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經曆
胡林翼出生於1812年7月14日,正值清朝嘉慶十七年。他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父親胡達源後來成為進士,並且官至詹事府少詹事,這使得胡林翼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與重視。六歲時,在祖父的教導下開始學習認字並誦讀《論語》。八歲那年,隨祖父在益陽修誌館編修誌書時遇到了時任川東兵備道的陶澍。陶澍對少年胡林翼印象深刻,認為他是可造之才,並決定將自己的女兒陶琇姿許配給他,兩人隨後訂下了娃娃親。
十九歲時,胡林翼迎娶了陶琇姿,婚後不久,他陪同嶽母前往南京,拜訪當時任兩江總督的嶽父陶澍。這次江南之旅不僅讓胡林翼見識到了更為廣闊的世界,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了陶澍處理政務時展現出的務實態度與高效率。尤其是在陶澍手下工作的一年間,通過觀察和參與實際事務,胡林翼深受啟發,個人思想發生了轉變,更加注重實踐而非空談理論。這段經曆促使他對經世致用的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關於曆史、地理以及軍事戰略方麵的內容,《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經典著作成為了他的必讀書目。
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發生的一次自然災害事件中,胡林翼展現了其非凡的社會責任感及領導才能。1831年五月,湖南沅湘地區遭受嚴重水災,導致大量人口流離失所,饑餓難耐。麵對這樣的危機,正在家中讀書的胡林翼沒有選擇袖手旁觀,而是主動向當地縣令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組織起來幫助受災群眾度過難關。他提議按照災區居民的經濟狀況進行分類救助:對於富裕家庭不提供直接援助;中等收入的家庭可以低價購買糧食;而最貧困的人群則應該免費發放食物。同時,為了確保整個過程公平透明,他還建議邀請地方上有威望的鄉紳參與監督,以此來防止可能出現的腐敗行為。
然而,在最初嚐試說服富人捐款時遭遇了阻力,許多人都不願意出錢支援救災活動。麵對這種情況,胡林翼並未氣餒,反而以身作則,首先動員自己的嶽父家捐出了兩千兩白銀作為示範。接著,他繼續耐心地與其他人溝通交流,通過真誠的態度、正義的理由以及可能麵臨的嚴峻後果來說服他們加入到這場救援行動當中。最終,在胡林翼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社會各界紛紛響應號召,短時間內籌集到了大量的資金,成功緩解了當地的饑荒問題,挽救了許多生命。
二、仕途坎坷
胡林翼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起伏和挑戰。1836年,他成功考取進士,並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隨後擔任翰林編修,不久又兼任國史館協修。然而,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當胡林翼作為江南鄉試副考官時,卻因未能及時發現正考官文慶攜帶舉人熊少牧進入考場閱卷這一違規行為而受到了處分,被降級使用。盡管這次事件對他的職業生涯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幸運的是,由於與滿洲權貴文慶關係密切,後者對胡林翼非常賞識,這為他日後重新獲得重用奠定了基礎。
緊接著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胡林翼遭遇了家庭變故,父親去世使得他不得不離京回籍守孝。就在同年早些時候,嶽父陶澍也離開了人世。為了幫助嶽母處理家務事務,同時也出於對嶽父家族的責任感,胡林翼頻繁往返於自己家與嶽家之間。在此期間,他還負責聘請左宗棠來教導陶澍的兒子們。事實上,胡林翼與左宗棠兩家本就是世代交好,兩人也曾共同師從湘中名儒賀熙齡學習。因此,這次合作不僅加深了他們之間的友誼,還讓他們能夠有機會深入探討國家大事和個人理想。
