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六日淩晨,駐守城北和城東南的明霍聯軍開始撤退。
明霍聯軍剛撤出陣地,帖木兒的次孫皮埃爾就帶了三萬人馬從東南邊撲了過來。
皮埃爾本來奉命鎮守印度北部地區的,獲悉明軍從海路進入帖木兒帝國本土之後,連忙帶了三萬步騎回援。
他本來就是鬼精鬼精的一個人,再加上上次在和遼王帶領的明軍作戰中吃過大虧,這次救援更是謹慎。
他雖然在本土作戰,一路上仍然是偃旗息鼓、曉宿夜行,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部隊開到了城東南離明霍聯軍不到二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
哪怕那顏在明軍麵前連續吃了大虧,皮埃爾仍然穩如老狗,按兵不動,一直在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再狠狠地咬明軍一口。
負責明軍外圍警戒任務的霍爾木茲騎兵在關鍵時刻又偷了懶,沒有注意到眼皮子底下竟然來了三萬帖木兒援軍。
當駐守城東南的明霍聯軍接到撤退命令時,剛組建不久的一千霍爾木茲騎兵不等步兵撤退,就一馬當先,迅速撤退。
被拋棄的明軍步兵正忙著收卷鐵絲網,還沒來得及收啟地雷,帖木兒騎兵頓時地動山搖般地從山穀南邊殺了出來,雖然被明軍的地雷炸翻了數十人,進攻氣勢依然不減。
明軍步兵見敵軍人多勢眾,趕緊扔下戰馬輜重,退往身後一處更高的山頭固守待援。
皮埃爾發現對麵隻是一小股明軍,也不與之糾纏,留下一千步兵予以監視,自帶主力繼續北上,殺進克爾曼城與那顏會合。
他見北邊的明軍也在撤退,又迅速指揮一萬騎兵攻擊北邊的明軍,以六千步兵和六千騎兵在城西外麵迅速建立了三道阻擊陣地,隔斷城北明軍和城西南明軍主力的聯係。
皮埃爾還將四千騎兵和三千步兵留在手裏作為機動兵力。
吃過虧的皮埃爾這次也是擺出了牛刀殺雞的架勢來。
指揮城北明霍聯軍撤退的步兵營長孫玉,是一位曾經跟隨遼王征戰過西域的老兵,沙場經驗豐富。
他眼看離城西張石大營不到三十裏,南邊突然遠處塵土飛揚,鐵蹄聲轟鳴大地,知是有大隊敵軍騎兵殺到,連忙讓兩千霍國騎兵上前禦敵,自己率領明軍盡量向西撤退,靠近一處山腰,重新組織防禦。
但是,不到半個時辰,上前迎敵的兩千霍爾木茲騎兵就被打得鼻青臉腫,損失一千多人,隻剩下不到六百人折返回明軍隊伍,險些將正在組織防禦的明軍步兵給衝散,孫玉隻好讓他們下馬接替步兵挖戰壕,由明軍迎戰。
霍國騎兵戰力雖然拉垮,但畢竟為明軍爭取了近半個時辰的防禦時間。孫玉乘此機會,已經從容組織了四層火力防禦體係。
當敵軍衝到五、六百米遠的時候,明軍九門迫擊炮開始發威,炮彈不多,但是能嚇到對方不少戰馬。
當敵軍衝到二、三百米遠的時候,明軍二十輛戰車上的一窩蜂火箭開始發火,對方騎兵不得不開始迂回躲避。
當敵軍衝到一百米遠的時候,明軍倉促之下埋下的地雷開始發言,繼續稀釋對方騎兵的密度。
當敵軍衝到六、七十米遠的時候,衝擊速度已經從最初的時速四十公裏硬生生地降到了不到十公裏,相當於後世自行車的騎行速度,明軍兩百多支火槍開始發飆,不待步兵上刺刀,帖木兒騎兵已經損失三千多人,被迫停止了進攻。
下午,隨著明軍炮彈和火箭越來越少,帖木兒騎兵又壯著膽子對城北明軍發起第二波衝鋒。
但是,明軍已經構築了更為嚴密的防禦工事,靠著地雷陣和掣電銃硬是沒讓騎兵靠近鐵絲網和拒馬陣。
到了第二天上午,明軍又打退了敵軍的第三次進攻,彈藥已經所剩無幾,正準備和敵人拚刺刀的時候,張石已經率領主力殺到,對麵的帖木兒軍嚇得一哄而散。
原來正當城北明軍在撤退中被敵軍包圍的時候,張石也在城西南的中軍大營裏收到了帖木兒援軍已到的消息。
他找來幾個霍爾木茲潰兵問了問情況,知道帖木兒援軍多達數萬人,城東南守軍隻有一個連,隘口估計已經失守。
他冷靜分析了帖木兒援軍的意圖,如果對方來攻擊自己的大營,他倒是不懼這數萬帖木兒軍,剛好好整以暇,以逸待勞,圍點打援。
但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果帖木兒援軍去攻擊北邊的兄弟怎麽辦?
