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私塾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家種林大夫的宅基地是講好的一年一百斤糧食。
葉老大又摘了點青菜,裝了幾個南瓜一起給林大夫帶過去。
林大夫在城裏租房子,花錢的地方多,自家菜園子裏的菜不需要花錢。
葉老大帶著葉清送完雞蛋後,才去了林大夫家。
林大夫租的是一個小院子,裏麵三間房子,兩間住人,剩下的一間是灶房。
“林大夫在家嗎。”葉老大看著門沒鎖,就喊了起來。
“來了,在家呢,誰呀。”林大夫從屋子裏走了出來。
“林爺爺,我是清丫,我爹來給你送東西了。”葉清也開口道。
“清丫來了,快進來快進來,怎麽還給我帶這麽多東西,你們留著吃。”林大夫看著擺了一地的菜。
“林大夫沒多少,都是家裏自己種的,給你嚐嚐。家裏的糧收了,給你送糧來了。”葉老大也客氣的說。
葉清幫著把地上的菜都拿了進去,林家收拾的很幹淨,院子裏還有個小花園。
“林爺爺,軒哥哥呢,隻有你自己在家。”
“清丫又長高了,你軒哥哥去私塾了,晚上才能回來呢。”
葉老大有些好奇,“林大夫,軒哥兒在哪上私塾呢,先生怎麽樣。”
“那個夫子學識還不錯,脾氣也好,教學也認真。是個舉人辦的,年紀大了不打算在考了,就收幾個學生教教。今年剛開始,才去了五六個學生。”林大夫打聽了好幾個人才把夫子的情況了解清楚。
葉清又問道:“夫子收學生有什麽要求嗎。”
“收人之前要見見學生,不收沒有基礎的,第一次帶學生,要求嚴一點。”
“林爺爺我家裏幾個哥哥也能來學嗎,他們在逃荒前都學了兩年了,不算沒基礎。”
葉老大也想起了家裏的兒子和侄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現在家裏條件好了,也能讓孩子在學幾年了。
葉老大拉著林大夫的手打聽起來,家裏的孩子有一兩個有出息的,葉家就能在武安城站住腳了。
葉老大問清地址後就帶著葉清回去了,回家商量一下上私塾的事情。
葉老大先和葉老漢商量了一下,兩人都覺得孩子還是要在讀幾年書。
葉老大把三個兒子叫了過來,“把你們喊過來,是想商量點事情,林大夫的孫子去私塾了,你們也去讀兩年吧。”
葉大郎先開了口:“爹我就不去了,我都這麽大了,不想和一群孩子一起讀書,我想留在家裏幹活,都去讀書了,家裏也忙不完。”
葉老大心裏也是讚同的,大郎十七了,再過一兩年可以娶媳婦了,現在家裏的生意也要有人幹。
葉二郎有點猶豫,他挺喜歡讀書的,隻是自己年紀大了,也讀不出來什麽,還不如留在家裏養鴨子賺錢。
“爹我也不去讀了,家裏喂的這些雞鴨,也需要人。”葉二郎也做出了選擇。
葉五郎才十一歲,逃荒前在村裏也在讀書。葉五郎還沒來的及說話,葉老大就決定了,大郎二郎留在家裏,五郎去私塾讀書。
葉老漢又讓孫子去把閨女兒子都叫了來,有孩子願意讀書就一起去。
葉老二聽了這事很是認同,家裏有能力,孩子願意學,就去上兩年。學的好的繼續讀,學的不好還能城裏找個賬房做做。
孫家聽到姑姑打算把兩個孩子都送去讀書也是讚同的,家裏地不多,幾個大人忙活的過來。
現在又在集市上賣田螺,每天也能掙個三四百文,兩個孩子的讀書錢還能能拿的出來的。
兩個孩子認點字,以後去城裏找份活 ,比在土裏刨食強。
第二天一早,葉老大家的五郎,葉老二家的六郎,老三家的四郎和七郎。還有姑姑家的兩個孩子一起坐著牛車去城裏。
