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老父久居鄉間,吃得既不博雜,也不精致,唯有的那點經驗和誌趣都是讀名家雜記“看”來的,是聊勝於無的二手貨。
小鄭先生則不然,一看就是“實吃派”,對各地吃食各種講究說起來真切得緊,又雜著些趣聞典故,若寫成文字,發表在報紙上,或會收獲不少擁躉。
“若論燉肉,還是砂鍋陶罐最好。因其受熱慢,散熱也慢,如此才能‘慢著火,少著水,’讓鍋內似沸非沸,南邊人管這叫‘焐’,焐夠了時候,光加些基本的醬油、黃酒、糖,味道就不壞。杭州的東坡肉、濟南的壇子肉,大約都屬於此類。這與東北的白煮肉不同。東北的白煮肉要大鍋大灶,肉沒個三五十斤,都不好意思下鍋的。”鄭先生笑道。
“前清宮裏煮的祚肉就是後者。聽聞煮這祚肉,遵祖製不能用醬油,塊兒又太大,進不了鹽味兒,實在沒有味道。後來有人想轍,吃的時候用漬了醬油的草紙浸到肉湯裏,便成了可以蘸著吃的醬汁子。如此也不違祖製,也能下口了。”方守仁道。
鄭先生笑,“可見,為了吃,國人是很懂變通的。”
“前清沒有了,這神奇的吃法想也絕跡了。”方守仁慨歎道。
“醬油草紙的吃法或許絕跡,大鍋煮白肉反倒更上一層樓了。頭兩年,張大帥府年節大宴,曾以金鍋煮幾百斤白肉。那口鍋,比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還要霸氣些。”
敢拿大帥打趣!方守仁是個謹小慎微的人,“嗬嗬——”
“古代王侯所用之青銅鼎器,初鑄時也是黃金燦燦的。大帥用這樣的金鍋,想是為了仿古。”鄭先生正色道。
方晴哪見過這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忙低下頭,遮住笑意。
鄭先生微瞥一下方晴,扇子扇得越發行雲流水。
方守仁:“……”
“其實,在我看,這金鍋還不如銀的,煮東西外,還能試毒——當然如今賽先生跑得快,無臭無味的毒·藥不隻是砒·霜了,就是砒·霜也提純了,沒有了那些作為雜質的硫化物,用銀器也驗不出來。”
鄭先生滿嘴跑馬,話題越來越偏,眼看就有拉不回來的趨勢……
然方守仁卻實在欣賞這個年輕人,搖頭感慨,“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方晴垂下頭微微笑,爹的這股子迂氣真是可愛啊。
因為橫空出世了個鄭先生,旅途便顯得格外好過。到站時方守仁隻恨旅途太短,然也隻好遺憾地與他的小友惜別。惜別完,轉眼便看見來接站的兩位內侄。
1該故事出自梁實秋的《湯包》。
第10章 奇葩吳舅舅
方晴的這兩位表哥都人高馬大,雖不算十分英俊,但也平頭正臉,眉間有英氣,算是儀表堂堂。
見到姑父姑母,大表哥行打千禮,二表哥卻是鞠躬,二人各行各的禮,不以為怪。方守仁夫婦不禁莞爾,方晴姐弟更是忍俊不禁,舅舅一家都是奇葩……
最大的一朵奇葩非方晴舅舅吳明輝莫屬。
方晴的姥爺在前清還做過把總,到吳明輝長大,清王朝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有錢有勢的王爺貝勒們還好謀出路,吳家這種普通旗人就沒那運氣。
吳明輝也拉得弓有把子力氣,也識字斷文能寫幾句曲子詞,又生的一雙巧手,紮的風箏飛得又高又遠,做的蟈蟈籠子精巧至極,但這些都不能讓他養家糊口。所以吳家生活頗為艱辛,好在妻子關氏很會過日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也終於熬大了。
大兒子已經娶妻,惜乎幾年都沒有孩子,不然吳明輝和關氏可以升格當祖父母了;二兒子也即將娶媳婦,女兒嫁人並不要很多嫁妝,吳明輝也就不需要很操心了,事實上,這位爺一直也不太操心。
方守仁很喜歡這位大舅子哥,說他有“先賢之風”,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而不改其樂。
方晴對舅舅有點不以為然有點奇怪也有點佩服,每次聽完舅舅的事跡都楞一晌,在心裏歎一句:舅舅的世界我等凡人不懂!
