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奢侈,隻是我沒有,所以我認為其奢侈。不過可憐並不稀有,也不奢侈,這確實是肯定的。
新世界裏,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尋求新的答案。學習完過去的知識,也不要太早下定論,乾坤還未定。
把殘留的任務做完,我打算單攻一路,分散兵力不是上策,先單攻一個通用的東西,也可為以後的事打基礎嘛!
無法被承載的能力是注定要滅絕的。太強勢是一種缺陷,倒不如中庸來得好一些。老祖宗的智慧,真是牛。
在天上飛久了,還是要回歸於地麵的。
如果人是粒子,那麽自從秦朝開始到現在,迭代也沒超過100代呢?有些事情還沒找到答案,也許是算得不夠多。啊,缸中之腦?
利益催生出更多的羊,羊多了,利益就少了,直至破壞掉牧場。牧場亡,羊亡。循環不斷。牧羊人們,各有各的算盤,難以聯合,隻能,看運氣了。
拉攏、討好、破壞,沒有一個是長久之計。於是我們就在這個順序中往複地絞騰著。沒有別的辦法麽?
約束太多參數太多,cpu都燒好幾個了。不能再思考下去了。
最好的保護方式是直接回避。但是,也是絕無收獲的選擇。
不要被經典的又會什麽又會什麽給騙了。你記住能量守恒和概率論這兩點,就知道,全部屬性都平平常常才最好。一個冒尖意味著有些地方會凹進去的。
嗡嗡的基本上是人群,也許有時蒼蠅也嗡嗡。
因為不想留什麽把柄,所以一開始就都不準備,不必藏了。
不要推測太大的東西,一定是不準的。這樣說吧,我覺得井底之蛙的比喻是十分形象的,人的頭上的能看見的這部分天,占全部的天的多少比例呢?如此去想是沒有意義的,都是無窮大是無法比較的,而且也不能用天圓地方的思想來考慮這個問題,這是個角度問題,唔,要站在宇宙的角度來審視。把一切幹擾大致地算在內,我們視野中的天是個半球體,粗略計算下占地球的整個天空的2.5*10^-7,還沒有算其他遮擋呢,全算上應該不到千萬分之一。說是井底之蛙也沒什麽毛病。
想說什麽呢?你再來看世界有多少人,如果你完完全全了解了100個人,基本上就算是類比了解清楚了頭頂上的這一片天。
或者讀書,圖書館有一千萬本書呢!不過去掉重複什麽的,你讀個100本,這樣對書的理解就比例就比對天的理解比例高了。也許不能這樣比吧哈哈!
可是上述的簡單的理解你能做到麽?你真的能看完頭頂這片天空麽?連這些怕也是難以做到吧!那麽你何以推測整個人類是怎樣的模型呢?用眼睛看然後想當然是絕對不可以的。
應該摒棄掉過去的一些主觀思維,同時,沒有調查就別說話,不要覺得自己很有本事。就這些結論。
坐在鐵皮上看書,鐵皮在微弱的陽光下,獲得了較為合適的的溫度。
我不能批判什麽,因為我發覺一切批判的話語都可以用到自己的身上,還是應該批判一下自己,這樣收益高一些。
說白了我還是不夠大度。舉個的例子,就像母親在我麵前誇別的孩子好的時候,我無論如何不想忍受,根本忍受不了。有些人就是在家人親戚像把孩子當皮球踢來踢去的環境下長大的,就也喜歡比來比去。
我隻覺得無聊。比的都是虛榮罷了。都是井底的青蛙,與其互相攀比,不如想著如何從井裏蹦出來,去見識見識更大的井口。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股腦地比自然不可。可以比較某幾個維度的模長,不過想來也沒什麽物理意義。純粹是閑的。
你覺得主宰這個世界的,是真理,還是懶惰?是有為,還是無為?最終,這個世界是掌握在勞動者的手裏,還是掌握在不勞而獲者手裏?我還沒有答案,不過我是更願意做前者的。思維陷阱說,看起來性價比最高的往往性價比最低。
有時候沒必要廢那麽多話的,又不是一路人。
我更喜歡和蒼蠅呆在一起哈哈哈!有些誇張,開個玩笑啦!