葉老二和葉老三也不放心這些孩子,也趕著牛車一起去了。
到了城裏私塾的位置,幾人在外麵聽著裏麵朗朗讀書聲, 很是羨慕。
葉老大先去敲門,敲了好一會,才有一個婆子來應聲。
“嬸子,這是薑夫子家嗎,我們帶了幾個孩子給先生看看,要是合適就留下來讀書。”
那個婆子打量了一眼葉老大,又看了幾個少年。
幾個孩子出門前都換了幹淨合身的衣服,再加上葉家人都長的不錯,看上去都很俊秀。
婆子也很客氣,“各位等一下,我去稟告老爺。”
幾人又等了一會,婆子才出來帶他們進去。
薑夫子在偏廳裏接待了他們,旁邊就是孩子們讀書的地方,葉老大一眼就看到了林文軒,一身書生氣。
葉老大恭敬的行了一個禮,才說了想送家裏幾個孩子來讀書。
薑夫子帶著幾個少年去了內室,一一考教起來。
葉家三兄弟焦急的在外麵等著,想起來走走,又怕失禮,隻能在椅子上不停的換著姿勢。
又等了一刻鍾,薑先生才帶著幾個孩子走了出來。
薑先生先拱手行了一禮,才開口道:“這幾個孩子都不錯,我都留下了,你們回去準備準備,後天來上課。”
葉老大又謝了一次薑先生,才帶著幾個孩子回去了。
家裏人聽到孩子們都能去讀書,很是高興。葉老漢忙著幫幾個孩子編竹箱,用來裝書。
周氏三妯娌也坐不住了,家裏今年都沒有做新衣服,她們叫上葉姑姑,一起去城裏買布料。
葉清常去城裏賣東西,對城裏很熟悉。葉大郎趕車帶著幾人去了劉氏布莊,這家店的布料都很好,價格也合適。
幾人剛到門口,就有夥計迎了過來。“幾位客官裏麵請,你們是買布料呢還是買成衣。”
“都帶我們看看,有合適的我們就買。”葉清先接口說。
夥計帶著幾人進了布莊,“幾位這裏是布料,男孩子適合灰色黑色。女孩子這款嫩綠的也很合適。”
“讀書人穿什麽樣子的,家裏孩子要去讀書了。”沈氏手裏摸著一批青色布料開口問夥計。
“大嫂,剛讀書的孩子你手裏這批就很適合,灰色黑色都合適。”
葉老大又摘了點青菜,裝了幾個南瓜一起給林大夫帶過去。
林大夫在城裏租房子,花錢的地方多,自家菜園子裏的菜不需要花錢。
葉老大帶著葉清送完雞蛋後,才去了林大夫家。
林大夫租的是一個小院子,裏麵三間房子,兩間住人,剩下的一間是灶房。
“林大夫在家嗎。”葉老大看著門沒鎖,就喊了起來。
“來了,在家呢,誰呀。”林大夫從屋子裏走了出來。
“林爺爺,我是清丫,我爹來給你送東西了。”葉清也開口道。
“清丫來了,快進來快進來,怎麽還給我帶這麽多東西,你們留著吃。”林大夫看著擺了一地的菜。
“林大夫沒多少,都是家裏自己種的,給你嚐嚐。家裏的糧收了,給你送糧來了。”葉老大也客氣的說。
葉清幫著把地上的菜都拿了進去,林家收拾的很幹淨,院子裏還有個小花園。
“林爺爺,軒哥哥呢,隻有你自己在家。”
“清丫又長高了,你軒哥哥去私塾了,晚上才能回來呢。”
葉老大有些好奇,“林大夫,軒哥兒在哪上私塾呢,先生怎麽樣。”
“那個夫子學識還不錯,脾氣也好,教學也認真。是個舉人辦的,年紀大了不打算在考了,就收幾個學生教教。今年剛開始,才去了五六個學生。”林大夫打聽了好幾個人才把夫子的情況了解清楚。
葉清又問道:“夫子收學生有什麽要求嗎。”
“收人之前要見見學生,不收沒有基礎的,第一次帶學生,要求嚴一點。”
“林爺爺我家裏幾個哥哥也能來學嗎,他們在逃荒前都學了兩年了,不算沒基礎。”
葉老大也想起了家裏的兒子和侄子,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現在家裏條件好了,也能讓孩子在學幾年了。
