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英布尚未被封為侯爵,而是擔任邢平侯,成為新一代的軍事領袖。他不僅是劉啟的叔父,亦是其母之兄,更是太子劉盈的忠實臣子——他的當前地位,乃是劉盈刻意提拔的結果。
“如此喧嘩,成何體統?”劉盈溫和地斥責道,“軍國大事應私下商議。”隨後,他轉向季孫何,詢問道:“慕容映是否已歸來?我記得我們下次與皇帝商議事宜時,將委托他率領一支軍隊前往雲南穩定局勢。”
年輕人往往被世人的目光所輕視。
劉啟輕舐嘴唇,邁向大書院的深處。
行進間,他察覺到身旁有人悄然跟隨。回頭一瞥,發現是季百恩。
“我將隨侍陛下左右!”季百恩堅定地聲明,“必須有人守護您的安危!”
劉啟輕輕點頭,心中暗自思忖,這位季百恩,未來的漢朝戰神,確實具備不凡的洞察力和忠誠之心。
劉啟踏入大書院之際,耳邊傳來一陣喧囂聲,其中一群頑皮孩童的嬉戲聲尤為清晰,場麵顯得有些混亂。
不可否認,劉邦確實堪稱命運的寵兒。
曾經,他是在亂世中掙紮求存、無法確保自身安全的人,然而最終卻登上皇位,引領漢朝征服了眾多野蠻部族,締造了兩百年的輝煌成就。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一生中擁有無數的妾室和情人,從四十有五之年始,至壽終正寢,共育有五十有五子。
盡管劉啟年僅七歲,但他的幾位叔叔的年齡卻比他的侄子還要年輕。
大書院內,尊敬的教師尚未到來,混亂的場麵卻已經達到了高潮。幾名仆人無奈地站在一旁,目擊著那些頑皮的孩子互相拋擲泥球,似乎他們的目標總是瞄準第二排。
其他孩子在地上忙碌地挖著洞穴,尋找螞蟻的蹤跡。一旦發現,他們便會解開褲子的紐扣,對著螞蟻尿尿。
劉啟的身影從幕後出現,頓時,那些頑皮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安靜了下來。
幾個臉上沾滿泥汙的孩子恭敬地鞠躬,語氣誠摯地說道:“陛下,我們向大王子報到!”
劉啟的記憶提醒他,眼前的這位便是未來的寧帝劉權,多燕二衛的傑出領袖,以及漢朝眾多傑出將軍中的一員。雖然此刻他年僅四歲,但已展露出不凡的氣質與潛力。
“你是如何來到這裏的?”盡管年紀尚幼,劉權已展現出其口才與智慧,贏得了老皇帝的寵愛。
“九叔,我是跟隨父親而來的,他告訴我會在這裏學習!”劉啟帶著一絲迷茫回答,“我父親就在上麵!”
“什麽?”劉權的長脖子露出了驚恐的痕跡,他向外瞥了一眼,隨即轉過身來,緊緊抓住孩子們的雙肩,大聲呼喊:“不!大哥來了!”
瞬息之間,書院中的喧囂聲被壓製至寂靜。
九個頑皮的孩子瞬間坐直了身子,目光堅定地望向前方。
“這……”劉啟目瞪口呆。
劉權所說的“大哥”一詞,仿佛擁有魔力,瞬間讓原本喧鬧的大書院恢複了寧靜。
那些原本九到十歲的小皇帝,如獻帝和蜀帝,彼此疑惑地對視一眼,仿佛在無聲中交流著什麽。
一旦聽聞劉盈的到來,孩子們立刻慌亂地將玩具塞回桌子裏,紛紛取出《三經四書》,裝模作樣地開始閱讀,點頭晃腦。
然而,獻帝劉白竟然將書拿倒了!
“我是不是那個可怕的街道清潔工?”劉啟心中暗自驚訝,對這群年輕的皇室兄弟對他產生的恐懼感不禁感到好奇。
此時,劉盈步入書院,雙手背負在身後,臉色嚴肅地審視著這一切。
“你們這番裝模作樣的技藝倒是不錯!”劉盈以輕鬆的語氣評說著這些年輕的皇室兄弟,他們的身體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
“我剛才在門外,你們的喧囂聲如同海上的獅子老虎在咆哮!”劉盈繼續調侃道,“怎麽,現在突然都變得這麽守規矩了?”他轉向劉權,問道:“九叔,你的脖子看起來似乎弄髒了?是不是又玩泥巴和尿了?”
劉權站起身來,聲音平和且謙順:“大哥,我並未玩泥巴和尿。我隻是在挖蚯蚓!”話鋒一轉,他突然指向另一位皇室王子,“而是九弟,他在房間裏幹的那些事。那攤尿是他的,我本想阻止他尿在螞蟻窩裏,但他非要堅持,還說‘酒滿六騎!’”劉權還不忘伸出他的手以示清白,“大哥,請聽我解釋,我確實試圖阻止他,結果他還尿在我身上了!”
