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隻當沒聽見,解釋了一下自己為何什麽說不來見她反倒有力,因為武後現在要穩,越穩越好,急於聯絡舊臣,幫不上忙還會讓高宗疑心。“天後有兒女承歡膝下,與天皇重逢,真是可喜可賀。”
“不錯。坐吧。”武曌微微歎了口氣:“當年你為我籌劃,”話說到一半說不下去了,多虧當年沒有立侄子做太子,這一切才有轉圜的餘地。哪怕給兒子改姓武,那都能圓回來,如果立了侄子當太子,那就全完了,下場絕對比李隆基好不到哪兒去。
狄仁傑順勢坐下:“受天後深恩,自然要為天後一人謀劃。老朽學識有限,當初為的是祭祀,沒料到帝王們死後能重逢。”
“你留下的五人策劃政變,也是為我謀劃?”神龍政變從上到下都有你的痕跡,好一個閣老,好一個國之棟梁。如果不是時至如今,你就是罪人。隻可惜當前形勢證明了你計劃的不算太差。
狄仁傑早就想過她會問這些問題:“正是。”
武曌臉色微沉,等他開口。
狄仁傑等她問。
李妙兒:“狄老這話說的好有意思,你是同時忠於李唐和武周嗎?”
狄仁傑回答的很婉轉:“在我心裏,天皇天後具是一體。恐怕天下人都是這樣看的。”這也是當年武後稱帝沒有太大阻礙的原因。
武曌心裏也明白,沒有再細問,她可不會像個天真的少女一樣質問‘在我丈夫和我之間你選擇一個站隊’,她自己都在努力把二人之間融合回去。
“故人難得一見,我有些事想要請教。不知道懷英如今心意如何,是否還肯為我謀劃?”
狄仁傑拱手道:“除了教子之外,我都可以參詳。”狄景暉害他生祠被毀這件事在人間令他心痛,到死後……經常被朋友嘲笑。丞相們閑的沒事也會比較子孫,從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一代代的比下去,以此罰酒,杜如晦、房玄齡、李勣和他損失慘重。
武曌沉吟了一會,自己斟酒喝:“我在他們之中,總算是叛而複降,並不可親可信。家父的行蹤成謎,隱約刺探我的心事。閣老何以教我?”他還是很可信。
狄仁傑:“這和我預料的一樣。天後如今實力如何?”
武曌:“修行是神鬼,但神鬼的高低不用,沒有明確劃分,我可算是入門,沒有什麽法術,能禦風而已。判官的考試尚未通過。”就覺得陰律裏不合格的地方應該改一改,這可能是職業習慣。“入股了幾個商人的產業,家父也在為我經營。”
士農工商,商人如果不能行賄,那社會地位就不高。
狄仁傑又問:“諸帝後聚會時,您屬於那一邊?”
她同時屬於皇帝和皇後,自然是兩邊隨意走動,但皇帝們看到她時都閃避,帝鎮中的皇後不多,除了太穆皇後和文德皇後之外,其他人見了她也有些閃避。自己開宴會情人來赴宴時,倒是都來了,隻是並不熱鬧,也不輕鬆。除了一個李妙兒傻嗬嗬,其他人都有七分內斂。
狄仁傑仔細研究了一會,這又是不必要的擔心,首先你沒有權力,不用怕人篡權。
其次你占了先機,別人還沒有得到神鬼丹,要等到天下太平才能有。
天後光看著別人見了她態度不親,隻要她一出場,就有些嚴肅,她沒看到她不在的時候是什麽樣。就曆史情況來分析,父子見麵多尷尬,既是祖宗又政見不同,各自或殺或貶過對方心愛的大臣,外加人間的局勢紛亂複雜,誰能歡笑起來?
武後為自己實力增長而暢快,他們有什麽可暢快?