其中讓方晴記憶最深的是“深州蜜桃事件”,那時候方晴還小呢。
話說前清倒台以後,對旗人不準經商的約束自然就沒有了。吳明輝也學人去行個商。幹什麽呢,聽說深州糧食便宜,便想去深州買了糧回京來賣。當時家裏還有些積蓄,便拿了,趕著借的驢車去了深州。
到了深州住在一家小店,店老板鬼鬼祟祟地問:“客官要不要嚐嚐深州蜜桃?”
深州蜜桃可不得了,過去都是貢品,皇上太後吃的。吳明輝便問:“多少錢一個?您這怎麽有深州蜜桃?”
店老板便小聲說了原委。
他這店後就是一片果園,產的是正宗的深州蜜桃。這蜜桃從掛果就有專人登記,到熟了就直接裝箱運到京裏給達官貴人們吃。巧就巧在老板他爹是看園子的,冒了很大風險才藏起來那麽十個八個。
吳明輝聽了很是動心,這可都是貢品啊,不嚐一口以後睡覺都得後悔醒了。可惜太貴,六塊錢一個,都夠大半個月的嚼裹了。琢磨半晌,狠狠心,買了一個。
“什麽味道?”曾經方晴問過舅舅。
“此味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啊!”方晴猶記得當時舅舅眯著眼陶醉的神情。
禁不住美味的誘惑,吳明輝又買了一個,然後又買了一個,然後一不做二不休,除了回家路費,兜裏的錢都化成桃子進了嘴。
回來後妻子關氏問糧食呢,難道路上遇到了土匪?當時臉就白了。
吳明輝拉著關氏進屋,偷偷摸摸小聲地把事情交代了,還說可惜那桃子不能放,不然一定給你還有孩子們帶兩個回來。當時關氏都氣得抖了……
想起這位神奇的舅舅方晴就忍不住抽嘴角,卻又不由得壞心地期待舅舅又出什麽幺蛾子。
因車站離著吳家還有不短的一段路,於是方守仁便決定坐人力車去。方晴與弟弟方旭同乘一輛。雖車上有棚子支著,這樣大熱天,依舊是熱得很,方晴能看到前麵拉車人小褂汗濕了全貼在身上。做什麽也不容易呢。
又看街上風景,各式的建築、各種的店鋪自然比滄縣街上是多多的,修的也豪華,又有洋汽車,街上路人也有和鄉下人打扮差不多的——土布汗衫、大襠褲子、綁腿、千層底子布鞋,講究的有穿西式襯衫的,有穿薄綢長衫的,都戴著禮帽,至於摩登的小姐太太們則穿露小腿和胳膊的裙子或旗袍。
旁邊超過去一輛人力車,車上坐著一個濃妝豔女,旗袍緊裹在身上,又不好好坐著,偏翹個二郎腿,露出明晃晃白花花的腿肉來,就這麽招搖過市,簡直讓人不忍直視。方晴看路人反應,似無人覺得驚訝。真是神奇的都會風情。
如此看了一路京城風貌的方家一行一進吳家門又驚著了。
隻見院子裏吳明輝躺在樹下躺椅上拿個扇子正扇著,姿勢十分詭異,張著嘴,拿扇子往嘴裏扇風,難道這樣比較涼快?
吳彥吳理趕緊說“阿瑪,我老姑、老姑夫來了。”
吳明輝趕緊起來,張著嘴呲著牙,不大清楚得說:“來,趕緊,坐,坐。”
卻不想躺椅一個腿壞了,他這一著急起來,忘了,沒站穩,差點摔個大馬趴。
關氏、芙蓉、吳理的媳婦趙氏聽見音兒也迎了出來。
一番問好廝見後,看吳明輝還是呲著牙,吳氏便問:“這是怎麽著?張著嘴涼快?”