劉啟在心裏忍不住竊笑,肩膀顫抖得如此劇烈,幾乎要忍不住笑出聲來。
這些未來漢朝著名的將軍,此刻不過是一群頑皮的孩童。與前世劉氏家族那些無能的皇帝不同,漢朝後代的王子和侯爵雖然各有缺點,但當他們長大後,他們都能夠治理和管理人民。
尤其是寧、遼、代等皇帝,他們的封地位於荒涼之地,直接麵臨遼人的強大壓力或北秦的青銅大炮。在劉邦的次子、皇帝的領袖梁朱的引領下,他們每月都會聚集騎兵在北麵狩獵,使得北秦殘餘勢力害怕在北麵紮營,紛紛逃往南方。
老九哥,即未來的劉植,掌控著銅陵地區,這是他哥哥、大將軍高祖的故鄉。
“你敢頂嘴,劉植!”劉植以激烈的語氣反駁,嘴角扭曲成一個狡黠的笑容,“是你讓我尿尿的,還挑釁我看看誰能尿得更低更遠!”
劉盈語氣嚴厲地問:“誰贏得了尿尿比賽?”
“是我!”劉植舉起手,“大哥,我贏了。我站得更低,所以尿得也更遠!”
劉啟差點忍不住大笑出來,這些孩子的勇氣和天真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劉盈咂了咂舌,“真是不知羞恥。這裏是學習的地方,你們卻在比誰尿得更低?”
說著,劉盈緩緩走到站在一旁的獻帝劉白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頭,“你在做什麽呢?”
劉白書拿倒了,大眼睛眨巴著,聲稱:“我在聽書!”
“你的眼睛是不是長錯了地方?”劉盈以戲謔的語氣回答,“書都拿反了!”說罷,他在小皇帝劉白的屁股上輕輕拍了一下。
獻帝劉白,也是一個命運多舛的男孩。
劉啟審視著小皇帝的眼神,其中交織著複雜的情感,甚至透露出一絲同情。
這位未來將成為著名將軍的皇子,在楚朝統治下肩負起平定幾代蠻族叛亂的重任,贏得了驚人的聲譽。然而,他的個人生活頗為動蕩,爭議不斷。
建武皇帝登基之後,將這些皇子們紛紛逮捕,無證據便指控獻帝劉白犯有罪行,並打算將他押送至首都。
獻帝劉白驕傲地宣稱:“我是開國皇帝的兒子;我怎能容忍這樣的侮辱?”言罷,他帶領他的妾室和家庭成員在一場大火中自我了斷。
此時,劉盈翻看了劉白桌上的幾本圖畫書,他迅速翻開一頁,臉色頓時變得蒼白。
“你年紀輕輕,就開始看這種東西了?”劉盈驚異地問道,並將圖畫書猛地摔在劉白的頭上,“這是從哪裏來的?”
劉白僵立在那裏,既不乞求寬恕也不發一言。
“好,如果你不願意說,你就以為我拿你沒辦法嗎?”劉盈憤怒地說道,“年紀輕輕,就不思進取,看這種東西!”他環視四周,憤怒地質問,“這是誰給你的?”
劉白依舊保持沉默。
在場的蜀帝劉春、瀆帝劉譚、代帝劉貴和談帝劉子都低頭不語,默默承受著壓力。
然而,劉啟留意到其他人的桌子腿在微微顫動。
顯然,這些年輕的皇帝們盡管年紀不一,卻共同策劃了這起事件。如今,劉白忠誠地獨自承擔了所有的責任,而他們都在擔心劉白可能會揭露他們的秘密。
隨後,劉啟的目光轉向了瀆帝劉譚。
對他而言,這個人並不陌生,因為他曾前往瀆帝的瞿東陵墓進行參觀。
瀆帝年輕時深受道教吸引,因追求仙丹而早逝。幾個世紀後的考古發掘揭示了其陵墓中的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包括被認為唯一存世的漢代帝王冠冕——寶梁冠,以及眾多武器和絲綢紡織品。
“我們劉家在後世子孫中從未出現過一位學者!”劉盈在課堂上憤怒地咆哮,“皇帝不惜一切代價邀請著名導師來教導你們,希望你們能夠勤奮學習,成為正直且有學問的皇帝。你們都做了什麽?你們每月在宮中添麻煩,現在又在這裏製造麻煩。我吩咐過多少次,不要惹麻煩?”
“我們劉家在後世子孫中,竟然未曾出現過一位學者!”劉盈在課堂上憤怒地咆哮,“皇帝費盡心力,特邀著名導師來教導你們,希望你們能夠勤奮學習,成為正直且有學問的皇帝。你們都做了什麽?每月在宮中製造麻煩,現在又在這裏惹是生非。我叮囑過多少次,不要惹麻煩?”
