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帶兵趁夜偷襲沛縣,順利攻破東門,指揮王顯歸降,知縣顏伯瑋在堂上自盡而亡。
沛縣、徐州一帶,是京師的北麵門戶,乃兵家必爭之地,而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
為了充分發揮徐州屏衛京師的作用,建文帝曾於建文三年九月在這裏設立沛豐軍民指揮使司,並調集民壯修築防禦工事,連築七座堡壘,但是由於北方戰事已開,身強體壯者全被緊急征調到山東,隻剩下部分老弱殘民丁,毫無戰鬥力,徒有保壘,根本不能禦敵,一攻即破。
燕兵此番南下,順風順水,沒遇到太大阻力。
朝廷主力去了哪裏?在幹什麽?他們會不會趁機攻打北平?朱棣越想越不安。
正在此時,朱能過來請示,問是否繼續南下。
朱棣思考片刻後,凝眉道:“倉促南下的話,徐州守軍可能會在背後偷襲,先休整幾天,再出發”。
朱能走出營帳,吩咐下去,中軍立刻派出數十騎,手執令旗四散傳令。
次日上午,天氣晴好,風和日麗,清風和煦,妙錦將藥材在暖洋洋的太陽底下鋪開晾曬,然後牽著棗紅馬去河邊飲水。
河邊垂柳依依,層層疊疊,隨風起舞,美輪美奐,妙錦突然想起一首詩。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河水碧波蕩漾,水光瀲灩,婀娜多姿的柳枝在水麵上輕輕飄動,似夢似幻,如同仙境。
想不到他也帶著龍駒過來喝水。
見妙錦陶醉在美景中,他伸手折了把柳枝,飛快操弄著,翻折幾次,將枝葉劈開穿過,一會兒的功夫,變戲法似地做成一個風車。
妙錦驚得目瞪口呆,一臉崇拜地接過風車,鼓起嘴巴,猛吹了口氣,風車竟然骨碌碌地轉起來,枝條的片葉子猶如蝶翼,像是在振翅欲飛。
真是個心思巧妙的暖男!妙錦的心不由得泛起絲絲漣漪,每絲波痕都溢滿了微微眩暈似的愉悅。
他一邊為駿馬梳理毛發,一邊說:“五弟被召回京師了”。
“有燉也回來了?”妙錦清澈的眸子瀲灩閃光。
他的眸色一暗,手稍微一頓,悶聲道:“回來了”。
不知為何,他話音裏似乎帶著絲不悅,也許是在擔心周王一家人的安全,妙錦寬慰道:“有三哥幫忙勸解,今上不會對周王下黑手的”。
他神情一怔,苦笑了一下,“也許吧”。
為防萬一,朱棣讓胡騎指揮欸台率十二人,一人兩馬,火速北返,探察消息。
這隊偵察騎兵到達鄒縣,去河邊取水時,正巧撞見河對岸朝廷的運糧兵也在取水,於是趁其不備,發起猛攻。對方猝不及防,慌忙應戰,兩名千戶被擒。
二人十分識趣,主動交待了平安等人的動向。
原來,平安得知燕兵南下後,立即率四萬兵馬,緊緊跟在後麵,雖然尚未出手,但一直威脅著燕兵的背後。
燕兵繼續南下的話,必須先將這個大尾巴一舉擊潰。
二月初一,何福、平安、陳暉派兵前往濟寧,盛庸發兵淮上。
朱棣聞訊後,派兵襲擊其糧道。
二月二十一,朱棣率軍進逼徐州城下,徐州守軍出城迎戰,戰敗後,退後城內,從此,緊閉城門,據城固守。
朱棣不再繼續攻城,帶兵繼續南下,三月初一,逼近宿州,並於八天後,到達渦河,平安所部仍尾隨其後。
朱棣拿出輿圖,分析平安的行進路線,平安追過來有兩條路可選:其一,渦河一帶地勢險峻,林木茂密,便於燕兵設伏;其二,淝河一帶,地勢比較平坦、植被相對稀疏。
朱棣判斷,平安將選擇走淝河這條線,他故布疑兵,派遊騎阻緩其行進速度,同時率軍飛速直奔淝水,打算在淝河迎擊平安。
然而,燕兵抵達淝河後連續等了好幾天,始終平安沒見追來。
朱棣等得有些心焦,為什麽呢?