今天看到的一個概念,說是總吃隔夜飯的人催生出了防腐劑,如果所有人都不吃隔夜飯,那麽,就不用往食物裏麵添加這個那個了。我沉吟半晌,得不出結論。你要知道,人類曆史所受的苦難,幾乎都是因為吃不上吃不飽飯,還沒有那個時候會考慮這麽長遠。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變得更加幸福的表現(數值上)。當然啦,沒有什麽絕對的準則,對我而言,還是不壞。人嘛,就是在不斷調整不斷適應這個世界,與各種各樣的困難鬥爭才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留下的人自應該是奮鬥性最強,最不愛抱怨的。所以,聽從選擇即可啦!
再討論一下,防腐劑的出現意味著進步還是退步。在過去,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類似防腐劑的東西,比如地窖,比如通風,晾幹,香料等手段延長儲存時間,如此觀之,防腐劑並不是必要的,它可以說是加速了防腐效果的形成,這樣其實是在麵對大體量,算工業化追求壓縮時間成本、追求效率的產物。其好壞還是不能一概而論,畢竟無論什麽都應該在某個界限之內。我隻能說它的誕生,意味著我們的世界加快了節奏,唔說反了,是快節奏催生的防腐劑。犧牲了局部利益而換去全局的高水平發揮,畢竟現代人一天天的,要做的事情太多,誘惑也太多,總是筋疲力盡,在吃這件大事上考慮的時間也被壓縮到很少很少了。
選擇合適於自己的,不要濫竽充數,也不要利用嚴苛的環境來逼迫自己成長。你什麽樣子自己心裏清楚。人最後最終,要麵對的還是自己。
萬金油也可以做和事佬。隻要有一技之長,不怕融不進圈子裏去。固然啦!不斷地學習是很重要的。
躺在陽光底下小憩一會真的美死了。
人就是會有這種疑惑,就是,為什麽我已經不alone,還是lonely。這種深深的孤獨感要怎麽驅散掉?後來我明白了,我喜歡的朋友像書。他不會指指點點,不會直接告訴我哪裏錯了哪裏對了,哪裏應該怎樣怎樣,好為人師,而是引導我獨自建立些什麽,獨自解決些什麽。與其相處既不失去自己,也不過分迎合,完全是放鬆自由的。
說是一種欺騙也不為過,就是把功勞都隱藏起來,不給人高低之分。
真正喜歡花的人,喜歡的是花的全生長周期,花期和無花期。啊,有點拾人牙慧的感覺。其實也不太是,你說一個人為什麽有趣?不就是因為你願意聽他說話嗎?你不願意,他也不說,趣味從哪裏來呢?其實人家隻是把自己看過的書複述了一遍嘛!你自己看書也是一樣的,但為什麽感覺不一樣?其實還是,你比較鍾意這個人嘛!主觀色彩較為濃厚。
極端的好與極端的壞都是極端,讓人舒服就絕對不是極端。平和溫和,其他的所謂戰略戰術啊,都比較偏輔助,主基調還是要明白的。
外向與內向,用化學反應來說,就是一個活化能的問題。反應進行了,那麽速度就是匹配的,不會有太大差別。所以差距隻在開頭,或者外向的人更容易引領,一旦開始,差距就沒那麽大了。不愛說話和內向有交集,但應該不是一個意思。個人淺見啦!
我不是賣笑臉,我的表情隻有微笑一種。實屬一種優勢。
實際的操作和戰略性語言有很大區別,真正幹活的人說不出,也不必說這麽多冠冕堂皇。
看不著那麽多事,於是幹脆不看,看一半心煩意亂的。啊!還是立正吧!打我吧,我不還手好了吧!
先天不足後天補,要不然就涼涼。
唉!我還是太自負了。是這樣的,不能兩全,所以,就這樣吧無妨。說多少都沒用,我還是自負,難搞呦!
搞了半天,最後哇哢哢,我還是sb。這種心情很普遍嘛!得了,不如不說。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了。
淡定。
是我太敏感太矯情了。什麽都吃的我怎麽開始不什麽都吃了?不要在乎暫時的烏雲暫時的黑暗,臉皮厚一些好不好!
