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阿韭擊掌,“姑娘這麽快就發現了。”
斷開的金鐲並未損壞,一頭中空,一頭是卷曲的花葉,雁安寧捏著斷開的地方輕輕一推,兩頭重新合上,毫無斷過的痕跡。
“我大哥的圖紙裏也有這樣的設計,”雁安寧放下金鐲,“中空之處可以藏物,軍中的斥候常用類似的法子傳遞消息。”
“斥候還戴鐲子?”阿韭好奇。
“斥候也要喬裝打扮,”雁安寧笑道,“不過未必是鐲子,夾層藏物的道理一脈相通,鐲子、衣物、木盒,或是別的什麽,隻要能用,他們都會用上。”
“我懂了,這就跟戲班變戲法的箱子是一個道理,”阿韭受教地點點頭,“所以這鐲子是大公子送的?不然旁人怎麽會找飛鏡軒打造這樣的首飾?”
“我大哥遠在梁州,哪有機會送我鐲子。”
“那這人是誰?”阿韭不解。
“飛鏡軒是我大哥的私產,由我暗中打理,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多。”雁安寧想了想,“罷了,就當是好心人送我入宮的賀禮吧。”
阿韭聞言,放下有關鐲子的疑問,憂心忡忡:“姑娘,你真的要進宮?”
“聖旨未到,凡事都說不準。”雁安寧提起筆,在紙上繼續書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隻要做好萬全準備,就不怕措手不及。”
她寫完最後兩行,將信紙拿起來吹了吹,待墨跡幹透,折好裝進信封。
“讓人送去江府,交給外公。”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樣的道理不用我多說。”
說這話的時候,百裏囂正在院子裏鏟雪。
大冷的天,他一身短打,紮著袖子,一盞茶的功夫就將堆滿積雪的院子鏟出一條道來。
蘇青冉跟在一旁:“這裏是京城,城防圖哪有那麽好拿,你這不是為難靈芝嗎?”
“所以我要的不是城防圖,”百裏囂停住腳,“我隻讓她弄一份京城的城池圖過來。”
“除了官衙,誰手裏有這個?”
“那些不黑不白,見不得光的人,”百裏囂道,“他們在一個地方待得越久,打的窩越多,為了給自己留後路,別說一城布局,就連城防守備也比一些金吾衛知道得更細。”
“你讓靈芝去找他們?”蘇青冉皺了皺眉,“她行嗎?”
“別小看她,她爹做過司法參軍,主管刑獄,她對付那些人比你我更在行。”
“就算能弄來圖紙,你想幹嘛?”
“不幹嘛,看看。”百裏囂將鏟子遞給蘇青冉,拍拍身上的雪渣。
蘇青冉將鏟子放到牆邊:“你該不會想打京城的主意?”
“說什麽傻話,”百裏囂笑道,“西南軍離大衍京城隔著好幾個州府,我拿什麽打?”
“是你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蘇青冉正色,“百裏,有句話我不知當不當問。”
“說。”
“日後,你到底是想偏安一隅,還是……”蘇青冉頓了頓,“你明白我的意思。”
百裏囂支著長腿,斜斜往牆上一靠:“你以為呢?”
“就是不知道才問你。”蘇青冉見他滿臉不在乎,歎了口氣,“我猜石守淵遲遲不肯與我們見麵,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百裏囂不急著答話,他仰頭看向初升的朝陽,淡金光芒潑灑在院落,他眼底一片深邃。
“你告訴石守淵,要談就談,不談拉倒。”
蘇青冉愣了下。“你這氣性,”他無奈道,“為了安全起見,我沒告訴他你會親自過來。你再等等,讓我探探口風,這些日子別到處亂跑。”
百裏囂瞟他一眼。
蘇青冉立馬會意:“好,好,出門可以,別惹事。”
“我像惹事的人嗎?”