身處鄉村的這段時間裏,雖然遠離了朝廷的政治中心,但胡林翼並未放棄自己的抱負。相反,他利用這段相對平靜的日子廣泛閱讀書籍、練習書法以自娛自樂;與誌同道合的朋友遊曆山水,享受大自然之美;甚至會親自下田地與農民交談,了解農業生產的情況。這種生活經曆讓他更加貼近民眾,深刻理解基層社會的需求,也為後來他在地方治理方麵展現出的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這樣看似悠閑的日子裏,胡林翼仍然得到了多位重要人物的支持和鼓勵。包括林則徐、王植、陸建瀛、但明倫等在內的眾多官員和學者都曾寫信給胡林翼,激勵他不要灰心喪氣,繼續努力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受到這些前輩及朋友鼓舞之後,胡林翼決定舉辦宴會邀請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在席間慷慨陳詞表達了自己對於未來的規劃以及想要實現的目標。
三、治理貴州
1846年,通過陝西巡撫林則徐的推薦,胡林翼以捐官的形式獲得了內閣中書的職位,並被指派到貴州擔任知府。當時,大多數捐官者會選擇相對富裕的地方任職,而貴州因地處偏遠且經濟條件較差,通常被視為不太理想的去處。然而,胡林翼卻主動選擇了這個“貧瘠之地”,他認為在這樣一個地方可以保持清廉之風,避免貪汙腐敗。在赴任之前,他還特意拜謁了祖先墓地,發誓絕不貪汙公款以玷汙家族名譽。
1847年六月,胡林翼抵達貴州省城貴陽等待任命。同年十一月,他開始代理安順知府一職,正式開啟了其地方官員的職業生涯。在此後的幾年裏,胡林翼先後擔任過鎮遠、思南等地方的知府,並最終被正式任命為黎平知府。在他的領導下,貴州地區實施了一係列旨在維護社會穩定與安全的措施,包括整頓治安、打擊盜匪以及建立保甲製度和團練組織。此外,在麵對來自湖南李沅發起義軍的威脅時,胡林翼親自帶領軍隊進行防禦,並成功鎮壓了當地的苗民起義。值得一提的是,在擔任安順知府期間,他還主持修建水利工程,解決了當地居民飲水困難的問題,贏得了民眾的好評。由於這些成就,胡林翼被授予花翎作為獎勵。
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和發展,胡林翼對於清朝正規軍戰鬥力不足感到憂慮,主張采用民間力量加強國防。他提倡招募訓練有素的勇士,效仿明朝名將戚繼光的戰術加以變通使用,並強調軍事準備的重要性。同時,雖然身在貴州,但他始終關注著湖北地區的局勢變化,並與該省的高級官員保持著密切聯係,為其提供策略建議並推薦人才,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為重要將領的左宗棠。
由於在貴州期間表現優異,胡林翼得到了多位地方大員的認可和支持,但同時也遭到了一些省內官員的猜忌和限製。考慮到太平天國起義日益嚴峻的 情 勢 ,加上希望能夠在更大舞台上施展才能的願望,胡林翼決定離開貴州前往湖北參與平叛行動。這一決定得到了禦史王發桂的支持,並最終由湖廣總督吳文熔奏請朝廷批準。
1853年底,胡林翼率領約六百名黔勇士兵到達湖北,但此時吳文熔已經戰敗身亡,導致部隊失去了直接指揮。恰逢曾國藩正在組建湘軍準備東征,於是經與湖南巡撫駱秉章協商後,決定調用胡林翼加入湘軍序列。曾國藩對胡林翼的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在給朝廷的報告中稱其才華遠超自己十倍。隨後,胡林翼隨同湘軍參加了湖北、江西等地的一係列戰役,標誌著他在抗擊太平天國鬥爭中的正式登場。
四、巡撫湖北
鹹豐五年(1855年)初,太平天國西征軍再次攻入湖北,清廷緊急命令曾國藩從江西分兵增援。此時,胡林翼已經擔任湖北按察使,肩負著保衛地方的重任。麵對危機,他主動請纓率軍前往支援。曾國藩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派遣了兩千五百名士兵由胡林翼帶領,隨後又增加了副將王國才和都司石清吉所部四千人。這些部隊陸續抵達湖北,標誌著胡林翼開始獨立指揮作戰,並逐步確立自己在湖北的地位。
同年二月,胡林翼升任湖北布政使;三月,更進一步被任命為署理湖北巡撫。然而,就在這一時期,太平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在德安擊敗了湖廣總督楊霈,連續第四次攻克漢陽、漢口,並第三次占領武昌。局勢變得異常嚴峻,以至於新任湖廣總督官文上任後,湖北巡撫的實際控製範圍僅限於省會附近三十裏以內,且軍事行動所需的經費嚴重不足,不得不依賴湖南的支持,但即便如此,資金缺口依然很大,軍隊欠餉數月之久。為了維持士氣,胡林翼甚至動用了個人財產來支付部分軍費,這顯示了他在困難時期的決心與擔當。
