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秀寶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過了半個時辰,還是沒有消息傳來,葉老漢急得在院子外轉圈圈。
幾個讀書的回來了,葉老漢讓兩個外孫吃完再回去。
家裏現在正忙,顧不上給他們做飯。
孫家兩兄弟聽說葉秋在生妹妹,兩人都很著急,隨便吃了兩口,就往家跑。
“孫航,回去看看,一會來給我說說情況。”葉老漢在後麵叮囑著。
“好的外公。”兩個孩子撒腿往家跑。
“老大,兩個孩子回去多久了,怎麽還沒回來。”葉老漢心情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急地等待著消息。
“爹沒多久,一柱香的時間。”葉老大在井邊提水,挑到後院喂牛。
葉老漢心裏著急,拿了柳條編筐子,手裏有點事情做,時間也能快一點。
葉清在蒸包子,蒸好了給姑姑家送去,晚上估計沒有時間做飯。
還給葉秋熬了小米粥,蒸了雞蛋羹,等生了吃點再休息。
“外公,我娘生了。外婆讓我來告訴你,我娘和妹妹都好著呢。”孫航的聲音裏帶著激動。
“好好好,讓你娘好好休息。”葉老漢放心了,正好包子蒸好了,也有了心情吃東西。
葉清把給姑姑做的吃的,還有一些包子,放在籃子裏,讓表哥帶回去。
過了一會,李氏帶著三個兒媳回來了。四人嘴唇幹燥,臉上卻帶著笑容。
“他爹,秋丫頭生了個閨女,胖乎乎的,可算是如了孫家的意。”李氏坐在凳子上,手裏拿著杯水在喝。
葉清和大哥幫著幾人盛飯,吃完早點去休息,都累了一天。
這也算是家裏的喜事,大家累點也高興。
第三天孫家正式來報喜,帶了豬肉紅糖過來。
葉家接了東西,定好滿月去送粥米。
小孩子剛生下來很脆弱,村裏的習俗是滿月再去看。
孫家對葉秋好,娘家也放心,定定心心的等到日子去過滿月。
到了滿月這天,李氏帶著三個兒媳去送粥米,帶了一筐饃,還有給娃娃的小衣服。沈氏還帶了葉老二做的搖籃,還有小推車。
一個月的小娃娃已經長開了,白白胖胖的,很討人喜歡。
葉清趴在旁邊看著小團子睡得香甜,長長的睫毛,偶爾動一動,很可愛。
“姑姑,寶寶起名字了嗎。”
“起了,你姑父起的,叫孫秀。”葉秋愛憐的看了一眼孩子。
“秀寶,我是姐姐,快點長大,我帶你出去玩。”葉清小聲的說著。
幾個大人看著葉清孩子氣的樣子,笑成一團。
看完孩子,帶著孫奶奶回的紅雞蛋,回去給鄰居分分,大家都沾沾喜氣。
天漸漸冷了,早起要穿厚衣服,村裏馬上又要開始燒炭。
看著家裏人都在忙碌,二哥為了自己的理想,每天在店裏忙到很晚。
五哥早起先背書,晚上練了大字在睡覺。
葉清有點迷茫,靠養兔子能實現自己的地主夢嗎。
花生曬幹收起來,地窖和院子都沒地方放了,隻能每個房間都堆一點。
葉清坐在屋門口,在那思考以後能幹什麽。
看著院子裏堆的紅薯,心裏冒出一個想法。
葉老大正在往車上裝雞蛋,準備送去城裏。
葉清起身走過去,“爹我跟你一起去城裏,我有個想法,想去趟城裏的雜貨鋪子。”
葉老大是個疼孩子的,讓葉清多穿件衣服,甩著鞭子,趕著騾子,出了家門。
等送完雞蛋,葉清和葉老大兩人去了城裏的雜貨鋪。
“掌櫃的,這個粉條是哪裏產的,是我們武安城自己做的嗎。”葉清拿起一把粉條問著。
“外邊商隊帶來的,好吃有勁道,客官帶點回去。”雜貨鋪掌櫃的熱情的介紹著。
“我不是來買粉條的,是想問問你們收嗎,我們村剛開了一個作坊。”葉清先來市場找一下銷路。
掌櫃的一聽不是來買粉條的,臉上的笑容淡了。聽到是做粉條的,又來了興趣。