所有皇子都低頭沉默,無人敢言。
“交出來!”劉盈對劉白說。
劉白雖然害怕,但還是順從地伸出了手。
劉盈揮舞著尺子,嚴厲地說:“你就不會好好學習嗎?”
一聲清脆的巴掌聲響起,劉白的身體劇顫。
緊接著,又是一巴掌:“你就不會尊重讀書嗎?”
此時,外麵突然響起一個聲音。
“這裏發生了何事?為何又在對他們動用刑罰?”一個背手而立的老者步入室內。
“參見陛下!”
皇子們原本對劉盈就已心生畏懼,此刻見陛下親自駕到,他們就如同麵臨猛豹的老鼠,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尤其是蜀帝劉春和瀆帝劉譚等人,他們本以為劉白會為他們分擔責任,如今嚇得幾乎要崩潰,雙腿如同篩糠般抖個不停。
劉盈毫無愧色,巧妙地將他找到的圖畫書藏入袖中,對劉邦說:“陛下,這隻是兄弟間的嬉戲打鬧,並無大礙。”
“以擾亂學習的方式胡鬧?你這是自找苦吃!”老者瞪視著自己的孫子,對劉盈說:“作為長子,你肩負著半個父親的職責,對你的兄弟們應當嚴加管教。若需懲戒,切勿太過寬容!”
在這個時代,長兄的確扮演著類似父親的角色,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作為家業繼承的首位合法子嗣,長子不僅肩負著家族傳承的重任,還承擔起照顧和管理其他家庭成員的職責。在普通家庭中,若是父親缺席,長子便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同時還要關心弟弟們的成長。
他負責提供家庭的生活所需,支持他們的教育,幫助他們成家立業,分配土地以確保他們的生計。即便自身遭受損失,長子也必須優先保障弟弟們的福祉。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是古老的家訓。
“我已經對他們的過錯施加了懲罰,他們亦已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劉盈回應道。
那一刻,劉啟對劉盈的敬意倍增。
作為兄長,在麵對弟弟的錯誤時,自然應當施以懲罰。然而,懲罰之後,卻不能將弟弟的過失告知父親。這是為了維護弟弟們的尊嚴,避免讓老人感到憤怒。
“哼!”老祖宗不悅地冷哼一聲,將目光轉向顯得有些迷茫的劉啟。
“孫子啊,無論在何處,你都應當專注於學業,避免招惹是非,”他嚴肅地教訓道。
劉啟表現得像個遵規守紀的年輕人,誠摯地說:“皇祖父,皇祖母,請您放心,您的孫子將會勤勉學習,不辜負您們的辛勤教誨和深切期望!”
“哈哈,我們孫子的言論總是最動聽的!”老人因喜悅而笑得合不攏嘴,眼角的皺紋因此更深了,他慈愛地拍了拍劉啟的臉頰,“不要隻說那些你會知道我會喜歡的話。你回去後,切勿效仿你那些不成器的叔叔們!”
“孫子並非為了討您歡心而這樣說,”劉啟嚴肅地回應,“雖然我對學習並無特別的喜好,但我明白沒有教育便無法立足於世。皇祖父和皇祖母,孫兒讀書是為了您的期望。”
他繼續慷慨陳詞:“剛才,父親提及我們劉家幾代人的貧寒。我們對於知識的渴求無比強烈,卻往往限於機緣未至。我們的生活尚且艱難,又怎能奢求有更多的精力投入閱讀與學習之中?”
“若不投身於讀書或學習寫字,便難以有任何的發展前景。我們的子孫將會延續貧窮的命運,一代又一代地在田間勞作,循環不已。不讀書、不學習的人,注定缺乏文化滋養,智慧亦難以為繼。”
當劉啟激昂地辯論時,老人的心神卻飄回到了遙遠的往昔。
在他年輕時代,家境貧寒到幾乎無法果腹。沒有充足的食物供他上學,他所掌握的幾句話,都是出自母親的教誨。母親曾在較為富裕的日子裏,每天黎明前親手教他。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的父親、母親和哥哥們相繼離世,最終,他成為了一名寺廟的和尚。通過從事粗活和辛苦的勞動,他收養的父親——一位慈祥善良的人——教會了他幾個字和簡單的閱讀。
後來,寺廟安排他去向一位老師求學並順便遊曆。每當他路過村莊或小鎮,他總會悄悄地聆聽學校外老師們的授課,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識的力量。
或許,不讀書的人中也有少數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難免會感到匱乏。為了能夠終身不斷進步,我們唯有不懈地追求學問。
“古人雲,‘不學習的人不知曉是非;若玉未經打磨,則不成器。’皇祖父和皇祖母,您們之所以鼓勵孫子與皇室叔叔們勤奮學習,正是期望所有的劉家子孫都能如經過精心雕琢的玉石一般,而非隻是塵世間堅硬的泥土!”
