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打地基
逃荒被丟下,我選擇躺平 作者:陸米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過了春分,趙大匠來了一趟他們家,說是準備在清明前把地基給打上以及要處理木材。
張三家的黃泥瓦房前兒個已經上完了大梁,陳舅公和柳外公還帶著兒子們去幫了忙,林秋緣幾個小豆丁也跟著去湊了個熱鬧,兜裏揣了好大一把年糕回來。
他們的小山坡也開始陸陸續續忙碌起來了,天天人來人往,把地基附近的泥土都踩瓷實了,倒是免去了用石碾子來夯實。
趙大匠帶著人去河落的河道裏,挖了好幾堆碎石回來,夯在了地基裏,又把河落旁的大青石鑿成是石條,用獨輪車推回來。
林秋緣實在是很好奇,他們到底是怎麽把石塊加工成條石的?而且石頭還沒變成碎石,這真是個世界未解之謎。
趙大匠帶著人,往地基裏鋪上一層碎石後,又鋪上一層混合土(石灰和泥土的混合物),一層層累加。
等到地基快與地麵同高時,趙大匠又帶著人用石碾子或是大木錘一點點地把宅基地給夯實。
最後,才往地基上鋪上條石,把地基抬高一大截。
趙大匠又帶人去河落邊,純人力抬回來數十墩已經打磨好的大青石。
根據圖紙,趙大匠指揮眾人把大青石放在了提前劃好的位置上,充當柱墩石,到時候好往柱墩石上立房柱。
春天的雨季倒是很有規律的。
頭天剛打好地基,眾人還未來得及處理木材,第二天就下起了連綿的陰雨,趙大匠隻得把時間延後,說是要在穀雨種稻前,把木材加工出來。
等各家各戶插完秧,就要開始給他們的房屋安框架了。
林秋緣坐在灶房的凳子上,望著順著茅草屋頂流下來的雨水,默默感歎道,清明時節雨紛紛,古人誠不欺我!
陰雨綿綿,在清明前幾天停了,倒是把旱地的泥土泡得鬆鬆軟軟的,用鋤頭輕輕一挖,下層的泥土就被翻了出來;水田也因為幾天的雨,蓄上了不少水。
一家人又集體出動,女人們開始種豆和高粱,男人們則牽上牛,用犁耙梳再去把水田耙一遍。
各種豆類高粱是從縣城買回來的,豌豆和胡豆則是從趙大匠家買的,肖大腳還送了一把瓜子種子給陳氏。
所有的豆類連同瓜子和花生以及高粱一起,都種在了後山上。
陳氏和何氏在大集上,不拘看到什麽種子,都買了些回來種上,用何氏的話說這就叫廣種薄收,他們得種了才知道哪些適合常年種,哪些適合種一茬,總得嚐試了才知道不是?
十幾畝的旱地橫豎被種的滿滿當當,她外婆和舅婆覺得還不夠,打算在河落過去的位置開點荒地出來,甚至都砍好了樹,搭了個簡易木橋,打算慢慢開荒,再種點苧麻。
林秋緣剛開始其實不太懂,他們手裏有幾百兩的傍身銀子,就算不種田,下半輩子的吃喝用度也是完全夠了的,為什麽要那麽執著於種那麽多地呢?
看著在田間地頭不辭勞苦地耕種的眾人,又聯想到先前逃荒的不易,林秋緣似乎懂了,遇上天災人禍,家裏無存糧,有錢也難保。
民以食為天,柴米醬醋鹽。
隻有家裏有足夠的存糧,手裏有少量的銀錢傍身,也會讓人安心踏實。
他們家現在都是靠買糧食吃,存糧很少,但凡哪一年又遇上點天災人禍什麽的,難道又踏上逃荒之路嗎?她是絕對不想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的。
甩掉腦袋裏的胡思亂想,林秋緣回神看著一旁的河落裏的水匯入小溪,又看著河落上的木橋,突然想到她以前看過的視頻,她覺得在這處搭個水磨磨坊,靠水力來推磨,豈不是很方便?