“你們帶點來看看,要是品質好,價格合適,我們再談。”
葉老大很驚訝閨女說的話,但當著外人的麵,也沒拆台。
等出了鋪子,葉老大忍不住問閨女。“清丫,村裏沒有粉條,你怎麽騙人家。”
“爹我來找找銷路,要是有人買,我想開一個。”
“清丫,家裏沒人會做這個。”葉老大臉上都是擔心。
“爹你還記得在路上,我給了一個帶孩子的老人一個饃,我陪著他走了一段。他為了感謝我,給我詳細的說過。”葉清隨便編了一個理由,其實是她以前去粉條場打工掙學費的時候學的。
葉老大還是一臉擔憂,隻聽聽就開作坊,感覺不是很靠譜。
葉清看著葉老大想說什麽,又不好開口的樣子。接著說,“爹我就找三四個人,先開個小的,要是生意好,在做大。”
葉老大放心了,人少做的不多,要是賣不出去,幾家人分分,也算支持孩子。
走了幾家,葉清總結了一下,要走便宜多銷的路子。
先把名聲打出去,再慢慢增加種類。
回到家,葉清就忙活起來。先解決作坊開在哪,再找人。
家裏肯定是沒地方,再建一個房子,成本又太高,不劃算。
葉清帶著旺財滿村溜達,尋找合適的地方。隻是靠山村是新建的,根本沒有閑院子。
葉汐和葉湘聽說葉清要開作坊,來找葉清玩,幫著出出主意。
聽到葉清的問題,葉湘眼珠子一轉,想到一個合適的地方。
“清丫,議事廳後院,一直沒人用。村裏有事,都在前邊。”
葉清回想了一下院子的布局,議事的地方,當時蓋的是兩進宅子。
隻是現在村裏事少,後邊沒用到。
議事廳第二進宅子,有好幾間房空著,還能當倉庫用。
葉清從板凳上蹦起來,“姐,你真的幫了我大忙,我馬上去問問裏正爺爺。”
葉清一溜煙的去了裏正家,“裏正爺爺,在家呢。”
“清丫來了,是來問燒炭的事嗎。看好日子了,五天後開工。”裏正還以為葉清來關心燒炭的事情。
“裏正爺爺,我不是為了這事來的。我是來問問議事廳後麵的宅子出租嗎,我想租了開個粉條作坊。”
幾個讀書的回來了,葉老漢讓兩個外孫吃完再回去。
家裏現在正忙,顧不上給他們做飯。
孫家兩兄弟聽說葉秋在生妹妹,兩人都很著急,隨便吃了兩口,就往家跑。
“孫航,回去看看,一會來給我說說情況。”葉老漢在後麵叮囑著。
“好的外公。”兩個孩子撒腿往家跑。
“老大,兩個孩子回去多久了,怎麽還沒回來。”葉老漢心情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急地等待著消息。
“爹沒多久,一柱香的時間。”葉老大在井邊提水,挑到後院喂牛。
葉老漢心裏著急,拿了柳條編筐子,手裏有點事情做,時間也能快一點。
葉清在蒸包子,蒸好了給姑姑家送去,晚上估計沒有時間做飯。
還給葉秋熬了小米粥,蒸了雞蛋羹,等生了吃點再休息。
“外公,我娘生了。外婆讓我來告訴你,我娘和妹妹都好著呢。”孫航的聲音裏帶著激動。
“好好好,讓你娘好好休息。”葉老漢放心了,正好包子蒸好了,也有了心情吃東西。
葉清把給姑姑做的吃的,還有一些包子,放在籃子裏,讓表哥帶回去。
過了一會,李氏帶著三個兒媳回來了。四人嘴唇幹燥,臉上卻帶著笑容。
“他爹,秋丫頭生了個閨女,胖乎乎的,可算是如了孫家的意。”李氏坐在凳子上,手裏拿著杯水在喝。
葉清和大哥幫著幾人盛飯,吃完早點去休息,都累了一天。
這也算是家裏的喜事,大家累點也高興。
第三天孫家正式來報喜,帶了豬肉紅糖過來。
葉家接了東西,定好滿月去送粥米。
小孩子剛生下來很脆弱,村裏的習俗是滿月再去看。
孫家對葉秋好,娘家也放心,定定心心的等到日子去過滿月。
到了滿月這天,李氏帶著三個兒媳去送粥米,帶了一筐饃,還有給娃娃的小衣服。沈氏還帶了葉老二做的搖籃,還有小推車。