“你都閑得跑來鏟雪了,”蘇青冉道,“讓你住山月樓不肯,非要留在這邊,這附近人多眼雜,進出多不方便。”
“我進京用的什麽身份?住這兒才合適。”
百裏囂說完,側院傳來幾聲高高低低的吠叫,隨即響起人言怒喝與鐵鏈碰撞的聲響。
“不說了。”百裏囂放下支牆的右腿,直起身,“你不急著走的話,要不替我鏟雪,要不過去幫忙。”
蘇青冉猶豫了一下:“我鏟雪。”
百裏囂笑著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京城西南角的江府,雁安寧的外公江漢之坐在床頭喝藥。
雁家派來的大夫上過戰場,處理外傷很有一套,江漢之頭上的撞傷不太嚴重,用了大夫特製的藥粉,傷勢已有明顯起色。
但他畢竟年紀大了,急怒之下氣血攻心,身體元氣大傷,隻能慢慢靜養。
江府管家持信入門:“老爺,這是姑娘給您的信。”
江漢之放下藥碗。
他接過信封,並未打開:“朱家可是悔婚了?”
管家微微低頭:“還沒收到朱家的消息。”
江漢之閉了閉眼:“是安寧讓你騙我的?”
管家把頭埋得更低,沒有說話。
“那丫頭,她以為這樣就能瞞過我?”江漢之長籲一聲,“我在官場見過的臉色可比她多多了。”
管家朝前半步,扶著他靠在身後的軟枕上:“您別生氣,姑娘是怕又傷著您。”
江漢之疲憊一笑:“閻王不收我這把老骨頭,我哪敢再糟蹋。”
“昨日朱家來人還了一把匕首,”管家道,“姑娘就讓我把去年那對玉鐲給了他們。”
江漢之沉默半晌,“還回來也好,”他自言自語,“本就是病急亂投醫,他們早些露出嘴臉,雁家和江家也能少個拖後腿的。”
管家端起一杯溫水捧給他:“聽說昨晚,朱思遠在妓館中喝醉了酒,翻臉不給錢,讓人扒光衣服扔了出來。”
江漢之喝了口溫水衝淡嘴裏的藥味:“朱思遠這小子素來溫吞,家裏又管得嚴,怎麽會突然跑去妓館鬧事?”
他將水杯遞給管家:“是安寧幹的吧。”
管家低頭一笑:“沒聽雁府的人說。”
“那丫頭向來有自己的主意,若隻是退婚也就罷了,她答應這樁婚事本就是為了她爹,眼下讓朱思遠出了這麽個大醜,一定是朱家又幹了什麽上不得台麵的事情。”
“我去打聽打聽?”管家問。
江漢之擺擺手:“她不會告訴你的。”
說了這麽一小會兒,他已然有些累了,當下閉上眼睛歇了歇,待緩過勁兒,這才抽出信紙。
雁安寧的信很長,足足寫了五頁,江漢之看完,默然不語。
管家察覺氣氛不對,示意房內伺候的小廝退下。
“老爺,姑娘說了什麽?”
江漢之沉默許久:“老房啊,你跟著我快四十年了吧。”
“整四十年,老爺。”
江漢之的目光掠過床帳,望向窗紙上映出的樹影:“江家上下跟著我,沒沾多少光,倒是害得你們時常擔驚受怕。”
“老爺,這話從何說起?沒有的事!”