也就是親妹妹敢這麽打趣。小輩們都低頭偷著樂,關氏含笑半嗔地擺了吳明輝一眼,又對吳氏說:“快管管你哥哥吧,越老越孩子似的。晚上出門不留神磕在了門框上,磕掉了倆牙,你說你找鑲牙的鑲上去啊。他不去,非說自己就能弄好。不知道找誰要了點水門汀,又找自來水公司的熟人要了點藥,那叫什麽來著?”
找自來水公司的人要藥?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氯化鈣。”吳明輝替她說。
“對,氯化鈣,也不是綠色兒的,就叫這麽個怪名兒。和水門汀和在一起,把牙又粘上了,這不,正晾著呢。”
方家人覺得很神奇,方旭要不是還不熟,都想掰開大舅的嘴仔細看看。
“大哥這個法子從哪學的?”方守仁非常好學的問。
看大家這麽好奇,吳明輝咧著嘴笑了。發音有些含糊地跟大家說這法子的由來:“就是跟胡同口老劉家的二小子學的。”
“他不是自來水公司的嗎?還管看牙?”關氏問。
“你別打岔。我跟他閑說話,他說自來水管道破了就用水門汀堵上,我說那不得衝了啊,他說沒事,我們有速凝劑,叫氯化鈣,摻在裏麵,很快就幹,牢固著呢。我就想著,這連自來水管道都能粘,我這倆牙,不在話下。”
一席話還沒說完,屋裏笑成一團。關氏和吳氏都笑地前仰後合,吳理吳彥都哈哈大笑,方晴把臉藏在吳氏背後笑得一抽一抽的,抬眼恰好看見表妹芙蓉正笑得揉肚子,而弟弟方旭都快打滾了。連方守仁都破功了,笑得哈哈的。隻吳理媳婦臉皮嫩,又不好當麵笑公公,臉憋得紅紅的強忍著躲了出去。
吳明輝自己也樂,還有點得意,覺得自己腦子轉得快,這主意不是誰都能想出來的,這叫觸類旁通。
兩家本來也和睦,因著這事,氣氛更是歡快。
歡快中,吳氏先把禮物給了,不過是些土儀,另給兄嫂每人一套夏衣,給侄媳、侄女每人兩塊尺頭,兩個侄子每人一個荷包,每個裏麵是八塊大洋,讓他們自己喜歡什麽就買點什麽。另有一包三十塊大洋則在小輩們散了以後吳氏才拿出來給嫂子,算是侄子娶媳婦,姑姑姑父的一點心意。
方晴也把自己的針線奉上。給關氏的是一個繡牡丹的石青洋緞香囊,給吳明輝的一個繡鸚鵡的豆綠倭綢香囊,都塞了鼓鼓囊囊的驅蚊藥草——方家院子裏自種的。
關氏細看這香囊,那牡丹花瓣重重疊疊,針腳細密規整,配色富貴大氣,沒想到大妞針線竟這樣好。不由得心下歎口氣,人是有命的吧?
