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這逼格夠吧?”
“我這是小母牛坐火箭,牛逼壞了。”
洪武三十年中秋節過後,沈莊終於要去執行遼王探索東洋對岸新世界的任務去了。
其實對於遼王來說,這也算不上新世界。在他的大腦中,對那裏的大致地形地貌和重要資源還是有深刻印象的。
隻是為了遠航萬無一失,他將這個探索行動一推再推,準備充分再出發。
這一天,遼王親自到金州給沈莊送行,果然給沈莊送了一個天大的逼,包括“洪武號”、“懿文號”兩艘巨艦和“巨港號”大艦在內的龐大艦隊。
沈莊哪怕是從後世來的土豪也是震撼無比。
後兩艘都是剛剛列裝的新戰艦,船艙和炮位設計布局再次進行了優化,又改進了起錨機、升帆機,節省了不少水手,節約了不少船上空間,增加了乘員的舒適性。
新建造的懿文號沒有采取飛剪式設計,也沒有列裝過多的大炮,而是更多地采用了更保守的福船隔密艙設計。這樣雖然犧牲了一些速度,但也進一步增加了遠洋的安全性。
遼王甚至讓沈正在“懿文號”號上給沈莊建了一個舒適的套間,準備讓他老婆樸文姬隨他一起南下。
不過文姬已經懷上了二胎,海路很凶險,沈莊沒有同意帶。
遼王此時決定,在大明沒有成立統一的海軍部之前,暫時以駐防南洋和西洋的軍艦為基礎,先成立一個由王府直接管轄的遠洋艦隊,分駐南洋和西洋,由俞靖擔首任艦隊司令,劉江和馬三寶分任南洋和西洋分艦隊司令。
他對沈莊說道:“你暫時裝會逼,擔任這個遠洋艦隊的副司令。
沈莊不由一樂,伸出大手說道:“我他媽的是首任聯合艦隊副司令好不好,南洋分艦隊坐鎮太平洋,西洋分艦隊看守印度洋。我這回可真是隻手遮天,牛逼大發了。”
自從後世的包工頭穿越成江南首富的孫子後,沈莊身份轉變太快了,一會兒是廣寧中護衛僉事,一會兒是遼沈昌集團的董事,一會兒是沈陽中護衛同知,一會兒又是駐沈陽辦事處主任。
換句話說,他在廣寧軍區副司令、沈陽軍區副司令、官企高管、遼王首席經濟顧問和沈陽市長等內幾個崗位上都鍍過金。
沒想到現在,他竟然又成了聯合艦隊副司令,想不自我得瑟一下都很難。
九月底,在曹楚材的主持下,大遼東全麵啟動自遼東都司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複員工作。
對於遼王提出的複員工作,曹楚材是極力支持的。
不過他算的是經濟賬,適當擴大義務兵比例,遼王府每年可以至少節省五十萬兩銀子的軍費開支。
如果再加上大規模使用臨時工,取代水手和車兵,遼東每年軍費可能會減少一百萬兩銀子左右的開支。
遼王算的還有政治賬。
他覺得,讓更多的部落孩子和移民後代進入軍營,不僅僅可以通過他們,強化遼東居民保衛遼東、建設遼東的使命感,還可以通過軍營這個大學校,進行係統的掃盲教育,提高整個遼東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建設水平。
同時,一些退役的軍人還可以成為建設地方、穩定邊疆的新的領導力量。
他越來越感到,如果要同時推進海東和遼北兩大都司建設,光靠朝廷派來曆練鍍金的幾個進士,內地來的幾個落第秀才,還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這些人大多眼高手低,不願意紮根遼東。
而且,隨著遼東發展馬上要進入黃金期,遼東已經出現個許許多多像望山鋪這樣的鎮子,商業繁華,人口眾多,不亞於內地一個小縣。這就需要打破過去傳統的“王權不下縣”的粗放管理模式,派出人手進駐重要的鎮子,把管理和服務工作搞上去。
所以遼王結合老兵複員工作,又啟動了下一個新計劃:“王權下縣”。
到了十一月底,老兵複退工作與征兵工作基本同步結束。
為了推行“王權下縣”計劃,遼王結合這次遼東軍大規模複退,親自主持了一個專門針對複退軍官們辦的縣、鎮長培訓班,搞了一次別開生麵的座談會,對這些大老粗們傳經驗,教方法。
“王爺,當縣長有什麽竅門嗎?”