但現在她又不能說出來,真是惆悵!
算了,橫豎以後在這裏住的日子還長,她也會長大成人,可以慢慢構思著,說不定家裏有人也有同樣的想法也說不定,林秋緣抬頭看向正在拔草的陳氏。
林秋緣又望向水田,兩頭牛在前麵拉,他舅公和外公各自站在牛身後的耙上,手持韁繩,目視遠方,好像在水田裏滑雪似的,看著威風極了,勾得她心癢癢。
後麵她才從幾個舅舅的口中得知,這個耙並不是什麽好玩的東西,得平衡能力比較好的人才可以站上去。
耙梳的上麵是木架可以站人,下麵則是鋒利的耙齒,如果一不小心失衡如果掉下來,後果是血淋淋的,這可不是什麽好玩的事兒。
目前也就陳大舅和陳二舅學會了怎麽掌控這玩意兒,所以和陳舅公柳外公輪流耙地。
柳二舅和柳幺舅還在學習當中,據說柳幺舅被嚇得不行,耙完半個下午回來,腳趴手軟地嗷嗷叫。
其實林秋緣覺得,這玩意兒可以改進一番,加個把手,改成手推式的,是不是會易操作些?
她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默默記下來,悄悄地等著合適的時機的到來。
等水田的水也蓄得差不多了,門口育苗的秧田裏的水稻秧也長勢喜人,估摸著再有幾天也能種上了。
趁著寒食節,又是雨天,肖大腳給他們家送了一回櫻桃,順帶挖了幾根樹苗來,讓他們種上。
林秋緣估摸著,過些年,他們家也能實現水果自由了吧。
何氏端出一盤青團,幾個婦女在一塊話了半天家常,聊了聊互相的春耕進度後,肖大腳才切入正題。
“老嫂子,我們家老趙說清明過了就可以帶人來處理這些木頭了,還是老規矩,你們家操持幾天飯,他帶人來分木材,不過這就得收工錢了,你們家包一頓飯的話,工錢就是二十五文一天……明兒又是趕大集的日子,這回得你們自個兒操持了,我們那後山腳的田還沒蓄的水不夠,這不,我們家老趙帶著誌勇抬著水車還在那踩呢……”
肖大腳表示這回沒有時間來幫忙,何氏表示歉意,倒是耽擱他們家春耕了,又端了一碟子青團讓肖大腳帶回去給幾個孫孫嚐嚐鮮。
肖大腳沒吃過這新鮮玩意兒,剛剛吃了一個味道還不錯,倒是沒有推辭,趁著天還沒黑,急急忙忙趕回家去了。
從前頭春分一過,天倒是亮得越來越早,何氏幾人一大早就上街去采買了,林秋緣幾人也被抓去旱地裏幫忙除草。
別看孩子小,幹不了啥重活,但是他們家孩子多啊,一人薅一把,都頂倆大人了。
林秋緣直接蹲在靠山腳的位置,化身除草機,哢哢就是拔,順帶沿路撒些種子。
不一會兒,就拔到上次她種下枇杷和李子樹的位置,林秋緣不由得臉上一喜,幾棵樹苗都發芽鑽出來了,長了估摸有一尺高,林秋緣連忙喚她娘來。
“娘,你看這是什麽?這個要不要拔掉?”林秋緣裝作分不清雜草的樣子,指著幾棵樹苗對著一旁的柳芸娘喊道。
柳芸娘自然被吸引過來,仔細看了看女兒指著的兩棵樹苗。
臉上滿是不可置信,又略有一些激動。
“爹!爹你看,這是不是枇杷和李子樹苗?”柳芸娘站起身,扭頭望向柳外公,連忙喚他來看。