還是看好未來的。
邏輯較為嚴密或者思想較為深刻的書都是值得讀的,而書本寫在最後的結論,倒在其次。如果不是由嚴謹的過程得出來的結論,就如證明題給出糟糕的步驟一樣。應該這樣。
剛過去一個月,上個月發生的事已經,完全拋到腦後去了。空是最大的,一旦有一些東西過來,破壞了這種空的狀態,思維就坍縮到一個具體的事物上,變小了,小小的,久了,就發堵。所以,還是一舒一張把握節奏來得好一些。
他就深陷於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裏麵,所以勸我別往亂七八糟的地方去。一想,還挺有說服力的。
一個好的壞的都統一價的舊書店。老板人很隨和,每次去都能看見他捧著一本書在那看,不時喝上一口茶水。你要淘到了好書,他就會嘖嘖一下,然後同你講一會兒舊書的故事。“我嘛,看過這本書了,要不然才不賣你小子。”最近,那家書店消失了,舊書們和老板都不知所蹤,想想覺得有些可惜。當然啦,我沒有那種收集舊書的癖好,隻是覺得有時候以更低或者近似於白piao的方式借兩本來看,或者沒事了來聽這老小子嘮叨,都蠻解壓的。
某作家被叫到警察局記筆錄,記完了,自己拿過來看一下,恨不得把情節重寫一遍,職業病。不過最後還是奈何不了,太麻煩了,大差不差就簽了好了。
放下手機去看窗外的風景,應該不比看手機所攝取的信息量少吧!信息這東西,如果不能立刻就使用起來,陳久了,就沒什麽卵用了。情緒價值固然是一種價值,但是如果不把這種價值利用起來,提高某些東西的效率,那就成了純粹的享樂了。不要也罷。
嫉妒的傷害,也許來源於嫉妒的過度解讀,過度幻想。
啊,大量的毛毛蟲……還是不說了吧!
現實主義因為龐大而繁雜而體現出極大的不便。
你小子腦子裏除了玩就沒有別的事了嗎?咳咳,還是接著一個月之前那個話題說說,好像我確實是很久很久沒有學習專業知識了。
要求變多了是應該變嚴謹了吧,我想。
用兩條腿走路要協調,節奏啊速度啊保持接近,不然就容易崩。說是因為對等而產生一定的緊張感,約束著,還挺準確。說到底還是要嚴肅一些,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做,然後應有的禮貌啊、整潔啊,都要做一些出來。
正因為過程變得糟糕了,變得難以預估了,人們就更願意抓住現實上結果上的東西。
暑假借了一本叫《看不見的孩子》。我當時是抱著理解、憐憫的心態來的,甚至還想總結出點什麽用於批判,但是還沒當我看完,我發現這件事沒有這麽簡單,我們的文化間有巨大的差異,導致許多地方,不能用我的思維來直接批判。我發覺,我可以了解,可以搜集素材,也許也能看到些教訓,但是,指手畫腳是實在沒有這個資格的。
以前玩遊戲還算是好的,可以釋放掉長時間存在的壓力,讓人變得舒服,放下戒備心,有利於交朋友什麽的。可是現在玩的太多了,能玩的種類也多,導致其優勢不斷萎縮,缺點不斷膨脹,再也找不出原來的樣子來了。人也變得更加孤僻了,啊,怎麽做都不對,怎麽做呢?
為了大局犧牲一部分,真的是好的。精力有限,有些計劃不得不先拖著了。
桌麵端可以檢錯啦,方便死啦!以後不用再錯字連篇了!
過度偏差會產生超調,過度偏差也需要快速調整,是,我在說胃。吃得快還吃得過多,很傷胃的。其他的器械也是如此,可以平緩的要平緩一些,並設定速度的上限控製。
到時候了,不能用做不一樣的事來說自己的特殊性了,我已經是大人了,不是叛逆期的年輕人了。
製造一個場景,就要思考,什麽是必要的。將自己所處的場景拆碎了,研究一番,就知道什麽是必要的了。比如飲水機這東西。
我們的直覺本能,已經於無形之中幫助我們規避了很多風險了。
用笑話闡述觀點是很明智的,起到規勸的作用,又不顯得尖銳。
讀書多了,就又開始覺得之前的自己格局小了。“覺今是而昨非”。
稍微關自己兩天禁閉就好了,一直壓抑自己就萎靡了,缺乏士氣了。還是要不卑不亢才好。
人要學的東西,不光是教材上的一畝三分地而已。有時候我覺得,無論在怎樣的條件下,學校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認識這個世界的廣遠,都需要通過學校。此外就是,人性能更好地感染人性吧。
緩不過來地累著,哦!
