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手工活
全家魂穿古代,開著房車逃難去 作者:醉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陽光穿過稀薄的雲層,灑在大地上,給人們帶來一絲溫暖。天空湛藍,沒有一絲雲彩的遮擋,仿佛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鑲嵌在頭頂上。
光禿禿的枝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枯黃的落葉鋪滿地麵。寒冷的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氣息,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隊伍在官道上前進,石家父子坐在自家的騾車上,兩手拿著工具不停地忙活著木頭模具。林有貴坐在外麵,幫他們駕著騾車。
待到下午歇腳的時候,總算是做好13個定型蠟燭的木頭模具。
陶罐放在火堆旁,用木勺敲碎木桶裏的白蠟,木勺舀起一塊白蠟放進陶罐裏加熱。
13個圓柱體的木頭模具,擺放在露營折疊桌麵上穩穩當當。浸泡過蠟液的麻繩做燈芯,燈芯的長度剪的比木頭模具長一些。
一個木頭模具,是兩塊木頭合成一個。上頭是空的,下麵底部是兩個半圓合成一個圓。
林有才拿一根剪好長度的麻繩燈芯,放在打開的模具中間,合上模具。模具底部夾住燈芯,模具底部多餘的燈芯剪掉。
用一小木條從中間切開,但不切斷,簡易小木夾子就成了。小木條橫放在模具上頭夾著燈芯,這樣燈芯上下兩頭都固定住,在模具中間了不會移位置。
木頭模具外麵用草繩捆緊,就可以用小木勺從陶罐裏舀出蠟液灌進模具裏。
天氣冷,溫度低,模具不存在會漏蠟液的問題。模具裏的蠟液,幾分鍾就凝固住了。
林有才隻示範了一個,就讓大夥來試著做。這沒什麽技術含量,心細認真一點就行。
天氣冷蠟液凝固的快,隻能在火堆旁給蠟液定型,正好大夥也能烤火。模具隻有這麽多,蠟液凝固的快,也得等個10分鍾,隻怕外麵凝固住了,裏麵的蠟還有些軟,脫模具拿出來歪了賣相就不好了。
脫模具拿出來的白蠟,也是平整的放到一旁徹底凍硬一些。冬天做蠟,冷有冷的好處。
大夥紛紛上手試試,到後麵都排起隊來。一個人做一個蠟的來,有說有笑,滿滿喜悅歡樂的氣氛。
石家兩父子吃了晚食後,就一手刀一手木頭忙碌起來,他們做模具都算工分的。
林紫蘇、沈香蘭她們窩在房車裏也在做蠟燭,不過她們不是做簡單的白蠟燭。
沈家大媳婦趙氏,也就是林紫蘇、林有才的大舅媽,拿出一個木盒子,裏麵十多個小瓶子裝著大大小小的顏料粉。
沈家雖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也是小富之家,在銀錢方麵比南林村的林家、裏正家、朱家都強上太多了。
沈家趙氏這些顏料都是可食用植物顏料,有自己做的,也有買的。本來是拿來做糕點、做妝麵時用的。
天然顏料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都不便宜,也不容易弄到。現代還好些,北方古代這可是稀罕物。
林紫蘇拿起木盒裏的小勺子,小心翼翼地舀起一點點紅色的顏料粉,放進加熱好的蠟液裏。
趙氏趕緊攪拌均勻,林紫蘇看蠟液變成粉粉的顏色,拿起紅粉小瓶的瓶塞,塞緊瓶口。找出黃粉小瓶子,舀了三次,小勺子不大,三次也隻有指甲大點的粉量。
拿出木板,一勺蠟液淋在木板上,凝固後用小刀劃出花瓣的形狀。一勺蠟液一片花瓣,多餘的邊角料丟進去加熱可以繼續用。
沈香蘭帶著林翠荷、夏桃她們在一邊用染成黃色的蠟液做花蕊。
半個小時後一朵粉色的荷花蠟燭完成。在燈光下,黃色的花蕊,粉嫩的花瓣層層疊疊,猶如仙子的裙擺。
雖然手工略顯粗糙一些,整體看還是很美的。
林紫蘇右手端著荷花蠟燭,下車給大夥看,擺在折疊桌子上。
大夥圍過來,看新鮮玩意,紛紛問道是什麽花。
林紫蘇:“荷花。”
李菊花:“荷花?從沒聽過,第一次見啊!大戶人家才有吧!”
朱小玉:“聽我相公說過,這是南方才有的花,長在水裏。做的真好,活靈活現的,像真花的一樣。”
林有才:“北方的話,那是隻有大戶人家才種的起。這花在南方很多,池塘裏一片一片的。”
林本樹媳婦李氏:“看這一朵都美的很,那一大片,哎喲,都不敢想,仙境啊!”