武曌:“你每次都說我多心。”
狄仁傑:“前些年唐又滅了一次,後唐末帝李從珂和後妃舉火自焚,燒盡禦用之物。如今傳國玉璽消失不見,石敬瑭百般尋找,皆不可得,如今再不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想當年,蕭皇後持傳國玉璽遠走漠北,太宗繼位後隻能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慰藉。四年後李靖大將軍擊敗突厥,攜蕭後及傳國玉璽歸國,這才有當年天後所用之寶。”
武曌點點頭,被他說得也有些惆悵。
狄仁傑順勢給她破除了一波迷信:信什麽傳國玉璽?自秦始皇刻玉璽開始,這玉璽有什麽神奇的非自然力量嗎?誰‘永昌’了?為什麽皇帝和天下人都要吧這方玉璽看作至寶?是不是很荒謬?字是秦始皇刻的,他大可以多刻幾方,難道個個都與眾不同?國家興亡在於皇帝是否仁愛,仁者天命所歸……隻要武後堅持仁愛正直,自然無敵。
聊了許久,隻覺得耳目一新。
下方說書人開始說起遼國故事,這是個長篇連載,三個月前開始說,今日終於說到遼主耶律阿保機去世,皇後述律平臨朝易儲,大皇子二皇子都是親生的,但她隻喜歡二兒子耶律德光,不僅易儲,還把支持大皇子的臣子們都送去陰間‘服侍先帝’,也不知道遼主看到送過來的大臣有何感想。遼國那片土地原本是突厥,現在換做契丹人,占據的地方也更大,把吐蕃也占據了。所以現在突厥吐蕃兩地府互相連通,遼國再過百年不滅,這兩地府就要改名了。但吐蕃地府和中原地府也有門,凡事優秀的說書人,都要冒著危險跑過去打聽消息。
插著講了一段之前閻君的行動,派兵前往對峙,就幽燕十六州的鬼魂的歸屬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爭!
說書人把話題拉回來,繼續說:“這位述律平皇後真是了不起,此前說過她輔佐遼主,設下鴻門宴,力斬七部首領,又舉薦韓延徽這一能臣。到現在為了執政,效法則天皇後,誅鋤異己,逼大臣們殉葬!遼國的臣子不甘殉主,螻蟻尚且貪生,何況那有才華有本事的大臣,就質問遼皇後‘我們大王素日最親近皇後,朝夕不分離,皇後您怎麽不殉葬服侍先帝呢?’這話一說,滿堂上下幾百雙眼睛都盯著遼皇後,看她如何應對!遼後述律平纖纖素手,緩緩握住鯊魚皮鞘金刀,拔刀在手,環顧四周!”
啪!
摔驚堂木!
就斷在這兒了!
這故事很有名,很多人都知道,遼後果斷砍了自己一隻手,放在棺槨裏給遼主陪葬。可是說書人的語氣表情引人入勝,把人的心都勾住了!
李妙兒來這兒就是等這一場書,這個年輕人長得好看,繪聲繪色的一講,令人入迷。
武曌和狄仁傑對此沒什麽興趣,一起離開了,先去太學看一看如今調整的課程。太學祭酒劉秀這些年一直在給剛死下來的人調整教科書,致力於讓他們明白,忠君愛國不是為了錢,忠心不是商品,不能搞什麽價高者得之。
狄仁傑:“您想見述律平皇後?”
武曌微微一笑:“她一定也很想見我。”
……
石重貴不願意當孫子。他叔叔是兒皇帝,他就得是孫皇帝,這太丟臉了。再者,他也沒有他叔叔那樣好的忍功,能頂著恥辱和節度使們的嘲諷給人當兒子,當即‘很有氣節’的宣布和契丹開戰。
遼主耶律德光率軍出征,大獲成功,抓了石重貴石重睿二人,順便在這裏稱帝,還把馮道找來嘲笑了一頓。馮道慢慢吞吞的說:“啊,我就是個老糊塗啊。”
耶律德光還得意洋洋:“天下百姓,有誰能救?”