當時,湖北軍政體製混亂,督撫之間各自為政,下遊地區如武漢、黃州等地的防務及補給工作由胡林翼負責,而上遊荊州、宜昌等地則歸官文管轄。這種分割管理導致協調不力,相互間缺乏有效合作。此外,軍官之間也存在矛盾,影響了整體戰鬥力。麵對這樣的困境,胡林翼感到十分沮喪,多次嚐試發動攻勢卻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八月,當胡林翼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時,發生了士兵因長期欠餉而拒絕服從命令的情況,最終導致了一場未戰先潰的慘劇。這次事件讓胡林翼深受打擊,他曾一度想要以身殉職。不過,經過反思後,他決定采取更加嚴厲的措施整頓軍隊,包括裁撤不合格人員並招募新鮮血液。同時,他還請求調遣羅澤南部隊前來支援,從而穩定住了局勢。
盡管遭遇了一係列挫折,胡林翼並未放棄努力。相反,他調整策略,轉而采用圍困戰術對付敵人。通過構築堅固的防線封鎖城市,逐步消耗對方資源。這一戰略轉變最終證明是有效的。到了鹹豐六年(1856年)十一月,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胡林翼領導下的清軍成功收複了武漢。這場勝利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士氣,也為他贏得了朝廷的高度認可——正式授予其湖北巡撫職位
五、總攬軍政
在胡林翼擔任湖北巡撫期間,他與湖廣總督官文之間的關係一度緊張。兩人各自管轄不同的區域,因征兵調餉等事務頻繁發生衝突。武昌被收複後,雙方均移駐武昌,但矛盾並未因此緩解。官文對胡林翼三次登門拜訪均遭拒絕,這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對立。官文本人對於政事不聞不問,生活奢侈無度,而他的幕友和家丁則包攬了大部分政務,這種局麵讓胡林翼感到十分不滿。
然而,在閻敬銘的勸說下,胡林翼逐漸意識到與官文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性。為了緩和緊張局勢並確保湖北地區的穩定,胡林翼決定主動示好,每月奉送白銀三千兩,並與官文結為異姓兄弟。此外,他還安排官文的寵妾拜自己的母親為義母,以此加深兩家的關係。通過這些舉措,胡林翼成功地改善了與官文的關係,使得雙方能夠更加緊密地合作,共同應對太平天國的威脅。
從此以後,凡是涉及東南各省疆吏、將帥的人事調動以及全局性的軍事部署,胡林翼都會與官文協商後再上奏朝廷。特別是在一些敏感問題上,胡林翼會利用官文的身份來提出建議或請求,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推薦人才或者報告戰果時,雖然實際工作多由胡林翼主持,但名義上總是將官文的名字列在首位,這樣既維護了官文的麵子,又保證了決策的有效實施。
當太平軍失守武漢後,他們在湖北其他據點也相繼喪失,被迫向東撤退。胡林翼根據“東征之師恃武漢為本,平吳之策先保鄂郡”的戰略思路,決定鞏固湖北作為湘軍的重要基地。為此,他不僅擴大了軍事上的勝利,肅清了湖北全境,還親自留在省城管理政務,從多個方麵加強了對湖北的控製。同時,胡林翼迅速調動鄂軍主力前往九江,扼守湖北東部門戶,防止太平軍重新西進。這一係列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湖北的安全,也為後續的戰略行動奠定了基礎。1858年四月,鄂軍成功奪下九江,標誌著湘軍在戰場上取得了重要的轉機。由於調度有方,胡林翼被賞加太子少保銜。
同年秋天,胡林翼的母親在武昌病逝,他扶柩回籍安葬。然而,在居喪期間,鄂軍精銳部隊在三河鎮之戰中遭遇慘敗,李續賓陣亡,所部幾乎全軍覆沒。很多人認為這次失敗是由於缺少胡林翼的指揮所致,於是紛紛上書請求朝廷起用胡林翼。得知消息後的胡林翼悲痛欲絕,嘔血不止。但他沒有等待正式詔命下達,便立即啟程返回崗位,著手恢複軍隊士氣並重建防線。到了1859年春天,布防於江皖一帶的鄂軍水陸馬步已達五萬餘人,實力甚至超過了三河之戰前。
麵對此次失利,胡林翼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總結出“兵分力單”和“軒進攻堅”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過去多次戰役中的通病。他認為當前缺乏具有智略的將領,於是開始專注於兵法研究,編寫了《讀史兵略》一書,該書匯集了《左傳》《資治通鑒》等曆史文獻中的軍事內容,旨在為將領們提供學習材料,提高整體軍事素養。
