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彈劾齊侯購,策動魯侯稱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姬宮湦正肅神情。
“而今天下雖戰亂四起,魯國卻並未遭逢戰事,何來生死存亡之危?”
季績父道:“齊國素有野心,妄圖獨吞東海之濱。”
姬宮湦頷首:“東海之濱,多被夷族盤踞。武王分封齊國,便是為震懾不臣之夷族。”
“紀國乃齊國支族,齊侯以代為守國之名,將其納為弟從國,實則暗行兼並,乃公然僭越周禮之舉也。”
“暗行兼並,尚有待勘察。”
“晉、楚、衛、翼、陳等五國,皆是奉天子王命詔書,討滅不臣之國。齊侯自行並國,其反叛之心,不言而喻也。”
“魯使焉知,齊侯無王命?”
季績父麵色無比凝重。
“臣鬥膽進諫,大王貪圖錢財,縱容諸侯行凶,不斷埋下禍根。長此以往,大周社稷必然動搖,恐有滅亡之危也。”
姬宮湦非但不氣憤,反而對季績父頗為讚許。
“魯使所言,大善也!”
季績父趁勢道:“還望大王矯正朝堂之策,遣使當麵斥責齊侯之罪行,命其恢複紀國與陽國社稷傳祀。”
姬宮湦笑問:“孤王此前所並數十國,是否也要恢複其等社稷傳祀?”
“其等多為叛亂之國,該當有此下場。主動進土獻民者,大王亦敕封新爵位,是以無需恢複其等社稷傳祀。”
“晉、楚、衛、翼、陳等五國,又當如何處置?”
“此五國均奉天子王命而討,故而並無不妥!”
“齊國為何不能?”
季績父頓了頓:“臣早已言明,齊侯先行兼並紀陽兩國,如今向大王進貢重金,隻為換取王命詔書。”
姬宮湦再問:“為何不能?”
季績父一時語塞。
“此乃……”
姬宮湦笑道:“僭越周禮?”
“沒錯!”
“敢問魯使,天下諸侯進貢孤王者,如今尚存幾何?”
“魯侯始終堅持親自朝見,別國臣不得而知。”
“屈指可數也!除魯、晉、楚、衛、翼、陳、宋、齊、燕等九國,孤王已想不起,還有哪家諸侯國曾向孤王進貢。”
季績父已然思緒大亂。
若遵照周禮,諸侯長期不朝,則王師移之。
姬宮湦重生時,為周幽王在位第六年,如今算在位第八年。
即便算上莫侯餘臣,進貢之諸侯,現今亦僅有十家。
“縱使如此,大王亦不可自廢大周之社稷也。”
姬宮湦指著一旁的堪輿圖。
“孤王重新王師九軍,開疆拓土,至今已有十三郡七十三縣,尚有淮陽郡六縣等待整體並入,麾下新國人更是將近百萬,何來自廢大周之社稷?”
季績父道:“大王雖拓土擴民,晉、楚、衛、翼、陳、齊等諸侯,卻已然坐大。”
姬宮湦微微一笑:“魯侯忠心孤王,亦可坐大,以鉗製齊國也。”
季績父始料未及:“大王此舉,東海之濱必然動蕩不休,百姓亦將深受其害!”
“據孤王所知,依附魯國之諸侯,不下十家。”
“魯國深受王恩,享郊祭文王,奏天子禮樂之權。恬居姬姓之宗邦,諸侯之望國。依附之友邦,其進貢均已上繳大王。”
姬宮湦突然話鋒一轉。
“實不相瞞,齊侯購先斬後奏,孤王收受其錢財,實屬無奈之舉。”
季績父仿佛看到希望:“大王有何難處?”
姬宮湦歎道:“齊國遠在千裏之遙,王師雖然驍勇,大周府庫卻早已空虛,無力遠征也。”
季績父提議:“大王可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之,魯國必定第一時間響應。”
姬宮湦問:“即便擊敗齊國,又能如何?”
季績父頓了頓:“自然是重振王室威嚴也!”
“威嚴可填補府庫空虛乎?”
“齊國府庫必有錢糧。”
“魯使此言,已將王師視作劫掠錢財之盜賊。”
季績父意識到自己一時失言,連忙改口遝舌。
“罰沒其府庫,亦屬禮法。”
姬宮湦搖搖頭:“倘若王師戰敗,大周將亡!”
季績父還欲再勸諫,姬宮湦卻不再浪費時間。
“魯侯若有心為大周社稷出力,便請效仿晉、楚、衛、翼、陳等國。”
“此乃……”
“孤王準許其兼並依附魯國之諸侯,爾後自行對齊國用兵。”
“大王,萬萬使不得啊!”