林有才笑笑:“等我們到了南方,夏天就能見到了。”
林紫蘇指著黃色的花蕊,“等花瓣落了,這個長大變成綠色,裏麵就是蓮子,比花生大顆,可以吃,煮粥好吃得很。”
田大牛咧開嘴笑道:“這個花好,好看又好吃。”轉頭看著媳婦張氏,“到了南方,我種一田的荷花給你看,蓮子熟了還能吃。”
張氏的臉上泛起一抹紅,好在是晚上不明顯,“種來吃就種來吃,說什麽看啊。”
大夥哄笑起來,落腳地一片歡笑聲。
李菊花打趣道:“哎呀,年輕夫妻蜜裏調油!”大夥笑得更燦爛了。
張氏的弟弟妹妹們站在旁邊,滿眼喜悅。
林紫蘇做了一朵荷花就不做了,左手還是有點不方便。房車裏的大媳婦小姑娘們做的眉開眼笑,白蓮花、小紅花、黃花都做了一些。怕浪費顏料做的數量不多。
林有才拉開副駕駛的抽屜,翻出李艾的多功能迷你小電鑽,這還是李艾做手工鉛筆的時候買的一套。各種功能鑽頭,打孔的大大小小鑽頭都有。
林有才選了1.2的鑽頭,給烏桕樹黑色的果核打孔。串成手串,看能不能賣掉,賣不掉就自己戴著玩。
昨晚取完烏桕蠟,果核洗幹淨放車上了,丟了覺得浪費。
烏桕果核太小,打孔不易,兩端打孔再鑽通果核,不然會開裂。打開房車遮陽棚上的燈,一顆顆的打孔。
林有才打一會兒孔就受不了了,眼花脖子酸疼,教了方法,讓眼明手穩的人輪著來做。
大夥都很樂意,這時代想學手藝難得很。去給人家打雜白幹三年,師傅都不一定教你拿手本領。
大夥對林秀才一家心裏都是非常感激的,什麽都不藏私,吃的用的賣錢的,都舍得告訴大夥,教大夥。
不管是做蠟燭還是串珠子,都是為了自己,公賬上有錢有糧,大夥的工分才有意義。
一晚上大夥都幹的熱火朝天,都不願意睡覺。
到淩晨12點多,蠟燭和果核都完工。人多做事就是快,收拾一下,成品裝好放好,大夥心滿意足地睡覺去。
大夥公賬本上的工分又多了一點,隻希望能遇到買主,賺些銀錢買糧過冬。
林紫蘇早就睡到夢裏去了,房車裏的人也睡熟了。畢竟凹造型的蠟燭沒做多少,也不去和外麵的人搶活做了,早早歇下。
林有才來放小電鑽的時候,還是敲了好一會兒車門,沈香蘭迷迷糊糊爬起來開的車門。
沈香蘭揉下眼,打著哈欠說道,“都做完了?”
林有才:“完事了!鎖好車門,我去睡了。”
光禿禿的枝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枯黃的落葉鋪滿地麵。寒冷的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氣息,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隊伍在官道上前進,石家父子坐在自家的騾車上,兩手拿著工具不停地忙活著木頭模具。林有貴坐在外麵,幫他們駕著騾車。
待到下午歇腳的時候,總算是做好13個定型蠟燭的木頭模具。
陶罐放在火堆旁,用木勺敲碎木桶裏的白蠟,木勺舀起一塊白蠟放進陶罐裏加熱。
13個圓柱體的木頭模具,擺放在露營折疊桌麵上穩穩當當。浸泡過蠟液的麻繩做燈芯,燈芯的長度剪的比木頭模具長一些。
一個木頭模具,是兩塊木頭合成一個。上頭是空的,下麵底部是兩個半圓合成一個圓。
林有才拿一根剪好長度的麻繩燈芯,放在打開的模具中間,合上模具。模具底部夾住燈芯,模具底部多餘的燈芯剪掉。
用一小木條從中間切開,但不切斷,簡易小木夾子就成了。小木條橫放在模具上頭夾著燈芯,這樣燈芯上下兩頭都固定住,在模具中間了不會移位置。
木頭模具外麵用草繩捆緊,就可以用小木勺從陶罐裏舀出蠟液灌進模具裏。
天氣冷,溫度低,模具不存在會漏蠟液的問題。模具裏的蠟液,幾分鍾就凝固住了。
林有才隻示範了一個,就讓大夥來試著做。這沒什麽技術含量,心細認真一點就行。
天氣冷蠟液凝固的快,隻能在火堆旁給蠟液定型,正好大夥也能烤火。模具隻有這麽多,蠟液凝固的快,也得等個10分鍾,隻怕外麵凝固住了,裏麵的蠟還有些軟,脫模具拿出來歪了賣相就不好了。
脫模具拿出來的白蠟,也是平整的放到一旁徹底凍硬一些。冬天做蠟,冷有冷的好處。
大夥紛紛上手試試,到後麵都排起隊來。一個人做一個蠟的來,有說有笑,滿滿喜悅歡樂的氣氛。
石家兩父子吃了晚食後,就一手刀一手木頭忙碌起來,他們做模具都算工分的。