“沒什麽竅門,就是調查研究。”
“什麽是調查研究?”
“就是像你之前打仗一樣,要摸清任務、我情、敵情、時間、地形這五行。五行不定,輸個幹幹淨淨。咱當兵的人天生會調查研究,這是咱們的強項。”
“王爺,當了五、六年兵,這五行俺都會,可是咱不會摸老百姓啊!”
“你會生孩子吧?”
“會生,還生了倆。”
“聽說你剛娶媳婦的時候,你連媳婦的門朝哪開都不知道。這怎麽生的孩子?哈哈哈……”
“這不是天天摸索,熟能生巧嘛!嘿嘿嘿……”
“這當縣長也是一樣。你就把你管理的老百姓都當成你的媳婦,還是新娶進門的媳婦,天天摸索,認認真真摸索,總有一天會找到突破口,熟能生巧的。”
“王爺,老百姓那裏哪有什麽敵情?”
“就是老百姓有哪些需要官府幫忙解決的困難。”
“我怎麽知道老百姓有什麽困難?”
“那你就得去問老百姓了,有多少人沒有房子?有多少人沒娶上媳婦?有多少戶人家沒有農具、牲畜……隻要你們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知道老百姓在想什麽、缺什麽,然後幫他們解決掉,這就是解決敵情。”
“王爺,什麽是我情?”
“我情就是你要管理的這個縣、這個鎮有多少人口、壯丁,有多少耕牛、騾馬,哪些人適合種地,哪些人擅長養馬,哪些人會做生意,哪些人適合進廠子……”
“王爺,你讓我們當縣長還好說,怎麽還讓我們下去當鎮長,讓那些社長們自己管理不就行了嗎?”
“以前皇權不下縣,是因為沒有比你們更合適當鎮長的人才。現在本王之所以在每一個縣,都挑三到五個鎮,交由你們管理,是因為你們身上有天然的優勢,不能浪費了。”
“我們沒讀多少書,還有優勢?”
“你們也太謙虛了。你們在軍營裏培養了好多優良品質,什麽事情都要親力親為的作風,什麽事情都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什麽事情都要爭個第一的勁頭。禮部和吏部派來的官員們身上就沒有你們這些優良品質。”
當說到複員軍人身上的優良品質,遼王仿佛又有了靈感,滔滔不絕起來:
“你看那些通過讀書當官的老爺們有的隻是官老爺的官僚作風,上山怕硌了腳,下鄉怕傷了身份,幹個活還怕閃了腰,天天想發財,還裝著清高的樣子,鄙視商人。裝逼一個頂十個,幹活十個頂不上你們一個。”
“所以哩,他們隻能呆在縣衙裏,聘請個刀筆吏,寫個誰也不信的報告,吹吹誰也不信的牛皮政績。你讓他們上山下鄉,比吃屎還難!”
“如果你們會運用你們的優勢和長處,知道你們這個鎮上是種水稻好還是小麥好,是種土豆好還是種紅薯好,幹什麽最賺錢,你還愁把這個鎮治不好嗎?”
“三年以後,你們把這個鎮給治好了,也許不到三年,本王就升你們為縣長……”
在遼王的忽悠下,近百名行伍出身的千戶和營、連長們信心滿滿地脫下軍裝,走上新的工作崗位。
也有一些人在退役後,確實不適應地方工作,被燕王和寧王當成人才拉攏了過去,重新回到軍隊。這是後話。
不過,遼王在座談會上的這番深入淺出的“調查研究理論”,當晚就傳回了遼王府,明珠馬上說道:“王爺,你多少天沒有摸索了?”
