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費力不小,收效不大的事情,晉王實在提不起興趣來,所以那信看過之後,便隨意放到了一邊,不予理會了。


    然而,沒過幾天,楊堅朝會之後與眾人閑聊之時,卻提到了今年科舉之事。


    “牛弘(時任吏部尚書)——今年京試準備的如何?”楊堅問道。


    牛弘頓了一頓,當下認真道:“回陛下,早前薛侍郎來岐山奏對,與臣商量過關於今年科舉京試的事情,一應事務都已安排妥當,請陛下放心。”


    “安排妥當?”楊堅好奇地問道:“你是如何安排的?”


    牛弘想了想,道:“所謂‘科舉’,是謂:分科選士,選舉人才。


    主試設明經和秀才兩科,‘明經’察儒家經典(選擇填空,如:三人行——下一句?),‘秀才科’察治國方略,先試策,再考雜文(閱讀理解+5000字的小作文)


    除此以外,還有特設科目,如明法(律法考試),明字(文字理論和書法)、明算(算術理論)等共六科。


    相應的考題、考場皆在安排之中,待臣再與薛侍郎再行商討之後,再奏報於陛下。”


    楊堅聽完,點了點頭,道:“裏仁(牛弘字)做事嚴謹明了,朕還是放心的。不過——科舉選士乃朕嘔心所出,事關天下才子人心歸屬,吏部不可輕視。”


    牛弘頓了頓,連忙應道:“臣遵旨。”


    楊堅看了看眾人,道:“你們呀,是不知道朕的用心,隻當科舉不過是一時之選。


    可你們不知,朕為了推行這科舉,得罪了多少世家。世人不理解朕,連朕的兒子都不與朕齊心。


    如今太子在京中輔政,朕聽說他日夜辛勞,可怎不見他對科舉上心?也不知他天天再忙些什麽?”


    楊堅似是在抱怨,可眾人聽著卻是一身的冷汗,柳述回道:“回陛下,昆州、桂州、南寧州生亂日久,若不強加遏製,恐有漫延之勢。


    太子殿下在東宮日夜憂心,與朝中臣子商量如何平叛。


    這犯上作亂,畢竟關乎著江山安穩,太子無心顧及科舉,也是情理之中。”


    楊堅聽罷,輕輕哼了一聲,陰陽怪氣道:“原來是這樣啊,朕還以為太子故意要冷落科舉選士呢!”


    柳述頓了一下,反駁道:“陛下,太子雖身負監國之職,身邊卻沒有多少可用之人。


    就比如這科舉選士,並非是太子不想理會,而是因為此次主管科舉的牛尚書人在仁壽宮,太子即便想問問科舉的事,也無人可問呀!”


    楊堅聽罷,嗬嗬一笑,道:“無人可問?難不成薛道衡(吏部侍郎)是個死人麽?牛裏仁即便人在仁壽宮,都能顧及到此次京試的考場安排,朕不信太子人在京城,都管不了吏部的事。”


    柳述心頭一滯,又開口為太子辯駁道:“可陛下有沒有想過,不隻是吏部,其他各部的主要官員要麽跟著陛下到了仁壽宮,要麽時常往返於仁壽宮與大興宮之間。


    太子在京中監國,實在是無人可用……”


    說到這裏,柳述頓了一下,一步上前,行了一禮,鄭重道:“陛下,臣請旨回京,協理太子監國,為陛下分憂。”


    楊堅氣得臉色隱隱發青,忍了半天,陰聲道:“原來太子失責,是朕的過錯!”


    柳述連忙答道:“臣不是這個意思,臣隻想為太子出力,也是為陛下分憂。”


    楊堅被氣笑了,道:“柳述啊柳述,你對太子可真是忠心,為了給太子出力,連朕都不顧了。”


    柳述抬起頭來,眼中倒也沒有害怕,隻是平靜地解釋道:“臣冤枉,臣不想讓陛下與太子離心,臣希望陛下可以愛重太子。


    儲君之位關乎民心安穩,陛下與太子和睦——則天下安,此是兒臣之幸,也是朝堂之幸,更是江山萬民之幸,請陛下三思。”


    楊堅隻覺心中有火,卻不知該怎麽發出來,隻得咬著牙道:“科舉選士是吏部的事,你一個兵部尚書,回去做什麽?”