柳外公看著鋤頭,快步走過來,仔細看一看,摸了摸,才頷首道,“確實是枇杷和李子,來,讓開一些,爹把這幾棵苗挪開一些,不然以後挨得太密了,活不了。”
柳外公往手心吐了兩口唾沫,揚起鋤頭輕輕挖著,不一會兒就把幾棵樹苗移栽到山腳去,每棵苗之間隔了些距離。
等幾人拔完草,估摸著日頭差不多了,就背了幾背嫩草回家去喂雞鴨牛羊兔。
趕集回來的幾人正在做午飯,簡單吃過午飯後,女人家帶著孩子去繼續除草;男人們則準備做幾個用於支撐木頭的支架,並且把下雨衝到宅基地上的枯枝爛葉打理幹淨。
清明這一天,幾家人隻簡單地祭拜了一下,畢竟他們的祖宗還在安州,陳大舅覺得他們能順利安家,大抵也是祖宗保佑,便準備了豐盛的祭品。
何氏帶著幾個孩子在地裏田邊倒是挖了不少的野菜,割了不少香椿,掐了不少蕨菜,也算是踏青了。
毛毛似乎聞不了香椿的味道,一路上都對著朱氏的籃子汪汪叫,惹得幾人偷笑,便讓毛毛走在了前頭帶路。
陳氏還折了幾根柳,插在了門前的田埂邊上,說是可以辟邪保平安。
漫山遍野都是煙霧燎原,鞭炮齊鳴,是村裏的人在掃墓。
徐大也帶著父母回村祭祖,還來了趟他們的小山坡話家常,走前,何氏讓他留下吃個便飯,徐大表示已有村長相約,何氏隻得也包了幾個青團讓他帶回去嚐嚐,約他下次再來。
晚上一大家子吃了頓豐盛的野菜宴——野菜餅、野菜粥、涼拌蕨菜,香椿炒雞蛋。
加上祭祀的葷菜祭品,一大家子吃得唇齒留香,就連冬至,也有柳芸娘特意給她做的的一碗雞蛋羹,嫩嫩的,滑滑的,冬至吃得很是開心。
多餘的蕨菜則被幾人曬成了幹菜收了起來,他們從驚蟄起,就一直在采摘蕨菜,現在已經曬了又一壇子的蕨菜幹了。
張三家的黃泥瓦房前兒個已經上完了大梁,陳舅公和柳外公還帶著兒子們去幫了忙,林秋緣幾個小豆丁也跟著去湊了個熱鬧,兜裏揣了好大一把年糕回來。
他們的小山坡也開始陸陸續續忙碌起來了,天天人來人往,把地基附近的泥土都踩瓷實了,倒是免去了用石碾子來夯實。
趙大匠帶著人去河落的河道裏,挖了好幾堆碎石回來,夯在了地基裏,又把河落旁的大青石鑿成是石條,用獨輪車推回來。
林秋緣實在是很好奇,他們到底是怎麽把石塊加工成條石的?而且石頭還沒變成碎石,這真是個世界未解之謎。
趙大匠帶著人,往地基裏鋪上一層碎石後,又鋪上一層混合土(石灰和泥土的混合物),一層層累加。
等到地基快與地麵同高時,趙大匠又帶著人用石碾子或是大木錘一點點地把宅基地給夯實。
最後,才往地基上鋪上條石,把地基抬高一大截。
趙大匠又帶人去河落邊,純人力抬回來數十墩已經打磨好的大青石。
根據圖紙,趙大匠指揮眾人把大青石放在了提前劃好的位置上,充當柱墩石,到時候好往柱墩石上立房柱。
春天的雨季倒是很有規律的。
頭天剛打好地基,眾人還未來得及處理木材,第二天就下起了連綿的陰雨,趙大匠隻得把時間延後,說是要在穀雨種稻前,把木材加工出來。
等各家各戶插完秧,就要開始給他們的房屋安框架了。
林秋緣坐在灶房的凳子上,望著順著茅草屋頂流下來的雨水,默默感歎道,清明時節雨紛紛,古人誠不欺我!