馮道趕緊抓住機會:“佛祖在世也不能救,隻有陛下您能。”
二人本就是老相識,耶律德光也覺得他說得對,就昭告部眾,以後打草穀的時候不要殺人。
天下的節度使都來拜謁遼主,抱大腿,劉知遠機智的不去,和遼主說:“我這個地方不安全,我為您鎮守邊關,阻擋外敵。”
韓延徽在遼國執政時,把契丹和漢民分治,遊牧的繼續遊牧,農耕的繼續躬耕。入駐中原之後隻能農耕無處遊牧,劫掠增加,劉知遠一次兩次不去,三次五次還不去,耶律德光起疑,他就揭竿而起,稱帝開戰。
想當年,耶律德光向石敬瑭推薦過劉知遠,說他很勇猛。
現在隻能撫著胸口:“朕看人的眼光不差。”
遼國就把石重貴和馮道等人打包,帶回穩如磐石的老家去,路上耶律德光病逝,被人用鹽醃著帶回去。
……
石敬瑭:“想起當年他作為小卒拚死護佑我…如今轉眼稱帝,真是奇妙啊。”
李存勖看看他,點頭:“確實如此。”
帝鎮中正在籌劃餞別宴,此次宴會後,眾人各奔前程——按照高祖和太宗的安排,潛入地府的各個部門。
酒過三巡,武曌叫到:“隆基,來講個笑話。”
李隆基稍一沉吟:“如今的南方唐國皇帝李昪確有證據,是李唐後裔。”
眾人無不驚訝:“這證據從何處來?”
“我們怎麽不知道?”
李隆基道:“他也是服用丹藥中毒身亡,可見必然是李唐皇室後裔。”
服丹藥致死的皇帝們:-_-||
沒有服丹藥的帝後們:(⊙_⊙)不能笑。
李淵&竇惠&長孫無病:“哈哈哈哈哈哈!”
……
劉知遠稱帝後,不僅當年窮嗖嗖的時候搶的貧女李三娘成了皇後,賢惠節儉的出謀劃策,兒子重賞重賞功臣、大將,其中有四人寵遇尤厚,分別是史弘肇、楊祐、蘇逢吉和郭威。
漢朝的皇帝們仔細考察了劉知遠的用人、執政、品行之後,一致認為:“這一定是我們漢室宗親!”
第304章
石敬瑭等著侄子下來見麵,‘好好聊聊’侄子稱帝, 而他僅存的兒子傻嗬嗬的跟在堂兄身邊, 被一起擄走的問題。
等待期間, 偶爾會被人嘲笑:“來,叫爹。”
石敬瑭冷漠臉:“你與契丹孰強?”
他確實認了父皇帝, 也確實不算什麽光彩的事,甚至可以說他就是為了這件事憋屈死的。可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端端正正的去世,像個皇帝一樣的死去而不是一個囚徒或俘虜。
“難道像是李從珂那樣自焚, 像石重貴那樣成為俘虜, 就能稱得起榮耀體麵嗎?在當前這個年頭, 對於平民百姓或皇帝來說,能活到壽終正寢都是一種奢望。”
石敬瑭把道理原原本本的一說, 眾人為之沉默。
朱溫:“諸位, 讓我上!”
李克用表示同意, 並承諾不在他上去打架時在背後捅刀子。
李存勖李嗣源等人分別表示同意。
錢繆還在和其他人賭博:“輸了的唱山歌, 我要贏了!”