疲勞的時候,請用光芒治愈自己。我們也許也許,是被負能量浸泡著,但我們隻能為正能量活著。就這樣。
新世界裏,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尋求新的答案。學習完過去的知識,也不要太早下定論,乾坤還未定。
把殘留的任務做完,我打算單攻一路,分散兵力不是上策,先單攻一個通用的東西,也可為以後的事打基礎嘛!
無法被承載的能力是注定要滅絕的。太強勢是一種缺陷,倒不如中庸來得好一些。老祖宗的智慧,真是牛。
在天上飛久了,還是要回歸於地麵的。
如果人是粒子,那麽自從秦朝開始到現在,迭代也沒超過100代呢?有些事情還沒找到答案,也許是算得不夠多。啊,缸中之腦?
利益催生出更多的羊,羊多了,利益就少了,直至破壞掉牧場。牧場亡,羊亡。循環不斷。牧羊人們,各有各的算盤,難以聯合,隻能,看運氣了。
拉攏、討好、破壞,沒有一個是長久之計。於是我們就在這個順序中往複地絞騰著。沒有別的辦法麽?
約束太多參數太多,cpu都燒好幾個了。不能再思考下去了。
最好的保護方式是直接回避。但是,也是絕無收獲的選擇。
不要被經典的又會什麽又會什麽給騙了。你記住能量守恒和概率論這兩點,就知道,全部屬性都平平常常才最好。一個冒尖意味著有些地方會凹進去的。
嗡嗡的基本上是人群,也許有時蒼蠅也嗡嗡。
因為不想留什麽把柄,所以一開始就都不準備,不必藏了。
不要推測太大的東西,一定是不準的。這樣說吧,我覺得井底之蛙的比喻是十分形象的,人的頭上的能看見的這部分天,占全部的天的多少比例呢?如此去想是沒有意義的,都是無窮大是無法比較的,而且也不能用天圓地方的思想來考慮這個問題,這是個角度問題,唔,要站在宇宙的角度來審視。把一切幹擾大致地算在內,我們視野中的天是個半球體,粗略計算下占地球的整個天空的2.5*10^-7,還沒有算其他遮擋呢,全算上應該不到千萬分之一。說是井底之蛙也沒什麽毛病。
想說什麽呢?你再來看世界有多少人,如果你完完全全了解了100個人,基本上就算是類比了解清楚了頭頂上的這一片天。
或者讀書,圖書館有一千萬本書呢!不過去掉重複什麽的,你讀個100本,這樣對書的理解就比例就比對天的理解比例高了。也許不能這樣比吧哈哈!
可是上述的簡單的理解你能做到麽?你真的能看完頭頂這片天空麽?連這些怕也是難以做到吧!那麽你何以推測整個人類是怎樣的模型呢?用眼睛看然後想當然是絕對不可以的。
應該摒棄掉過去的一些主觀思維,同時,沒有調查就別說話,不要覺得自己很有本事。就這些結論。
坐在鐵皮上看書,鐵皮在微弱的陽光下,獲得了較為合適的的溫度。
我不能批判什麽,因為我發覺一切批判的話語都可以用到自己的身上,還是應該批判一下自己,這樣收益高一些。
說白了我還是不夠大度。舉個的例子,就像母親在我麵前誇別的孩子好的時候,我無論如何不想忍受,根本忍受不了。有些人就是在家人親戚像把孩子當皮球踢來踢去的環境下長大的,就也喜歡比來比去。
我隻覺得無聊。比的都是虛榮罷了。都是井底的青蛙,與其互相攀比,不如想著如何從井裏蹦出來,去見識見識更大的井口。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股腦地比自然不可。可以比較某幾個維度的模長,不過想來也沒什麽物理意義。純粹是閑的。
你覺得主宰這個世界的,是真理,還是懶惰?是有為,還是無為?最終,這個世界是掌握在勞動者的手裏,還是掌握在不勞而獲者手裏?我還沒有答案,不過我是更願意做前者的。思維陷阱說,看起來性價比最高的往往性價比最低。
有時候沒必要廢那麽多話的,又不是一路人。
我更喜歡和蒼蠅呆在一起哈哈哈!有些誇張,開個玩笑啦!