劉啟發言完畢,呂太後被老祖宗緊緊擁抱在懷中,“你說得極是,孫子,你的話字字珠璣!”她激動得聲音哽咽,“各位,請聽我說,我們的孫子說得真是太好了!”
那時,一群長須垂肩的老臣步入房間。
從他們身著的傳統服飾可知,這些是漢朝的儒學大家。他們的麵色莊重,身上散發著儒家學說的氣息。
“陛下,太子殿下,大皇子殿下,向您致敬!”
漢朝創立之初,劉邦定製恢複了楚國的禮製,當時的風俗與清朝不同,朝臣們常常行跪拜之禮。而這些老臣子則僅以恭敬的鞠躬表達他們的尊敬。
當老臣們行禮時,劉啟從老祖宗的懷抱中緩步而出,身體略微傾斜,以示謙恭,同時謝絕了他們的莊重敬禮。
這個舉止令學者們感到有些困惑。
“大皇子殿下,這究竟是什麽意思?”武英宮的學者楚訥不禁問道。
“雖被封為侯爵,我此刻身處學習的場所。在眾人眼中,諸位便是我的養父,在學塾之內,我理應保持養父與兒子間的親情紐帶。請討論我的侯爵職責,但養父與子之間的情誼,我也必須堅守!”劉啟率直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學者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尤其是那位最德高望重的學者——武華宮的學者,他向老祖宗讚許地說:“陛下,大皇子殿下對學者的尊敬以及對農事的深刻理解,這在中國曆史上實屬罕見!”
其他學者也紛紛附和:“太子殿下養育了一個好兒子,漢朝因此有幸,我們同樣有幸!”
“誠然,他雖是大皇子,但依舊是個孩子,亟需各位的悉心教導。”劉盈雖如此說,但他的眼神中難以掩飾驕傲與滿足之情。
“哈哈!”老祖宗不禁放聲大笑,忽略了禮節,“我們劉家的傳統就是如此,從小便深受儒家倫理的熏陶!”他接著說,“你們都聽見他剛才提及的學習理由了嗎?”
“我們聽得很清楚!我有一個問題,殿下!”武華宮的學者蒯長月提出了疑問。
“但問無妨!”劉啟平靜地回應。
“您方才提到,皇帝頒布旨意,令他的兒子們學習以領悟儒家思想和智慧,”蒯長月進一步發問,“然而如今皇帝乃天子,劉家勢傾天下,我們究竟還需不需要遵從聖人的教誨呢?”
“統治天下,音樂是不可或缺的紐帶;治理天下,武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劉啟斷然回應,聲音響亮而清晰,“漢朝以音樂奠定國基,我們依靠武力維護秩序,但仁愛、正義、禮儀與教育卻是治國的基石。何為美德?何為禮儀?何為教育?那便是聖人的教誨!”
“你們每一個人,我的皇室叔叔們,都將擔任各自封地的領主。在統治人民的過程中,若不了解聖人的教誨,又該如何領導和管理你們的人民,如何為帝國樹立典範?”
“此外,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我們的仁愛與正義之心。作為漢朝皇室的一分子,我們應時刻將民眾的福祉置於首位。在治理我們的家庭時,必須以仁愛為核心。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成長,更是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幸福!”
“說得好!”老祖宗拍著大腿,目光斜視著劉盈和其他皇子,“你們都聽見了嗎?這就是我們劉家的理念!”
“雖已登基為帝,劉家已至權力的巔峰,但我們絕不能遺忘我們的謙卑起點。有人稱我們是聖人的後裔,但正如我們自家所深知,我們不敢自居如此崇高的地位。我們的劉家,是從貧寒和普通中崛起的。”
“我們讓你們這些王子接受教育,並非為了讓你們成為學究或依賴科舉取得功名,而是希望你們能理解世事的艱辛。明白劉家權力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樣你們在踏足外界之時,也不會遺忘根本,淪為壓迫百姓的暴君!”
老祖宗話鋒一轉,目光落在劉盈身上,嚴肅地說:“你們都聽好了,要確保這些調皮的孩子在課堂上舉止端莊,專心致誌於學業,不得浪費光陰。若有人擾亂課堂秩序,學習懈怠,或不守規矩,都必須受到嚴懲!”
這些話語激發了活力與決心。
皇子們與呂太後一同跪下,頭部低垂,莊嚴承諾:“殿下,您的教誨,我們會銘記於心!”
老祖宗講完後,便領著太子劉盈和幾位學者前往另一大廳繼續深入討論。
在課堂之上,劉啟與其他年輕的王子們私下交流,他們的麵龐因此刻的激動而泛起紅暈,耳根也微微發熱。
劉顯、劉白等人跟隨老祖宗起身,齊聲呼喊:“向大皇子致敬!”
