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水的角度上來說,朝歌是一個最合乎風水學的寶地,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四周森林田地圍繞。隻是傍的水有些偏僻,不在正南,而是在靠西南方向,有一處入海口。因為海邊風大浪急,又無可耕種的田地,因此習慣以農牧業為生的英朝人都以此處為外邦,並無人來此居住。可這一天,一向渺無人煙的海邊卻突然來了一群人。馬車停在遠遠的岸邊,這些人都下了車徒步走在沙灘上,沙子又滑又濕,讓走慣了硬地的他們走起來十分吃力,踉踉蹌蹌的。為首的一個人險些滑倒,身邊的人忙扶住了,小聲道,“皇子小心。以下官所見,皇子大不必親自前來。來者隻是使臣,隻需下官們在此迎候即可。”
“誒!”二皇子就勢扶著那人的胳膊,仰慕的看著停在遠方海麵上的船艦,嘴裏說道,“來者是客,不可怠慢。何況這些洋大人都是專程為我而來。我豈有托大不來之理?”
“是是。”那人躬身答道,“這也是皇子得上天庇佑,竟能招來洋大人從旁相助。這裏海天相接一眼望不到邊,若不是有船艦在此,那些洋大人簡直就如同天兵下凡。皇子得此神兵,太子寶座豈不是唾手可得?”
“這便叫做得道多助。”另一人道,“也是皇子賢德,是以才能得此助益。”
“皇子賢德!”眾人齊聲頌揚。
“罷了。”二皇子掩不住的一臉得色,卻做出毫不在意的模樣,一擺手說道,“這也是你們慧眼識人。隻要你們一片忠心,日後少不了你們的好處。”
他看著遠方那巍峨的船艦,不禁用手撫著下巴奇道:“據鍾離所言,此船皆為純鐵打造,重達幾百萬斤,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置於海麵,怎麽就能做到漂浮不沉呢?這洋大人還真是神通廣大。”
“皇子所言極是。”身邊人道,“我們丟一塊小小的石子,都是立時就墜底不見,更何況這樣大一個鐵家夥。”
為了印證自己說的話,那人隨手從地上撿了一塊鵝卵石,發力像海中丟去,石子果然應聲墜入海中。
眾人無不嘖嘖稱奇。
眼看著日頭偏西了,船上仍看不見一點動靜。海邊本就濕冷難耐,全靠著正午的太陽照耀著,他們才不覺得冷。如今太陽一西斜,身上馬上就有了寒意。二皇子裹緊了大衣,揉了揉發花的眼睛,兩條腿已經麻木的沒有一點知覺。身邊的幕僚再三勸他回馬車上稍作歇息,可二皇子總覺得洋大人馬上就會下來,想讓洋大人看到他禮賢下士滿滿的誠意。因此一等再等。正在支持不住的時候,看見船上丟下一件東西來,他以為還是眼花,這時聽見身邊的人一起叫道:“來了來了,洋大人下來了。”
這才看清先丟下來的是一個皮筏子,洋大人順著懸梯一一下到筏子上,然後劃著槳朝這邊過來。
二皇子忙整整衣服,挪動了一下像兩截木頭似的雙腿,擺出禮賢下士的天子之姿,恭迎洋大人上岸。
筏子一次能坐四個人,來回跑了四趟,才將洋大人全部運送上岸。二皇子做足了準備,等著他們前來請安。誰料上來的洋大人隻是看西洋鏡一般看著他們,互相低語著,不時發出一陣竊笑。
跟二皇子同來的幕僚覺得洋大人這樣做很失禮,互相交換著目光,可二皇子卻仍是一副大度的模樣,身子繃得挺直。其實二皇子已經十分矜持了,按捺住了主動上前向洋大人們問好的衝動。好不容易等到最後一撥人上了岸,給二皇子和洋大人牽橋搭線的遊士鍾離也跟著上來,一溜小跑來到二皇子身邊,躬身施禮。這又引得洋大人們一陣笑聲。
“鍾離!這些洋大人見了皇子怎麽也不行禮請安?”二皇子身邊的一個幕僚小聲嗬斥鍾離。
“哎呦我的大人!”鍾離壓低了嗓子回道,“在人家洋大人那裏,根本就沒有行禮請安這一說!”