遼王哭笑不得,隻好勉為其難,身體力行、深入淺出地又摸索了一把敵情。
放鬆之後,他又有了新的感悟:“什麽是道不遠行?道就在夫妻生活之中,道就在自己最心愛的人身上。”
縣、鎮長培訓班一結束,遼王對遼東、遼北和海東三個地方的衛所機構、行政機構及其人員幾乎重新調整了一下。
原先成立的各個屯衛全部取消,由相應的縣取代。管他是千戶、百戶還是斷事、經曆,一律都叫縣長,待遇也按人口規模確定。
人口十萬以下的小縣確定為正七品,人口在十萬以上的中縣確定為正六品,人口在三十萬以上的大縣確定為正五品。
各縣成立了五十到二百人不等的巡防營,相當於後世的警察,負責維持治安,費用從本縣財政收入中支出,也不會額外增加遼王府的負擔。
各縣之下的重要集市、碼頭、驛站、農場、廠礦附近,都成立了鎮。各鎮少則五、六百戶,多則五、六千戶。小鎮鎮長一般由連長擔任,大鎮鎮長由營長擔任,鎮長的權力不比內地的縣小多少。
安東中護衛人馬最終還是和海參崴衛合並了,在海參崴成立新的安東中護衛,原防區由長春中護衛和沈陽中護衛瓜分。
遼陽衛人馬也和安東衛合並了,在安東成立新的鴨綠江衛,原防區交由沈陽中護衛和金州衛接管。
火真到長春中護衛任指揮使去了,郭鎮升為遼東都司指揮同知兼遼王府駐金州辦事處主任,主要工作還是主持地方建設。
俞靖到海軍去了,戚祥接管了廣寧中護衛,仍然兼管著遼東的馬政和炮兵建設。用遼王的話說,戚祥現在是車馬炮指揮使,也是遼東最牛逼的指揮使,無論是海軍、陸軍,還是商民,都得求著他。
錦州、金州、長春、天鵝城、海參崴等幾個中心城市都按沈陽的標準全部配齊了軍政兩套係統人馬,慢慢實現了軍民分治,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去。
與此同時,內地商人們也按契約約定,做好了二十多個農場的準備工作,隻等來年開春就開幹。
遼王的心性越來越成熟了,大遼東的形勢也越來越好了。
“我這是小母牛坐火箭,牛逼壞了。”
洪武三十年中秋節過後,沈莊終於要去執行遼王探索東洋對岸新世界的任務去了。
其實對於遼王來說,這也算不上新世界。在他的大腦中,對那裏的大致地形地貌和重要資源還是有深刻印象的。
隻是為了遠航萬無一失,他將這個探索行動一推再推,準備充分再出發。
這一天,遼王親自到金州給沈莊送行,果然給沈莊送了一個天大的逼,包括“洪武號”、“懿文號”兩艘巨艦和“巨港號”大艦在內的龐大艦隊。
沈莊哪怕是從後世來的土豪也是震撼無比。
後兩艘都是剛剛列裝的新戰艦,船艙和炮位設計布局再次進行了優化,又改進了起錨機、升帆機,節省了不少水手,節約了不少船上空間,增加了乘員的舒適性。
新建造的懿文號沒有采取飛剪式設計,也沒有列裝過多的大炮,而是更多地采用了更保守的福船隔密艙設計。這樣雖然犧牲了一些速度,但也進一步增加了遠洋的安全性。
遼王甚至讓沈正在“懿文號”號上給沈莊建了一個舒適的套間,準備讓他老婆樸文姬隨他一起南下。
不過文姬已經懷上了二胎,海路很凶險,沈莊沒有同意帶。
遼王此時決定,在大明沒有成立統一的海軍部之前,暫時以駐防南洋和西洋的軍艦為基礎,先成立一個由王府直接管轄的遠洋艦隊,分駐南洋和西洋,由俞靖擔首任艦隊司令,劉江和馬三寶分任南洋和西洋分艦隊司令。
他對沈莊說道:“你暫時裝會逼,擔任這個遠洋艦隊的副司令。
沈莊不由一樂,伸出大手說道:“我他媽的是首任聯合艦隊副司令好不好,南洋分艦隊坐鎮太平洋,西洋分艦隊看守印度洋。我這回可真是隻手遮天,牛逼大發了。”
自從後世的包工頭穿越成江南首富的孫子後,沈莊身份轉變太快了,一會兒是廣寧中護衛僉事,一會兒是遼沈昌集團的董事,一會兒是沈陽中護衛同知,一會兒又是駐沈陽辦事處主任。