今天看到的一個概念,說是總吃隔夜飯的人催生出了防腐劑,如果所有人都不吃隔夜飯,那麽,就不用往食物裏麵添加這個那個了。我沉吟半晌,得不出結論。你要知道,人類曆史所受的苦難,幾乎都是因為吃不上吃不飽飯,還沒有那個時候會考慮這麽長遠。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變得更加幸福的表現(數值上)。當然啦,沒有什麽絕對的準則,對我而言,還是不壞。人嘛,就是在不斷調整不斷適應這個世界,與各種各樣的困難鬥爭才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留下的人自應該是奮鬥性最強,最不愛抱怨的。所以,聽從選擇即可啦!
再討論一下,防腐劑的出現意味著進步還是退步。在過去,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類似防腐劑的東西,比如地窖,比如通風,晾幹,香料等手段延長儲存時間,如此觀之,防腐劑並不是必要的,它可以說是加速了防腐效果的形成,這樣其實是在麵對大體量,算工業化追求壓縮時間成本、追求效率的產物。其好壞還是不能一概而論,畢竟無論什麽都應該在某個界限之內。我隻能說它的誕生,意味著我們的世界加快了節奏,唔說反了,是快節奏催生的防腐劑。犧牲了局部利益而換去全局的高水平發揮,畢竟現代人一天天的,要做的事情太多,誘惑也太多,總是筋疲力盡,在吃這件大事上考慮的時間也被壓縮到很少很少了。
選擇合適於自己的,不要濫竽充數,也不要利用嚴苛的環境來逼迫自己成長。你什麽樣子自己心裏清楚。人最後最終,要麵對的還是自己。
萬金油也可以做和事佬。隻要有一技之長,不怕融不進圈子裏去。固然啦!不斷地學習是很重要的。
躺在陽光底下小憩一會真的美死了。
人就是會有這種疑惑,就是,為什麽我已經不alone,還是lonely。這種深深的孤獨感要怎麽驅散掉?後來我明白了,我喜歡的朋友像書。他不會指指點點,不會直接告訴我哪裏錯了哪裏對了,哪裏應該怎樣怎樣,好為人師,而是引導我獨自建立些什麽,獨自解決些什麽。與其相處既不失去自己,也不過分迎合,完全是放鬆自由的。
說是一種欺騙也不為過,就是把功勞都隱藏起來,不給人高低之分。
真正喜歡花的人,喜歡的是花的全生長周期,花期和無花期。啊,有點拾人牙慧的感覺。其實也不太是,你說一個人為什麽有趣?不就是因為你願意聽他說話嗎?你不願意,他也不說,趣味從哪裏來呢?其實人家隻是把自己看過的書複述了一遍嘛!你自己看書也是一樣的,但為什麽感覺不一樣?其實還是,你比較鍾意這個人嘛!主觀色彩較為濃厚。
極端的好與極端的壞都是極端,讓人舒服就絕對不是極端。平和溫和,其他的所謂戰略戰術啊,都比較偏輔助,主基調還是要明白的。
外向與內向,用化學反應來說,就是一個活化能的問題。反應進行了,那麽速度就是匹配的,不會有太大差別。所以差距隻在開頭,或者外向的人更容易引領,一旦開始,差距就沒那麽大了。不愛說話和內向有交集,但應該不是一個意思。個人淺見啦!
我不是賣笑臉,我的表情隻有微笑一種。實屬一種優勢。
實際的操作和戰略性語言有很大區別,真正幹活的人說不出,也不必說這麽多冠冕堂皇。
看不著那麽多事,於是幹脆不看,看一半心煩意亂的。啊!還是立正吧!打我吧,我不還手好了吧!
先天不足後天補,要不然就涼涼。
唉!我還是太自負了。是這樣的,不能兩全,所以,就這樣吧無妨。說多少都沒用,我還是自負,難搞呦!
搞了半天,最後哇哢哢,我還是sb。這種心情很普遍嘛!得了,不如不說。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了。
淡定。
是我太敏感太矯情了。什麽都吃的我怎麽開始不什麽都吃了?不要在乎暫時的烏雲暫時的黑暗,臉皮厚一些好不好!