劉啟微笑著點頭回應:“起來吧,免除禮節,尊敬的叔叔們!”隨後,在仆人的引領下,他步向教室後方最為尊貴的座位。
“如此喧嘩,成何體統?”劉盈溫和地斥責道,“軍國大事應私下商議。”隨後,他轉向季孫何,詢問道:“慕容映是否已歸來?我記得我們下次與皇帝商議事宜時,將委托他率領一支軍隊前往雲南穩定局勢。”
年輕人往往被世人的目光所輕視。
劉啟輕舐嘴唇,邁向大書院的深處。
行進間,他察覺到身旁有人悄然跟隨。回頭一瞥,發現是季百恩。
“我將隨侍陛下左右!”季百恩堅定地聲明,“必須有人守護您的安危!”
劉啟輕輕點頭,心中暗自思忖,這位季百恩,未來的漢朝戰神,確實具備不凡的洞察力和忠誠之心。
劉啟踏入大書院之際,耳邊傳來一陣喧囂聲,其中一群頑皮孩童的嬉戲聲尤為清晰,場麵顯得有些混亂。
不可否認,劉邦確實堪稱命運的寵兒。
曾經,他是在亂世中掙紮求存、無法確保自身安全的人,然而最終卻登上皇位,引領漢朝征服了眾多野蠻部族,締造了兩百年的輝煌成就。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一生中擁有無數的妾室和情人,從四十有五之年始,至壽終正寢,共育有五十有五子。
盡管劉啟年僅七歲,但他的幾位叔叔的年齡卻比他的侄子還要年輕。
大書院內,尊敬的教師尚未到來,混亂的場麵卻已經達到了高潮。幾名仆人無奈地站在一旁,目擊著那些頑皮的孩子互相拋擲泥球,似乎他們的目標總是瞄準第二排。
其他孩子在地上忙碌地挖著洞穴,尋找螞蟻的蹤跡。一旦發現,他們便會解開褲子的紐扣,對著螞蟻尿尿。
劉啟的身影從幕後出現,頓時,那些頑皮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安靜了下來。
幾個臉上沾滿泥汙的孩子恭敬地鞠躬,語氣誠摯地說道:“陛下,我們向大王子報到!”
劉啟的記憶提醒他,眼前的這位便是未來的寧帝劉權,多燕二衛的傑出領袖,以及漢朝眾多傑出將軍中的一員。雖然此刻他年僅四歲,但已展露出不凡的氣質與潛力。
“你是如何來到這裏的?”盡管年紀尚幼,劉權已展現出其口才與智慧,贏得了老皇帝的寵愛。
“九叔,我是跟隨父親而來的,他告訴我會在這裏學習!”劉啟帶著一絲迷茫回答,“我父親就在上麵!”
“什麽?”劉權的長脖子露出了驚恐的痕跡,他向外瞥了一眼,隨即轉過身來,緊緊抓住孩子們的雙肩,大聲呼喊:“不!大哥來了!”
瞬息之間,書院中的喧囂聲被壓製至寂靜。
九個頑皮的孩子瞬間坐直了身子,目光堅定地望向前方。
“這……”劉啟目瞪口呆。
劉權所說的“大哥”一詞,仿佛擁有魔力,瞬間讓原本喧鬧的大書院恢複了寧靜。
那些原本九到十歲的小皇帝,如獻帝和蜀帝,彼此疑惑地對視一眼,仿佛在無聲中交流著什麽。
一旦聽聞劉盈的到來,孩子們立刻慌亂地將玩具塞回桌子裏,紛紛取出《三經四書》,裝模作樣地開始閱讀,點頭晃腦。
然而,獻帝劉白竟然將書拿倒了!
“我是不是那個可怕的街道清潔工?”劉啟心中暗自驚訝,對這群年輕的皇室兄弟對他產生的恐懼感不禁感到好奇。
此時,劉盈步入書院,雙手背負在身後,臉色嚴肅地審視著這一切。
“你們這番裝模作樣的技藝倒是不錯!”劉盈以輕鬆的語氣評說著這些年輕的皇室兄弟,他們的身體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
“我剛才在門外,你們的喧囂聲如同海上的獅子老虎在咆哮!”劉盈繼續調侃道,“怎麽,現在突然都變得這麽守規矩了?”他轉向劉權,問道:“九叔,你的脖子看起來似乎弄髒了?是不是又玩泥巴和尿了?”
劉權站起身來,聲音平和且謙順:“大哥,我並未玩泥巴和尿。我隻是在挖蚯蚓!”話鋒一轉,他突然指向另一位皇室王子,“而是九弟,他在房間裏幹的那些事。那攤尿是他的,我本想阻止他尿在螞蟻窩裏,但他非要堅持,還說‘酒滿六騎!’”劉權還不忘伸出他的手以示清白,“大哥,請聽我解釋,我確實試圖阻止他,結果他還尿在我身上了!”
