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大家慶祝!


    失敗了,一切照舊,頂多就是些銀子的損失。


    各個親王的子弟眼神交匯,無聲中達成了共識。


    唐朝世子直言不諱:“殿下,我們朱家宗族的未來,全看你一人了。就看信王能否帶領我們頂住百官的壓力,賺取金銀。”


    信王苦笑,為什麽最後什麽事都要自己扛?


    朱以海也說:“信王千歲,孫老閣老震怒之下,必然還有後續動作,請盡早籌劃,先發製人,以防李家再生變故。”


    “要知道,那朱以海是福王的兒子,雖非世子,但福王與陛下、信王血脈相連,這種關係,不可小看。”


    信王無力地翻了翻眼睛,知道自己已經被牢牢捆綁在這場權力的遊戲裏,除非他背負不顧骨肉親情的罵名,與親王決裂,否則這口“黑鍋”,他是注定要背到底了。


    信王沒說一句話,世子就朝著李大人發話了:


    “一件事就別麻煩兩個人了,這個活兒就辛苦李大人帶隊,把李家上下嚴密關起來。”


    “千萬記住,沒有我王府的命令或者商稅司的同意,不管是誰——就算那是閣老家的親人,也不能隨便進出。”


    李大人拱手接了命令,心裏明白這回算是和閣老結下梁子,沒有退路,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這是我的分內工作。單個閣老的力量還不至於害怕,真正讓人害怕的是那些文官之間互相包庇。”


    “隻要和我們皇親國戚沾上邊的事,對錯好像都由他們說了算,咱們經常是忍氣吞聲,哪裏想到,他們竟然覺得我們朱家好欺負。”


    “現在,我們就團結起來,去跟那些顛倒是非的書生們較量較量。”


    “還請信王殿下替我們做主,給咱們皇親宗族撐腰啊!”


    信王翻了個白眼,甩了甩袖子走了,皇親國戚們緊跟在他後麵。


    孫閣老在老仆的攙扶下一步步走出來,上了一旁等候的轎子,嘴裏突然吐出一口血,但心中的憋屈仿佛隨著這口血一塊兒釋放出去,舒暢了不少。


    老仆見狀嚇得心驚肉跳,憂心忡忡地問:“老爺,您沒事吧?”


    “沒事,我自己的身體我心裏有數,還能挺得住。走吧,去皇宮,我要當麵找皇上說清楚。”


    老仆擔憂地看了他一眼,最終沒有再多勸。跟了老爺幾十年,他知道老爺那倔脾氣。


    現在老爺鐵了心要和那位唐王世子較勁,老仆暗地裏捏了把汗,心想皇族世子哪是那麽容易扳倒的。


    不過,孫承宗的想法可不一樣。明朝的皇親國戚表麵上風光,其實就像籠子裏的野獸。


    不僅被皇宮猜疑,還被地方官緊緊盯著,稍有差池,就可能被抓起來,甚至關到鳳陽城牆裏麵。


    平時,哪怕出門半步,也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抓到什麽把柄。


    孫閣老原本以為皇族世子不敢輕易得罪自己,誰知道這回是大意失荊州,丟臉丟大發了。


    如果不把這局麵扳回來,以後還怎麽麵對同僚?


    個人恩怨頂多就是麵子問題,但如果壓不住這些皇親,今天皇上能放縱他們征銀子,明天會不會放任他們派人胡作非為?


    孫承宗老謀深算,早就看透了一切。這件事表麵上是和皇親的較量,實際上是皇權和臣權的碰撞。


    皇上想征商稅,大臣們自然不想自家的錢袋子受影響,這觸動了所有人的奶酪。


    孫閣老雖然理解皇上的難處,但立場不能變。


    君是君,臣是臣,作為閣老,終究還是臣子,得從臣子的角度說話,不然名聲再響,在朝廷也站不住腳。


    孫閣老的轎子往前走,一路上越來越多的官員聚攏過來。


    消息像風一樣傳開,還沒等孫閣老到皇宮,大臣們已經紛紛聽說,有的自發,有的串通,一路跟了過來。


    如果隻是閣老和皇親的私仇,大家可能也就口頭支持一下,畢竟得罪皇親的風險要考慮。


    但這事關係到商稅的征收,誰也脫不了幹係,哪家沒有幾個做生意的親朋好友,他們的優越生活,靠的就是這些生意往來。


    到了皇宮,孫閣老後麵已經聚起了一大幫官員。


    另一邊,信王朱由校帶著一群皇親國戚迎麵而來。孫閣老冷冷掃了對方一眼,直接走進了皇宮。


    在眾臣的注視下,信王心裏苦笑,恨不得大聲喊冤,說自己是替罪羊。


    但最後還是沉默不語,帶著皇親走向皇宮,哪怕被罵,也不能丟了皇家的臉麵。


    “我們參見皇上!”信王一行人搶先跪下。


    另一邊,孫承宗和眾官員也一同低頭。


    朱由校站在高台上,自言自語地對旁邊的曹公說:“愛卿看,我的軍隊怎麽樣?”


    “皇上有了這樣的強兵,還怕清兵不滅,天下不定?”曹公回答說。


    “你啊,總是撿好聽的說。”朱由校笑道,“還不夠,遠遠不夠。”


    孫承宗在一旁暗自琢磨,十萬軍隊還嫌不夠,皇上這樣養兵,花費已經是其他軍營的好幾倍,這樣養下去,足夠讓大明養活五十萬軍隊了。


    朱由校接著說:“還不夠,我看,最少得有三十萬,甚至是五十萬,要是能有一百萬大軍,那就最好了。用兵的時候才發現兵少,到時候後悔可來不及。”


    這話別說孫閣老聽著接受不了,連曹正淳都覺得皇上太激進了,按照皇上的這種養兵方式,大明就算不做別的任何事,恐怕也供養不起一百萬大軍。


    正當朱由校思路清晰,清楚知道國庫空虛,不急於倉促擴大軍隊,他沉穩地說:


    “不著急,一步步來,先增加招募十萬士兵,一半從陝西精心挑選,剩下的繼續按照以前的做法,在運糧工人和拉船夫中挑選優秀的,如果人數還不夠,再招一些好人家的青年來補充。”


    “遵命。”許顯純領受了命令,態度十分恭敬。


    朱由校好像剛睡醒一樣,突然注意到大臣們的樣子,好奇地問所有皇族親戚和朝中大臣:


    “各位皇親,各位愛卿,到底是什麽急事,讓大家這樣聚在一起找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冰橙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冰橙汁並收藏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