江漢之笑笑,麵色疲倦:“我的性子自己清楚,做學問可以,為官卻勉強。我曆經三朝,起起落落,原以為在史館修史能落個清淨,沒想到還是逃不過朝局紛爭。”
房管家聽他語氣沮喪,趕緊勸道:“老爺,您別多想,姑娘說了,您現在養傷要緊,就算不為自個兒考慮,您還有兒子、孫子,還有雁家,他們哪一個都離不開您。”
江漢之聽他提起還在外地任上的兒子與孫子,不由眼眶微濕。
“安寧卻是把這些都想到了。”他喃喃道,“安寧說得對,這亂世尚未結束,容不得我們苟延避禍。”
斷開的金鐲並未損壞,一頭中空,一頭是卷曲的花葉,雁安寧捏著斷開的地方輕輕一推,兩頭重新合上,毫無斷過的痕跡。
“我大哥的圖紙裏也有這樣的設計,”雁安寧放下金鐲,“中空之處可以藏物,軍中的斥候常用類似的法子傳遞消息。”
“斥候還戴鐲子?”阿韭好奇。
“斥候也要喬裝打扮,”雁安寧笑道,“不過未必是鐲子,夾層藏物的道理一脈相通,鐲子、衣物、木盒,或是別的什麽,隻要能用,他們都會用上。”
“我懂了,這就跟戲班變戲法的箱子是一個道理,”阿韭受教地點點頭,“所以這鐲子是大公子送的?不然旁人怎麽會找飛鏡軒打造這樣的首飾?”
“我大哥遠在梁州,哪有機會送我鐲子。”
“那這人是誰?”阿韭不解。
“飛鏡軒是我大哥的私產,由我暗中打理,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多。”雁安寧想了想,“罷了,就當是好心人送我入宮的賀禮吧。”
阿韭聞言,放下有關鐲子的疑問,憂心忡忡:“姑娘,你真的要進宮?”
“聖旨未到,凡事都說不準。”雁安寧提起筆,在紙上繼續書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隻要做好萬全準備,就不怕措手不及。”
她寫完最後兩行,將信紙拿起來吹了吹,待墨跡幹透,折好裝進信封。
“讓人送去江府,交給外公。”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樣的道理不用我多說。”
說這話的時候,百裏囂正在院子裏鏟雪。
大冷的天,他一身短打,紮著袖子,一盞茶的功夫就將堆滿積雪的院子鏟出一條道來。
蘇青冉跟在一旁:“這裏是京城,城防圖哪有那麽好拿,你這不是為難靈芝嗎?”
“所以我要的不是城防圖,”百裏囂停住腳,“我隻讓她弄一份京城的城池圖過來。”
“除了官衙,誰手裏有這個?”
“那些不黑不白,見不得光的人,”百裏囂道,“他們在一個地方待得越久,打的窩越多,為了給自己留後路,別說一城布局,就連城防守備也比一些金吾衛知道得更細。”
“你讓靈芝去找他們?”蘇青冉皺了皺眉,“她行嗎?”
“別小看她,她爹做過司法參軍,主管刑獄,她對付那些人比你我更在行。”
“就算能弄來圖紙,你想幹嘛?”
“不幹嘛,看看。”百裏囂將鏟子遞給蘇青冉,拍拍身上的雪渣。
蘇青冉將鏟子放到牆邊:“你該不會想打京城的主意?”
“說什麽傻話,”百裏囂笑道,“西南軍離大衍京城隔著好幾個州府,我拿什麽打?”
“是你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蘇青冉正色,“百裏,有句話我不知當不當問。”
“說。”
“日後,你到底是想偏安一隅,還是……”蘇青冉頓了頓,“你明白我的意思。”
百裏囂支著長腿,斜斜往牆上一靠:“你以為呢?”
“就是不知道才問你。”蘇青冉見他滿臉不在乎,歎了口氣,“我猜石守淵遲遲不肯與我們見麵,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百裏囂不急著答話,他仰頭看向初升的朝陽,淡金光芒潑灑在院落,他眼底一片深邃。
“你告訴石守淵,要談就談,不談拉倒。”
蘇青冉愣了下。“你這氣性,”他無奈道,“為了安全起見,我沒告訴他你會親自過來。你再等等,讓我探探口風,這些日子別到處亂跑。”
百裏囂瞟他一眼。
蘇青冉立馬會意:“好,好,出門可以,別惹事。”
“我像惹事的人嗎?”