陰雨綿綿,在清明前幾天停了,倒是把旱地的泥土泡得鬆鬆軟軟的,用鋤頭輕輕一挖,下層的泥土就被翻了出來;水田也因為幾天的雨,蓄上了不少水。
一家人又集體出動,女人們開始種豆和高粱,男人們則牽上牛,用犁耙梳再去把水田耙一遍。
各種豆類高粱是從縣城買回來的,豌豆和胡豆則是從趙大匠家買的,肖大腳還送了一把瓜子種子給陳氏。
所有的豆類連同瓜子和花生以及高粱一起,都種在了後山上。
陳氏和何氏在大集上,不拘看到什麽種子,都買了些回來種上,用何氏的話說這就叫廣種薄收,他們得種了才知道哪些適合常年種,哪些適合種一茬,總得嚐試了才知道不是?
十幾畝的旱地橫豎被種的滿滿當當,她外婆和舅婆覺得還不夠,打算在河落過去的位置開點荒地出來,甚至都砍好了樹,搭了個簡易木橋,打算慢慢開荒,再種點苧麻。
林秋緣剛開始其實不太懂,他們手裏有幾百兩的傍身銀子,就算不種田,下半輩子的吃喝用度也是完全夠了的,為什麽要那麽執著於種那麽多地呢?
看著在田間地頭不辭勞苦地耕種的眾人,又聯想到先前逃荒的不易,林秋緣似乎懂了,遇上天災人禍,家裏無存糧,有錢也難保。
民以食為天,柴米醬醋鹽。
隻有家裏有足夠的存糧,手裏有少量的銀錢傍身,也會讓人安心踏實。
他們家現在都是靠買糧食吃,存糧很少,但凡哪一年又遇上點天災人禍什麽的,難道又踏上逃荒之路嗎?她是絕對不想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的。
甩掉腦袋裏的胡思亂想,林秋緣回神看著一旁的河落裏的水匯入小溪,又看著河落上的木橋,突然想到她以前看過的視頻,她覺得在這處搭個水磨磨坊,靠水力來推磨,豈不是很方便?
但現在她又不能說出來,真是惆悵!
算了,橫豎以後在這裏住的日子還長,她也會長大成人,可以慢慢構思著,說不定家裏有人也有同樣的想法也說不定,林秋緣抬頭看向正在拔草的陳氏。
林秋緣又望向水田,兩頭牛在前麵拉,他舅公和外公各自站在牛身後的耙上,手持韁繩,目視遠方,好像在水田裏滑雪似的,看著威風極了,勾得她心癢癢。
後麵她才從幾個舅舅的口中得知,這個耙並不是什麽好玩的東西,得平衡能力比較好的人才可以站上去。
耙梳的上麵是木架可以站人,下麵則是鋒利的耙齒,如果一不小心失衡如果掉下來,後果是血淋淋的,這可不是什麽好玩的事兒。
目前也就陳大舅和陳二舅學會了怎麽掌控這玩意兒,所以和陳舅公柳外公輪流耙地。
柳二舅和柳幺舅還在學習當中,據說柳幺舅被嚇得不行,耙完半個下午回來,腳趴手軟地嗷嗷叫。
其實林秋緣覺得,這玩意兒可以改進一番,加個把手,改成手推式的,是不是會易操作些?
