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風尚 唯美時代
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主震怒。
怒火滿腔的殿下號稱南康長公主,是明帝的女兒、成帝的姐姐。憤怒的原因則任何女人都能理解:她的丈夫居然在書房裏偷偷藏了一個小妞。
小妞其實也是公主,哥哥李勢是成漢國的皇帝,隻不過此時已經亡國。率軍滅亡了成漢的征西大將軍桓溫順手牽羊,把李勢年輕貌美的妹妹作為戰利品帶回了家中,背著妻子南康長公主“書屋藏嬌”。
公主當然不能容忍。
震怒的公主一把推開了房門,身後跟隨著幾十個持刀的婢女。她們進門的時候,李勢的妹妹正在梳頭,長長的頭發拖到地上,皮膚像玉一樣溫潤。
所有人都看呆了。
李勢的妹妹卻不緊不慢繼續梳頭。她把頭發梳好盤了起來,這才起身向公主行禮,然後平靜而淒婉地說:國破家亡,無心至此,若能見殺,乃是本懷。
刀子被扔在了地下。南康長公主衝了過去,抱著李勢的妹妹說:好孩子,你實在是太漂亮太可愛了,就連我看見你都要動心,何況我們家那個老東西![1]
這當然是傳聞,卻未必不真實。至少,它表現出來的風氣和風尚是真實的。那就是一個唯美的時代,愛美之心不但人皆有之,而且可以使人生,也可以讓人死。
比如孫策。
孫權的哥哥孫策,與周瑜同為漢末有名的少年英雄和青年偶像。他們倆二十四歲迎娶江東美女大喬和小喬時,被吳人親切而欣賞地呼為孫郎和周郎。那時的孫策,在戰場和情場都很得意,真能讓所有的男人都羨慕不已。
可惜好景不長,孫策被仇家刺傷。傷並不致命,隻不過臉被劃破。孫策卻說:我的臉都變成這副樣子了,還能再建功立業嗎?說完大吼一聲,創口破裂而死。[2]
奇怪!建功立業與長相有關係嗎?
有,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就是以貌取人。一個人如果才貌出眾,就會受到追捧,比別人更容易成功。
比如潘嶽。
潘嶽字安仁,小名檀奴,是西晉的文學家,也是當時的頭號美男子。他甚至在後世成為俊男的標準,正如西施是美女的代名詞。因此,一個男人如果長得漂亮就叫“貌若潘安”,女人則會把自己的最愛稱為“檀郎”。
事實上潘嶽早就是“大眾情人”。他年輕的時候,隻要拿著彈弓坐車出去玩,洛陽城的女人便會老老少少全都跑出來,手牽著手圍著他看,還要往他的車裏送水果。潘嶽的風頭,絕不亞於今天的好萊塢明星。
這當然很讓人羨慕,因此另外兩位文學家左思和張載便見賢思齊,也拿一個彈弓坐車出來玩。可惜他們倆的長相實在對不起觀眾,於是所有的女人都衝左思吐口水,男孩子都向張載扔石頭。結果,潘嶽空著車子出去,一車水果回來。張載空著車子出去,一車石頭回來。[3]
如此風氣是否可取,當然不妨見仁見智。實際上潘嶽的人品十分可疑。為了巴結討好賈皇後的外甥賈謐,他和石崇每天都要等候在街頭,遠遠看見賈謐車子揚起的塵土便拜倒在地,叫“望塵而拜”,也叫“拜望塵”。
就連他的母親都對此嗤之以鼻,潘嶽自己最後也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據說,臨刑前潘嶽曾對母親說:媽媽我對不起你!然而說什麽都已經晚了。[4]
潘嶽人頭落地,盡管那張臉漂亮至極。
羊車,據甘肅高台魏晉墓室壁畫磚繪製。
馬車出行圖,據甘肅高台魏晉墓室壁畫磚繪製。