他原本預料平安馬上就會尾隨而至,一到淝河,便下達了立即迎敵的命令,並沒打算長期設伏,因此將士們攜帶的糧草十分有限。
眼看幹糧很快要吃完了,敵人卻久等不來,著實讓人進退兩難。
正當朱棣急得團團轉時,夜裏派出去偵察的哨探打馬疾馳而回,他們聽到了平安營帳的更鼓聲。
朱棣頓時喜出望外,這說明,敵人就在不遠處。
於是,朱棣連夜向將士們安排作戰部署。
三月十四黎明,王真等人奉命設下埋伏,誘惑敵人,將士們用上等絲帛包裹束草偽裝成金銀細軟扔在平安所部的必經之路上。
平安的部眾追來時,紛紛下馬去撿,王真趁機出動,伏兵四起,將追兵圍了個嚴嚴實實,麈戰不休。
正打得難解難分之時,平安率主力一擁而至。
王真被圍困在裏麵,拚死力戰,連砍數人,仍無法脫身,最終寡不敵眾,深受重創,揮劍自刎。
強將手下無弱兵,平安驍悍無比,他的部眾也一向以勇猛善戰著稱。
王真在誘敵時戰死,朱棣的作戰計劃被打亂。
當朱棣得知王真陣亡時,平安已經率軍趕到,朱棣隻能下令迎戰。
平安麾下一名番將,名為火耳,格外驍勇,見朱棣親自上陣,大聲高呼著,挺槊向前,直奔朱棣而來。
大有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之勢。
形勢萬分危急,燕兵將士急忙放箭阻截,火耳灰者的戰馬在距離朱棣十餘步遠的地方中箭跌倒,他本人也被生擒。
火耳灰者本是燕山護衛的猛將,靖難之役前被朝廷調到京師,出任平安的偏將。
朱棣不計前嫌,視他為燕王府舊人,令其歸隊,當夜便他擔任帶刀宿衛,守在自己營帳外,對他信任有加。
火耳灰者深受感動,自從回到燕王身邊,便忠心耿耿,誓死效力。
火耳灰者對燕王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妙錦從中嗅到一絲重要的信息。
火耳灰者並不在意效命於建文帝還是燕王,也沒有燕王篡逆的概念,並不像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儒臣那樣否定和排斥朱棣,這或許反映出當時大多數武將的普遍心態。
沛縣、徐州一帶,是京師的北麵門戶,乃兵家必爭之地,而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
為了充分發揮徐州屏衛京師的作用,建文帝曾於建文三年九月在這裏設立沛豐軍民指揮使司,並調集民壯修築防禦工事,連築七座堡壘,但是由於北方戰事已開,身強體壯者全被緊急征調到山東,隻剩下部分老弱殘民丁,毫無戰鬥力,徒有保壘,根本不能禦敵,一攻即破。
燕兵此番南下,順風順水,沒遇到太大阻力。
朝廷主力去了哪裏?在幹什麽?他們會不會趁機攻打北平?朱棣越想越不安。
正在此時,朱能過來請示,問是否繼續南下。
朱棣思考片刻後,凝眉道:“倉促南下的話,徐州守軍可能會在背後偷襲,先休整幾天,再出發”。
朱能走出營帳,吩咐下去,中軍立刻派出數十騎,手執令旗四散傳令。
次日上午,天氣晴好,風和日麗,清風和煦,妙錦將藥材在暖洋洋的太陽底下鋪開晾曬,然後牽著棗紅馬去河邊飲水。
河邊垂柳依依,層層疊疊,隨風起舞,美輪美奐,妙錦突然想起一首詩。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河水碧波蕩漾,水光瀲灩,婀娜多姿的柳枝在水麵上輕輕飄動,似夢似幻,如同仙境。
想不到他也帶著龍駒過來喝水。
見妙錦陶醉在美景中,他伸手折了把柳枝,飛快操弄著,翻折幾次,將枝葉劈開穿過,一會兒的功夫,變戲法似地做成一個風車。
妙錦驚得目瞪口呆,一臉崇拜地接過風車,鼓起嘴巴,猛吹了口氣,風車竟然骨碌碌地轉起來,枝條的片葉子猶如蝶翼,像是在振翅欲飛。
真是個心思巧妙的暖男!妙錦的心不由得泛起絲絲漣漪,每絲波痕都溢滿了微微眩暈似的愉悅。