李昪:“哼!你這樣善於謀劃隻怕將來要出個算數家。”寫九章算術的那家夥叫什麽?忘了,最煩數學。
馬殷寬厚的笑了笑:“這還不好。大臣會算數, 不會被小吏蒙騙, 皇帝會算數, 不會被大臣蒙騙。即便是升鬥小民, 會算賬也不是壞事。”
那邊打的靴子、肉包子、枕頭、書等雜物滿天飛, 這邊仨人在溫溫吞吞的打牌,還有四個人在慢慢悠悠的觀戰。雖然治國理政時脾氣各異,劉岩嚴苛, 李昪狡詐,錢繆敏銳,馬殷寬厚,但無所事事的消磨時光時誰也不會擺出瘋狗嘴臉胡亂傷人。
如今小帝鎮的混戰已經告一段落,小帝鎮從混亂無序進化到井然有序的……約定打架的時間和人群範圍,並且開始約定不能趁祭品掉落時偷襲。到這時候為止,他們終於完整的吃到了一桌祭品,以前要麽是祭肉裏被人扔了一把土,要麽就是祭酒被打翻,吃飯就是打仗,把搶糧食和防備別人搶糧食這兩件事貫徹到底。
到這裏的皇後都已經默默的搬出去了,以免被殃及。這裏每一個人都承認,與其相信別人的節操,不如相信自己的刀。
劉欣給他們訂做了一個‘亂臣賊子頂針續麻、躬行實踐稱帝大業’的牌子,準確的說,買了一塊木板,然後自己寫了字。本想立在小帝鎮的鎮外,又有點怕。怕這次嘴賤會惹的事比較大,這些人如果將來不是全都下地獄,那就難保自己將來的安危。被人按在地上殺個兩三次可不好,祖宗們有節製,隻是揍幾頓,這些人超凶。
抱著木牌思來想去,把木牌扔到自己屋裏,去拜訪漢武帝。
劉徹是否在家這件事,由人間出了什麽新書好書來決定,如今恰好有好書,後晉(石重貴)命人修撰的《(舊)唐書》剛剛完工不久,閻君要城隍敬奉了一套,劉徹托人從人間抄錄了一套,明德馬皇後自己抄錄了一套,地府的太史台弄了一套。
劉徹正拿著朱筆,憑著記憶在這套昂貴的書本上批閱,勾勾點點,旁邊還放著一張功過簿。
劉欣叩問道:“武帝在家嗎?我能進去嗎?”
劉徹坐在梧桐樹下,這是他二百年前親手種的梧桐樹,等著長好的砍了拿去做古琴。樹幹纖細,枝葉卻非常繁茂,葉片大而柔軟綿密,甚至可以當手帕用。看了看站在門口的人,柵欄稀疏,門更是簡單:“別裝看不見,進來吧。”
雕花鏤空的木門虛掩著,推門能入,翻也能翻過去。劉欣湊到跟前去:“有件事必須請教您,唉?寫李唐皇帝的功過簿幹什麽?”
這件事跟誰都能說,唯獨不能告訴漢哀帝這個大嘴巴,劉徹淡定道:“你來請教這個?”閻君們苦於人間紛亂,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安穩下來,不知道會不會像三國後接南北朝十六國那樣越來越混亂……想當年,春秋時期,一千八百諸侯國。
閻君們悄悄的請他過去,請他不要告訴別人,公正無私的衡量一下唐朝中有誰能得神鬼丹,有誰絕對不行,並寫下理由。
劉徹欣然應允,這本該是鎮長的職務,也很有趣。連日來都在慢慢的籌劃這件事,當然是秘不示人。
劉欣心裏正想搞一個更大的氣人事件,這可比氣漢武帝更刺激:“您看小帝鎮那些人,有幾個人能放出來?我怕被報複。”一邊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個手帕,手帕裏是青玉小盒,盒裏有一些上品香茶。
斟滿香茶,乖巧的坐在對麵。
“錢繆、馬殷、王審之、李嗣源必然自由,其他人還需存疑。朱溫雖然多疑,對百姓卻很寬厚,薄徭役釋宮女,努力在當個明君。李存勖模棱兩可。石敬瑭雖顏麵掃地,他畢竟不是漢人,不曉得忠孝廉恥也很正常,執政也不算荒謬。”
劉欣沉吟良久,錢繆他們仨都是被當時的皇帝冊封的,自己立牌罵人也傷不到他們。但李嗣源可未必……他可是一人承擔亂臣+賊子兩份工作,一點都不含糊。
他回去之後又研究很久,最終決定把這塊板子拿去燒火。
然後另寫了一塊,落款改成漢高祖。
以前漢朝皇帝們湊在一起讀過漢書,但唐朝的皇帝們不肯在一起看唐書,每個人都認為這套書會帶來互相傷害的效果。
“不錯。坐吧。”武曌微微歎了口氣:“當年你為我籌劃,”話說到一半說不下去了,多虧當年沒有立侄子做太子,這一切才有轉圜的餘地。哪怕給兒子改姓武,那都能圓回來,如果立了侄子當太子,那就全完了,下場絕對比李隆基好不到哪兒去。
狄仁傑順勢坐下:“受天後深恩,自然要為天後一人謀劃。老朽學識有限,當初為的是祭祀,沒料到帝王們死後能重逢。”
“你留下的五人策劃政變,也是為我謀劃?”神龍政變從上到下都有你的痕跡,好一個閣老,好一個國之棟梁。如果不是時至如今,你就是罪人。隻可惜當前形勢證明了你計劃的不算太差。
狄仁傑早就想過她會問這些問題:“正是。”
武曌臉色微沉,等他開口。
狄仁傑等她問。
李妙兒:“狄老這話說的好有意思,你是同時忠於李唐和武周嗎?”