鹹豐九年(1859年)春夏之際,太平天國石達開部開始西進,經湖南向四川方向移動。胡林翼意識到這可能對湖北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安全構成威脅,因此他迅速派遣軍隊前往湖南支援,並且擔憂四川一旦失守,將失去重要的上遊地理優勢。為了加強防禦並為曾國藩爭取更多權力,胡林翼通過官文向朝廷提議讓曾國藩入川督軍並兼任四川總督。然而,清廷僅同意曾國藩督軍,而不願授予其總督之職。曾國藩本人也不願意遠赴四川,在中途滯留湖北,與胡林翼商討聯合進攻安徽的計劃。最終,在胡林翼的推動下,清廷批準了這一計劃。
同年秋冬,胡林翼與曾國藩聯手大舉進攻安徽。胡林翼不僅負責調度各路軍隊,還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從英山、霍山出發攻取舒城。麵對太平軍驍將陳玉成和十餘萬撚軍的頑強抵抗,戰事異常激烈。在此過程中,胡林翼堅持統一指揮的重要性,不顧曾國藩的反對,力主由滿族將領多隆阿擔任前線統帥,以確保各部隊協同作戰。
鹹豐十年(1860年)初,湘軍成功攻克太湖和潛山,隨後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摧毀。四月,曾國荃部包圍安慶,而曾國藩則被任命為兩江總督,並很快得到了實授及欽差大臣的身份。此時,清廷不斷催促曾國藩東進奪取蘇州、常州等地,但曾國藩更專注於鞏固在安徽的戰果,不願急於向東推進。為此,他提出了一個“三路進兵”的方案來應對朝廷的壓力:一路由池州進攻蕪湖;一路由祁門至旌德、太平圖取溧陽;另一路由廣信、玉山至衢州。胡林翼認為這種策略過於保守,建議合並為一路,並增加兩路分別指向杭州和揚州,以此增強攻勢。他還積極支持曾國藩,將自己麾下的鮑超等部劃歸其指揮,同時推薦左宗棠等人擔任要職。
盡管如此,曾國藩在皖南祁門駐紮期間幾乎陷入絕境,指揮調度受到極大限製。在這段時間裏,胡林翼承擔起了聯絡各方軍隊特別是江北軍事的任務,全力籌劃兵馬糧餉等事宜。
同年秋,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逼近京畿,清廷緊急調遣援軍北上。欽差大臣勝保趁機請求調用鮑超所部,意圖控製湘軍力量。麵對這種情況,胡林翼與曾國藩共同商議對策,最終決定由兩人中的一人親自率軍北援,以防勝保染指湘軍。但由於《北京條約》的簽訂,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北援行動也隨之取消。
到了鹹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國的陳玉成和李秀成兩支主力再次進入湖北。由於當時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安徽戰場,湖北防務空虛,局勢一度十分危急。胡林翼深感自責,立即調整部署,分兵回援。盡管有人提議撤除安慶之圍,但在曾國藩的反對以及太平軍並未全力進攻武漢的情況下,這一計劃未能實施。此時的胡林翼已經身心俱疲,肺病日益嚴重,經常嘔血不止。不久後,他被迫離開前線返回武昌休養。
八月初,湘軍終於攻克安慶。曾國藩在奏折中特別提到胡林翼在此次戰役中的關鍵作用,稱其為首功。清廷也高度評價了胡林翼的貢獻,升任他為太子太保,並封騎都尉世職。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胡林翼聽聞鹹豐帝駕崩的消息,心情沉重,預感到京城即將發生變故。
六、功業未竟
鹹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二十六日,胡林翼在武昌巡撫官署中病逝,享年五十歲。據薛福成在《庸盦筆記》中的記載,胡林翼的去世與他目睹長江上兩艘洋船快速航行的情景有關。據說,這兩艘洋船的速度之快令胡林翼感到震驚和憂慮,他在沉默不語後策馬返回途中突然嘔血,病情急劇惡化,不久便離開了人世。這一記述不僅反映了當時中國麵對西方列強技術優勢時的無奈與焦慮,也暗示了胡林翼對國家未來的深深擔憂。
胡林翼逝世的消息傳到朝廷後,清廷迅速下達詔書褒獎他的功績,並追贈其為總督,入祀賢良祠。此外,湖北和湖南兩地分別建立了專祠來紀念這位傑出的地方官員。同年十一月,為了表彰胡林翼的貢獻,清廷還特別賜予他的兒子胡子勳舉人的身份,這無疑是對胡家的一種榮譽和安慰。
隨著時間的推移,胡林翼的聲譽和他的曆史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清廷派遣使者前往胡林翼的墓地舉行祭奠儀式,並追賜諡號“文忠”,這是對他一生忠誠於國家、勤勉工作的最高肯定。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隨著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被攻克,清廷再次追念胡林翼之前的辛勞付出,封他為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以示對其家族的永久尊榮。