他一邊為駿馬梳理毛發,一邊說:“五弟被召回京師了”。
“有燉也回來了?”妙錦清澈的眸子瀲灩閃光。
他的眸色一暗,手稍微一頓,悶聲道:“回來了”。
不知為何,他話音裏似乎帶著絲不悅,也許是在擔心周王一家人的安全,妙錦寬慰道:“有三哥幫忙勸解,今上不會對周王下黑手的”。
他神情一怔,苦笑了一下,“也許吧”。
為防萬一,朱棣讓胡騎指揮欸台率十二人,一人兩馬,火速北返,探察消息。
這隊偵察騎兵到達鄒縣,去河邊取水時,正巧撞見河對岸朝廷的運糧兵也在取水,於是趁其不備,發起猛攻。對方猝不及防,慌忙應戰,兩名千戶被擒。
二人十分識趣,主動交待了平安等人的動向。
原來,平安得知燕兵南下後,立即率四萬兵馬,緊緊跟在後麵,雖然尚未出手,但一直威脅著燕兵的背後。
燕兵繼續南下的話,必須先將這個大尾巴一舉擊潰。
二月初一,何福、平安、陳暉派兵前往濟寧,盛庸發兵淮上。
朱棣聞訊後,派兵襲擊其糧道。
二月二十一,朱棣率軍進逼徐州城下,徐州守軍出城迎戰,戰敗後,退後城內,從此,緊閉城門,據城固守。
朱棣不再繼續攻城,帶兵繼續南下,三月初一,逼近宿州,並於八天後,到達渦河,平安所部仍尾隨其後。
朱棣拿出輿圖,分析平安的行進路線,平安追過來有兩條路可選:其一,渦河一帶地勢險峻,林木茂密,便於燕兵設伏;其二,淝河一帶,地勢比較平坦、植被相對稀疏。
朱棣判斷,平安將選擇走淝河這條線,他故布疑兵,派遊騎阻緩其行進速度,同時率軍飛速直奔淝水,打算在淝河迎擊平安。
然而,燕兵抵達淝河後連續等了好幾天,始終平安沒見追來。
朱棣等得有些心焦,為什麽呢?
他原本預料平安馬上就會尾隨而至,一到淝河,便下達了立即迎敵的命令,並沒打算長期設伏,因此將士們攜帶的糧草十分有限。
眼看幹糧很快要吃完了,敵人卻久等不來,著實讓人進退兩難。
正當朱棣急得團團轉時,夜裏派出去偵察的哨探打馬疾馳而回,他們聽到了平安營帳的更鼓聲。
朱棣頓時喜出望外,這說明,敵人就在不遠處。
於是,朱棣連夜向將士們安排作戰部署。
三月十四黎明,王真等人奉命設下埋伏,誘惑敵人,將士們用上等絲帛包裹束草偽裝成金銀細軟扔在平安所部的必經之路上。
平安的部眾追來時,紛紛下馬去撿,王真趁機出動,伏兵四起,將追兵圍了個嚴嚴實實,麈戰不休。
正打得難解難分之時,平安率主力一擁而至。
王真被圍困在裏麵,拚死力戰,連砍數人,仍無法脫身,最終寡不敵眾,深受重創,揮劍自刎。
強將手下無弱兵,平安驍悍無比,他的部眾也一向以勇猛善戰著稱。
王真在誘敵時戰死,朱棣的作戰計劃被打亂。
當朱棣得知王真陣亡時,平安已經率軍趕到,朱棣隻能下令迎戰。
平安麾下一名番將,名為火耳,格外驍勇,見朱棣親自上陣,大聲高呼著,挺槊向前,直奔朱棣而來。
大有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之勢。
形勢萬分危急,燕兵將士急忙放箭阻截,火耳灰者的戰馬在距離朱棣十餘步遠的地方中箭跌倒,他本人也被生擒。
火耳灰者本是燕山護衛的猛將,靖難之役前被朝廷調到京師,出任平安的偏將。
朱棣不計前嫌,視他為燕王府舊人,令其歸隊,當夜便他擔任帶刀宿衛,守在自己營帳外,對他信任有加。
火耳灰者深受感動,自從回到燕王身邊,便忠心耿耿,誓死效力。
火耳灰者對燕王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妙錦從中嗅到一絲重要的信息。
火耳灰者並不在意效命於建文帝還是燕王,也沒有燕王篡逆的概念,並不像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儒臣那樣否定和排斥朱棣,這或許反映出當時大多數武將的普遍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