當年老太爺做主把撂了牌子的大姑太太嫁個旗裏偷偷摸摸倒買倒賣的破落戶,大家就不樂意。小姑太太更是被·幹脆就嫁個漢人,還是窮鄉僻壤的漢人家——幸虧趕上慈禧老太後頒下懿旨允許滿漢通婚,再早幾年嫁漢人家可是殺頭的罪名。
饒是這樣,還是把老太太氣個倒仰,隻說老太爺老背晦了,大家心裏也說老太爺糊塗。可你看現在,且不說大姑太太多麽富貴,就這小姑太太,出手多大方,閨女養得多精細,手嫩得跟水蔥似的,還有這一手繡活兒,一看就是經過細心□□的。
相比之下,芙蓉倒像鄉下丫頭了,於是下狠心回頭讓芙蓉練練針線。其實關氏自己針線工夫比吳氏還要好些,隻是芙蓉是老閨女,長得又好看,再加上旗人家傳統,姑奶奶自小嬌慣,芙蓉自己也不耐煩悶頭子做針線,所以這針線就沒練出來。
吳明輝拿著外甥女給的香囊很高興:“妞妞知道我喜歡鸚哥。”高興的舅舅就要給外甥女回禮,在身上摸索摸索,找出個煙灰色舊荷包,打開,倒出一個玉環來,羊脂白,並無雜色,顯得溫潤可愛。呲著牙含混地說:“舅舅也沒什麽好東西,這個給你玩吧。”
方晴估量這物件不便宜,便不敢拿,隻說太貴重了,舅舅還是給我寫幅字吧,我爹常誇舅舅的字有風骨。
吳明輝瞪眼:“長者賜,知道嗎?”又眉開眼笑,眨眨眼:“字兒還不好說,大妞妞喜歡李太白嗎?舅舅給你寫個將進酒。”給十幾歲的外甥女寫將進酒……這事也就吳明輝幹得。
吳氏也要推辭,哥哥家實在不寬裕,這塊玉看著成色挺好,或當或賣,都夠一陣子嚼裹。沒想到吳明輝很是堅持,關氏並不知道何時吳明輝有這麽個玉環,雖覺得值些錢,但看吳明輝堅持,吳氏對娘家又一向大方,便也勸方晴收下。
到方旭獻上自己畫的扇麵時,吳明輝尷尬地攤手:“舅舅這回沒東西給你了。”
眾人大笑。
關氏嗔道:“還指望你?”說著打開炕頭小櫃,拿出一條鮮紅的圍巾給方晴,給方旭的則是一條天藍的。圍巾可是個時髦玩意,方晴曾見縣上有人圍,男士們配中山裝或者長衫都說不出的和諧大方,女士配旗袍也顯得溫柔婉約。方晴方旭都高高興興地謝了妗子。
大人們在房裏說話,方晴被表嫂表妹拉走說悄悄話,方旭則被哥哥們帶出去玩兒。方晴也就順手再送出兩份禮物,每人兩塊手帕。得到表嫂做的布襪子兩雙,表妹做的棉手套一副。都是質樸無紋的類型。
對比著方晴精致的繡花錦緞手帕,芙蓉隻是大咧咧地讚歎“晴姐姐的繡活兒真好”,表嫂趙氏卻頗不自在,紅著臉說,“妹妹別嫌棄,嫂子不大會繡花。”
方晴聽母親說過趙氏,說是趙家比吳家還不如些,趙氏家裏兄弟姐妹又多,想來穿衣便更不講究,這細致些的刺繡便不大在行。
方晴便笑著拿出自己的素白洋布手帕,“嘿,你們看我這日常用的手帕子……”跟趙氏給的襪子簡直就是一套的。
趙氏芙蓉都笑了。趙氏覺得這個表妹是個厚道的,芙蓉上次和方晴見麵彼此還小,印象並不深,這次見了,覺得果真是自己的表姐妹,對脾氣。三個人說說笑笑,一會兒工夫便親近起來。
第11章 吃飽來閑逛
芙蓉是個促狹的,洗了幾個脆桃,衝趙氏和方晴眨眼睛:“說了這會子想也渴了,咱給阿瑪老姑他們送桃子去。”
“你又淘氣,小心舅舅呲嗒你。”方晴笑說。
“你不淘氣別跟著來。”芙蓉笑著揚起小下巴。
“偏跟著,舅舅知道我是個老實的。”方晴笑著說。
“是,是,老實裏麵挑出來的。”
表姐妹逗著嘴便端著桃子往正房裏來。趙氏便說去看看準備晚飯,到底沒好意思去看公公的笑話。
還沒進屋,方晴和芙蓉就聽見吳明輝說:“嘿,這牙粘好了,你們摸摸,你們摸摸。”進門打眼一看,吳明輝張著嘴呲著牙讓關氏、吳氏、方守仁摸。
結果誰都不摸,關氏嗔道:“發什麽瘋,粘好了就粘好了唄,還呲牙咧嘴的讓人摸,真是越老越回去了。”
芙蓉跑上前:“阿瑪,我摸摸,我摸摸。”
“你別哈登,小心給我弄下來。”吳明輝緊著護著那倆牙,眾人一樂。
芙蓉悻悻地給眾人分桃子,專門給父親挑了個硬的:“阿瑪,粘沒粘好,一試便知。”
吳明輝想了想,到底換了個軟和些的,捏了捏,還是有些硬,算了,試試。
除了芙蓉開始嘎吱嘎吱啃桃子,別人都不吃,且等著吳明輝試牙。吳明輝一口下去,嗯,不錯,牙好使。