劉啟在心裏忍不住竊笑,肩膀顫抖得如此劇烈,幾乎要忍不住笑出聲來。
這些未來漢朝著名的將軍,此刻不過是一群頑皮的孩童。與前世劉氏家族那些無能的皇帝不同,漢朝後代的王子和侯爵雖然各有缺點,但當他們長大後,他們都能夠治理和管理人民。
尤其是寧、遼、代等皇帝,他們的封地位於荒涼之地,直接麵臨遼人的強大壓力或北秦的青銅大炮。在劉邦的次子、皇帝的領袖梁朱的引領下,他們每月都會聚集騎兵在北麵狩獵,使得北秦殘餘勢力害怕在北麵紮營,紛紛逃往南方。
老九哥,即未來的劉植,掌控著銅陵地區,這是他哥哥、大將軍高祖的故鄉。
“你敢頂嘴,劉植!”劉植以激烈的語氣反駁,嘴角扭曲成一個狡黠的笑容,“是你讓我尿尿的,還挑釁我看看誰能尿得更低更遠!”
劉盈語氣嚴厲地問:“誰贏得了尿尿比賽?”
“是我!”劉植舉起手,“大哥,我贏了。我站得更低,所以尿得也更遠!”
劉啟差點忍不住大笑出來,這些孩子的勇氣和天真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劉盈咂了咂舌,“真是不知羞恥。這裏是學習的地方,你們卻在比誰尿得更低?”
說著,劉盈緩緩走到站在一旁的獻帝劉白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頭,“你在做什麽呢?”
劉白書拿倒了,大眼睛眨巴著,聲稱:“我在聽書!”
“你的眼睛是不是長錯了地方?”劉盈以戲謔的語氣回答,“書都拿反了!”說罷,他在小皇帝劉白的屁股上輕輕拍了一下。
獻帝劉白,也是一個命運多舛的男孩。
劉啟審視著小皇帝的眼神,其中交織著複雜的情感,甚至透露出一絲同情。
這位未來將成為著名將軍的皇子,在楚朝統治下肩負起平定幾代蠻族叛亂的重任,贏得了驚人的聲譽。然而,他的個人生活頗為動蕩,爭議不斷。
建武皇帝登基之後,將這些皇子們紛紛逮捕,無證據便指控獻帝劉白犯有罪行,並打算將他押送至首都。
獻帝劉白驕傲地宣稱:“我是開國皇帝的兒子;我怎能容忍這樣的侮辱?”言罷,他帶領他的妾室和家庭成員在一場大火中自我了斷。
此時,劉盈翻看了劉白桌上的幾本圖畫書,他迅速翻開一頁,臉色頓時變得蒼白。
“你年紀輕輕,就開始看這種東西了?”劉盈驚異地問道,並將圖畫書猛地摔在劉白的頭上,“這是從哪裏來的?”
劉白僵立在那裏,既不乞求寬恕也不發一言。
“好,如果你不願意說,你就以為我拿你沒辦法嗎?”劉盈憤怒地說道,“年紀輕輕,就不思進取,看這種東西!”他環視四周,憤怒地質問,“這是誰給你的?”
劉白依舊保持沉默。
在場的蜀帝劉春、瀆帝劉譚、代帝劉貴和談帝劉子都低頭不語,默默承受著壓力。
然而,劉啟留意到其他人的桌子腿在微微顫動。
顯然,這些年輕的皇帝們盡管年紀不一,卻共同策劃了這起事件。如今,劉白忠誠地獨自承擔了所有的責任,而他們都在擔心劉白可能會揭露他們的秘密。
隨後,劉啟的目光轉向了瀆帝劉譚。
對他而言,這個人並不陌生,因為他曾前往瀆帝的瞿東陵墓進行參觀。
瀆帝年輕時深受道教吸引,因追求仙丹而早逝。幾個世紀後的考古發掘揭示了其陵墓中的大量珍貴文物,其中包括被認為唯一存世的漢代帝王冠冕——寶梁冠,以及眾多武器和絲綢紡織品。
“我們劉家在後世子孫中從未出現過一位學者!”劉盈在課堂上憤怒地咆哮,“皇帝不惜一切代價邀請著名導師來教導你們,希望你們能夠勤奮學習,成為正直且有學問的皇帝。你們都做了什麽?你們每月在宮中添麻煩,現在又在這裏製造麻煩。我吩咐過多少次,不要惹麻煩?”
“我們劉家在後世子孫中,竟然未曾出現過一位學者!”劉盈在課堂上憤怒地咆哮,“皇帝費盡心力,特邀著名導師來教導你們,希望你們能夠勤奮學習,成為正直且有學問的皇帝。你們都做了什麽?每月在宮中製造麻煩,現在又在這裏惹是生非。我叮囑過多少次,不要惹麻煩?”
