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這天下,是朱家的!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記住,這天下是大明的,不屬於孔家,大明屬於陛下,不是儒家所能掌控的。大明隻需要一個聖人。”許顯純說,“用死去的聖人壓活人,這是你們最大的失誤。”
孔家主徹底心灰意冷,“這一切都是別人搞的鬼,我孔家從未涉足。”
“名聲帶來的好處,自然也要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孔爵爺,你怎麽看?”許顯純話鋒一轉,“孔爵爺的頭銜,恐怕保不住了。”
說罷,許顯純不再理會孔家主,下令,“抄家,仔細搜。”
頓時,錦衣衛如洪水般湧入,哭聲、吵鬧、混亂交織。
孫閣老放下手中的奏折,深深歎了口氣。
孔家千年基業,榮耀無比,如今卻遭遇此等災禍,孔家主等人更麵臨牢獄之災。
陛下這一手確實大膽,難道不怕引起動亂?
百官將作何反應?自己是否應當站出來領頭反對?
就算百官團結一致,陛下會退縮嗎?孫閣老暗自盤算,陛下恐怕不會屈服。
現在想要逼宮已經不容易了,皇宮雖然固定不動,但陛下正在南巡的路上,皇帝的車駕不是靜止的目標。
孫閣老明白,憑百官的速度,根本趕不上禦駕的行進。
即使將來有一天能阻攔禦駕,那也可能是錯過了時機,反而陷入更大的危機。
陛下必定早有應對策略,趁機再清理異己。
孫閣老內心掙紮,而百官中不乏堅決的人,已經開始行動,籌劃攔截禦駕的路途。
正如孫承宗所預料,能不能攔住禦駕,全看陛下是否樂意。
跟隨的數萬大軍豈是擺設?
稍有阻擋,禦駕就會迅速通過,官員們甚至連麵都難見。
連續幾天,情況如出一轍,孫閣老終於意識到,別人閑時遛遛狗、逗逗鳥,而陛下卻在以戲耍朝臣為樂。
連續好幾天,朝廷裏因為皇帝散步這事鬧得沸沸揚揚。
那些急性子的大官們嘴上不饒人,一個勁兒地埋怨,還直接說這是良心問題,最後幹脆找到孫承宗,求他幫忙:
“您是國家重臣,百官的榜樣,這種事您能不管嗎?”
孫大人猛地發現,這鍋他還真甩不掉。
就算是南下的路上有兩個同僚陪著,一個張維賢覺得自己身份高貴,其他人呢,最後還是得自己出麵擺平。
首相雖然以前是個文官,臉皮厚得連家裏老人都不在乎,更別說為了孔子家的事,違背皇上,那是不可能的。
還有毛大人,一介武夫,臉麵什麽的根本不在乎,欠了一屁股債,還記得東江鎮那時候的舊賬,現在當了閣臣也沒還清。
這些話,聽著都讓人難受!
這不是把人往絕路上逼嘛,難不成要等到他當上總兵才能討債?
孫大人仔細想了想,這筆債看來是要不回來了。
全麵考慮,內閣裏總得有人站出來,但他真不想當這個出頭鳥。
畢竟孔家跟清廷私底下買賣糧食鋼鐵的事已經被證實了,讓他處境十分尷尬。
孫大人第一次嚐到了被人關注卻滿身是非的苦澀。
左思右想,他想到一個權宜之計,頂多也就是拖一拖。
既然皇上的車駕半路不好攔,那就等到了南京再說,到時候人多勢眾,辦法自然多。
所以,還是到了南京再看情況,再想辦法也不遲。
官員們聽了,除了幾個倔脾氣的,大部分人都散了。
畢竟事不關己,孫大人已經發話,大家也就順著台階下了,等著南京那邊,真要有領頭的,就跟上去湊個熱鬧。
沒有的話,就讓孔胤植他們自己受罪去。至於聖人的香火,南宗孔家還在,以後有的是機會重建名聲。
大明帝國的副都禦史,漕運總督楊一鵬提前三十裏就出了城,在路邊恭敬地等著皇上駕到。
對於皇上南巡祭祖經過自己的地盤,楊大人心裏是喜憂參半:伺候好了皇上,升官的路自然平坦,畢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不想進內閣的官員哪來的大誌向?