胡林翼出生於1812年7月14日,正值清朝嘉慶十七年。他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父親胡達源後來成為進士,並且官至詹事府少詹事,這使得胡林翼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與重視。六歲時,在祖父的教導下開始學習認字並誦讀《論語》。八歲那年,隨祖父在益陽修誌館編修誌書時遇到了時任川東兵備道的陶澍。陶澍對少年胡林翼印象深刻,認為他是可造之才,並決定將自己的女兒陶琇姿許配給他,兩人隨後訂下了娃娃親。
十九歲時,胡林翼迎娶了陶琇姿,婚後不久,他陪同嶽母前往南京,拜訪當時任兩江總督的嶽父陶澍。這次江南之旅不僅讓胡林翼見識到了更為廣闊的世界,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了陶澍處理政務時展現出的務實態度與高效率。尤其是在陶澍手下工作的一年間,通過觀察和參與實際事務,胡林翼深受啟發,個人思想發生了轉變,更加注重實踐而非空談理論。這段經曆促使他對經世致用的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關於曆史、地理以及軍事戰略方麵的內容,《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經典著作成為了他的必讀書目。
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發生的一次自然災害事件中,胡林翼展現了其非凡的社會責任感及領導才能。1831年五月,湖南沅湘地區遭受嚴重水災,導致大量人口流離失所,饑餓難耐。麵對這樣的危機,正在家中讀書的胡林翼沒有選擇袖手旁觀,而是主動向當地縣令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組織起來幫助受災群眾度過難關。他提議按照災區居民的經濟狀況進行分類救助:對於富裕家庭不提供直接援助;中等收入的家庭可以低價購買糧食;而最貧困的人群則應該免費發放食物。同時,為了確保整個過程公平透明,他還建議邀請地方上有威望的鄉紳參與監督,以此來防止可能出現的腐敗行為。
然而,在最初嚐試說服富人捐款時遭遇了阻力,許多人都不願意出錢支援救災活動。麵對這種情況,胡林翼並未氣餒,反而以身作則,首先動員自己的嶽父家捐出了兩千兩白銀作為示範。接著,他繼續耐心地與其他人溝通交流,通過真誠的態度、正義的理由以及可能麵臨的嚴峻後果來說服他們加入到這場救援行動當中。最終,在胡林翼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社會各界紛紛響應號召,短時間內籌集到了大量的資金,成功緩解了當地的饑荒問題,挽救了許多生命。
二、仕途坎坷
胡林翼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起伏和挑戰。1836年,他成功考取進士,並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隨後擔任翰林編修,不久又兼任國史館協修。然而,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當胡林翼作為江南鄉試副考官時,卻因未能及時發現正考官文慶攜帶舉人熊少牧進入考場閱卷這一違規行為而受到了處分,被降級使用。盡管這次事件對他的職業生涯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幸運的是,由於與滿洲權貴文慶關係密切,後者對胡林翼非常賞識,這為他日後重新獲得重用奠定了基礎。
緊接著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胡林翼遭遇了家庭變故,父親去世使得他不得不離京回籍守孝。就在同年早些時候,嶽父陶澍也離開了人世。為了幫助嶽母處理家務事務,同時也出於對嶽父家族的責任感,胡林翼頻繁往返於自己家與嶽家之間。在此期間,他還負責聘請左宗棠來教導陶澍的兒子們。事實上,胡林翼與左宗棠兩家本就是世代交好,兩人也曾共同師從湘中名儒賀熙齡學習。因此,這次合作不僅加深了他們之間的友誼,還讓他們能夠有機會深入探討國家大事和個人理想。