所有皇子都低頭沉默,無人敢言。
“交出來!”劉盈對劉白說。
劉白雖然害怕,但還是順從地伸出了手。
劉盈揮舞著尺子,嚴厲地說:“你就不會好好學習嗎?”
一聲清脆的巴掌聲響起,劉白的身體劇顫。
緊接著,又是一巴掌:“你就不會尊重讀書嗎?”
此時,外麵突然響起一個聲音。
“這裏發生了何事?為何又在對他們動用刑罰?”一個背手而立的老者步入室內。
“參見陛下!”
皇子們原本對劉盈就已心生畏懼,此刻見陛下親自駕到,他們就如同麵臨猛豹的老鼠,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尤其是蜀帝劉春和瀆帝劉譚等人,他們本以為劉白會為他們分擔責任,如今嚇得幾乎要崩潰,雙腿如同篩糠般抖個不停。
劉盈毫無愧色,巧妙地將他找到的圖畫書藏入袖中,對劉邦說:“陛下,這隻是兄弟間的嬉戲打鬧,並無大礙。”
“以擾亂學習的方式胡鬧?你這是自找苦吃!”老者瞪視著自己的孫子,對劉盈說:“作為長子,你肩負著半個父親的職責,對你的兄弟們應當嚴加管教。若需懲戒,切勿太過寬容!”
在這個時代,長兄的確扮演著類似父親的角色,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作為家業繼承的首位合法子嗣,長子不僅肩負著家族傳承的重任,還承擔起照顧和管理其他家庭成員的職責。在普通家庭中,若是父親缺席,長子便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同時還要關心弟弟們的成長。
他負責提供家庭的生活所需,支持他們的教育,幫助他們成家立業,分配土地以確保他們的生計。即便自身遭受損失,長子也必須優先保障弟弟們的福祉。
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是古老的家訓。
“我已經對他們的過錯施加了懲罰,他們亦已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劉盈回應道。
那一刻,劉啟對劉盈的敬意倍增。
作為兄長,在麵對弟弟的錯誤時,自然應當施以懲罰。然而,懲罰之後,卻不能將弟弟的過失告知父親。這是為了維護弟弟們的尊嚴,避免讓老人感到憤怒。
“哼!”老祖宗不悅地冷哼一聲,將目光轉向顯得有些迷茫的劉啟。
“孫子啊,無論在何處,你都應當專注於學業,避免招惹是非,”他嚴肅地教訓道。
劉啟表現得像個遵規守紀的年輕人,誠摯地說:“皇祖父,皇祖母,請您放心,您的孫子將會勤勉學習,不辜負您們的辛勤教誨和深切期望!”
“哈哈,我們孫子的言論總是最動聽的!”老人因喜悅而笑得合不攏嘴,眼角的皺紋因此更深了,他慈愛地拍了拍劉啟的臉頰,“不要隻說那些你會知道我會喜歡的話。你回去後,切勿效仿你那些不成器的叔叔們!”
“孫子並非為了討您歡心而這樣說,”劉啟嚴肅地回應,“雖然我對學習並無特別的喜好,但我明白沒有教育便無法立足於世。皇祖父和皇祖母,孫兒讀書是為了您的期望。”
他繼續慷慨陳詞:“剛才,父親提及我們劉家幾代人的貧寒。我們對於知識的渴求無比強烈,卻往往限於機緣未至。我們的生活尚且艱難,又怎能奢求有更多的精力投入閱讀與學習之中?”
“若不投身於讀書或學習寫字,便難以有任何的發展前景。我們的子孫將會延續貧窮的命運,一代又一代地在田間勞作,循環不已。不讀書、不學習的人,注定缺乏文化滋養,智慧亦難以為繼。”
當劉啟激昂地辯論時,老人的心神卻飄回到了遙遠的往昔。
在他年輕時代,家境貧寒到幾乎無法果腹。沒有充足的食物供他上學,他所掌握的幾句話,都是出自母親的教誨。母親曾在較為富裕的日子裏,每天黎明前親手教他。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的父親、母親和哥哥們相繼離世,最終,他成為了一名寺廟的和尚。通過從事粗活和辛苦的勞動,他收養的父親——一位慈祥善良的人——教會了他幾個字和簡單的閱讀。
後來,寺廟安排他去向一位老師求學並順便遊曆。每當他路過村莊或小鎮,他總會悄悄地聆聽學校外老師們的授課,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識的力量。
或許,不讀書的人中也有少數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難免會感到匱乏。為了能夠終身不斷進步,我們唯有不懈地追求學問。
“古人雲,‘不學習的人不知曉是非;若玉未經打磨,則不成器。’皇祖父和皇祖母,您們之所以鼓勵孫子與皇室叔叔們勤奮學習,正是期望所有的劉家子孫都能如經過精心雕琢的玉石一般,而非隻是塵世間堅硬的泥土!”