“他們是他們,眼下這是到了我大英朝,自然是要入鄉隨俗,遵循我大英朝的禮節。”幕僚道。
“可洋大人這一路走來,曆經了好些個國家,都是如此。”鍾離道,“再者說,洋大人可是來和皇子商量大事的,大人們就不要在這些小節上過多糾纏。”
“鍾離此言極是。”二皇子幹咳一聲說道。“正事要緊。你去跟洋大人們說,就說洋大人們舟車勞頓,車轎已經備好,就請洋大人們上車先回驛館歇息。有事明日再議。”
鍾離應了一聲,回去就跟洋大人們滴裏咕嚕的說了起來,一邊說一邊還回頭看著二皇子,洋人們也隨著他把視線都投向二皇子,二皇子不由得挺了挺胸。
“這鍾離竟然也能說洋大人們的鳥語?”幕僚甲奇道。
“洋大人們就是鍾離引來的,他若不會說鳥語,洋大人們怎麽能明白他的意思?”幕僚乙道。
“這鍾離看著也是我大英朝之人,他從哪裏學來的鳥語?”幕僚丙道。
“你們這就有所不知了。”二皇子一笑道,“這鍾離確是我大英朝之人,隻是從小就遊走四方,搜羅各地的奇珍,然後高價售與異邦,以從中獲利。是以不隻會洋大人的語言,還會很多地方的日常俚語。”
幕僚們紛紛點頭。都知道二皇子與鍾離也是以此結緣的。二皇子偷偷從宮裏倒騰出了好些頂級國寶,都是出售給了鍾離。他們不知道的是,鍾離將二皇子倒騰出來的這些個東西都賣給了洋人,洋人們最好的就是神秘東方的這些奇珍異寶,看著這些精美絕倫的瓷器,玉器,薄如蟬翼的絲綢,……萌生出了更大的貪念,不再滿足於一件一件的收買,而是想要掠奪式的將這些寶貝盡攬與自己囊中。而鍾離也知道二皇子的處境,於是就從中牽線搭橋,讓洋人幫助二皇子登上皇位,作為回報二皇子會將國門大開,由著洋人們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他自己也可以借此機會大撈一筆。
朝歌來了洋人。這成了一大新聞,在街井市集流傳。剛開始時,人們都湧向驛館,圍在門口,等著看洋人。看到的回去無不是大肆炫耀,說洋人如何如何高大強壯,如何走起路來膝蓋不會打彎。說洋人的狐臭如何惡心,又香又臭的。就連綠冬也追著三皇子問,是不是洋人的膝蓋沒有長波羅蓋兒。可到了後來,洋人們待得時間久了,每天都能見到,人們也就習慣了。在洋人直著舌頭跟他們說:“你們好!”的時候,不再呆若木雞,或者害羞帶怕的一扭臉兒,而是也會躬身點頭的回一句,“洋大人好。”
洋人們是陰曆的十月來到朝歌的,一直住到將近臘月還不見離開。人們便說洋大人們是要在這裏過年的,有的人說,這天寒地凍的,洋大人們的船一定是在海裏凍住了,得等到來年開春兒,冰消雪融,這才能離開。反正不管是哪個說法,人們都能接受。他們覺得洋大人挺好玩兒的。說話走路那樣笨拙,小孩子甚至跟在後麵學著洋大人走路,洋大人也不惱,跟著人們一起笑。
三皇子就住在驛館,因此皇妃不用出門就能知道洋人們的一舉一動。隻是三皇子聽不懂洋人們說話,不知道他們是為什麽來這裏的。皇妃跟應皇子說起來,說這隻怕不是什麽好事。洋人一向掠奪成性,他們到了哪裏,必然會將那裏劫掠一空。
“你怎麽知道?”應皇子奇怪的問道。
“我……”皇妃也不知道自己怎麽會知道,可她就是知道,“反正就是知道嘛。你們還是要小心一點。最好派人守在驛館,監視他們的動向。”
“我們現在自顧尚且不暇,哪裏還顧得上那些洋人。”應皇子笑道。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皇妃對應皇子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大為不滿。
“你還是先準備好自己的生日吧。”應皇子道,“客人的名單可擬好了?”
