是蘇元。
蘇元是蘇武之子,他參與了上官桀謀反一案,蘇武也受到了牽連。
事後霍光顧念蘇武出使匈奴19年,沒有處斬蘇武,隻是把他削職為民,趕出了長安。
上官家族被滅族,昭帝念及上官皇後年幼沒有參與,沒有罪及皇後,依然讓她當皇後。
漢昭帝念在姐姐蓋主照顧自己多年的麵子上,賜蓋主自裁,蓋主無顏見人,吞金而死,落得一個全屍。
昭帝下令厚葬了蓋主,也算盡到了為弟的一點心意。
燕王劉旦還指望像上次謀反一樣被赦免,他太樂觀了,即便皇上念及兄弟情想放他,
無奈霍光和杜延年等臣子也不幹人!霍光連下兩道斥責燕王的詔書,就是不提赦免之事。
時隔一天,霍光又連連下兩道詔書,兩天共下了四道詔書,
燕王大失所望,“四”諧音“死”,這是霍光要他去死。
燕王淚流滿麵,悔當初不聽謀士公戶滿意的話,悔之晚矣!燕王劉旦自縊而死。
這次能夠及時粉碎“蓋桀謀反”,杜延年功勞最大,被封為建平侯。
本來這功勞是楊敞的,結果他膽小怕事,讓杜延年撿了漏。
至此,漢昭帝一朝“蓋桀謀反案”落下了帷幕。
……
這下好了,“輔政大臣”班底隻剩下了霍光和丞相田千秋二人了,田千秋是個老好人。
沒有了製約,沒有了監督,霍光的權勢迅速膨脹開來。
元鳳二年,即公元前79年,四月,漢昭帝從桂宮搬回未央宮居住。
桂宮是武帝妃子們居住的地方。
原來漢昭帝繼位時,未央宮椒房殿處於維修狀態,昭帝隻好搬到桂宮居住。
桂宮在未央宮北邊,它的規模不如長樂宮、未央宮大,但建築十分奢華。
元鳳三年,即公元前78年,東北邊境燃起了戰火,匈奴單於進犯遼東的烏桓族。
大將軍霍光想趁機襲擊烏桓族,名將趙充國反對。
他說:“大將軍,匈奴進攻烏桓是蠻夷之間狗咬狗,
他們相互攻擊對漢朝有利,漢朝不應這時候介入他們之間的爭鬥。”
霍光征求中郎將範明友的建議,範明友是霍光的女婿。
就在去年春天,霍光為了拉攏北地邊將,將自己的第四女兒嫁給了範明友。
範明友自然支持老丈人的計劃,他說打烏桓就是取悅匈奴單於,這樣可減輕匈奴侵犯漢朝邊境。
霍光采納範明友的建議,拜其為度遼將軍。統兩萬騎兵到遼東見機行事。
並讓自己的兒子霍禹和張安世,也就是張湯之子,以中郎將身份隨軍出征。
臨行前,霍光叮囑他們,這次一定要取得勝利,否則會被大臣們反對。
範明友一拍胸脯道:“嶽父大人你盡管放心,小婿不會給你丟臉的。”
霍光微微一笑道:“祝你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我在家等你們得好消息。”
範明友果然不負重托,趁烏桓被匈奴打敗元氣大傷時,率軍發起突然襲擊,一下子把烏桓幹蒙圈了。
漢軍斬敵6000餘,斬烏桓三王,烏桓勢力大挫。
匈奴一看這家夥這麽勇猛,咱別惹上麻煩,躲遠點吧,匈奴單於遠遁。
範明友打掃戰場,鞭敲金蹬響,高唱凱歌還。
回朝後,漢昭帝龍顏大悅,封範明友為平陵侯。
元鳳六年,也就是公元前75年,範明友再次統軍到遼東,打敗了烏桓。
燕倉是上官家的常客,雖是上官桀的心腹,卻是一位有正義感的官員。
燕倉聽到上官父子倆,正在密室合計殺霍光廢昭帝的行動。他大吃一驚,暗道:
“這還了得,上官父子和蓋主這是要謀反,皇上一無所知,不行,我要上報給楊大人。”
燕倉口中的楊大人名叫楊敞,燕倉和楊敞關係很鐵,加上他又是霍光的軍司馬,
(軍司馬相當於大將軍的副官,為大將軍出謀劃策的人。)
燕倉想讓好朋友楊敞立功受賞。
楊敞這個人要著重介紹一下,他是赤泉侯楊喜的玄孫。如果你一直追更,應該知道誰是楊喜。
沒錯,就是在漢初楚霸王被圍攻自殺後,有五個人為搶功勞把項羽的屍體分割成了五份——頭和四肢。
項羽的頭歸了騎兵首領王翳,楊喜分割了左腿,其他三人分割了剩下的部分。
楊喜因得到了項羽一部分屍體,被劉邦封為了赤泉侯。
明白了吧?楊敞就是楊喜的玄孫。
另外他還是司馬遷的女婿,也就是楊敞的妻子是司馬遷的女兒司馬英。
楊敞這家夥膽小怕事,不敢出頭,假裝生病,把情報轉告給了諫議大夫杜延年。
杜延年是酷吏杜周之子,霍光手下的人。
杜延年敢於承擔責任,於是就把上官桀和蓋主、燕王劉旦謀反之事,上報給了漢昭帝。
漢昭帝迅速宣霍光覲見,命霍光布置人馬將計就計,在蓋主生日那天來了個反包圍。