換句話說,他在廣寧軍區副司令、沈陽軍區副司令、官企高管、遼王首席經濟顧問和沈陽市長等內幾個崗位上都鍍過金。
沒想到現在,他竟然又成了聯合艦隊副司令,想不自我得瑟一下都很難。
九月底,在曹楚材的主持下,大遼東全麵啟動自遼東都司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複員工作。
對於遼王提出的複員工作,曹楚材是極力支持的。
不過他算的是經濟賬,適當擴大義務兵比例,遼王府每年可以至少節省五十萬兩銀子的軍費開支。
如果再加上大規模使用臨時工,取代水手和車兵,遼東每年軍費可能會減少一百萬兩銀子左右的開支。
遼王算的還有政治賬。
他覺得,讓更多的部落孩子和移民後代進入軍營,不僅僅可以通過他們,強化遼東居民保衛遼東、建設遼東的使命感,還可以通過軍營這個大學校,進行係統的掃盲教育,提高整個遼東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建設水平。
同時,一些退役的軍人還可以成為建設地方、穩定邊疆的新的領導力量。
他越來越感到,如果要同時推進海東和遼北兩大都司建設,光靠朝廷派來曆練鍍金的幾個進士,內地來的幾個落第秀才,還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這些人大多眼高手低,不願意紮根遼東。
而且,隨著遼東發展馬上要進入黃金期,遼東已經出現個許許多多像望山鋪這樣的鎮子,商業繁華,人口眾多,不亞於內地一個小縣。這就需要打破過去傳統的“王權不下縣”的粗放管理模式,派出人手進駐重要的鎮子,把管理和服務工作搞上去。
所以遼王結合老兵複員工作,又啟動了下一個新計劃:“王權下縣”。
到了十一月底,老兵複退工作與征兵工作基本同步結束。
為了推行“王權下縣”計劃,遼王結合這次遼東軍大規模複退,親自主持了一個專門針對複退軍官們辦的縣、鎮長培訓班,搞了一次別開生麵的座談會,對這些大老粗們傳經驗,教方法。
“王爺,當縣長有什麽竅門嗎?”
“沒什麽竅門,就是調查研究。”
“什麽是調查研究?”
“就是像你之前打仗一樣,要摸清任務、我情、敵情、時間、地形這五行。五行不定,輸個幹幹淨淨。咱當兵的人天生會調查研究,這是咱們的強項。”
“王爺,當了五、六年兵,這五行俺都會,可是咱不會摸老百姓啊!”
“你會生孩子吧?”
“會生,還生了倆。”
“聽說你剛娶媳婦的時候,你連媳婦的門朝哪開都不知道。這怎麽生的孩子?哈哈哈……”
“這不是天天摸索,熟能生巧嘛!嘿嘿嘿……”
“這當縣長也是一樣。你就把你管理的老百姓都當成你的媳婦,還是新娶進門的媳婦,天天摸索,認認真真摸索,總有一天會找到突破口,熟能生巧的。”
“王爺,老百姓那裏哪有什麽敵情?”
“就是老百姓有哪些需要官府幫忙解決的困難。”
“我怎麽知道老百姓有什麽困難?”
“那你就得去問老百姓了,有多少人沒有房子?有多少人沒娶上媳婦?有多少戶人家沒有農具、牲畜……隻要你們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知道老百姓在想什麽、缺什麽,然後幫他們解決掉,這就是解決敵情。”
“王爺,什麽是我情?”
“我情就是你要管理的這個縣、這個鎮有多少人口、壯丁,有多少耕牛、騾馬,哪些人適合種地,哪些人擅長養馬,哪些人會做生意,哪些人適合進廠子……”
“王爺,你讓我們當縣長還好說,怎麽還讓我們下去當鎮長,讓那些社長們自己管理不就行了嗎?”