皇妃悶悶的點頭。還是覺得應皇子不該這樣無動於衷,這可是國家大事噯!應皇子怎麽沒有一點家國情懷呢!
家下人忙了好幾天,皇妃也忙煩了,好容易這才到了生日這一天。一清早天還沒亮,就被應皇子叫醒。紫玉早候在門口,一看見裏屋的帷帳拉開,就忙進來服侍著皇妃梳洗完畢,換過一身鮮豔的裙襖。皇妃隨應皇子出來祭拜天地,院子裏早備好了香案,兩人上前焚香行禮,祝禱了一番。又來至西府,給老夫人請了安。這才又回到東府,丫頭們都一一磕頭拜壽。鬧了好一陣子,才消停下來。皇妃雖然累,可也喜歡這樣的儀式感。又有誰不願意這樣被人重視,受人敬重呢?受禮畢,應皇子便去鋪子裏了,皇妃草草吃了些東西,便開始美容洗發,為晚間的宴席做準備。
今天請的客人還是以平日裏聚會的那些人為主,隻新添了兩個人,一個是朝中孫大人之子,戶部員外郎孫文中以及其妻孫氏,另一個是刑部馬如明及其夫人馬氏。當初決定請這兩個人之時,遭到了應皇子的激烈反對,應皇子堅決反對皇妃跟朝中大臣的家屬產生關聯。可皇妃卻覺得自己打開門做生意,總不能還挑肥揀瘦,先問清對方是什麽家世再看做不做他的生意吧?不跟官員家屬打交道,她去哪裏找那麽多有錢人去?就光是你們商會的那些個摳搜老頭,哪個能舍得能拿出一千兩銀子去做美容?再說了,她作為店主總不能厚此薄彼,一樣的親戚兩看待吧?別的會員都請了,就不請她們倆個,這也說不過去嘛。
應皇子說不過她,隻得依了。
皇妃雖然堅持己見,但也知道應皇子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在席間牢牢把握著談話的基調,一聽見男人們把話扯到各自的工作上,就趕忙不著痕跡的岔開話題,引著他們說到了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好在洋大人到來是如今大熱的一個話題,人們各自說些獨有的有關洋大人的見聞,再互相議論一番,場麵上始終保持著熱烈的氣氛。馬如明跟應皇子在刑部就已經熟識,為免人們覺得應皇子跟馬如明有什麽內情,皇妃特意把馬如明夫婦安排到了他們的對麵。馬如明鐵麵判官果不虛言,在席上始終板著一張臉不大說話。皇妃倒也不在意,不說話總比亂說話強,她請他來本來也不過是看著大家都是拉家帶口的,讓馬氏和孫氏獨自前來不大合適,也沒想著要跟他怎麽樣。可就在大家又議論起洋大人的來意時,馬如明突然說道:“洋大人是二皇子請來為聖上祝壽的。”
“啊?”這下皇妃也吃了一驚。前幾天她還聽應皇子說起二皇子,說他這麽長時間不露麵,不知是在做些什麽。原來他竟然是跟洋人勾搭在了一起。隻是不知道他身在深宮,是怎麽跟遠天遠地的洋人聯係上的?可她也沒開口相問,知道有比她著急的人。
“這二皇兄不是在宮裏跟著姚老爺子閉門修學嗎?怎麽會跟洋大人牽上線的?”開口的是四皇子,並不是皇妃以為的綠冬。
“具體的情形下官也不大清楚,隻是今日聽戶部的人說起,要為洋大人祝壽準備特別的接待。”馬如明簡單說道。
“那我到時候就能親眼看看洋人長什麽樣了。”綠冬道。她是大小姐,自然不能跟平頭百姓一樣,擠在驛館門前圍觀。而且可能出入的時間跟洋人們的時間有差距,因此滿朝歌的人可能都見過洋人了,隻有她跟皇妃還未見過。
“臭哄哄的,不見也罷。”封氏說道。封氏已然恢複了往日的神采,雖然神態還是一如往日的倨傲,可皇妃卻看出她的眼神之中有了幾分軟弱,不再像以前那樣咄咄逼人。
“誒!”二皇子就勢扶著那人的胳膊,仰慕的看著停在遠方海麵上的船艦,嘴裏說道,“來者是客,不可怠慢。何況這些洋大人都是專程為我而來。我豈有托大不來之理?”