張石連忙找來手下幾位骨幹,說道:“敵人已經有數萬援軍到了,城東南的隘口陣地已經失守,城北孫玉那邊可能被圍住了,我準備派人去接應。”
騎一團團長白成說道:“如果派人去接應,我們圍點打援變成了被圍怎麽辦?城內的守軍還可能乘機出城夾擊。”
步兵營的營長崔海說道:“孫玉手下大多是處州兵,我們營大多是義烏兵,都是浙江老鄉。如果不救,打擊我軍士氣不說,作為一起萬裏遠征的兄弟,想想都是罪過。”
曾經參加過遼王西征的炮兵營長李二娃馬上說道:“記得當年駙馬耿璿被困吉祥城的時候,大家對救與不救也很猶豫,遼王就用十二漢將歸玉門的典故,激勵大家齊心協力營救,最終還是救出了駙馬爺。”
李二娃這麽一說,眾將齊齊點頭。
客串騎二團團長的馬三寶說道:“明軍現在隻有不到七天的幹糧,要救就全力以赴,不能和敵人糾纏,必須速戰速決。”
張石見大家多主張救援,就說道:“咱們都是生死相依的兄弟,一起來,也要一起回。但是這次救援又和遼王上次不一樣,我們不僅兵力少,沒有背嵬軍,又無城可守,所以必須使出全力去救援。”
眾將齊道:“全力以赴,不放棄,不拋棄。”
定下救援決心後,張石這時又對作戰參謀陳誠和一名叫翦勝的步兵連長說道:
“陳誠,你和翦勝帶一個步兵連、一個炮兵連和一千霍爾木茲騎兵堅守中軍大營。”
“注意用好地雷,防止城內敵軍偷襲。如果守好了,霍爾木茲騎兵還可以放出去撿漏殺敵。如果守不好,這霍爾木茲騎兵估計會潰散。無論如何,你們要堅持到我回來。”
陳誠長期在機關任職,擅長謀劃,並不擅長臨陣對決。
翦勝這個隻有二十出頭的回回,勇冠三軍,在攻占波斯灣中的霍爾木茲島時,第一個衝上島,後來又第一個殺進米斯卡城,屢立戰功。
張石對翦勝也十分欣賞,專門讓白成帶他和其他幾個回回去朝覲了聖地。
但是翦勝的謀略還有所欠缺,所以張石讓他和陳誠配合,互相取長補短。
翦勝見主將如此信任自己一個小小的連長,激動地說道:“保證完成任務,人在陣地在”。
陳誠也說道:“保證完成任務,人在,陣地也在。”
這就是陳誠,一字之差,頓顯自信本色。
張石也對陳誠更加放心,於是點齊人馬,重新排兵布陣,前去解救城北明軍。
明霍聯軍剛撤出陣地,帖木兒的次孫皮埃爾就帶了三萬人馬從東南邊撲了過來。
皮埃爾本來奉命鎮守印度北部地區的,獲悉明軍從海路進入帖木兒帝國本土之後,連忙帶了三萬步騎回援。
他本來就是鬼精鬼精的一個人,再加上上次在和遼王帶領的明軍作戰中吃過大虧,這次救援更是謹慎。
他雖然在本土作戰,一路上仍然是偃旗息鼓、曉宿夜行,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部隊開到了城東南離明霍聯軍不到二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
哪怕那顏在明軍麵前連續吃了大虧,皮埃爾仍然穩如老狗,按兵不動,一直在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再狠狠地咬明軍一口。
負責明軍外圍警戒任務的霍爾木茲騎兵在關鍵時刻又偷了懶,沒有注意到眼皮子底下竟然來了三萬帖木兒援軍。
當駐守城東南的明霍聯軍接到撤退命令時,剛組建不久的一千霍爾木茲騎兵不等步兵撤退,就一馬當先,迅速撤退。
被拋棄的明軍步兵正忙著收卷鐵絲網,還沒來得及收啟地雷,帖木兒騎兵頓時地動山搖般地從山穀南邊殺了出來,雖然被明軍的地雷炸翻了數十人,進攻氣勢依然不減。
明軍步兵見敵軍人多勢眾,趕緊扔下戰馬輜重,退往身後一處更高的山頭固守待援。
皮埃爾發現對麵隻是一小股明軍,也不與之糾纏,留下一千步兵予以監視,自帶主力繼續北上,殺進克爾曼城與那顏會合。
他見北邊的明軍也在撤退,又迅速指揮一萬騎兵攻擊北邊的明軍,以六千步兵和六千騎兵在城西外麵迅速建立了三道阻擊陣地,隔斷城北明軍和城西南明軍主力的聯係。
皮埃爾還將四千騎兵和三千步兵留在手裏作為機動兵力。
吃過虧的皮埃爾這次也是擺出了牛刀殺雞的架勢來。
指揮城北明霍聯軍撤退的步兵營長孫玉,是一位曾經跟隨遼王征戰過西域的老兵,沙場經驗豐富。
他眼看離城西張石大營不到三十裏,南邊突然遠處塵土飛揚,鐵蹄聲轟鳴大地,知是有大隊敵軍騎兵殺到,連忙讓兩千霍國騎兵上前禦敵,自己率領明軍盡量向西撤退,靠近一處山腰,重新組織防禦。