“以前皇權不下縣,是因為沒有比你們更合適當鎮長的人才。現在本王之所以在每一個縣,都挑三到五個鎮,交由你們管理,是因為你們身上有天然的優勢,不能浪費了。”
“我們沒讀多少書,還有優勢?”
“你們也太謙虛了。你們在軍營裏培養了好多優良品質,什麽事情都要親力親為的作風,什麽事情都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什麽事情都要爭個第一的勁頭。禮部和吏部派來的官員們身上就沒有你們這些優良品質。”
當說到複員軍人身上的優良品質,遼王仿佛又有了靈感,滔滔不絕起來:
“你看那些通過讀書當官的老爺們有的隻是官老爺的官僚作風,上山怕硌了腳,下鄉怕傷了身份,幹個活還怕閃了腰,天天想發財,還裝著清高的樣子,鄙視商人。裝逼一個頂十個,幹活十個頂不上你們一個。”
“所以哩,他們隻能呆在縣衙裏,聘請個刀筆吏,寫個誰也不信的報告,吹吹誰也不信的牛皮政績。你讓他們上山下鄉,比吃屎還難!”
“如果你們會運用你們的優勢和長處,知道你們這個鎮上是種水稻好還是小麥好,是種土豆好還是種紅薯好,幹什麽最賺錢,你還愁把這個鎮治不好嗎?”
“三年以後,你們把這個鎮給治好了,也許不到三年,本王就升你們為縣長……”
在遼王的忽悠下,近百名行伍出身的千戶和營、連長們信心滿滿地脫下軍裝,走上新的工作崗位。
也有一些人在退役後,確實不適應地方工作,被燕王和寧王當成人才拉攏了過去,重新回到軍隊。這是後話。
不過,遼王在座談會上的這番深入淺出的“調查研究理論”,當晚就傳回了遼王府,明珠馬上說道:“王爺,你多少天沒有摸索了?”
遼王哭笑不得,隻好勉為其難,身體力行、深入淺出地又摸索了一把敵情。
放鬆之後,他又有了新的感悟:“什麽是道不遠行?道就在夫妻生活之中,道就在自己最心愛的人身上。”
縣、鎮長培訓班一結束,遼王對遼東、遼北和海東三個地方的衛所機構、行政機構及其人員幾乎重新調整了一下。
原先成立的各個屯衛全部取消,由相應的縣取代。管他是千戶、百戶還是斷事、經曆,一律都叫縣長,待遇也按人口規模確定。
人口十萬以下的小縣確定為正七品,人口在十萬以上的中縣確定為正六品,人口在三十萬以上的大縣確定為正五品。
各縣成立了五十到二百人不等的巡防營,相當於後世的警察,負責維持治安,費用從本縣財政收入中支出,也不會額外增加遼王府的負擔。
各縣之下的重要集市、碼頭、驛站、農場、廠礦附近,都成立了鎮。各鎮少則五、六百戶,多則五、六千戶。小鎮鎮長一般由連長擔任,大鎮鎮長由營長擔任,鎮長的權力不比內地的縣小多少。
安東中護衛人馬最終還是和海參崴衛合並了,在海參崴成立新的安東中護衛,原防區由長春中護衛和沈陽中護衛瓜分。
遼陽衛人馬也和安東衛合並了,在安東成立新的鴨綠江衛,原防區交由沈陽中護衛和金州衛接管。
火真到長春中護衛任指揮使去了,郭鎮升為遼東都司指揮同知兼遼王府駐金州辦事處主任,主要工作還是主持地方建設。
俞靖到海軍去了,戚祥接管了廣寧中護衛,仍然兼管著遼東的馬政和炮兵建設。用遼王的話說,戚祥現在是車馬炮指揮使,也是遼東最牛逼的指揮使,無論是海軍、陸軍,還是商民,都得求著他。
錦州、金州、長春、天鵝城、海參崴等幾個中心城市都按沈陽的標準全部配齊了軍政兩套係統人馬,慢慢實現了軍民分治,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去。
與此同時,內地商人們也按契約約定,做好了二十多個農場的準備工作,隻等來年開春就開幹。
遼王的心性越來越成熟了,大遼東的形勢也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