    柳述一噎,剛剛他為太子抱不平,可誰知楊堅胡攪蠻纏,生生把話轉了回去。


    柳述正想著怎麽反駁,偏偏身邊有一個實心眼的牛弘。


    這件事說到底是由科舉而起,而主管科舉的正是牛弘,眼見楊堅說到此處,牛弘也本著為君分憂的心情,當下便起身行禮道:“陛下說得有理,臣願即刻回京,主理科舉之事,請陛下允準。”


    楊堅狠狠瞪了牛弘一眼,心道,你出來添什麽亂!


    眼見楊堅神色十分不好,旁聽的漢王忽然開口道:“父皇,兒臣有話要說。”


    楊堅壓下心中的火氣,道:“準奏。”


    漢王看了看柳述和牛弘,開口道:“兒臣以為科舉選士,即為舉天下之才為國所用,此乃國之大事,不可輕視。


    每年年底官員大考,考得是百官,而百官從哪裏來?


    父皇創科舉之製,為得是讓天下才子各歸其用,日後這百官也是要從科舉中來。


    今年是學子入京應試第一年,若隻靠吏部主理,怕是讓學子們會自覺輕視,而百官也會對科舉不甚重視。”


    楊堅聽著點了點頭,道:“吾兒言之有理,你覺得當如何處理?”


    漢王開口道:“兒臣以為,如牛尚書所言,牛尚書確實應該即刻回京,主理科考。除此以外,到底是天子選士,須由皇子坐鎮,以示重視。”


    楊堅聽完,臉色頓時緩和了起來,嘴角還掛著一絲笑意,道:“漢王此言甚合朕意。”


    柳述一聽,連忙應道:“漢王此言十分有理,請陛下即下詔旨,命太子殿下主理科舉之事,儲君監考,以示對天下學子的重視。”


    楊堅撇了柳述一眼,冷聲道:“算了吧,朕就不讓太子去得罪世家了!”


    楊堅說完,朝著漢王與晉王兩人掃了兩眼,終是將目光放到了漢王身上,接著開口道:“漢王,此事既然是你提出的,朕就命你回京,協同吏部主理今年科舉大考之事。”


    漢王剛想領命,晉王突然開口了,道:“回父皇,兒臣以為不妥。”


    楊堅愣了一瞬,開口問道:“晉王有何見解?”


    晉王回道:“回父皇,五弟婦剛剛生女,還不足滿月,怎好教弟婦車馬勞頓趕回京都呢?”


    漢王近一年來一直賦閑在京,好不容易有了新的差事,漢王自是不願錯過,於是開口道:“晉王兄不必擔心,漢王妃在仁壽宮好好養身子,我自己回京就行。”


    “誒——”晉王不滿道:“五弟糊塗,女子生產一遭,如過生死大關,弟婦剛剛產女,你便置她於不顧,一味將她推給母親,勞得母親照應。


    於夫而言,可謂不親,於子而言,可謂不孝。五弟此舉實為不妥,若傳到應試的學子耳中,科舉監考官是個不親不孝之人,如何服眾呢?”


    說到此處,晉王朝著楊堅行禮,道:“父皇,不若讓兒臣回京去吧,五弟若想建功立業,也得等弟婦出了月子才好。”


    漢王一聽,雖然心中不快,但卻無言以對。


    經過適才那一番爭論,晉王突然意識到,即便當下科舉的效用不盡如人意,但楊堅對科舉選士其實是十分重視的。


    結合了肖元元對科舉的熱情,晉王愈發覺得科舉選士不能草草了之。


    尤其若是科舉日後當真成了氣候,倒不失一個正大光明招賢納士的途徑,所以,這件事情一定要抓在自己手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亂世保命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月一江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月一江秋並收藏穿越亂世保命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