她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默默記下來,悄悄地等著合適的時機的到來。
等水田的水也蓄得差不多了,門口育苗的秧田裏的水稻秧也長勢喜人,估摸著再有幾天也能種上了。
趁著寒食節,又是雨天,肖大腳給他們家送了一回櫻桃,順帶挖了幾根樹苗來,讓他們種上。
林秋緣估摸著,過些年,他們家也能實現水果自由了吧。
何氏端出一盤青團,幾個婦女在一塊話了半天家常,聊了聊互相的春耕進度後,肖大腳才切入正題。
“老嫂子,我們家老趙說清明過了就可以帶人來處理這些木頭了,還是老規矩,你們家操持幾天飯,他帶人來分木材,不過這就得收工錢了,你們家包一頓飯的話,工錢就是二十五文一天……明兒又是趕大集的日子,這回得你們自個兒操持了,我們那後山腳的田還沒蓄的水不夠,這不,我們家老趙帶著誌勇抬著水車還在那踩呢……”
肖大腳表示這回沒有時間來幫忙,何氏表示歉意,倒是耽擱他們家春耕了,又端了一碟子青團讓肖大腳帶回去給幾個孫孫嚐嚐鮮。
肖大腳沒吃過這新鮮玩意兒,剛剛吃了一個味道還不錯,倒是沒有推辭,趁著天還沒黑,急急忙忙趕回家去了。
從前頭春分一過,天倒是亮得越來越早,何氏幾人一大早就上街去采買了,林秋緣幾人也被抓去旱地裏幫忙除草。
別看孩子小,幹不了啥重活,但是他們家孩子多啊,一人薅一把,都頂倆大人了。
林秋緣直接蹲在靠山腳的位置,化身除草機,哢哢就是拔,順帶沿路撒些種子。
不一會兒,就拔到上次她種下枇杷和李子樹的位置,林秋緣不由得臉上一喜,幾棵樹苗都發芽鑽出來了,長了估摸有一尺高,林秋緣連忙喚她娘來。
“娘,你看這是什麽?這個要不要拔掉?”林秋緣裝作分不清雜草的樣子,指著幾棵樹苗對著一旁的柳芸娘喊道。
柳芸娘自然被吸引過來,仔細看了看女兒指著的兩棵樹苗。
臉上滿是不可置信,又略有一些激動。
“爹!爹你看,這是不是枇杷和李子樹苗?”柳芸娘站起身,扭頭望向柳外公,連忙喚他來看。
柳外公看著鋤頭,快步走過來,仔細看一看,摸了摸,才頷首道,“確實是枇杷和李子,來,讓開一些,爹把這幾棵苗挪開一些,不然以後挨得太密了,活不了。”
柳外公往手心吐了兩口唾沫,揚起鋤頭輕輕挖著,不一會兒就把幾棵樹苗移栽到山腳去,每棵苗之間隔了些距離。
等幾人拔完草,估摸著日頭差不多了,就背了幾背嫩草回家去喂雞鴨牛羊兔。
趕集回來的幾人正在做午飯,簡單吃過午飯後,女人家帶著孩子去繼續除草;男人們則準備做幾個用於支撐木頭的支架,並且把下雨衝到宅基地上的枯枝爛葉打理幹淨。
清明這一天,幾家人隻簡單地祭拜了一下,畢竟他們的祖宗還在安州,陳大舅覺得他們能順利安家,大抵也是祖宗保佑,便準備了豐盛的祭品。
何氏帶著幾個孩子在地裏田邊倒是挖了不少的野菜,割了不少香椿,掐了不少蕨菜,也算是踏青了。
毛毛似乎聞不了香椿的味道,一路上都對著朱氏的籃子汪汪叫,惹得幾人偷笑,便讓毛毛走在了前頭帶路。
陳氏還折了幾根柳,插在了門前的田埂邊上,說是可以辟邪保平安。
漫山遍野都是煙霧燎原,鞭炮齊鳴,是村裏的人在掃墓。
徐大也帶著父母回村祭祖,還來了趟他們的小山坡話家常,走前,何氏讓他留下吃個便飯,徐大表示已有村長相約,何氏隻得也包了幾個青團讓他帶回去嚐嚐,約他下次再來。
晚上一大家子吃了頓豐盛的野菜宴——野菜餅、野菜粥、涼拌蕨菜,香椿炒雞蛋。
加上祭祀的葷菜祭品,一大家子吃得唇齒留香,就連冬至,也有柳芸娘特意給她做的的一碗雞蛋羹,嫩嫩的,滑滑的,冬至吃得很是開心。
多餘的蕨菜則被幾人曬成了幹菜收了起來,他們從驚蟄起,就一直在采摘蕨菜,現在已經曬了又一壇子的蕨菜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