“你都閑得跑來鏟雪了,”蘇青冉道,“讓你住山月樓不肯,非要留在這邊,這附近人多眼雜,進出多不方便。”
“我進京用的什麽身份?住這兒才合適。”
百裏囂說完,側院傳來幾聲高高低低的吠叫,隨即響起人言怒喝與鐵鏈碰撞的聲響。
“不說了。”百裏囂放下支牆的右腿,直起身,“你不急著走的話,要不替我鏟雪,要不過去幫忙。”
蘇青冉猶豫了一下:“我鏟雪。”
百裏囂笑著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京城西南角的江府,雁安寧的外公江漢之坐在床頭喝藥。
雁家派來的大夫上過戰場,處理外傷很有一套,江漢之頭上的撞傷不太嚴重,用了大夫特製的藥粉,傷勢已有明顯起色。
但他畢竟年紀大了,急怒之下氣血攻心,身體元氣大傷,隻能慢慢靜養。
江府管家持信入門:“老爺,這是姑娘給您的信。”
江漢之放下藥碗。
他接過信封,並未打開:“朱家可是悔婚了?”
管家微微低頭:“還沒收到朱家的消息。”
江漢之閉了閉眼:“是安寧讓你騙我的?”
管家把頭埋得更低,沒有說話。
“那丫頭,她以為這樣就能瞞過我?”江漢之長籲一聲,“我在官場見過的臉色可比她多多了。”
管家朝前半步,扶著他靠在身後的軟枕上:“您別生氣,姑娘是怕又傷著您。”
江漢之疲憊一笑:“閻王不收我這把老骨頭,我哪敢再糟蹋。”
“昨日朱家來人還了一把匕首,”管家道,“姑娘就讓我把去年那對玉鐲給了他們。”
江漢之沉默半晌,“還回來也好,”他自言自語,“本就是病急亂投醫,他們早些露出嘴臉,雁家和江家也能少個拖後腿的。”
管家端起一杯溫水捧給他:“聽說昨晚,朱思遠在妓館中喝醉了酒,翻臉不給錢,讓人扒光衣服扔了出來。”
江漢之喝了口溫水衝淡嘴裏的藥味:“朱思遠這小子素來溫吞,家裏又管得嚴,怎麽會突然跑去妓館鬧事?”
他將水杯遞給管家:“是安寧幹的吧。”
管家低頭一笑:“沒聽雁府的人說。”
“那丫頭向來有自己的主意,若隻是退婚也就罷了,她答應這樁婚事本就是為了她爹,眼下讓朱思遠出了這麽個大醜,一定是朱家又幹了什麽上不得台麵的事情。”
“我去打聽打聽?”管家問。
江漢之擺擺手:“她不會告訴你的。”
說了這麽一小會兒,他已然有些累了,當下閉上眼睛歇了歇,待緩過勁兒,這才抽出信紙。
雁安寧的信很長,足足寫了五頁,江漢之看完,默然不語。
管家察覺氣氛不對,示意房內伺候的小廝退下。
“老爺,姑娘說了什麽?”
江漢之沉默許久:“老房啊,你跟著我快四十年了吧。”
“整四十年,老爺。”
江漢之的目光掠過床帳,望向窗紙上映出的樹影:“江家上下跟著我,沒沾多少光,倒是害得你們時常擔驚受怕。”
“老爺,這話從何說起?沒有的事!”
江漢之笑笑,麵色疲倦:“我的性子自己清楚,做學問可以,為官卻勉強。我曆經三朝,起起落落,原以為在史館修史能落個清淨,沒想到還是逃不過朝局紛爭。”
房管家聽他語氣沮喪,趕緊勸道:“老爺,您別多想,姑娘說了,您現在養傷要緊,就算不為自個兒考慮,您還有兒子、孫子,還有雁家,他們哪一個都離不開您。”
江漢之聽他提起還在外地任上的兒子與孫子,不由眼眶微濕。
“安寧卻是把這些都想到了。”他喃喃道,“安寧說得對,這亂世尚未結束,容不得我們苟延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