身處鄉村的這段時間裏,雖然遠離了朝廷的政治中心,但胡林翼並未放棄自己的抱負。相反,他利用這段相對平靜的日子廣泛閱讀書籍、練習書法以自娛自樂;與誌同道合的朋友遊曆山水,享受大自然之美;甚至會親自下田地與農民交談,了解農業生產的情況。這種生活經曆讓他更加貼近民眾,深刻理解基層社會的需求,也為後來他在地方治理方麵展現出的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這樣看似悠閑的日子裏,胡林翼仍然得到了多位重要人物的支持和鼓勵。包括林則徐、王植、陸建瀛、但明倫等在內的眾多官員和學者都曾寫信給胡林翼,激勵他不要灰心喪氣,繼續努力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受到這些前輩及朋友鼓舞之後,胡林翼決定舉辦宴會邀請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在席間慷慨陳詞表達了自己對於未來的規劃以及想要實現的目標。
三、治理貴州
1846年,通過陝西巡撫林則徐的推薦,胡林翼以捐官的形式獲得了內閣中書的職位,並被指派到貴州擔任知府。當時,大多數捐官者會選擇相對富裕的地方任職,而貴州因地處偏遠且經濟條件較差,通常被視為不太理想的去處。然而,胡林翼卻主動選擇了這個“貧瘠之地”,他認為在這樣一個地方可以保持清廉之風,避免貪汙腐敗。在赴任之前,他還特意拜謁了祖先墓地,發誓絕不貪汙公款以玷汙家族名譽。
1847年六月,胡林翼抵達貴州省城貴陽等待任命。同年十一月,他開始代理安順知府一職,正式開啟了其地方官員的職業生涯。在此後的幾年裏,胡林翼先後擔任過鎮遠、思南等地方的知府,並最終被正式任命為黎平知府。在他的領導下,貴州地區實施了一係列旨在維護社會穩定與安全的措施,包括整頓治安、打擊盜匪以及建立保甲製度和團練組織。此外,在麵對來自湖南李沅發起義軍的威脅時,胡林翼親自帶領軍隊進行防禦,並成功鎮壓了當地的苗民起義。值得一提的是,在擔任安順知府期間,他還主持修建水利工程,解決了當地居民飲水困難的問題,贏得了民眾的好評。由於這些成就,胡林翼被授予花翎作為獎勵。
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和發展,胡林翼對於清朝正規軍戰鬥力不足感到憂慮,主張采用民間力量加強國防。他提倡招募訓練有素的勇士,效仿明朝名將戚繼光的戰術加以變通使用,並強調軍事準備的重要性。同時,雖然身在貴州,但他始終關注著湖北地區的局勢變化,並與該省的高級官員保持著密切聯係,為其提供策略建議並推薦人才,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為重要將領的左宗棠。
由於在貴州期間表現優異,胡林翼得到了多位地方大員的認可和支持,但同時也遭到了一些省內官員的猜忌和限製。考慮到太平天國起義日益嚴峻的 情 勢 ,加上希望能夠在更大舞台上施展才能的願望,胡林翼決定離開貴州前往湖北參與平叛行動。這一決定得到了禦史王發桂的支持,並最終由湖廣總督吳文熔奏請朝廷批準。
1853年底,胡林翼率領約六百名黔勇士兵到達湖北,但此時吳文熔已經戰敗身亡,導致部隊失去了直接指揮。恰逢曾國藩正在組建湘軍準備東征,於是經與湖南巡撫駱秉章協商後,決定調用胡林翼加入湘軍序列。曾國藩對胡林翼的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在給朝廷的報告中稱其才華遠超自己十倍。隨後,胡林翼隨同湘軍參加了湖北、江西等地的一係列戰役,標誌著他在抗擊太平天國鬥爭中的正式登場。
四、巡撫湖北
鹹豐五年(1855年)初,太平天國西征軍再次攻入湖北,清廷緊急命令曾國藩從江西分兵增援。此時,胡林翼已經擔任湖北按察使,肩負著保衛地方的重任。麵對危機,他主動請纓率軍前往支援。曾國藩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派遣了兩千五百名士兵由胡林翼帶領,隨後又增加了副將王國才和都司石清吉所部四千人。這些部隊陸續抵達湖北,標誌著胡林翼開始獨立指揮作戰,並逐步確立自己在湖北的地位。
同年二月,胡林翼升任湖北布政使;三月,更進一步被任命為署理湖北巡撫。然而,就在這一時期,太平軍取得了重大勝利,在德安擊敗了湖廣總督楊霈,連續第四次攻克漢陽、漢口,並第三次占領武昌。局勢變得異常嚴峻,以至於新任湖廣總督官文上任後,湖北巡撫的實際控製範圍僅限於省會附近三十裏以內,且軍事行動所需的經費嚴重不足,不得不依賴湖南的支持,但即便如此,資金缺口依然很大,軍隊欠餉數月之久。為了維持士氣,胡林翼甚至動用了個人財產來支付部分軍費,這顯示了他在困難時期的決心與擔當。