陶牛車及陶傭群,1970年南京象山7號墓出土。
陶牛車,1955年南京中華門砂石山出土。
牛車行走緩慢平穩,車廂寬敞高大。魏晉南北朝時期,乘坐牛車成為一種風尚。
相反,庾亮則死裏逃生。
與王導、桓溫和謝安相比,庾亮可能是東晉“四大執政”中最漂亮的。晉元帝司馬睿甚至就因為庾亮光彩照人風情萬種,才決定聘他妹妹為皇太子司馬紹之妃。庾亮也才得以在晉明帝司馬紹駕崩後,以國舅爺的身份執掌朝政,大權獨攬,盡管名義上的顧命大臣是他和王導兩人。[5]
然而庾亮的能力顯然不如王導、桓溫和謝安,他一意孤行的結果則是逼反了擁兵自重的地方官蘇峻。蘇峻兵臨建康城下,庾亮隻好狼狽逃竄,先去投奔溫嶠,然後又和溫嶠一起向陶淵明的曾祖父征西大將軍陶侃求援。[6]
陶侃卻要殺庾亮。
這並非沒有原因。於私,陶侃認為顧命大臣的名單中沒有自己,是庾亮做了手腳。於公,蘇峻之亂確實是庾亮一手釀成。所以,當陶侃率領大軍來到溫嶠的駐地時,便明確表示不殺庾亮兄弟,不足以謝天下。而且,也隻有殺了庾亮兄弟,蘇峻才會從建康退兵。[7]
當然,也有人說陶侃並無這種表示,隻不過大家都這樣議論和猜測而已。但庾亮惶恐不安,則可以肯定。實際上這時的他,已經連逃跑的可能都沒有,隻能接受溫嶠的建議,硬著頭皮去見陶侃。[8]
陶侃卻又意外地高抬貴手。
此事同樣是疑案,也眾說紛紜。其中最具有戲劇性的說法是:陶侃一見庾亮,就為他的風度神采所傾倒。不但馬上改變了態度,還非常喜歡器重這個漂亮人物。[9]
美能救人一命,這似乎是一個例證。
這當然未必可靠。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庾亮在陶侃麵前主動而坦誠地承擔了釀成蘇峻之亂的責任,在“引咎自責”的同時又表現出極佳的風度(風止可觀),讓陶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看法,並表示出欣賞。[10]
可能嗎?
完全可能。
實際上此案與李勢妹妹的故事如出一轍。在那個案例中,真正打動南康長公主的,與其說是那姑娘的長發拖地和皮膚如玉,不如說是她的“神色閑正,辭甚淒婉”。或者說,正因為她視死如歸,才格外地楚楚動人。
庾亮應該也如此。
事實上作為魏晉名士和當朝宰相,器量和風度之於庾亮簡直就是起碼的修養。他在與蘇峻作戰兵敗逃亡時,手下的士兵射箭誤中了自己船上的舵手。當時眾人大驚失色如鳥獸散,庾亮卻從容鎮定不緊不慢地說:嗬嗬!這樣的技術水平,怎麽能指望他打敗賊兵![11]
這就跟謝安在海上的表現一模一樣。
甚至直到晚年,庾亮也都維持著良好的風貌。蘇峻之亂後,庾亮離開中樞出任荊州刺史,駐節武昌(今湖北鄂州)。某天晚上,一群名士聚在南樓吟詩作曲。就在音調漸入高亢之時,庾亮帶著十幾個侍從來了。眾人正要起身回避,庾亮卻說:諸位請留步,老夫也興致不淺。
於是舉座皆歡。
那是一個月朗風清的秋夜,參加聚會的也都是一時之選,包括後來被司馬昱用於製衡桓溫的清談家殷浩。庾亮和眾名士無拘無束地談笑風生,一任涼爽的江風把他們的高談闊論和歡聲笑語送到遠方。
遠在建康的丞相王導,後來是從王羲之那裏聽說這件事的。聽完,王導忍不住問:那時,元規(庾亮字)的風度恐怕不得不略有減損吧?
王羲之卻不容置疑地回答:唯丘壑獨存。[12]
這是很高的評價,王導也隻能默然。問題是,王羲之他們極為看重的“丘壑”是什麽?為什麽隻要心中存有“丘壑”就能風度不減,讓人不敢小看呢?