“是是。”那人躬身答道,“這也是皇子得上天庇佑,竟能招來洋大人從旁相助。這裏海天相接一眼望不到邊,若不是有船艦在此,那些洋大人簡直就如同天兵下凡。皇子得此神兵,太子寶座豈不是唾手可得?”
“這便叫做得道多助。”另一人道,“也是皇子賢德,是以才能得此助益。”
“皇子賢德!”眾人齊聲頌揚。
“罷了。”二皇子掩不住的一臉得色,卻做出毫不在意的模樣,一擺手說道,“這也是你們慧眼識人。隻要你們一片忠心,日後少不了你們的好處。”
他看著遠方那巍峨的船艦,不禁用手撫著下巴奇道:“據鍾離所言,此船皆為純鐵打造,重達幾百萬斤,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置於海麵,怎麽就能做到漂浮不沉呢?這洋大人還真是神通廣大。”
“皇子所言極是。”身邊人道,“我們丟一塊小小的石子,都是立時就墜底不見,更何況這樣大一個鐵家夥。”
為了印證自己說的話,那人隨手從地上撿了一塊鵝卵石,發力像海中丟去,石子果然應聲墜入海中。
眾人無不嘖嘖稱奇。
眼看著日頭偏西了,船上仍看不見一點動靜。海邊本就濕冷難耐,全靠著正午的太陽照耀著,他們才不覺得冷。如今太陽一西斜,身上馬上就有了寒意。二皇子裹緊了大衣,揉了揉發花的眼睛,兩條腿已經麻木的沒有一點知覺。身邊的幕僚再三勸他回馬車上稍作歇息,可二皇子總覺得洋大人馬上就會下來,想讓洋大人看到他禮賢下士滿滿的誠意。因此一等再等。正在支持不住的時候,看見船上丟下一件東西來,他以為還是眼花,這時聽見身邊的人一起叫道:“來了來了,洋大人下來了。”
這才看清先丟下來的是一個皮筏子,洋大人順著懸梯一一下到筏子上,然後劃著槳朝這邊過來。
二皇子忙整整衣服,挪動了一下像兩截木頭似的雙腿,擺出禮賢下士的天子之姿,恭迎洋大人上岸。
筏子一次能坐四個人,來回跑了四趟,才將洋大人全部運送上岸。二皇子做足了準備,等著他們前來請安。誰料上來的洋大人隻是看西洋鏡一般看著他們,互相低語著,不時發出一陣竊笑。
跟二皇子同來的幕僚覺得洋大人這樣做很失禮,互相交換著目光,可二皇子卻仍是一副大度的模樣,身子繃得挺直。其實二皇子已經十分矜持了,按捺住了主動上前向洋大人們問好的衝動。好不容易等到最後一撥人上了岸,給二皇子和洋大人牽橋搭線的遊士鍾離也跟著上來,一溜小跑來到二皇子身邊,躬身施禮。這又引得洋大人們一陣笑聲。
“鍾離!這些洋大人見了皇子怎麽也不行禮請安?”二皇子身邊的一個幕僚小聲嗬斥鍾離。
“哎呦我的大人!”鍾離壓低了嗓子回道,“在人家洋大人那裏,根本就沒有行禮請安這一說!”