“沒想到這辦法還真行,大哥這也是一個創……”方守仁笑著說。
小鄭先生則不然,一看就是“實吃派”,對各地吃食各種講究說起來真切得緊,又雜著些趣聞典故,若寫成文字,發表在報紙上,或會收獲不少擁躉。
“若論燉肉,還是砂鍋陶罐最好。因其受熱慢,散熱也慢,如此才能‘慢著火,少著水,’讓鍋內似沸非沸,南邊人管這叫‘焐’,焐夠了時候,光加些基本的醬油、黃酒、糖,味道就不壞。杭州的東坡肉、濟南的壇子肉,大約都屬於此類。這與東北的白煮肉不同。東北的白煮肉要大鍋大灶,肉沒個三五十斤,都不好意思下鍋的。”鄭先生笑道。
“前清宮裏煮的祚肉就是後者。聽聞煮這祚肉,遵祖製不能用醬油,塊兒又太大,進不了鹽味兒,實在沒有味道。後來有人想轍,吃的時候用漬了醬油的草紙浸到肉湯裏,便成了可以蘸著吃的醬汁子。如此也不違祖製,也能下口了。”方守仁道。
鄭先生笑,“可見,為了吃,國人是很懂變通的。”
“前清沒有了,這神奇的吃法想也絕跡了。”方守仁慨歎道。
“醬油草紙的吃法或許絕跡,大鍋煮白肉反倒更上一層樓了。頭兩年,張大帥府年節大宴,曾以金鍋煮幾百斤白肉。那口鍋,比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還要霸氣些。”
敢拿大帥打趣!方守仁是個謹小慎微的人,“嗬嗬——”
“古代王侯所用之青銅鼎器,初鑄時也是黃金燦燦的。大帥用這樣的金鍋,想是為了仿古。”鄭先生正色道。
方晴哪見過這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忙低下頭,遮住笑意。
鄭先生微瞥一下方晴,扇子扇得越發行雲流水。
方守仁:“……”
“其實,在我看,這金鍋還不如銀的,煮東西外,還能試毒——當然如今賽先生跑得快,無臭無味的毒·藥不隻是砒·霜了,就是砒·霜也提純了,沒有了那些作為雜質的硫化物,用銀器也驗不出來。”
鄭先生滿嘴跑馬,話題越來越偏,眼看就有拉不回來的趨勢……
然方守仁卻實在欣賞這個年輕人,搖頭感慨,“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方晴垂下頭微微笑,爹的這股子迂氣真是可愛啊。
因為橫空出世了個鄭先生,旅途便顯得格外好過。到站時方守仁隻恨旅途太短,然也隻好遺憾地與他的小友惜別。惜別完,轉眼便看見來接站的兩位內侄。
1該故事出自梁實秋的《湯包》。
第10章 奇葩吳舅舅
方晴的這兩位表哥都人高馬大,雖不算十分英俊,但也平頭正臉,眉間有英氣,算是儀表堂堂。
見到姑父姑母,大表哥行打千禮,二表哥卻是鞠躬,二人各行各的禮,不以為怪。方守仁夫婦不禁莞爾,方晴姐弟更是忍俊不禁,舅舅一家都是奇葩……
最大的一朵奇葩非方晴舅舅吳明輝莫屬。
方晴的姥爺在前清還做過把總,到吳明輝長大,清王朝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有錢有勢的王爺貝勒們還好謀出路,吳家這種普通旗人就沒那運氣。
吳明輝也拉得弓有把子力氣,也識字斷文能寫幾句曲子詞,又生的一雙巧手,紮的風箏飛得又高又遠,做的蟈蟈籠子精巧至極,但這些都不能讓他養家糊口。所以吳家生活頗為艱辛,好在妻子關氏很會過日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也終於熬大了。
大兒子已經娶妻,惜乎幾年都沒有孩子,不然吳明輝和關氏可以升格當祖父母了;二兒子也即將娶媳婦,女兒嫁人並不要很多嫁妝,吳明輝也就不需要很操心了,事實上,這位爺一直也不太操心。
方守仁很喜歡這位大舅子哥,說他有“先賢之風”,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而不改其樂。
方晴對舅舅有點不以為然有點奇怪也有點佩服,每次聽完舅舅的事跡都楞一晌,在心裏歎一句:舅舅的世界我等凡人不懂!