[1]見《世說新語·賢媛》及劉孝標注引《妒記》。
[2]見《三國誌·孫策傳》裴鬆之注引《吳曆》。
[3]見《晉書·潘嶽傳》、《世說新語·容止》及劉孝標注引《語林》。
[4]見《晉書·潘嶽傳》。
[5]見《晉書·庾亮傳》。
[6]見《晉書》之《蘇峻傳》、《庾亮傳》。
[7]見《世說新語》之《容止》、《假譎》。
[8]陶侃欲殺庾亮,見《晉書·庾亮傳》;溫嶠建議庾亮去見陶侃,見《世說新語》之《容止》、《假譎》。
[9]見《世說新語·容止》。
[10]見《晉書·庾亮傳》。
[11]見《世說新語·雅量》。
[12]見《世說新語·容止》。
怒火滿腔的殿下號稱南康長公主,是明帝的女兒、成帝的姐姐。憤怒的原因則任何女人都能理解:她的丈夫居然在書房裏偷偷藏了一個小妞。
小妞其實也是公主,哥哥李勢是成漢國的皇帝,隻不過此時已經亡國。率軍滅亡了成漢的征西大將軍桓溫順手牽羊,把李勢年輕貌美的妹妹作為戰利品帶回了家中,背著妻子南康長公主“書屋藏嬌”。
公主當然不能容忍。
震怒的公主一把推開了房門,身後跟隨著幾十個持刀的婢女。她們進門的時候,李勢的妹妹正在梳頭,長長的頭發拖到地上,皮膚像玉一樣溫潤。
所有人都看呆了。
李勢的妹妹卻不緊不慢繼續梳頭。她把頭發梳好盤了起來,這才起身向公主行禮,然後平靜而淒婉地說:國破家亡,無心至此,若能見殺,乃是本懷。
刀子被扔在了地下。南康長公主衝了過去,抱著李勢的妹妹說:好孩子,你實在是太漂亮太可愛了,就連我看見你都要動心,何況我們家那個老東西![1]
這當然是傳聞,卻未必不真實。至少,它表現出來的風氣和風尚是真實的。那就是一個唯美的時代,愛美之心不但人皆有之,而且可以使人生,也可以讓人死。
比如孫策。
孫權的哥哥孫策,與周瑜同為漢末有名的少年英雄和青年偶像。他們倆二十四歲迎娶江東美女大喬和小喬時,被吳人親切而欣賞地呼為孫郎和周郎。那時的孫策,在戰場和情場都很得意,真能讓所有的男人都羨慕不已。
可惜好景不長,孫策被仇家刺傷。傷並不致命,隻不過臉被劃破。孫策卻說:我的臉都變成這副樣子了,還能再建功立業嗎?說完大吼一聲,創口破裂而死。[2]
奇怪!建功立業與長相有關係嗎?
有,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就是以貌取人。一個人如果才貌出眾,就會受到追捧,比別人更容易成功。
比如潘嶽。
潘嶽字安仁,小名檀奴,是西晉的文學家,也是當時的頭號美男子。他甚至在後世成為俊男的標準,正如西施是美女的代名詞。因此,一個男人如果長得漂亮就叫“貌若潘安”,女人則會把自己的最愛稱為“檀郎”。
事實上潘嶽早就是“大眾情人”。他年輕的時候,隻要拿著彈弓坐車出去玩,洛陽城的女人便會老老少少全都跑出來,手牽著手圍著他看,還要往他的車裏送水果。潘嶽的風頭,絕不亞於今天的好萊塢明星。
這當然很讓人羨慕,因此另外兩位文學家左思和張載便見賢思齊,也拿一個彈弓坐車出來玩。可惜他們倆的長相實在對不起觀眾,於是所有的女人都衝左思吐口水,男孩子都向張載扔石頭。結果,潘嶽空著車子出去,一車水果回來。張載空著車子出去,一車石頭回來。[3]
如此風氣是否可取,當然不妨見仁見智。實際上潘嶽的人品十分可疑。為了巴結討好賈皇後的外甥賈謐,他和石崇每天都要等候在街頭,遠遠看見賈謐車子揚起的塵土便拜倒在地,叫“望塵而拜”,也叫“拜望塵”。
就連他的母親都對此嗤之以鼻,潘嶽自己最後也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據說,臨刑前潘嶽曾對母親說:媽媽我對不起你!然而說什麽都已經晚了。[4]
潘嶽人頭落地,盡管那張臉漂亮至極。
羊車,據甘肅高台魏晉墓室壁畫磚繪製。
馬車出行圖,據甘肅高台魏晉墓室壁畫磚繪製。
陶牛車及陶傭群,1970年南京象山7號墓出土。
陶牛車,1955年南京中華門砂石山出土。
牛車行走緩慢平穩,車廂寬敞高大。魏晉南北朝時期,乘坐牛車成為一種風尚。
相反,庾亮則死裏逃生。