當時,湖北軍政體製混亂,督撫之間各自為政,下遊地區如武漢、黃州等地的防務及補給工作由胡林翼負責,而上遊荊州、宜昌等地則歸官文管轄。這種分割管理導致協調不力,相互間缺乏有效合作。此外,軍官之間也存在矛盾,影響了整體戰鬥力。麵對這樣的困境,胡林翼感到十分沮喪,多次嚐試發動攻勢卻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八月,當胡林翼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時,發生了士兵因長期欠餉而拒絕服從命令的情況,最終導致了一場未戰先潰的慘劇。這次事件讓胡林翼深受打擊,他曾一度想要以身殉職。不過,經過反思後,他決定采取更加嚴厲的措施整頓軍隊,包括裁撤不合格人員並招募新鮮血液。同時,他還請求調遣羅澤南部隊前來支援,從而穩定住了局勢。
盡管遭遇了一係列挫折,胡林翼並未放棄努力。相反,他調整策略,轉而采用圍困戰術對付敵人。通過構築堅固的防線封鎖城市,逐步消耗對方資源。這一戰略轉變最終證明是有效的。到了鹹豐六年(1856年)十一月,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胡林翼領導下的清軍成功收複了武漢。這場勝利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士氣,也為他贏得了朝廷的高度認可——正式授予其湖北巡撫職位
五、總攬軍政
在胡林翼擔任湖北巡撫期間,他與湖廣總督官文之間的關係一度緊張。兩人各自管轄不同的區域,因征兵調餉等事務頻繁發生衝突。武昌被收複後,雙方均移駐武昌,但矛盾並未因此緩解。官文對胡林翼三次登門拜訪均遭拒絕,這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對立。官文本人對於政事不聞不問,生活奢侈無度,而他的幕友和家丁則包攬了大部分政務,這種局麵讓胡林翼感到十分不滿。
然而,在閻敬銘的勸說下,胡林翼逐漸意識到與官文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性。為了緩和緊張局勢並確保湖北地區的穩定,胡林翼決定主動示好,每月奉送白銀三千兩,並與官文結為異姓兄弟。此外,他還安排官文的寵妾拜自己的母親為義母,以此加深兩家的關係。通過這些舉措,胡林翼成功地改善了與官文的關係,使得雙方能夠更加緊密地合作,共同應對太平天國的威脅。
從此以後,凡是涉及東南各省疆吏、將帥的人事調動以及全局性的軍事部署,胡林翼都會與官文協商後再上奏朝廷。特別是在一些敏感問題上,胡林翼會利用官文的身份來提出建議或請求,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推薦人才或者報告戰果時,雖然實際工作多由胡林翼主持,但名義上總是將官文的名字列在首位,這樣既維護了官文的麵子,又保證了決策的有效實施。
當太平軍失守武漢後,他們在湖北其他據點也相繼喪失,被迫向東撤退。胡林翼根據“東征之師恃武漢為本,平吳之策先保鄂郡”的戰略思路,決定鞏固湖北作為湘軍的重要基地。為此,他不僅擴大了軍事上的勝利,肅清了湖北全境,還親自留在省城管理政務,從多個方麵加強了對湖北的控製。同時,胡林翼迅速調動鄂軍主力前往九江,扼守湖北東部門戶,防止太平軍重新西進。這一係列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湖北的安全,也為後續的戰略行動奠定了基礎。1858年四月,鄂軍成功奪下九江,標誌著湘軍在戰場上取得了重要的轉機。由於調度有方,胡林翼被賞加太子少保銜。
同年秋天,胡林翼的母親在武昌病逝,他扶柩回籍安葬。然而,在居喪期間,鄂軍精銳部隊在三河鎮之戰中遭遇慘敗,李續賓陣亡,所部幾乎全軍覆沒。很多人認為這次失敗是由於缺少胡林翼的指揮所致,於是紛紛上書請求朝廷起用胡林翼。得知消息後的胡林翼悲痛欲絕,嘔血不止。但他沒有等待正式詔命下達,便立即啟程返回崗位,著手恢複軍隊士氣並重建防線。到了1859年春天,布防於江皖一帶的鄂軍水陸馬步已達五萬餘人,實力甚至超過了三河之戰前。
麵對此次失利,胡林翼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總結出“兵分力單”和“軒進攻堅”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過去多次戰役中的通病。他認為當前缺乏具有智略的將領,於是開始專注於兵法研究,編寫了《讀史兵略》一書,該書匯集了《左傳》《資治通鑒》等曆史文獻中的軍事內容,旨在為將領們提供學習材料,提高整體軍事素養。
鹹豐九年(1859年)春夏之際,太平天國石達開部開始西進,經湖南向四川方向移動。胡林翼意識到這可能對湖北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安全構成威脅,因此他迅速派遣軍隊前往湖南支援,並且擔憂四川一旦失守,將失去重要的上遊地理優勢。為了加強防禦並為曾國藩爭取更多權力,胡林翼通過官文向朝廷提議讓曾國藩入川督軍並兼任四川總督。然而,清廷僅同意曾國藩督軍,而不願授予其總督之職。曾國藩本人也不願意遠赴四川,在中途滯留湖北,與胡林翼商討聯合進攻安徽的計劃。最終,在胡林翼的推動下,清廷批準了這一計劃。
