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大朝會,議題隻有一個,那就是開發江南!李承乾事先與諸臣們打招呼,暢所欲言,言者無罪,說的好的,還有予以獎勵!
給事中-張行成,第一個出班,他認為朝廷開發江南的舉措是對的,開發出來,不僅能增加朝廷的賦稅,還能改善百姓的收入情況,老百姓手裏有錢了,朝廷需要補貼的就少了,省下就是攢下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好事。
說到開發江南,張行成也是有話說的,他認為江南的開發,最萌芽於春秋戰國時的吳國和越國,兩國為了稱霸,不得不從提升自身國力著手,而說到江南的開發,還是應該算在孫吳頭上。
當時,魏蜀吳三國定力,孫吳為了能在夾縫中生存,積蓄兵力、糧食,不得不采取一係列發展農業、手工業的措施。
孫吳吸引戰爭流浪人口,安排住所和分配土地,鼓勵農民到遠處拓荒,實行屯田,並且獎勵生育。開設專門研究農業的學堂,並且安排人員進行撰寫農業典籍,培養農業人才,還建設了專門的農宮來教育貧民子弟,讓他們學會農業知識。每年還將府庫中省下來的錢財,劃撥給司農公廨去救濟洪水泛濫、瘟疫毒瘴之地。
到了東晉,衣冠南渡,數百萬的人口湧入江南,原本的土地自然也就不夠用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開拓新地,紮根南方,才是當時的朝廷和世家該考慮的問題。在北方的壓力,生存空間的趨勢下,江南的農業從江東地區擴展到了長江中下遊地區。但仍然不夠,所以又開發了嶺南地區和閩江流域的部分地區。
那時,江南大量土地開墾,耕作技術進步,農田水利興修較多,農作物品種增多,東晉能堅持一百多年,便是依靠這個經濟基礎。
但這種重點開發模式,很不平衡,也造成一些地方富者愈富,貧著愈貧!而當時,最大的問題,還是土地兼並,守不住土地的百姓,始終是江南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南朝,遠離北方胡族的侵擾,國家相對穩定,又收攏了大量的北方逃難的人口,得到了更多的老東西,故而農業、商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總而言之,張行成認為,江南的開發,取決於朝廷的政策和決心,政策優惠大,決心夠堅決,才能讓江南在平穩中發展。
張行成的話得到了不少官員的讚成,吏部侍郎-高季輔則是表示,開發是一定的,但要主意風險的問題。上一個提出開發江南的,是隋煬帝楊廣,大運河的勾連,不僅方便南北的運輸,更有利於江南的開發。但問題是,隋帝國也因為這一條大運河,轟然倒塌了,成為第二個如秦一般如彗星般隕落的大一統王朝。所以,他建議的,步子邁小一些,步調滿一些。
他這話一出,侍中-於誌寧便滔滔不絕的數起了楊廣的罪過,隋煬帝、皇後和嬪妃坐的是龍舟,王公大臣用的是樓船,然後就是運兵船和運輸船。船隊有五千一百多艘,從洛陽出發,光是這些船離開洛陽港口,就用了五十多天。拉船的纖夫就用了八萬多人,龍舟承載的官吏和士兵就要十萬人,而且沿河還有保護安全的騎兵二十萬人,錦旗招展,浩浩蕩蕩。
沿途的供應空前絕後。為了展示大隋的富有,隋煬帝提前讓沿途郡縣都製作出美食,陪他演一出戲萬民獻食。光是每天送飯的民夫就高達十萬人。飯菜吃不完怎麽辦?就地掩埋,就這麽一路浪費,朝著揚州進發的。
見於誌寧沒完了,中書令馬周也是咳嗽了一聲:“於相,現在是討論怎麽開發江南,不是說殿下要效仿楊廣巡幸江南!”
額!馬周這話,把於誌寧噎了個夠嗆,他還沒說痛快呢,就被馬周給掐了,能不生氣麽!但又沒法發作,隻能冷哼一聲,退回了班中。
而馬周也不在乎於相爺的黑臉,反而舉著笏班侃侃而談:“楊廣這個人,是有些毛病,但他開放揚州,以揚州為中心,開發江南的舉措,還是沒錯的!”
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要說錯,楊廣最大的錯,就是操之過急了。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征用數百萬民夫,不惜民力、急於求成才使者民間反對不斷,百姓紛紛造反的。
大運河起點是將洛陽西苑的穀水、洛水,將這兩條河水引入黃河,然後在東麵從滎陽縣到洋州,順汴水繞過商丘接通蘄水進入淮水。從而使得洛陽為中心的黃河、洛河和淮河體係相連。隨後,又試講從山陽到揚州,邗溝疏通。又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引沁水於運河中,這道渠便是今天的永濟渠。
大業六年,還下令疏通了從江都到江的京口到餘杭的運河,將這四條運河連接起來,形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總計全長四千裏的大運河。
開發江南,在馬周看來,離不開大運河,應該利用大運河的便利,向江南輸送養料,促進以揚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擴展。
聽完了馬周這話,李承乾也是長歎一口氣,不由在心中歎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楊廣這個人,毛病再多,但他給後人留下這條運河,現在朝廷依靠這條運河繼續開發江南,的確是沾了他不少的便宜啊!
........
聊到中午,看諸臣都有些疲倦了,李承乾淡淡道:“行了,今天就議到這,散朝吧!”