“孤王說使得,便是使得。魯侯若無動於衷,屆時齊國兵臨城下,縱使孤王拚命援救,王師亦無法及時趕到。”
季績父無言以對。
從王城發兵,趕赴東海之濱,至少需要數月。
齊國富庶一方,國中豢養甲士早已過萬。
魯國根本無力阻攔。
姬宮湦繼續道:“唯有魯國自強,使齊國不敢肆意妄為,東海之濱才能避免戰亂。”
季績父深吸一口氣。
“魯國將愧對列祖列宗也!”
姬宮湦冷哼:“魯國社稷被齊人攻滅,便不算愧對列祖列宗乎?”
季績父再次行跪拜之禮。
“臣會稟明魯侯,遵從大王詔令,抑製齊國!”
姬宮湦簡單揮揮手。
季績父緩緩轉身,雙腿頗為無力地離開大殿。
無論是前世史書所載,亦或如今之表現,魯國對周王室的忠心毋庸置疑。
準確來說,是將其先祖周公旦所創周禮,視為立國之終極根本,行事之金科玉律。
此前魯侯稱默許衛侯和,欲行改立天子之事。
看似懷有叛亂之心,實則是想維護周禮。
麵對如此奇特的魯國,姬宮湦確實做不到興兵攻伐。
最佳辦法,便是策動魯侯稱與齊侯購抗衡。
倘若魯侯稱勝出,則東海之濱可以輕鬆吞並。
即便魯侯稱不敵齊國,亦可延緩齊國步伐,為姬宮湦贏得更多時間。
一開始,姬宮湦便下定決心,徹底廢除分封。
前世曾有人道,夏商周行分封,三者國祚接近一千九百年。
後世朝代以郡縣製為根基,國祚均難逃三百年周期律。
因此,分封優於郡縣製。
姬宮湦對此嗤之以鼻。
夏商周之分封,根本在於地廣人稀,需要對邊遠地區實行有效管控。
所謂諸侯國,其實便是天子在地圖劃一塊地。
諸侯需自己領兵去攻取,再建造城池安身,隨後慢慢發展人口。
開局通常不到一千人。
在沒有外敵、內亂與天災的前提下,發展到上萬人口,至少需要上百年。
“而今天下雖戰亂四起,魯國卻並未遭逢戰事,何來生死存亡之危?”
季績父道:“齊國素有野心,妄圖獨吞東海之濱。”
姬宮湦頷首:“東海之濱,多被夷族盤踞。武王分封齊國,便是為震懾不臣之夷族。”
“紀國乃齊國支族,齊侯以代為守國之名,將其納為弟從國,實則暗行兼並,乃公然僭越周禮之舉也。”
“暗行兼並,尚有待勘察。”
“晉、楚、衛、翼、陳等五國,皆是奉天子王命詔書,討滅不臣之國。齊侯自行並國,其反叛之心,不言而喻也。”
“魯使焉知,齊侯無王命?”
季績父麵色無比凝重。
“臣鬥膽進諫,大王貪圖錢財,縱容諸侯行凶,不斷埋下禍根。長此以往,大周社稷必然動搖,恐有滅亡之危也。”
姬宮湦非但不氣憤,反而對季績父頗為讚許。
“魯使所言,大善也!”
季績父趁勢道:“還望大王矯正朝堂之策,遣使當麵斥責齊侯之罪行,命其恢複紀國與陽國社稷傳祀。”
姬宮湦笑問:“孤王此前所並數十國,是否也要恢複其等社稷傳祀?”
“其等多為叛亂之國,該當有此下場。主動進土獻民者,大王亦敕封新爵位,是以無需恢複其等社稷傳祀。”
“晉、楚、衛、翼、陳等五國,又當如何處置?”
“此五國均奉天子王命而討,故而並無不妥!”
“齊國為何不能?”
季績父頓了頓:“臣早已言明,齊侯先行兼並紀陽兩國,如今向大王進貢重金,隻為換取王命詔書。”
姬宮湦再問:“為何不能?”
季績父一時語塞。
“此乃……”
姬宮湦笑道:“僭越周禮?”
“沒錯!”
“敢問魯使,天下諸侯進貢孤王者,如今尚存幾何?”