一個月的小娃娃已經長開了,白白胖胖的,很討人喜歡。
葉清趴在旁邊看著小團子睡得香甜,長長的睫毛,偶爾動一動,很可愛。
“姑姑,寶寶起名字了嗎。”
“起了,你姑父起的,叫孫秀。”葉秋愛憐的看了一眼孩子。
“秀寶,我是姐姐,快點長大,我帶你出去玩。”葉清小聲的說著。
幾個大人看著葉清孩子氣的樣子,笑成一團。
看完孩子,帶著孫奶奶回的紅雞蛋,回去給鄰居分分,大家都沾沾喜氣。
天漸漸冷了,早起要穿厚衣服,村裏馬上又要開始燒炭。
看著家裏人都在忙碌,二哥為了自己的理想,每天在店裏忙到很晚。
五哥早起先背書,晚上練了大字在睡覺。
葉清有點迷茫,靠養兔子能實現自己的地主夢嗎。
花生曬幹收起來,地窖和院子都沒地方放了,隻能每個房間都堆一點。
葉清坐在屋門口,在那思考以後能幹什麽。
看著院子裏堆的紅薯,心裏冒出一個想法。
葉老大正在往車上裝雞蛋,準備送去城裏。
葉清起身走過去,“爹我跟你一起去城裏,我有個想法,想去趟城裏的雜貨鋪子。”
葉老大是個疼孩子的,讓葉清多穿件衣服,甩著鞭子,趕著騾子,出了家門。
等送完雞蛋,葉清和葉老大兩人去了城裏的雜貨鋪。
“掌櫃的,這個粉條是哪裏產的,是我們武安城自己做的嗎。”葉清拿起一把粉條問著。
“外邊商隊帶來的,好吃有勁道,客官帶點回去。”雜貨鋪掌櫃的熱情的介紹著。
“我不是來買粉條的,是想問問你們收嗎,我們村剛開了一個作坊。”葉清先來市場找一下銷路。
掌櫃的一聽不是來買粉條的,臉上的笑容淡了。聽到是做粉條的,又來了興趣。
“你們帶點來看看,要是品質好,價格合適,我們再談。”
葉老大很驚訝閨女說的話,但當著外人的麵,也沒拆台。
等出了鋪子,葉老大忍不住問閨女。“清丫,村裏沒有粉條,你怎麽騙人家。”
“爹我來找找銷路,要是有人買,我想開一個。”
“清丫,家裏沒人會做這個。”葉老大臉上都是擔心。
“爹你還記得在路上,我給了一個帶孩子的老人一個饃,我陪著他走了一段。他為了感謝我,給我詳細的說過。”葉清隨便編了一個理由,其實是她以前去粉條場打工掙學費的時候學的。
葉老大還是一臉擔憂,隻聽聽就開作坊,感覺不是很靠譜。
葉清看著葉老大想說什麽,又不好開口的樣子。接著說,“爹我就找三四個人,先開個小的,要是生意好,在做大。”
葉老大放心了,人少做的不多,要是賣不出去,幾家人分分,也算支持孩子。
走了幾家,葉清總結了一下,要走便宜多銷的路子。
先把名聲打出去,再慢慢增加種類。
回到家,葉清就忙活起來。先解決作坊開在哪,再找人。
家裏肯定是沒地方,再建一個房子,成本又太高,不劃算。
葉清帶著旺財滿村溜達,尋找合適的地方。隻是靠山村是新建的,根本沒有閑院子。
葉汐和葉湘聽說葉清要開作坊,來找葉清玩,幫著出出主意。
聽到葉清的問題,葉湘眼珠子一轉,想到一個合適的地方。
“清丫,議事廳後院,一直沒人用。村裏有事,都在前邊。”
葉清回想了一下院子的布局,議事的地方,當時蓋的是兩進宅子。
隻是現在村裏事少,後邊沒用到。
議事廳第二進宅子,有好幾間房空著,還能當倉庫用。
葉清從板凳上蹦起來,“姐,你真的幫了我大忙,我馬上去問問裏正爺爺。”
葉清一溜煙的去了裏正家,“裏正爺爺,在家呢。”
“清丫來了,是來問燒炭的事嗎。看好日子了,五天後開工。”裏正還以為葉清來關心燒炭的事情。
“裏正爺爺,我不是為了這事來的。我是來問問議事廳後麵的宅子出租嗎,我想租了開個粉條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