與王導、桓溫和謝安相比,庾亮可能是東晉“四大執政”中最漂亮的。晉元帝司馬睿甚至就因為庾亮光彩照人風情萬種,才決定聘他妹妹為皇太子司馬紹之妃。庾亮也才得以在晉明帝司馬紹駕崩後,以國舅爺的身份執掌朝政,大權獨攬,盡管名義上的顧命大臣是他和王導兩人。[5]
然而庾亮的能力顯然不如王導、桓溫和謝安,他一意孤行的結果則是逼反了擁兵自重的地方官蘇峻。蘇峻兵臨建康城下,庾亮隻好狼狽逃竄,先去投奔溫嶠,然後又和溫嶠一起向陶淵明的曾祖父征西大將軍陶侃求援。[6]
陶侃卻要殺庾亮。
這並非沒有原因。於私,陶侃認為顧命大臣的名單中沒有自己,是庾亮做了手腳。於公,蘇峻之亂確實是庾亮一手釀成。所以,當陶侃率領大軍來到溫嶠的駐地時,便明確表示不殺庾亮兄弟,不足以謝天下。而且,也隻有殺了庾亮兄弟,蘇峻才會從建康退兵。[7]
當然,也有人說陶侃並無這種表示,隻不過大家都這樣議論和猜測而已。但庾亮惶恐不安,則可以肯定。實際上這時的他,已經連逃跑的可能都沒有,隻能接受溫嶠的建議,硬著頭皮去見陶侃。[8]
陶侃卻又意外地高抬貴手。
此事同樣是疑案,也眾說紛紜。其中最具有戲劇性的說法是:陶侃一見庾亮,就為他的風度神采所傾倒。不但馬上改變了態度,還非常喜歡器重這個漂亮人物。[9]
美能救人一命,這似乎是一個例證。
這當然未必可靠。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庾亮在陶侃麵前主動而坦誠地承擔了釀成蘇峻之亂的責任,在“引咎自責”的同時又表現出極佳的風度(風止可觀),讓陶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看法,並表示出欣賞。[10]
可能嗎?
完全可能。
實際上此案與李勢妹妹的故事如出一轍。在那個案例中,真正打動南康長公主的,與其說是那姑娘的長發拖地和皮膚如玉,不如說是她的“神色閑正,辭甚淒婉”。或者說,正因為她視死如歸,才格外地楚楚動人。
庾亮應該也如此。
事實上作為魏晉名士和當朝宰相,器量和風度之於庾亮簡直就是起碼的修養。他在與蘇峻作戰兵敗逃亡時,手下的士兵射箭誤中了自己船上的舵手。當時眾人大驚失色如鳥獸散,庾亮卻從容鎮定不緊不慢地說:嗬嗬!這樣的技術水平,怎麽能指望他打敗賊兵![11]
這就跟謝安在海上的表現一模一樣。
甚至直到晚年,庾亮也都維持著良好的風貌。蘇峻之亂後,庾亮離開中樞出任荊州刺史,駐節武昌(今湖北鄂州)。某天晚上,一群名士聚在南樓吟詩作曲。就在音調漸入高亢之時,庾亮帶著十幾個侍從來了。眾人正要起身回避,庾亮卻說:諸位請留步,老夫也興致不淺。
於是舉座皆歡。
那是一個月朗風清的秋夜,參加聚會的也都是一時之選,包括後來被司馬昱用於製衡桓溫的清談家殷浩。庾亮和眾名士無拘無束地談笑風生,一任涼爽的江風把他們的高談闊論和歡聲笑語送到遠方。
遠在建康的丞相王導,後來是從王羲之那裏聽說這件事的。聽完,王導忍不住問:那時,元規(庾亮字)的風度恐怕不得不略有減損吧?
王羲之卻不容置疑地回答:唯丘壑獨存。[12]
這是很高的評價,王導也隻能默然。問題是,王羲之他們極為看重的“丘壑”是什麽?為什麽隻要心中存有“丘壑”就能風度不減,讓人不敢小看呢?
[1]見《世說新語·賢媛》及劉孝標注引《妒記》。
[2]見《三國誌·孫策傳》裴鬆之注引《吳曆》。
[3]見《晉書·潘嶽傳》、《世說新語·容止》及劉孝標注引《語林》。
[4]見《晉書·潘嶽傳》。
[5]見《晉書·庾亮傳》。
[6]見《晉書》之《蘇峻傳》、《庾亮傳》。
[7]見《世說新語》之《容止》、《假譎》。
[8]陶侃欲殺庾亮,見《晉書·庾亮傳》;溫嶠建議庾亮去見陶侃,見《世說新語》之《容止》、《假譎》。
[9]見《世說新語·容止》。
[10]見《晉書·庾亮傳》。
[11]見《世說新語·雅量》。
[12]見《世說新語·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