但是,不到半個時辰,上前迎敵的兩千霍爾木茲騎兵就被打得鼻青臉腫,損失一千多人,隻剩下不到六百人折返回明軍隊伍,險些將正在組織防禦的明軍步兵給衝散,孫玉隻好讓他們下馬接替步兵挖戰壕,由明軍迎戰。
霍國騎兵戰力雖然拉垮,但畢竟為明軍爭取了近半個時辰的防禦時間。孫玉乘此機會,已經從容組織了四層火力防禦體係。
當敵軍衝到五、六百米遠的時候,明軍九門迫擊炮開始發威,炮彈不多,但是能嚇到對方不少戰馬。
當敵軍衝到二、三百米遠的時候,明軍二十輛戰車上的一窩蜂火箭開始發火,對方騎兵不得不開始迂回躲避。
當敵軍衝到一百米遠的時候,明軍倉促之下埋下的地雷開始發言,繼續稀釋對方騎兵的密度。
當敵軍衝到六、七十米遠的時候,衝擊速度已經從最初的時速四十公裏硬生生地降到了不到十公裏,相當於後世自行車的騎行速度,明軍兩百多支火槍開始發飆,不待步兵上刺刀,帖木兒騎兵已經損失三千多人,被迫停止了進攻。
下午,隨著明軍炮彈和火箭越來越少,帖木兒騎兵又壯著膽子對城北明軍發起第二波衝鋒。
但是,明軍已經構築了更為嚴密的防禦工事,靠著地雷陣和掣電銃硬是沒讓騎兵靠近鐵絲網和拒馬陣。
到了第二天上午,明軍又打退了敵軍的第三次進攻,彈藥已經所剩無幾,正準備和敵人拚刺刀的時候,張石已經率領主力殺到,對麵的帖木兒軍嚇得一哄而散。
原來正當城北明軍在撤退中被敵軍包圍的時候,張石也在城西南的中軍大營裏收到了帖木兒援軍已到的消息。
他找來幾個霍爾木茲潰兵問了問情況,知道帖木兒援軍多達數萬人,城東南守軍隻有一個連,隘口估計已經失守。
他冷靜分析了帖木兒援軍的意圖,如果對方來攻擊自己的大營,他倒是不懼這數萬帖木兒軍,剛好好整以暇,以逸待勞,圍點打援。
但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果帖木兒援軍去攻擊北邊的兄弟怎麽辦?
張石連忙找來手下幾位骨幹,說道:“敵人已經有數萬援軍到了,城東南的隘口陣地已經失守,城北孫玉那邊可能被圍住了,我準備派人去接應。”
騎一團團長白成說道:“如果派人去接應,我們圍點打援變成了被圍怎麽辦?城內的守軍還可能乘機出城夾擊。”
步兵營的營長崔海說道:“孫玉手下大多是處州兵,我們營大多是義烏兵,都是浙江老鄉。如果不救,打擊我軍士氣不說,作為一起萬裏遠征的兄弟,想想都是罪過。”
曾經參加過遼王西征的炮兵營長李二娃馬上說道:“記得當年駙馬耿璿被困吉祥城的時候,大家對救與不救也很猶豫,遼王就用十二漢將歸玉門的典故,激勵大家齊心協力營救,最終還是救出了駙馬爺。”
李二娃這麽一說,眾將齊齊點頭。
客串騎二團團長的馬三寶說道:“明軍現在隻有不到七天的幹糧,要救就全力以赴,不能和敵人糾纏,必須速戰速決。”
張石見大家多主張救援,就說道:“咱們都是生死相依的兄弟,一起來,也要一起回。但是這次救援又和遼王上次不一樣,我們不僅兵力少,沒有背嵬軍,又無城可守,所以必須使出全力去救援。”
眾將齊道:“全力以赴,不放棄,不拋棄。”
定下救援決心後,張石這時又對作戰參謀陳誠和一名叫翦勝的步兵連長說道:
“陳誠,你和翦勝帶一個步兵連、一個炮兵連和一千霍爾木茲騎兵堅守中軍大營。”
“注意用好地雷,防止城內敵軍偷襲。如果守好了,霍爾木茲騎兵還可以放出去撿漏殺敵。如果守不好,這霍爾木茲騎兵估計會潰散。無論如何,你們要堅持到我回來。”
陳誠長期在機關任職,擅長謀劃,並不擅長臨陣對決。
翦勝這個隻有二十出頭的回回,勇冠三軍,在攻占波斯灣中的霍爾木茲島時,第一個衝上島,後來又第一個殺進米斯卡城,屢立戰功。
張石對翦勝也十分欣賞,專門讓白成帶他和其他幾個回回去朝覲了聖地。
但是翦勝的謀略還有所欠缺,所以張石讓他和陳誠配合,互相取長補短。
翦勝見主將如此信任自己一個小小的連長,激動地說道:“保證完成任務,人在陣地在”。
陳誠也說道:“保證完成任務,人在,陣地也在。”
這就是陳誠,一字之差,頓顯自信本色。
張石也對陳誠更加放心,於是點齊人馬,重新排兵布陣,前去解救城北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