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博祭公墩胸有成竹。


    “臣司職大周學政,亦曾遇到這般無恥之徒。”


    姬宮湦頓感新奇:“大周學政,竟然也有?”


    太博祭公墩點點頭。


    “曾有他國修習九數者,未曾獲準進入王城學宮,便不停詢問客卿之待遇。”


    “太博可命其施展才學。”


    “臣便是如此,結果其卻道,加入王城學宮,便是為獲得才學。”


    “如此蒙昧之徒,太博將其打發走便是。”


    “臣亦曾當麵直言,其卻堅信自己天賦極高。每日孜孜不倦,前往王城學宮詢問。”


    姬宮湦不禁撫掌大笑。


    “如此看來,此人確與公孫樸臭味相投。”


    燕國雖是姬姓諸侯國,卻屬實過於偏遠。


    猶如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厚著臉皮上門請求幫助。


    礙於大局與情麵,姬宮湦不可能直接將公孫樸強行驅逐,隻能選擇避而不見。


    王城學宮乃招攬人才之地,亦不可驅趕遠道而來者。


    否則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將此事惡意放大,進而影響大周招攬人才之形象。


    如今天下九大諸侯國,表麵上一團和氣,實則各有心思。


    太博祭公墩繼續道:“臣苦思多日,終於想出一策,既不會貶損王城學宮,還能讓蒙昧之徒知難而退。”


    姬宮湦忙問:“是何策?”


    太博祭公墩答:“其詢問客卿之待遇,臣便將之改作九數之題,命其自行計算。”


    “其仍能以未入學宮為名,直接詢問答案。”


    “是以臣道,此乃天賦之題,正確解出,便可享客卿待遇。若無法解出,隻能擔任學宮小廝,每月俸祿六百銖錢。”


    姬宮湦不禁頷首。


    兩種選擇,均合情合理。


    非但不影響王城學宮形象,反而還能提升檔次規格。


    對方若是繼續無理取鬧,便會遭到世人嘲諷。


    “其如何抉擇?”


    太博祭公墩道:“其看過題目,便自行離去。”


    姬宮湦突然發現一個漏洞。


    “若其請人襄助,得到正確之解,豈非能混入王城學宮?”


    太博祭公墩道:“臣早已言明,天賦之題,必須當場作答,方才有效。”


    姬宮湦問:“後來如何?”


    太博祭公墩答:“據臣所知,其於次日清晨,便悄然離開王城。”


    姬宮湦若有所思。


    對燕使公孫樸避而不見,終究不是長遠之策。


    既然情理說不通,那便直接給出選項,讓公孫樸自行抉擇。


    想通此處,姬宮湦當即下命召見公孫樸。


    公孫樸本就在宮門外等候,聽聞天子終於召見,立刻加快步伐。


    其前腳剛邁進大殿,便朝姬宮湦行跪拜之禮。


    “燕國遭遇大澇,而今百姓流離失所,請天子務必襄助燕國救災恤患。”


    姬宮湦笑道:“孤王正是聽聞此事,才匆忙趕回王城。”


    公孫樸不禁大喜:“天子可調撥多少糧食?”


    姬宮湦反問:“燕國現有多少流民?”


    “受災百姓五萬餘人,其中過半房屋、田地、存糧均被毀壞,隻能淪為流民乞食。”


    “區區三萬流民,孤王有上中下三策可活之。”


    公孫樸忙問:“上策為何?”


    姬宮湦道:“孤王可調撥五萬石糧食,運往燕國賑濟無辜流民。”


    “此策甚佳,便照此執辦。”


    “然燕國遠離王城,即便孤王十日內完成調撥,運抵燕國時已是七月中旬。遠水難解近渴,燕國仍會餓殍滿地。”


    公孫樸道:“燕國府庫尚有些許存糧,可延緩一二。天子命販運者日夜兼程,趕在七月前運抵便可。”


    姬宮湦深吸一口氣:“而今大雨連連,倘若日夜兼程,反倒容易導致糧食損毀。”


    “那便持續調撥,最終定能湊足賑濟之糧。”


    “大周府庫,已無餘糧。”


    “天子可向諸侯征集。”


    “諸侯亦無餘糧!”


    公孫樸追問:“去歲天下大熟,必是諸侯有心隱瞞也。”


    姬宮湦再度深吸一口氣。


    “大澇還將降臨,諸侯亦有自家子民,焉有餓死自家子民,而喂養他國流民之理?”


    “天下諸侯彼此照拂,本就是仁義之舉也。”


    姬宮湦反問:“燕國可曾有過照拂他國之舉?”


    公孫樸明顯一愣,卻又很快想到相應說辭。


    “燕國僻居北地,抵禦山戎二百餘載,使其不能進犯中原。”


    姬宮湦早有預料:“然則孤王之王弟,慘遭山戎虐待,至今生死未卜。”


    公孫樸無法再自圓其說。


    “既然上策諸多艱難,那中下之策為何?”


    姬宮湦道:“中策便是就食於山戎,召集燕國所有百姓,對山戎大肆劫掠。”


    公孫樸當即搖頭:“山戎兵力強盛,燕國毫無勝算也。”


    姬宮湦佯裝思索片刻。


    “那便隻剩下策,引導流民進入他國乞食。”


    公孫樸狐疑:“天下諸侯與燕國並無舊故往來,豈肯接納燕國流民?”


    姬宮湦道:“孤王可從斡旋,諸侯若是不肯,大周便盡數納之。”


    “燕國與鎬京相距二千餘裏,流民難行也!”


    “是以稱之為下策!”


    公孫樸仍不死心:“天子可還有其他計策?”


    姬宮湦搖搖頭:“燕國距衛國千裏,孤王可命衛侯代為運送,以此減少流民傷亡。”


    公孫樸當即陷入沉思。


    姬宮湦道:“上中下三策,孤王均已盡數言明。燕使可先衡量利害,再作抉擇。”


    言罷,姬宮湦不再理會公孫樸,而是起身走向太博祭公墩,繼續編撰郡學院教材。


    縣鄉學堂之教材,主科為九數與文言,副科包括雅字、角鬥、勞作等,相當於姬宮湦前世之書法、體育與勞動。


    郡學院作為中層教育,除九數與文言外,還將增設三大類選修學科。


    學識類為史學、雅音和禮樂,作戰類為騎射、禦車及角鬥,技藝類為匠作與農桑。


    不同選修科目,便對應王城學宮不同學係。


    九數學係較為特別,任何學科均可考取。


    姬宮湦並非博學多才之人,隻能列出各選修學科框架,再與太博祭公墩、太常姬黁、太督內史冂等人共同填充。


    正當姬宮湦重新進入狀態,公孫樸便出言打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螽斯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螽斯先生並收藏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