還是看好未來的。
邏輯較為嚴密或者思想較為深刻的書都是值得讀的,而書本寫在最後的結論,倒在其次。如果不是由嚴謹的過程得出來的結論,就如證明題給出糟糕的步驟一樣。應該這樣。
剛過去一個月,上個月發生的事已經,完全拋到腦後去了。空是最大的,一旦有一些東西過來,破壞了這種空的狀態,思維就坍縮到一個具體的事物上,變小了,小小的,久了,就發堵。所以,還是一舒一張把握節奏來得好一些。
他就深陷於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裏麵,所以勸我別往亂七八糟的地方去。一想,還挺有說服力的。
一個好的壞的都統一價的舊書店。老板人很隨和,每次去都能看見他捧著一本書在那看,不時喝上一口茶水。你要淘到了好書,他就會嘖嘖一下,然後同你講一會兒舊書的故事。“我嘛,看過這本書了,要不然才不賣你小子。”最近,那家書店消失了,舊書們和老板都不知所蹤,想想覺得有些可惜。當然啦,我沒有那種收集舊書的癖好,隻是覺得有時候以更低或者近似於白piao的方式借兩本來看,或者沒事了來聽這老小子嘮叨,都蠻解壓的。
某作家被叫到警察局記筆錄,記完了,自己拿過來看一下,恨不得把情節重寫一遍,職業病。不過最後還是奈何不了,太麻煩了,大差不差就簽了好了。
放下手機去看窗外的風景,應該不比看手機所攝取的信息量少吧!信息這東西,如果不能立刻就使用起來,陳久了,就沒什麽卵用了。情緒價值固然是一種價值,但是如果不把這種價值利用起來,提高某些東西的效率,那就成了純粹的享樂了。不要也罷。
嫉妒的傷害,也許來源於嫉妒的過度解讀,過度幻想。
啊,大量的毛毛蟲……還是不說了吧!
現實主義因為龐大而繁雜而體現出極大的不便。
你小子腦子裏除了玩就沒有別的事了嗎?咳咳,還是接著一個月之前那個話題說說,好像我確實是很久很久沒有學習專業知識了。
要求變多了是應該變嚴謹了吧,我想。
用兩條腿走路要協調,節奏啊速度啊保持接近,不然就容易崩。說是因為對等而產生一定的緊張感,約束著,還挺準確。說到底還是要嚴肅一些,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做,然後應有的禮貌啊、整潔啊,都要做一些出來。
正因為過程變得糟糕了,變得難以預估了,人們就更願意抓住現實上結果上的東西。
暑假借了一本叫《看不見的孩子》。我當時是抱著理解、憐憫的心態來的,甚至還想總結出點什麽用於批判,但是還沒當我看完,我發現這件事沒有這麽簡單,我們的文化間有巨大的差異,導致許多地方,不能用我的思維來直接批判。我發覺,我可以了解,可以搜集素材,也許也能看到些教訓,但是,指手畫腳是實在沒有這個資格的。
以前玩遊戲還算是好的,可以釋放掉長時間存在的壓力,讓人變得舒服,放下戒備心,有利於交朋友什麽的。可是現在玩的太多了,能玩的種類也多,導致其優勢不斷萎縮,缺點不斷膨脹,再也找不出原來的樣子來了。人也變得更加孤僻了,啊,怎麽做都不對,怎麽做呢?
為了大局犧牲一部分,真的是好的。精力有限,有些計劃不得不先拖著了。
桌麵端可以檢錯啦,方便死啦!以後不用再錯字連篇了!
過度偏差會產生超調,過度偏差也需要快速調整,是,我在說胃。吃得快還吃得過多,很傷胃的。其他的器械也是如此,可以平緩的要平緩一些,並設定速度的上限控製。
到時候了,不能用做不一樣的事來說自己的特殊性了,我已經是大人了,不是叛逆期的年輕人了。
製造一個場景,就要思考,什麽是必要的。將自己所處的場景拆碎了,研究一番,就知道什麽是必要的了。比如飲水機這東西。
我們的直覺本能,已經於無形之中幫助我們規避了很多風險了。
用笑話闡述觀點是很明智的,起到規勸的作用,又不顯得尖銳。
讀書多了,就又開始覺得之前的自己格局小了。“覺今是而昨非”。
稍微關自己兩天禁閉就好了,一直壓抑自己就萎靡了,缺乏士氣了。還是要不卑不亢才好。
人要學的東西,不光是教材上的一畝三分地而已。有時候我覺得,無論在怎樣的條件下,學校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認識這個世界的廣遠,都需要通過學校。此外就是,人性能更好地感染人性吧。
緩不過來地累著,哦!
疲勞的時候,請用光芒治愈自己。我們也許也許,是被負能量浸泡著,但我們隻能為正能量活著。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