狄仁傑回答的很婉轉:“在我心裏,天皇天後具是一體。恐怕天下人都是這樣看的。”這也是當年武後稱帝沒有太大阻礙的原因。
武曌心裏也明白,沒有再細問,她可不會像個天真的少女一樣質問‘在我丈夫和我之間你選擇一個站隊’,她自己都在努力把二人之間融合回去。
“故人難得一見,我有些事想要請教。不知道懷英如今心意如何,是否還肯為我謀劃?”
狄仁傑拱手道:“除了教子之外,我都可以參詳。”狄景暉害他生祠被毀這件事在人間令他心痛,到死後……經常被朋友嘲笑。丞相們閑的沒事也會比較子孫,從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一代代的比下去,以此罰酒,杜如晦、房玄齡、李勣和他損失慘重。
武曌沉吟了一會,自己斟酒喝:“我在他們之中,總算是叛而複降,並不可親可信。家父的行蹤成謎,隱約刺探我的心事。閣老何以教我?”他還是很可信。
狄仁傑:“這和我預料的一樣。天後如今實力如何?”
武曌:“修行是神鬼,但神鬼的高低不用,沒有明確劃分,我可算是入門,沒有什麽法術,能禦風而已。判官的考試尚未通過。”就覺得陰律裏不合格的地方應該改一改,這可能是職業習慣。“入股了幾個商人的產業,家父也在為我經營。”
士農工商,商人如果不能行賄,那社會地位就不高。
狄仁傑又問:“諸帝後聚會時,您屬於那一邊?”
她同時屬於皇帝和皇後,自然是兩邊隨意走動,但皇帝們看到她時都閃避,帝鎮中的皇後不多,除了太穆皇後和文德皇後之外,其他人見了她也有些閃避。自己開宴會情人來赴宴時,倒是都來了,隻是並不熱鬧,也不輕鬆。除了一個李妙兒傻嗬嗬,其他人都有七分內斂。
狄仁傑仔細研究了一會,這又是不必要的擔心,首先你沒有權力,不用怕人篡權。
其次你占了先機,別人還沒有得到神鬼丹,要等到天下太平才能有。
天後光看著別人見了她態度不親,隻要她一出場,就有些嚴肅,她沒看到她不在的時候是什麽樣。就曆史情況來分析,父子見麵多尷尬,既是祖宗又政見不同,各自或殺或貶過對方心愛的大臣,外加人間的局勢紛亂複雜,誰能歡笑起來?
武後為自己實力增長而暢快,他們有什麽可暢快?