劉啟發言完畢,呂太後被老祖宗緊緊擁抱在懷中,“你說得極是,孫子,你的話字字珠璣!”她激動得聲音哽咽,“各位,請聽我說,我們的孫子說得真是太好了!”
那時,一群長須垂肩的老臣步入房間。
從他們身著的傳統服飾可知,這些是漢朝的儒學大家。他們的麵色莊重,身上散發著儒家學說的氣息。
“陛下,太子殿下,大皇子殿下,向您致敬!”
漢朝創立之初,劉邦定製恢複了楚國的禮製,當時的風俗與清朝不同,朝臣們常常行跪拜之禮。而這些老臣子則僅以恭敬的鞠躬表達他們的尊敬。
當老臣們行禮時,劉啟從老祖宗的懷抱中緩步而出,身體略微傾斜,以示謙恭,同時謝絕了他們的莊重敬禮。
這個舉止令學者們感到有些困惑。
“大皇子殿下,這究竟是什麽意思?”武英宮的學者楚訥不禁問道。
“雖被封為侯爵,我此刻身處學習的場所。在眾人眼中,諸位便是我的養父,在學塾之內,我理應保持養父與兒子間的親情紐帶。請討論我的侯爵職責,但養父與子之間的情誼,我也必須堅守!”劉啟率直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學者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尤其是那位最德高望重的學者——武華宮的學者,他向老祖宗讚許地說:“陛下,大皇子殿下對學者的尊敬以及對農事的深刻理解,這在中國曆史上實屬罕見!”
其他學者也紛紛附和:“太子殿下養育了一個好兒子,漢朝因此有幸,我們同樣有幸!”
“誠然,他雖是大皇子,但依舊是個孩子,亟需各位的悉心教導。”劉盈雖如此說,但他的眼神中難以掩飾驕傲與滿足之情。
“哈哈!”老祖宗不禁放聲大笑,忽略了禮節,“我們劉家的傳統就是如此,從小便深受儒家倫理的熏陶!”他接著說,“你們都聽見他剛才提及的學習理由了嗎?”
“我們聽得很清楚!我有一個問題,殿下!”武華宮的學者蒯長月提出了疑問。
“但問無妨!”劉啟平靜地回應。
“您方才提到,皇帝頒布旨意,令他的兒子們學習以領悟儒家思想和智慧,”蒯長月進一步發問,“然而如今皇帝乃天子,劉家勢傾天下,我們究竟還需不需要遵從聖人的教誨呢?”
“統治天下,音樂是不可或缺的紐帶;治理天下,武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劉啟斷然回應,聲音響亮而清晰,“漢朝以音樂奠定國基,我們依靠武力維護秩序,但仁愛、正義、禮儀與教育卻是治國的基石。何為美德?何為禮儀?何為教育?那便是聖人的教誨!”
“你們每一個人,我的皇室叔叔們,都將擔任各自封地的領主。在統治人民的過程中,若不了解聖人的教誨,又該如何領導和管理你們的人民,如何為帝國樹立典範?”
“此外,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我們的仁愛與正義之心。作為漢朝皇室的一分子,我們應時刻將民眾的福祉置於首位。在治理我們的家庭時,必須以仁愛為核心。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成長,更是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幸福!”
“說得好!”老祖宗拍著大腿,目光斜視著劉盈和其他皇子,“你們都聽見了嗎?這就是我們劉家的理念!”
“雖已登基為帝,劉家已至權力的巔峰,但我們絕不能遺忘我們的謙卑起點。有人稱我們是聖人的後裔,但正如我們自家所深知,我們不敢自居如此崇高的地位。我們的劉家,是從貧寒和普通中崛起的。”
“我們讓你們這些王子接受教育,並非為了讓你們成為學究或依賴科舉取得功名,而是希望你們能理解世事的艱辛。明白劉家權力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樣你們在踏足外界之時,也不會遺忘根本,淪為壓迫百姓的暴君!”
老祖宗話鋒一轉,目光落在劉盈身上,嚴肅地說:“你們都聽好了,要確保這些調皮的孩子在課堂上舉止端莊,專心致誌於學業,不得浪費光陰。若有人擾亂課堂秩序,學習懈怠,或不守規矩,都必須受到嚴懲!”
這些話語激發了活力與決心。
皇子們與呂太後一同跪下,頭部低垂,莊嚴承諾:“殿下,您的教誨,我們會銘記於心!”
老祖宗講完後,便領著太子劉盈和幾位學者前往另一大廳繼續深入討論。
在課堂之上,劉啟與其他年輕的王子們私下交流,他們的麵龐因此刻的激動而泛起紅暈,耳根也微微發熱。
劉顯、劉白等人跟隨老祖宗起身,齊聲呼喊:“向大皇子致敬!”
劉啟微笑著點頭回應:“起來吧,免除禮節,尊敬的叔叔們!”隨後,在仆人的引領下,他步向教室後方最為尊貴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