其中讓方晴記憶最深的是“深州蜜桃事件”,那時候方晴還小呢。
話說前清倒台以後,對旗人不準經商的約束自然就沒有了。吳明輝也學人去行個商。幹什麽呢,聽說深州糧食便宜,便想去深州買了糧回京來賣。當時家裏還有些積蓄,便拿了,趕著借的驢車去了深州。
到了深州住在一家小店,店老板鬼鬼祟祟地問:“客官要不要嚐嚐深州蜜桃?”
深州蜜桃可不得了,過去都是貢品,皇上太後吃的。吳明輝便問:“多少錢一個?您這怎麽有深州蜜桃?”
店老板便小聲說了原委。
他這店後就是一片果園,產的是正宗的深州蜜桃。這蜜桃從掛果就有專人登記,到熟了就直接裝箱運到京裏給達官貴人們吃。巧就巧在老板他爹是看園子的,冒了很大風險才藏起來那麽十個八個。
吳明輝聽了很是動心,這可都是貢品啊,不嚐一口以後睡覺都得後悔醒了。可惜太貴,六塊錢一個,都夠大半個月的嚼裹了。琢磨半晌,狠狠心,買了一個。
“什麽味道?”曾經方晴問過舅舅。
“此味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啊!”方晴猶記得當時舅舅眯著眼陶醉的神情。
禁不住美味的誘惑,吳明輝又買了一個,然後又買了一個,然後一不做二不休,除了回家路費,兜裏的錢都化成桃子進了嘴。
回來後妻子關氏問糧食呢,難道路上遇到了土匪?當時臉就白了。
吳明輝拉著關氏進屋,偷偷摸摸小聲地把事情交代了,還說可惜那桃子不能放,不然一定給你還有孩子們帶兩個回來。當時關氏都氣得抖了……
想起這位神奇的舅舅方晴就忍不住抽嘴角,卻又不由得壞心地期待舅舅又出什麽幺蛾子。
因車站離著吳家還有不短的一段路,於是方守仁便決定坐人力車去。方晴與弟弟方旭同乘一輛。雖車上有棚子支著,這樣大熱天,依舊是熱得很,方晴能看到前麵拉車人小褂汗濕了全貼在身上。做什麽也不容易呢。
又看街上風景,各式的建築、各種的店鋪自然比滄縣街上是多多的,修的也豪華,又有洋汽車,街上路人也有和鄉下人打扮差不多的——土布汗衫、大襠褲子、綁腿、千層底子布鞋,講究的有穿西式襯衫的,有穿薄綢長衫的,都戴著禮帽,至於摩登的小姐太太們則穿露小腿和胳膊的裙子或旗袍。
旁邊超過去一輛人力車,車上坐著一個濃妝豔女,旗袍緊裹在身上,又不好好坐著,偏翹個二郎腿,露出明晃晃白花花的腿肉來,就這麽招搖過市,簡直讓人不忍直視。方晴看路人反應,似無人覺得驚訝。真是神奇的都會風情。
如此看了一路京城風貌的方家一行一進吳家門又驚著了。
隻見院子裏吳明輝躺在樹下躺椅上拿個扇子正扇著,姿勢十分詭異,張著嘴,拿扇子往嘴裏扇風,難道這樣比較涼快?