武曌:“你每次都說我多心。”
狄仁傑:“前些年唐又滅了一次,後唐末帝李從珂和後妃舉火自焚,燒盡禦用之物。如今傳國玉璽消失不見,石敬瑭百般尋找,皆不可得,如今再不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想當年,蕭皇後持傳國玉璽遠走漠北,太宗繼位後隻能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慰藉。四年後李靖大將軍擊敗突厥,攜蕭後及傳國玉璽歸國,這才有當年天後所用之寶。”
武曌點點頭,被他說得也有些惆悵。
狄仁傑順勢給她破除了一波迷信:信什麽傳國玉璽?自秦始皇刻玉璽開始,這玉璽有什麽神奇的非自然力量嗎?誰‘永昌’了?為什麽皇帝和天下人都要吧這方玉璽看作至寶?是不是很荒謬?字是秦始皇刻的,他大可以多刻幾方,難道個個都與眾不同?國家興亡在於皇帝是否仁愛,仁者天命所歸……隻要武後堅持仁愛正直,自然無敵。
聊了許久,隻覺得耳目一新。
下方說書人開始說起遼國故事,這是個長篇連載,三個月前開始說,今日終於說到遼主耶律阿保機去世,皇後述律平臨朝易儲,大皇子二皇子都是親生的,但她隻喜歡二兒子耶律德光,不僅易儲,還把支持大皇子的臣子們都送去陰間‘服侍先帝’,也不知道遼主看到送過來的大臣有何感想。遼國那片土地原本是突厥,現在換做契丹人,占據的地方也更大,把吐蕃也占據了。所以現在突厥吐蕃兩地府互相連通,遼國再過百年不滅,這兩地府就要改名了。但吐蕃地府和中原地府也有門,凡事優秀的說書人,都要冒著危險跑過去打聽消息。
插著講了一段之前閻君的行動,派兵前往對峙,就幽燕十六州的鬼魂的歸屬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爭!
說書人把話題拉回來,繼續說:“這位述律平皇後真是了不起,此前說過她輔佐遼主,設下鴻門宴,力斬七部首領,又舉薦韓延徽這一能臣。到現在為了執政,效法則天皇後,誅鋤異己,逼大臣們殉葬!遼國的臣子不甘殉主,螻蟻尚且貪生,何況那有才華有本事的大臣,就質問遼皇後‘我們大王素日最親近皇後,朝夕不分離,皇後您怎麽不殉葬服侍先帝呢?’這話一說,滿堂上下幾百雙眼睛都盯著遼皇後,看她如何應對!遼後述律平纖纖素手,緩緩握住鯊魚皮鞘金刀,拔刀在手,環顧四周!”
啪!
摔驚堂木!
就斷在這兒了!
這故事很有名,很多人都知道,遼後果斷砍了自己一隻手,放在棺槨裏給遼主陪葬。可是說書人的語氣表情引人入勝,把人的心都勾住了!
李妙兒來這兒就是等這一場書,這個年輕人長得好看,繪聲繪色的一講,令人入迷。
武曌和狄仁傑對此沒什麽興趣,一起離開了,先去太學看一看如今調整的課程。太學祭酒劉秀這些年一直在給剛死下來的人調整教科書,致力於讓他們明白,忠君愛國不是為了錢,忠心不是商品,不能搞什麽價高者得之。
狄仁傑:“您想見述律平皇後?”
武曌微微一笑:“她一定也很想見我。”
……
石重貴不願意當孫子。他叔叔是兒皇帝,他就得是孫皇帝,這太丟臉了。再者,他也沒有他叔叔那樣好的忍功,能頂著恥辱和節度使們的嘲諷給人當兒子,當即‘很有氣節’的宣布和契丹開戰。
遼主耶律德光率軍出征,大獲成功,抓了石重貴石重睿二人,順便在這裏稱帝,還把馮道找來嘲笑了一頓。馮道慢慢吞吞的說:“啊,我就是個老糊塗啊。”
耶律德光還得意洋洋:“天下百姓,有誰能救?”