“魯侯始終堅持親自朝見,別國臣不得而知。”
“屈指可數也!除魯、晉、楚、衛、翼、陳、宋、齊、燕等九國,孤王已想不起,還有哪家諸侯國曾向孤王進貢。”
季績父已然思緒大亂。
若遵照周禮,諸侯長期不朝,則王師移之。
姬宮湦重生時,為周幽王在位第六年,如今算在位第八年。
即便算上莫侯餘臣,進貢之諸侯,現今亦僅有十家。
“縱使如此,大王亦不可自廢大周之社稷也。”
姬宮湦指著一旁的堪輿圖。
“孤王重新王師九軍,開疆拓土,至今已有十三郡七十三縣,尚有淮陽郡六縣等待整體並入,麾下新國人更是將近百萬,何來自廢大周之社稷?”
季績父道:“大王雖拓土擴民,晉、楚、衛、翼、陳、齊等諸侯,卻已然坐大。”
姬宮湦微微一笑:“魯侯忠心孤王,亦可坐大,以鉗製齊國也。”
季績父始料未及:“大王此舉,東海之濱必然動蕩不休,百姓亦將深受其害!”
“據孤王所知,依附魯國之諸侯,不下十家。”
“魯國深受王恩,享郊祭文王,奏天子禮樂之權。恬居姬姓之宗邦,諸侯之望國。依附之友邦,其進貢均已上繳大王。”
姬宮湦突然話鋒一轉。
“實不相瞞,齊侯購先斬後奏,孤王收受其錢財,實屬無奈之舉。”
季績父仿佛看到希望:“大王有何難處?”
姬宮湦歎道:“齊國遠在千裏之遙,王師雖然驍勇,大周府庫卻早已空虛,無力遠征也。”
季績父提議:“大王可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之,魯國必定第一時間響應。”
姬宮湦問:“即便擊敗齊國,又能如何?”
季績父頓了頓:“自然是重振王室威嚴也!”
“威嚴可填補府庫空虛乎?”
“齊國府庫必有錢糧。”
“魯使此言,已將王師視作劫掠錢財之盜賊。”
季績父意識到自己一時失言,連忙改口遝舌。
“罰沒其府庫,亦屬禮法。”
姬宮湦搖搖頭:“倘若王師戰敗,大周將亡!”
季績父還欲再勸諫,姬宮湦卻不再浪費時間。
“魯侯若有心為大周社稷出力,便請效仿晉、楚、衛、翼、陳等國。”
“此乃……”
“孤王準許其兼並依附魯國之諸侯,爾後自行對齊國用兵。”
“大王,萬萬使不得啊!”
“孤王說使得,便是使得。魯侯若無動於衷,屆時齊國兵臨城下,縱使孤王拚命援救,王師亦無法及時趕到。”
季績父無言以對。
從王城發兵,趕赴東海之濱,至少需要數月。
齊國富庶一方,國中豢養甲士早已過萬。
魯國根本無力阻攔。
姬宮湦繼續道:“唯有魯國自強,使齊國不敢肆意妄為,東海之濱才能避免戰亂。”
季績父深吸一口氣。
“魯國將愧對列祖列宗也!”
姬宮湦冷哼:“魯國社稷被齊人攻滅,便不算愧對列祖列宗乎?”
季績父再次行跪拜之禮。
“臣會稟明魯侯,遵從大王詔令,抑製齊國!”
姬宮湦簡單揮揮手。
季績父緩緩轉身,雙腿頗為無力地離開大殿。
無論是前世史書所載,亦或如今之表現,魯國對周王室的忠心毋庸置疑。
準確來說,是將其先祖周公旦所創周禮,視為立國之終極根本,行事之金科玉律。
此前魯侯稱默許衛侯和,欲行改立天子之事。
看似懷有叛亂之心,實則是想維護周禮。
麵對如此奇特的魯國,姬宮湦確實做不到興兵攻伐。
最佳辦法,便是策動魯侯稱與齊侯購抗衡。
倘若魯侯稱勝出,則東海之濱可以輕鬆吞並。
即便魯侯稱不敵齊國,亦可延緩齊國步伐,為姬宮湦贏得更多時間。
一開始,姬宮湦便下定決心,徹底廢除分封。
前世曾有人道,夏商周行分封,三者國祚接近一千九百年。
後世朝代以郡縣製為根基,國祚均難逃三百年周期律。
因此,分封優於郡縣製。
姬宮湦對此嗤之以鼻。
夏商周之分封,根本在於地廣人稀,需要對邊遠地區實行有效管控。
所謂諸侯國,其實便是天子在地圖劃一塊地。
諸侯需自己領兵去攻取,再建造城池安身,隨後慢慢發展人口。
開局通常不到一千人。
在沒有外敵、內亂與天災的前提下,發展到上萬人口,至少需要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