生日那天,杜延年手持皇上的金牌大令,策反了禁衛軍,活捉了車騎將軍上官安。
上官桀和蓋主還想反抗,被趕來的杜延年派兵包圍,二人走投無路,隻好束手就擒。
當天,霍光仿照上官桀的筆跡,偽造了一份戰報。
戰報上說,霍光已被斬首,漢昭帝被軟禁,希望燕王快點進京登基稱帝。
封好信口,霍光派使者飛馬通知了燕王劉旦。
劉旦做夢都想當皇上,帶上手下就要進京上任。
此時他的謀士公戶滿意勸阻道:“燕王,聽在下一句話,不要去京城稱帝。
我聽說漢昭帝確實是武帝的親生之子,武帝立幼子為帝,遺詔五位顧命大臣輔佐,
如今皇上年幼,一些事全憑輔政大臣做主,假如燕王失敗,輔政大臣可不念親情,
到時即便皇上念手足之情,顧命大臣可不管這些,還請燕王謹慎行事,免得後悔不迭。”
燕王不聽勸說,帶上龍袍和儀仗隊就去了長安。
不用我多說,燕王去長安無異於自投羅網,美夢破碎,劉旦被關進了監獄。
七月十五這一天,天空下著毛毛雨,長安街道被雨淋的濕漉漉的。
五輛囚車在漢軍士卒押送下來到了東門,東門是斬殺犯人的地點。
在杜延年的監督下,逐一處斬了上官安,上官桀,桑弘羊,蓋主的情人丁外人,最後斬的是蘇元。
蘇元是蘇武之子,他參與了上官桀謀反一案,蘇武也受到了牽連。
事後霍光顧念蘇武出使匈奴19年,沒有處斬蘇武,隻是把他削職為民,趕出了長安。
上官家族被滅族,昭帝念及上官皇後年幼沒有參與,沒有罪及皇後,依然讓她當皇後。
漢昭帝念在姐姐蓋主照顧自己多年的麵子上,賜蓋主自裁,蓋主無顏見人,吞金而死,落得一個全屍。
昭帝下令厚葬了蓋主,也算盡到了為弟的一點心意。
燕王劉旦還指望像上次謀反一樣被赦免,他太樂觀了,即便皇上念及兄弟情想放他,
無奈霍光和杜延年等臣子也不幹人!霍光連下兩道斥責燕王的詔書,就是不提赦免之事。
時隔一天,霍光又連連下兩道詔書,兩天共下了四道詔書,
燕王大失所望,“四”諧音“死”,這是霍光要他去死。
燕王淚流滿麵,悔當初不聽謀士公戶滿意的話,悔之晚矣!燕王劉旦自縊而死。
這次能夠及時粉碎“蓋桀謀反”,杜延年功勞最大,被封為建平侯。
本來這功勞是楊敞的,結果他膽小怕事,讓杜延年撿了漏。
至此,漢昭帝一朝“蓋桀謀反案”落下了帷幕。
……
這下好了,“輔政大臣”班底隻剩下了霍光和丞相田千秋二人了,田千秋是個老好人。
沒有了製約,沒有了監督,霍光的權勢迅速膨脹開來。
元鳳二年,即公元前79年,四月,漢昭帝從桂宮搬回未央宮居住。
桂宮是武帝妃子們居住的地方。
原來漢昭帝繼位時,未央宮椒房殿處於維修狀態,昭帝隻好搬到桂宮居住。
桂宮在未央宮北邊,它的規模不如長樂宮、未央宮大,但建築十分奢華。
元鳳三年,即公元前78年,東北邊境燃起了戰火,匈奴單於進犯遼東的烏桓族。
大將軍霍光想趁機襲擊烏桓族,名將趙充國反對。
他說:“大將軍,匈奴進攻烏桓是蠻夷之間狗咬狗,
他們相互攻擊對漢朝有利,漢朝不應這時候介入他們之間的爭鬥。”
霍光征求中郎將範明友的建議,範明友是霍光的女婿。
就在去年春天,霍光為了拉攏北地邊將,將自己的第四女兒嫁給了範明友。
範明友自然支持老丈人的計劃,他說打烏桓就是取悅匈奴單於,這樣可減輕匈奴侵犯漢朝邊境。
霍光采納範明友的建議,拜其為度遼將軍。統兩萬騎兵到遼東見機行事。
並讓自己的兒子霍禹和張安世,也就是張湯之子,以中郎將身份隨軍出征。
臨行前,霍光叮囑他們,這次一定要取得勝利,否則會被大臣們反對。
範明友一拍胸脯道:“嶽父大人你盡管放心,小婿不會給你丟臉的。”
霍光微微一笑道:“祝你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我在家等你們得好消息。”
範明友果然不負重托,趁烏桓被匈奴打敗元氣大傷時,率軍發起突然襲擊,一下子把烏桓幹蒙圈了。
漢軍斬敵6000餘,斬烏桓三王,烏桓勢力大挫。
匈奴一看這家夥這麽勇猛,咱別惹上麻煩,躲遠點吧,匈奴單於遠遁。
範明友打掃戰場,鞭敲金蹬響,高唱凱歌還。
回朝後,漢昭帝龍顏大悅,封範明友為平陵侯。
元鳳六年,也就是公元前75年,範明友再次統軍到遼東,打敗了烏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