“他們是他們,眼下這是到了我大英朝,自然是要入鄉隨俗,遵循我大英朝的禮節。”幕僚道。
“可洋大人這一路走來,曆經了好些個國家,都是如此。”鍾離道,“再者說,洋大人可是來和皇子商量大事的,大人們就不要在這些小節上過多糾纏。”
“鍾離此言極是。”二皇子幹咳一聲說道。“正事要緊。你去跟洋大人們說,就說洋大人們舟車勞頓,車轎已經備好,就請洋大人們上車先回驛館歇息。有事明日再議。”
鍾離應了一聲,回去就跟洋大人們滴裏咕嚕的說了起來,一邊說一邊還回頭看著二皇子,洋人們也隨著他把視線都投向二皇子,二皇子不由得挺了挺胸。
“這鍾離竟然也能說洋大人們的鳥語?”幕僚甲奇道。
“洋大人們就是鍾離引來的,他若不會說鳥語,洋大人們怎麽能明白他的意思?”幕僚乙道。
“這鍾離看著也是我大英朝之人,他從哪裏學來的鳥語?”幕僚丙道。
“你們這就有所不知了。”二皇子一笑道,“這鍾離確是我大英朝之人,隻是從小就遊走四方,搜羅各地的奇珍,然後高價售與異邦,以從中獲利。是以不隻會洋大人的語言,還會很多地方的日常俚語。”
幕僚們紛紛點頭。都知道二皇子與鍾離也是以此結緣的。二皇子偷偷從宮裏倒騰出了好些頂級國寶,都是出售給了鍾離。他們不知道的是,鍾離將二皇子倒騰出來的這些個東西都賣給了洋人,洋人們最好的就是神秘東方的這些奇珍異寶,看著這些精美絕倫的瓷器,玉器,薄如蟬翼的絲綢,……萌生出了更大的貪念,不再滿足於一件一件的收買,而是想要掠奪式的將這些寶貝盡攬與自己囊中。而鍾離也知道二皇子的處境,於是就從中牽線搭橋,讓洋人幫助二皇子登上皇位,作為回報二皇子會將國門大開,由著洋人們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他自己也可以借此機會大撈一筆。
朝歌來了洋人。這成了一大新聞,在街井市集流傳。剛開始時,人們都湧向驛館,圍在門口,等著看洋人。看到的回去無不是大肆炫耀,說洋人如何如何高大強壯,如何走起路來膝蓋不會打彎。說洋人的狐臭如何惡心,又香又臭的。就連綠冬也追著三皇子問,是不是洋人的膝蓋沒有長波羅蓋兒。可到了後來,洋人們待得時間久了,每天都能見到,人們也就習慣了。在洋人直著舌頭跟他們說:“你們好!”的時候,不再呆若木雞,或者害羞帶怕的一扭臉兒,而是也會躬身點頭的回一句,“洋大人好。”
洋人們是陰曆的十月來到朝歌的,一直住到將近臘月還不見離開。人們便說洋大人們是要在這裏過年的,有的人說,這天寒地凍的,洋大人們的船一定是在海裏凍住了,得等到來年開春兒,冰消雪融,這才能離開。反正不管是哪個說法,人們都能接受。他們覺得洋大人挺好玩兒的。說話走路那樣笨拙,小孩子甚至跟在後麵學著洋大人走路,洋大人也不惱,跟著人們一起笑。
三皇子就住在驛館,因此皇妃不用出門就能知道洋人們的一舉一動。隻是三皇子聽不懂洋人們說話,不知道他們是為什麽來這裏的。皇妃跟應皇子說起來,說這隻怕不是什麽好事。洋人一向掠奪成性,他們到了哪裏,必然會將那裏劫掠一空。
“你怎麽知道?”應皇子奇怪的問道。
“我……”皇妃也不知道自己怎麽會知道,可她就是知道,“反正就是知道嘛。你們還是要小心一點。最好派人守在驛館,監視他們的動向。”
“我們現在自顧尚且不暇,哪裏還顧得上那些洋人。”應皇子笑道。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皇妃對應皇子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大為不滿。
“你還是先準備好自己的生日吧。”應皇子道,“客人的名單可擬好了?”