馮道趕緊抓住機會:“佛祖在世也不能救,隻有陛下您能。”
二人本就是老相識,耶律德光也覺得他說得對,就昭告部眾,以後打草穀的時候不要殺人。
天下的節度使都來拜謁遼主,抱大腿,劉知遠機智的不去,和遼主說:“我這個地方不安全,我為您鎮守邊關,阻擋外敵。”
韓延徽在遼國執政時,把契丹和漢民分治,遊牧的繼續遊牧,農耕的繼續躬耕。入駐中原之後隻能農耕無處遊牧,劫掠增加,劉知遠一次兩次不去,三次五次還不去,耶律德光起疑,他就揭竿而起,稱帝開戰。
想當年,耶律德光向石敬瑭推薦過劉知遠,說他很勇猛。
現在隻能撫著胸口:“朕看人的眼光不差。”
遼國就把石重貴和馮道等人打包,帶回穩如磐石的老家去,路上耶律德光病逝,被人用鹽醃著帶回去。
……
石敬瑭:“想起當年他作為小卒拚死護佑我…如今轉眼稱帝,真是奇妙啊。”
李存勖看看他,點頭:“確實如此。”
帝鎮中正在籌劃餞別宴,此次宴會後,眾人各奔前程——按照高祖和太宗的安排,潛入地府的各個部門。
酒過三巡,武曌叫到:“隆基,來講個笑話。”
李隆基稍一沉吟:“如今的南方唐國皇帝李昪確有證據,是李唐後裔。”
眾人無不驚訝:“這證據從何處來?”
“我們怎麽不知道?”
李隆基道:“他也是服用丹藥中毒身亡,可見必然是李唐皇室後裔。”
服丹藥致死的皇帝們:-_-||
沒有服丹藥的帝後們:(⊙_⊙)不能笑。
李淵&竇惠&長孫無病:“哈哈哈哈哈哈!”
……
劉知遠稱帝後,不僅當年窮嗖嗖的時候搶的貧女李三娘成了皇後,賢惠節儉的出謀劃策,兒子重賞重賞功臣、大將,其中有四人寵遇尤厚,分別是史弘肇、楊祐、蘇逢吉和郭威。
漢朝的皇帝們仔細考察了劉知遠的用人、執政、品行之後,一致認為:“這一定是我們漢室宗親!”
第304章
石敬瑭等著侄子下來見麵,‘好好聊聊’侄子稱帝, 而他僅存的兒子傻嗬嗬的跟在堂兄身邊, 被一起擄走的問題。
等待期間, 偶爾會被人嘲笑:“來,叫爹。”
石敬瑭冷漠臉:“你與契丹孰強?”
他確實認了父皇帝, 也確實不算什麽光彩的事,甚至可以說他就是為了這件事憋屈死的。可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端端正正的去世,像個皇帝一樣的死去而不是一個囚徒或俘虜。
“難道像是李從珂那樣自焚, 像石重貴那樣成為俘虜, 就能稱得起榮耀體麵嗎?在當前這個年頭, 對於平民百姓或皇帝來說,能活到壽終正寢都是一種奢望。”
石敬瑭把道理原原本本的一說, 眾人為之沉默。
朱溫:“諸位, 讓我上!”
李克用表示同意, 並承諾不在他上去打架時在背後捅刀子。
李存勖李嗣源等人分別表示同意。
錢繆還在和其他人賭博:“輸了的唱山歌, 我要贏了!”