但是,皇上的行事風格實在讓人驚訝,一場祭祀竟然半路抄了孔家,楊一鵬一開始驚著了,但很快想通了,反正也是孔家自找的。
相比之下,李家雖然也被查了,但影響小得多,這讓靠漕運發家的李家,讓楊大人心裏有了波動。
想著想著,時間就悄悄過去了,直到外麵的喧鬧提醒他皇上快來了,楊大人趕緊打起精神,帶著手下整理隊伍,準備迎接。
結果,皇上的車駕在精銳部隊的嚴密保護下,像一陣風似的從南邊過,連停都沒停一下。
車馬過後,隻留下塵土飛揚,楊大人摸著臉,沒話說,直接讓人抬轎回總督府,自己躲書房裏,反思去了。
朱由校這一不留神的忽略,差點把一個二品大官逼成了宅男,讓他感覺自己突然渺小了,好在這樣的忽略也表示皇上沒有要懲罰的意思,稍稍安慰了總督的心。
至於朱由校,完全不知道自己這舉動給楊大人帶來了多大的打擊,這時候正和魏忠賢商量:
“快到南京了,如果他們想動手,時間不多了。大伴,你覺得他們會選在哪裏動手?”
“皇上周圍幾萬士兵,平時戒備森嚴,機會渺茫。”
“如果真要動手,要麽趁著大軍不在旁邊,要麽就是人群混雜,保護不及時的時候。”
“皇上繞過大城走,連漕運總督都不見,對方的選擇其實不多。”
“要想讓皇上身邊兵力薄弱,又顯得合理,莫過於過江的時候,船上的衛兵畢竟是有限的。他們可以慢慢布置,或者從離開京城就開始暗中準備了。”
朱由校說到這裏,眉頭微微皺了起來,“萬一朕再遇到落水的危險,還能不能像上次那樣幸運逃掉?一旦掉進江裏,誰能把朕撈上來?難不成真讓朕去當海龍王?”
“皇上多慮了,應該沒人敢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
“很多事情,一旦開頭了,就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弑君,也是如此!”
“放心吧,錦衣衛自會層層深入,揭開那些隱藏之人的真正麵目。”
孔家主徹底心灰意冷,“這一切都是別人搞的鬼,我孔家從未涉足。”
“名聲帶來的好處,自然也要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孔爵爺,你怎麽看?”許顯純話鋒一轉,“孔爵爺的頭銜,恐怕保不住了。”
說罷,許顯純不再理會孔家主,下令,“抄家,仔細搜。”
頓時,錦衣衛如洪水般湧入,哭聲、吵鬧、混亂交織。
孫閣老放下手中的奏折,深深歎了口氣。
孔家千年基業,榮耀無比,如今卻遭遇此等災禍,孔家主等人更麵臨牢獄之災。
陛下這一手確實大膽,難道不怕引起動亂?
百官將作何反應?自己是否應當站出來領頭反對?
就算百官團結一致,陛下會退縮嗎?孫閣老暗自盤算,陛下恐怕不會屈服。
現在想要逼宮已經不容易了,皇宮雖然固定不動,但陛下正在南巡的路上,皇帝的車駕不是靜止的目標。
孫閣老明白,憑百官的速度,根本趕不上禦駕的行進。
即使將來有一天能阻攔禦駕,那也可能是錯過了時機,反而陷入更大的危機。
陛下必定早有應對策略,趁機再清理異己。
孫閣老內心掙紮,而百官中不乏堅決的人,已經開始行動,籌劃攔截禦駕的路途。
正如孫承宗所預料,能不能攔住禦駕,全看陛下是否樂意。
跟隨的數萬大軍豈是擺設?
稍有阻擋,禦駕就會迅速通過,官員們甚至連麵都難見。
連續幾天,情況如出一轍,孫閣老終於意識到,別人閑時遛遛狗、逗逗鳥,而陛下卻在以戲耍朝臣為樂。
連續好幾天,朝廷裏因為皇帝散步這事鬧得沸沸揚揚。
那些急性子的大官們嘴上不饒人,一個勁兒地埋怨,還直接說這是良心問題,最後幹脆找到孫承宗,求他幫忙:
“您是國家重臣,百官的榜樣,這種事您能不管嗎?”