同年秋冬,胡林翼與曾國藩聯手大舉進攻安徽。胡林翼不僅負責調度各路軍隊,還親自率領一支隊伍從英山、霍山出發攻取舒城。麵對太平軍驍將陳玉成和十餘萬撚軍的頑強抵抗,戰事異常激烈。在此過程中,胡林翼堅持統一指揮的重要性,不顧曾國藩的反對,力主由滿族將領多隆阿擔任前線統帥,以確保各部隊協同作戰。
鹹豐十年(1860年)初,湘軍成功攻克太湖和潛山,隨後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摧毀。四月,曾國荃部包圍安慶,而曾國藩則被任命為兩江總督,並很快得到了實授及欽差大臣的身份。此時,清廷不斷催促曾國藩東進奪取蘇州、常州等地,但曾國藩更專注於鞏固在安徽的戰果,不願急於向東推進。為此,他提出了一個“三路進兵”的方案來應對朝廷的壓力:一路由池州進攻蕪湖;一路由祁門至旌德、太平圖取溧陽;另一路由廣信、玉山至衢州。胡林翼認為這種策略過於保守,建議合並為一路,並增加兩路分別指向杭州和揚州,以此增強攻勢。他還積極支持曾國藩,將自己麾下的鮑超等部劃歸其指揮,同時推薦左宗棠等人擔任要職。
盡管如此,曾國藩在皖南祁門駐紮期間幾乎陷入絕境,指揮調度受到極大限製。在這段時間裏,胡林翼承擔起了聯絡各方軍隊特別是江北軍事的任務,全力籌劃兵馬糧餉等事宜。
同年秋,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逼近京畿,清廷緊急調遣援軍北上。欽差大臣勝保趁機請求調用鮑超所部,意圖控製湘軍力量。麵對這種情況,胡林翼與曾國藩共同商議對策,最終決定由兩人中的一人親自率軍北援,以防勝保染指湘軍。但由於《北京條約》的簽訂,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北援行動也隨之取消。
到了鹹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國的陳玉成和李秀成兩支主力再次進入湖北。由於當時大部分兵力集中在安徽戰場,湖北防務空虛,局勢一度十分危急。胡林翼深感自責,立即調整部署,分兵回援。盡管有人提議撤除安慶之圍,但在曾國藩的反對以及太平軍並未全力進攻武漢的情況下,這一計劃未能實施。此時的胡林翼已經身心俱疲,肺病日益嚴重,經常嘔血不止。不久後,他被迫離開前線返回武昌休養。
八月初,湘軍終於攻克安慶。曾國藩在奏折中特別提到胡林翼在此次戰役中的關鍵作用,稱其為首功。清廷也高度評價了胡林翼的貢獻,升任他為太子太保,並封騎都尉世職。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胡林翼聽聞鹹豐帝駕崩的消息,心情沉重,預感到京城即將發生變故。
六、功業未竟
鹹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二十六日,胡林翼在武昌巡撫官署中病逝,享年五十歲。據薛福成在《庸盦筆記》中的記載,胡林翼的去世與他目睹長江上兩艘洋船快速航行的情景有關。據說,這兩艘洋船的速度之快令胡林翼感到震驚和憂慮,他在沉默不語後策馬返回途中突然嘔血,病情急劇惡化,不久便離開了人世。這一記述不僅反映了當時中國麵對西方列強技術優勢時的無奈與焦慮,也暗示了胡林翼對國家未來的深深擔憂。
胡林翼逝世的消息傳到朝廷後,清廷迅速下達詔書褒獎他的功績,並追贈其為總督,入祀賢良祠。此外,湖北和湖南兩地分別建立了專祠來紀念這位傑出的地方官員。同年十一月,為了表彰胡林翼的貢獻,清廷還特別賜予他的兒子胡子勳舉人的身份,這無疑是對胡家的一種榮譽和安慰。
隨著時間的推移,胡林翼的聲譽和他的曆史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清廷派遣使者前往胡林翼的墓地舉行祭奠儀式,並追賜諡號“文忠”,這是對他一生忠誠於國家、勤勉工作的最高肯定。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隨著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被攻克,清廷再次追念胡林翼之前的辛勞付出,封他為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以示對其家族的永久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