皇妃悶悶的點頭。還是覺得應皇子不該這樣無動於衷,這可是國家大事噯!應皇子怎麽沒有一點家國情懷呢!
家下人忙了好幾天,皇妃也忙煩了,好容易這才到了生日這一天。一清早天還沒亮,就被應皇子叫醒。紫玉早候在門口,一看見裏屋的帷帳拉開,就忙進來服侍著皇妃梳洗完畢,換過一身鮮豔的裙襖。皇妃隨應皇子出來祭拜天地,院子裏早備好了香案,兩人上前焚香行禮,祝禱了一番。又來至西府,給老夫人請了安。這才又回到東府,丫頭們都一一磕頭拜壽。鬧了好一陣子,才消停下來。皇妃雖然累,可也喜歡這樣的儀式感。又有誰不願意這樣被人重視,受人敬重呢?受禮畢,應皇子便去鋪子裏了,皇妃草草吃了些東西,便開始美容洗發,為晚間的宴席做準備。
今天請的客人還是以平日裏聚會的那些人為主,隻新添了兩個人,一個是朝中孫大人之子,戶部員外郎孫文中以及其妻孫氏,另一個是刑部馬如明及其夫人馬氏。當初決定請這兩個人之時,遭到了應皇子的激烈反對,應皇子堅決反對皇妃跟朝中大臣的家屬產生關聯。可皇妃卻覺得自己打開門做生意,總不能還挑肥揀瘦,先問清對方是什麽家世再看做不做他的生意吧?不跟官員家屬打交道,她去哪裏找那麽多有錢人去?就光是你們商會的那些個摳搜老頭,哪個能舍得能拿出一千兩銀子去做美容?再說了,她作為店主總不能厚此薄彼,一樣的親戚兩看待吧?別的會員都請了,就不請她們倆個,這也說不過去嘛。
應皇子說不過她,隻得依了。
皇妃雖然堅持己見,但也知道應皇子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在席間牢牢把握著談話的基調,一聽見男人們把話扯到各自的工作上,就趕忙不著痕跡的岔開話題,引著他們說到了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好在洋大人到來是如今大熱的一個話題,人們各自說些獨有的有關洋大人的見聞,再互相議論一番,場麵上始終保持著熱烈的氣氛。馬如明跟應皇子在刑部就已經熟識,為免人們覺得應皇子跟馬如明有什麽內情,皇妃特意把馬如明夫婦安排到了他們的對麵。馬如明鐵麵判官果不虛言,在席上始終板著一張臉不大說話。皇妃倒也不在意,不說話總比亂說話強,她請他來本來也不過是看著大家都是拉家帶口的,讓馬氏和孫氏獨自前來不大合適,也沒想著要跟他怎麽樣。可就在大家又議論起洋大人的來意時,馬如明突然說道:“洋大人是二皇子請來為聖上祝壽的。”
“啊?”這下皇妃也吃了一驚。前幾天她還聽應皇子說起二皇子,說他這麽長時間不露麵,不知是在做些什麽。原來他竟然是跟洋人勾搭在了一起。隻是不知道他身在深宮,是怎麽跟遠天遠地的洋人聯係上的?可她也沒開口相問,知道有比她著急的人。
“這二皇兄不是在宮裏跟著姚老爺子閉門修學嗎?怎麽會跟洋大人牽上線的?”開口的是四皇子,並不是皇妃以為的綠冬。
“具體的情形下官也不大清楚,隻是今日聽戶部的人說起,要為洋大人祝壽準備特別的接待。”馬如明簡單說道。
“那我到時候就能親眼看看洋人長什麽樣了。”綠冬道。她是大小姐,自然不能跟平頭百姓一樣,擠在驛館門前圍觀。而且可能出入的時間跟洋人們的時間有差距,因此滿朝歌的人可能都見過洋人了,隻有她跟皇妃還未見過。
“臭哄哄的,不見也罷。”封氏說道。封氏已然恢複了往日的神采,雖然神態還是一如往日的倨傲,可皇妃卻看出她的眼神之中有了幾分軟弱,不再像以前那樣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