林紫蘇、沈香蘭她們窩在房車裏也在做蠟燭,不過她們不是做簡單的白蠟燭。
沈家大媳婦趙氏,也就是林紫蘇、林有才的大舅媽,拿出一個木盒子,裏麵十多個小瓶子裝著大大小小的顏料粉。
沈家雖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也是小富之家,在銀錢方麵比南林村的林家、裏正家、朱家都強上太多了。
沈家趙氏這些顏料都是可食用植物顏料,有自己做的,也有買的。本來是拿來做糕點、做妝麵時用的。
天然顏料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都不便宜,也不容易弄到。現代還好些,北方古代這可是稀罕物。
林紫蘇拿起木盒裏的小勺子,小心翼翼地舀起一點點紅色的顏料粉,放進加熱好的蠟液裏。
趙氏趕緊攪拌均勻,林紫蘇看蠟液變成粉粉的顏色,拿起紅粉小瓶的瓶塞,塞緊瓶口。找出黃粉小瓶子,舀了三次,小勺子不大,三次也隻有指甲大點的粉量。
拿出木板,一勺蠟液淋在木板上,凝固後用小刀劃出花瓣的形狀。一勺蠟液一片花瓣,多餘的邊角料丟進去加熱可以繼續用。
沈香蘭帶著林翠荷、夏桃她們在一邊用染成黃色的蠟液做花蕊。
半個小時後一朵粉色的荷花蠟燭完成。在燈光下,黃色的花蕊,粉嫩的花瓣層層疊疊,猶如仙子的裙擺。
雖然手工略顯粗糙一些,整體看還是很美的。
林紫蘇右手端著荷花蠟燭,下車給大夥看,擺在折疊桌子上。
大夥圍過來,看新鮮玩意,紛紛問道是什麽花。
林紫蘇:“荷花。”
李菊花:“荷花?從沒聽過,第一次見啊!大戶人家才有吧!”
朱小玉:“聽我相公說過,這是南方才有的花,長在水裏。做的真好,活靈活現的,像真花的一樣。”
林有才:“北方的話,那是隻有大戶人家才種的起。這花在南方很多,池塘裏一片一片的。”
林本樹媳婦李氏:“看這一朵都美的很,那一大片,哎喲,都不敢想,仙境啊!”
林有才笑笑:“等我們到了南方,夏天就能見到了。”
林紫蘇指著黃色的花蕊,“等花瓣落了,這個長大變成綠色,裏麵就是蓮子,比花生大顆,可以吃,煮粥好吃得很。”
田大牛咧開嘴笑道:“這個花好,好看又好吃。”轉頭看著媳婦張氏,“到了南方,我種一田的荷花給你看,蓮子熟了還能吃。”
張氏的臉上泛起一抹紅,好在是晚上不明顯,“種來吃就種來吃,說什麽看啊。”
大夥哄笑起來,落腳地一片歡笑聲。
李菊花打趣道:“哎呀,年輕夫妻蜜裏調油!”大夥笑得更燦爛了。
張氏的弟弟妹妹們站在旁邊,滿眼喜悅。
林紫蘇做了一朵荷花就不做了,左手還是有點不方便。房車裏的大媳婦小姑娘們做的眉開眼笑,白蓮花、小紅花、黃花都做了一些。怕浪費顏料做的數量不多。
林有才拉開副駕駛的抽屜,翻出李艾的多功能迷你小電鑽,這還是李艾做手工鉛筆的時候買的一套。各種功能鑽頭,打孔的大大小小鑽頭都有。
林有才選了1.2的鑽頭,給烏桕樹黑色的果核打孔。串成手串,看能不能賣掉,賣不掉就自己戴著玩。
昨晚取完烏桕蠟,果核洗幹淨放車上了,丟了覺得浪費。
烏桕果核太小,打孔不易,兩端打孔再鑽通果核,不然會開裂。打開房車遮陽棚上的燈,一顆顆的打孔。
林有才打一會兒孔就受不了了,眼花脖子酸疼,教了方法,讓眼明手穩的人輪著來做。
大夥都很樂意,這時代想學手藝難得很。去給人家打雜白幹三年,師傅都不一定教你拿手本領。
大夥對林秀才一家心裏都是非常感激的,什麽都不藏私,吃的用的賣錢的,都舍得告訴大夥,教大夥。
不管是做蠟燭還是串珠子,都是為了自己,公賬上有錢有糧,大夥的工分才有意義。
一晚上大夥都幹的熱火朝天,都不願意睡覺。
到淩晨12點多,蠟燭和果核都完工。人多做事就是快,收拾一下,成品裝好放好,大夥心滿意足地睡覺去。
大夥公賬本上的工分又多了一點,隻希望能遇到買主,賺些銀錢買糧過冬。
林紫蘇早就睡到夢裏去了,房車裏的人也睡熟了。畢竟凹造型的蠟燭沒做多少,也不去和外麵的人搶活做了,早早歇下。
林有才來放小電鑽的時候,還是敲了好一會兒車門,沈香蘭迷迷糊糊爬起來開的車門。
沈香蘭揉下眼,打著哈欠說道,“都做完了?”
林有才:“完事了!鎖好車門,我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