葉老大拉著林大夫的手打聽起來,家裏的孩子有一兩個有出息的,葉家就能在武安城站住腳了。
葉老大問清地址後就帶著葉清回去了,回家商量一下上私塾的事情。
葉老大先和葉老漢商量了一下,兩人都覺得孩子還是要在讀幾年書。
葉老大把三個兒子叫了過來,“把你們喊過來,是想商量點事情,林大夫的孫子去私塾了,你們也去讀兩年吧。”
葉大郎先開了口:“爹我就不去了,我都這麽大了,不想和一群孩子一起讀書,我想留在家裏幹活,都去讀書了,家裏也忙不完。”
葉老大心裏也是讚同的,大郎十七了,再過一兩年可以娶媳婦了,現在家裏的生意也要有人幹。
葉二郎有點猶豫,他挺喜歡讀書的,隻是自己年紀大了,也讀不出來什麽,還不如留在家裏養鴨子賺錢。
“爹我也不去讀了,家裏喂的這些雞鴨,也需要人。”葉二郎也做出了選擇。
葉五郎才十一歲,逃荒前在村裏也在讀書。葉五郎還沒來的及說話,葉老大就決定了,大郎二郎留在家裏,五郎去私塾讀書。
葉老漢又讓孫子去把閨女兒子都叫了來,有孩子願意讀書就一起去。
葉老二聽了這事很是認同,家裏有能力,孩子願意學,就去上兩年。學的好的繼續讀,學的不好還能城裏找個賬房做做。
孫家聽到姑姑打算把兩個孩子都送去讀書也是讚同的,家裏地不多,幾個大人忙活的過來。
現在又在集市上賣田螺,每天也能掙個三四百文,兩個孩子的讀書錢還能能拿的出來的。
兩個孩子認點字,以後去城裏找份活 ,比在土裏刨食強。
第二天一早,葉老大家的五郎,葉老二家的六郎,老三家的四郎和七郎。還有姑姑家的兩個孩子一起坐著牛車去城裏。
葉老二和葉老三也不放心這些孩子,也趕著牛車一起去了。
到了城裏私塾的位置,幾人在外麵聽著裏麵朗朗讀書聲, 很是羨慕。
葉老大先去敲門,敲了好一會,才有一個婆子來應聲。
“嬸子,這是薑夫子家嗎,我們帶了幾個孩子給先生看看,要是合適就留下來讀書。”
那個婆子打量了一眼葉老大,又看了幾個少年。
幾個孩子出門前都換了幹淨合身的衣服,再加上葉家人都長的不錯,看上去都很俊秀。
婆子也很客氣,“各位等一下,我去稟告老爺。”
幾人又等了一會,婆子才出來帶他們進去。
薑夫子在偏廳裏接待了他們,旁邊就是孩子們讀書的地方,葉老大一眼就看到了林文軒,一身書生氣。
葉老大恭敬的行了一個禮,才說了想送家裏幾個孩子來讀書。
薑夫子帶著幾個少年去了內室,一一考教起來。
葉家三兄弟焦急的在外麵等著,想起來走走,又怕失禮,隻能在椅子上不停的換著姿勢。
又等了一刻鍾,薑先生才帶著幾個孩子走了出來。
薑先生先拱手行了一禮,才開口道:“這幾個孩子都不錯,我都留下了,你們回去準備準備,後天來上課。”
葉老大又謝了一次薑先生,才帶著幾個孩子回去了。
家裏人聽到孩子們都能去讀書,很是高興。葉老漢忙著幫幾個孩子編竹箱,用來裝書。
周氏三妯娌也坐不住了,家裏今年都沒有做新衣服,她們叫上葉姑姑,一起去城裏買布料。
葉清常去城裏賣東西,對城裏很熟悉。葉大郎趕車帶著幾人去了劉氏布莊,這家店的布料都很好,價格也合適。
幾人剛到門口,就有夥計迎了過來。“幾位客官裏麵請,你們是買布料呢還是買成衣。”
“都帶我們看看,有合適的我們就買。”葉清先接口說。
夥計帶著幾人進了布莊,“幾位這裏是布料,男孩子適合灰色黑色。女孩子這款嫩綠的也很合適。”
“讀書人穿什麽樣子的,家裏孩子要去讀書了。”沈氏手裏摸著一批青色布料開口問夥計。
“大嫂,剛讀書的孩子你手裏這批就很適合,灰色黑色都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