孫大人猛地發現,這鍋他還真甩不掉。
就算是南下的路上有兩個同僚陪著,一個張維賢覺得自己身份高貴,其他人呢,最後還是得自己出麵擺平。
首相雖然以前是個文官,臉皮厚得連家裏老人都不在乎,更別說為了孔子家的事,違背皇上,那是不可能的。
還有毛大人,一介武夫,臉麵什麽的根本不在乎,欠了一屁股債,還記得東江鎮那時候的舊賬,現在當了閣臣也沒還清。
這些話,聽著都讓人難受!
這不是把人往絕路上逼嘛,難不成要等到他當上總兵才能討債?
孫大人仔細想了想,這筆債看來是要不回來了。
全麵考慮,內閣裏總得有人站出來,但他真不想當這個出頭鳥。
畢竟孔家跟清廷私底下買賣糧食鋼鐵的事已經被證實了,讓他處境十分尷尬。
孫大人第一次嚐到了被人關注卻滿身是非的苦澀。
左思右想,他想到一個權宜之計,頂多也就是拖一拖。
既然皇上的車駕半路不好攔,那就等到了南京再說,到時候人多勢眾,辦法自然多。
所以,還是到了南京再看情況,再想辦法也不遲。
官員們聽了,除了幾個倔脾氣的,大部分人都散了。
畢竟事不關己,孫大人已經發話,大家也就順著台階下了,等著南京那邊,真要有領頭的,就跟上去湊個熱鬧。
沒有的話,就讓孔胤植他們自己受罪去。至於聖人的香火,南宗孔家還在,以後有的是機會重建名聲。
大明帝國的副都禦史,漕運總督楊一鵬提前三十裏就出了城,在路邊恭敬地等著皇上駕到。
對於皇上南巡祭祖經過自己的地盤,楊大人心裏是喜憂參半:伺候好了皇上,升官的路自然平坦,畢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不想進內閣的官員哪來的大誌向?
但是,皇上的行事風格實在讓人驚訝,一場祭祀竟然半路抄了孔家,楊一鵬一開始驚著了,但很快想通了,反正也是孔家自找的。
相比之下,李家雖然也被查了,但影響小得多,這讓靠漕運發家的李家,讓楊大人心裏有了波動。
想著想著,時間就悄悄過去了,直到外麵的喧鬧提醒他皇上快來了,楊大人趕緊打起精神,帶著手下整理隊伍,準備迎接。
結果,皇上的車駕在精銳部隊的嚴密保護下,像一陣風似的從南邊過,連停都沒停一下。
車馬過後,隻留下塵土飛揚,楊大人摸著臉,沒話說,直接讓人抬轎回總督府,自己躲書房裏,反思去了。
朱由校這一不留神的忽略,差點把一個二品大官逼成了宅男,讓他感覺自己突然渺小了,好在這樣的忽略也表示皇上沒有要懲罰的意思,稍稍安慰了總督的心。
至於朱由校,完全不知道自己這舉動給楊大人帶來了多大的打擊,這時候正和魏忠賢商量:
“快到南京了,如果他們想動手,時間不多了。大伴,你覺得他們會選在哪裏動手?”
“皇上周圍幾萬士兵,平時戒備森嚴,機會渺茫。”
“如果真要動手,要麽趁著大軍不在旁邊,要麽就是人群混雜,保護不及時的時候。”
“皇上繞過大城走,連漕運總督都不見,對方的選擇其實不多。”
“要想讓皇上身邊兵力薄弱,又顯得合理,莫過於過江的時候,船上的衛兵畢竟是有限的。他們可以慢慢布置,或者從離開京城就開始暗中準備了。”
朱由校說到這裏,眉頭微微皺了起來,“萬一朕再遇到落水的危險,還能不能像上次那樣幸運逃掉?一旦掉進江裏,誰能把朕撈上來?難不成真讓朕去當海龍王?”
“皇上多慮了,應該沒人敢做這種大逆不道的事。”
“很多事情,一旦開頭了,就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弑君,也是如此!”
“放心吧,錦衣衛自會層層深入,揭開那些隱藏之人的真正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