李昪:“哼!你這樣善於謀劃隻怕將來要出個算數家。”寫九章算術的那家夥叫什麽?忘了,最煩數學。
馬殷寬厚的笑了笑:“這還不好。大臣會算數, 不會被小吏蒙騙, 皇帝會算數, 不會被大臣蒙騙。即便是升鬥小民, 會算賬也不是壞事。”
那邊打的靴子、肉包子、枕頭、書等雜物滿天飛, 這邊仨人在溫溫吞吞的打牌,還有四個人在慢慢悠悠的觀戰。雖然治國理政時脾氣各異,劉岩嚴苛, 李昪狡詐,錢繆敏銳,馬殷寬厚,但無所事事的消磨時光時誰也不會擺出瘋狗嘴臉胡亂傷人。
如今小帝鎮的混戰已經告一段落,小帝鎮從混亂無序進化到井然有序的……約定打架的時間和人群範圍,並且開始約定不能趁祭品掉落時偷襲。到這時候為止,他們終於完整的吃到了一桌祭品,以前要麽是祭肉裏被人扔了一把土,要麽就是祭酒被打翻,吃飯就是打仗,把搶糧食和防備別人搶糧食這兩件事貫徹到底。
到這裏的皇後都已經默默的搬出去了,以免被殃及。這裏每一個人都承認,與其相信別人的節操,不如相信自己的刀。
劉欣給他們訂做了一個‘亂臣賊子頂針續麻、躬行實踐稱帝大業’的牌子,準確的說,買了一塊木板,然後自己寫了字。本想立在小帝鎮的鎮外,又有點怕。怕這次嘴賤會惹的事比較大,這些人如果將來不是全都下地獄,那就難保自己將來的安危。被人按在地上殺個兩三次可不好,祖宗們有節製,隻是揍幾頓,這些人超凶。
抱著木牌思來想去,把木牌扔到自己屋裏,去拜訪漢武帝。
劉徹是否在家這件事,由人間出了什麽新書好書來決定,如今恰好有好書,後晉(石重貴)命人修撰的《(舊)唐書》剛剛完工不久,閻君要城隍敬奉了一套,劉徹托人從人間抄錄了一套,明德馬皇後自己抄錄了一套,地府的太史台弄了一套。
劉徹正拿著朱筆,憑著記憶在這套昂貴的書本上批閱,勾勾點點,旁邊還放著一張功過簿。
劉欣叩問道:“武帝在家嗎?我能進去嗎?”
劉徹坐在梧桐樹下,這是他二百年前親手種的梧桐樹,等著長好的砍了拿去做古琴。樹幹纖細,枝葉卻非常繁茂,葉片大而柔軟綿密,甚至可以當手帕用。看了看站在門口的人,柵欄稀疏,門更是簡單:“別裝看不見,進來吧。”
雕花鏤空的木門虛掩著,推門能入,翻也能翻過去。劉欣湊到跟前去:“有件事必須請教您,唉?寫李唐皇帝的功過簿幹什麽?”
這件事跟誰都能說,唯獨不能告訴漢哀帝這個大嘴巴,劉徹淡定道:“你來請教這個?”閻君們苦於人間紛亂,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安穩下來,不知道會不會像三國後接南北朝十六國那樣越來越混亂……想當年,春秋時期,一千八百諸侯國。
閻君們悄悄的請他過去,請他不要告訴別人,公正無私的衡量一下唐朝中有誰能得神鬼丹,有誰絕對不行,並寫下理由。
劉徹欣然應允,這本該是鎮長的職務,也很有趣。連日來都在慢慢的籌劃這件事,當然是秘不示人。
劉欣心裏正想搞一個更大的氣人事件,這可比氣漢武帝更刺激:“您看小帝鎮那些人,有幾個人能放出來?我怕被報複。”一邊說著,從懷裏掏出一個手帕,手帕裏是青玉小盒,盒裏有一些上品香茶。
斟滿香茶,乖巧的坐在對麵。
“錢繆、馬殷、王審之、李嗣源必然自由,其他人還需存疑。朱溫雖然多疑,對百姓卻很寬厚,薄徭役釋宮女,努力在當個明君。李存勖模棱兩可。石敬瑭雖顏麵掃地,他畢竟不是漢人,不曉得忠孝廉恥也很正常,執政也不算荒謬。”
劉欣沉吟良久,錢繆他們仨都是被當時的皇帝冊封的,自己立牌罵人也傷不到他們。但李嗣源可未必……他可是一人承擔亂臣+賊子兩份工作,一點都不含糊。
他回去之後又研究很久,最終決定把這塊板子拿去燒火。
然後另寫了一塊,落款改成漢高祖。
以前漢朝皇帝們湊在一起讀過漢書,但唐朝的皇帝們不肯在一起看唐書,每個人都認為這套書會帶來互相傷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