說完這話,還吩咐張思政,把李恪、房玄齡、馬周、崔仁師、張行成、高季輔六個人叫下,讓他們去顯德殿,李承乾要跟他們開個小廷議,聽一聽他們的心裏話,再議一議,看一看還有什麽話是明麵沒說的。
給事中-張行成,第一個出班,他認為朝廷開發江南的舉措是對的,開發出來,不僅能增加朝廷的賦稅,還能改善百姓的收入情況,老百姓手裏有錢了,朝廷需要補貼的就少了,省下就是攢下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好事。
說到開發江南,張行成也是有話說的,他認為江南的開發,最萌芽於春秋戰國時的吳國和越國,兩國為了稱霸,不得不從提升自身國力著手,而說到江南的開發,還是應該算在孫吳頭上。
當時,魏蜀吳三國定力,孫吳為了能在夾縫中生存,積蓄兵力、糧食,不得不采取一係列發展農業、手工業的措施。
孫吳吸引戰爭流浪人口,安排住所和分配土地,鼓勵農民到遠處拓荒,實行屯田,並且獎勵生育。開設專門研究農業的學堂,並且安排人員進行撰寫農業典籍,培養農業人才,還建設了專門的農宮來教育貧民子弟,讓他們學會農業知識。每年還將府庫中省下來的錢財,劃撥給司農公廨去救濟洪水泛濫、瘟疫毒瘴之地。
到了東晉,衣冠南渡,數百萬的人口湧入江南,原本的土地自然也就不夠用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開拓新地,紮根南方,才是當時的朝廷和世家該考慮的問題。在北方的壓力,生存空間的趨勢下,江南的農業從江東地區擴展到了長江中下遊地區。但仍然不夠,所以又開發了嶺南地區和閩江流域的部分地區。
那時,江南大量土地開墾,耕作技術進步,農田水利興修較多,農作物品種增多,東晉能堅持一百多年,便是依靠這個經濟基礎。
但這種重點開發模式,很不平衡,也造成一些地方富者愈富,貧著愈貧!而當時,最大的問題,還是土地兼並,守不住土地的百姓,始終是江南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南朝,遠離北方胡族的侵擾,國家相對穩定,又收攏了大量的北方逃難的人口,得到了更多的老東西,故而農業、商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總而言之,張行成認為,江南的開發,取決於朝廷的政策和決心,政策優惠大,決心夠堅決,才能讓江南在平穩中發展。
張行成的話得到了不少官員的讚成,吏部侍郎-高季輔則是表示,開發是一定的,但要主意風險的問題。上一個提出開發江南的,是隋煬帝楊廣,大運河的勾連,不僅方便南北的運輸,更有利於江南的開發。但問題是,隋帝國也因為這一條大運河,轟然倒塌了,成為第二個如秦一般如彗星般隕落的大一統王朝。所以,他建議的,步子邁小一些,步調滿一些。
他這話一出,侍中-於誌寧便滔滔不絕的數起了楊廣的罪過,隋煬帝、皇後和嬪妃坐的是龍舟,王公大臣用的是樓船,然後就是運兵船和運輸船。船隊有五千一百多艘,從洛陽出發,光是這些船離開洛陽港口,就用了五十多天。拉船的纖夫就用了八萬多人,龍舟承載的官吏和士兵就要十萬人,而且沿河還有保護安全的騎兵二十萬人,錦旗招展,浩浩蕩蕩。
沿途的供應空前絕後。為了展示大隋的富有,隋煬帝提前讓沿途郡縣都製作出美食,陪他演一出戲萬民獻食。光是每天送飯的民夫就高達十萬人。飯菜吃不完怎麽辦?就地掩埋,就這麽一路浪費,朝著揚州進發的。
見於誌寧沒完了,中書令馬周也是咳嗽了一聲:“於相,現在是討論怎麽開發江南,不是說殿下要效仿楊廣巡幸江南!”
額!馬周這話,把於誌寧噎了個夠嗆,他還沒說痛快呢,就被馬周給掐了,能不生氣麽!但又沒法發作,隻能冷哼一聲,退回了班中。
而馬周也不在乎於相爺的黑臉,反而舉著笏班侃侃而談:“楊廣這個人,是有些毛病,但他開放揚州,以揚州為中心,開發江南的舉措,還是沒錯的!”
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要說錯,楊廣最大的錯,就是操之過急了。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征用數百萬民夫,不惜民力、急於求成才使者民間反對不斷,百姓紛紛造反的。
大運河起點是將洛陽西苑的穀水、洛水,將這兩條河水引入黃河,然後在東麵從滎陽縣到洋州,順汴水繞過商丘接通蘄水進入淮水。從而使得洛陽為中心的黃河、洛河和淮河體係相連。隨後,又試講從山陽到揚州,邗溝疏通。又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引沁水於運河中,這道渠便是今天的永濟渠。
大業六年,還下令疏通了從江都到江的京口到餘杭的運河,將這四條運河連接起來,形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總計全長四千裏的大運河。
開發江南,在馬周看來,離不開大運河,應該利用大運河的便利,向江南輸送養料,促進以揚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擴展。
聽完了馬周這話,李承乾也是長歎一口氣,不由在心中歎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楊廣這個人,毛病再多,但他給後人留下這條運河,現在朝廷依靠這條運河繼續開發江南,的確是沾了他不少的便宜啊!
........
聊到中午,看諸臣都有些疲倦了,李承乾淡淡道:“行了,今天就議到這,散朝吧!”
說完這話,還吩咐張思政,把李恪、房玄齡、馬周、崔仁師、張行成、高季輔六個人叫下,讓他們去顯德殿,李承乾要跟他們開個小廷議,聽一聽他們的心裏話,再議一議,看一看還有什麽話是明麵沒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