吳彥吳理趕緊說“阿瑪,我老姑、老姑夫來了。”
吳明輝趕緊起來,張著嘴呲著牙,不大清楚得說:“來,趕緊,坐,坐。”
卻不想躺椅一個腿壞了,他這一著急起來,忘了,沒站穩,差點摔個大馬趴。
關氏、芙蓉、吳理的媳婦趙氏聽見音兒也迎了出來。
一番問好廝見後,看吳明輝還是呲著牙,吳氏便問:“這是怎麽著?張著嘴涼快?”
也就是親妹妹敢這麽打趣。小輩們都低頭偷著樂,關氏含笑半嗔地擺了吳明輝一眼,又對吳氏說:“快管管你哥哥吧,越老越孩子似的。晚上出門不留神磕在了門框上,磕掉了倆牙,你說你找鑲牙的鑲上去啊。他不去,非說自己就能弄好。不知道找誰要了點水門汀,又找自來水公司的熟人要了點藥,那叫什麽來著?”
找自來水公司的人要藥?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氯化鈣。”吳明輝替她說。
“對,氯化鈣,也不是綠色兒的,就叫這麽個怪名兒。和水門汀和在一起,把牙又粘上了,這不,正晾著呢。”
方家人覺得很神奇,方旭要不是還不熟,都想掰開大舅的嘴仔細看看。
“大哥這個法子從哪學的?”方守仁非常好學的問。
看大家這麽好奇,吳明輝咧著嘴笑了。發音有些含糊地跟大家說這法子的由來:“就是跟胡同口老劉家的二小子學的。”
“他不是自來水公司的嗎?還管看牙?”關氏問。
“你別打岔。我跟他閑說話,他說自來水管道破了就用水門汀堵上,我說那不得衝了啊,他說沒事,我們有速凝劑,叫氯化鈣,摻在裏麵,很快就幹,牢固著呢。我就想著,這連自來水管道都能粘,我這倆牙,不在話下。”
一席話還沒說完,屋裏笑成一團。關氏和吳氏都笑地前仰後合,吳理吳彥都哈哈大笑,方晴把臉藏在吳氏背後笑得一抽一抽的,抬眼恰好看見表妹芙蓉正笑得揉肚子,而弟弟方旭都快打滾了。連方守仁都破功了,笑得哈哈的。隻吳理媳婦臉皮嫩,又不好當麵笑公公,臉憋得紅紅的強忍著躲了出去。
吳明輝自己也樂,還有點得意,覺得自己腦子轉得快,這主意不是誰都能想出來的,這叫觸類旁通。
兩家本來也和睦,因著這事,氣氛更是歡快。
歡快中,吳氏先把禮物給了,不過是些土儀,另給兄嫂每人一套夏衣,給侄媳、侄女每人兩塊尺頭,兩個侄子每人一個荷包,每個裏麵是八塊大洋,讓他們自己喜歡什麽就買點什麽。另有一包三十塊大洋則在小輩們散了以後吳氏才拿出來給嫂子,算是侄子娶媳婦,姑姑姑父的一點心意。
方晴也把自己的針線奉上。給關氏的是一個繡牡丹的石青洋緞香囊,給吳明輝的一個繡鸚鵡的豆綠倭綢香囊,都塞了鼓鼓囊囊的驅蚊藥草——方家院子裏自種的。
關氏細看這香囊,那牡丹花瓣重重疊疊,針腳細密規整,配色富貴大氣,沒想到大妞針線竟這樣好。不由得心下歎口氣,人是有命的吧?
當年老太爺做主把撂了牌子的大姑太太嫁個旗裏偷偷摸摸倒買倒賣的破落戶,大家就不樂意。小姑太太更是被·幹脆就嫁個漢人,還是窮鄉僻壤的漢人家——幸虧趕上慈禧老太後頒下懿旨允許滿漢通婚,再早幾年嫁漢人家可是殺頭的罪名。
饒是這樣,還是把老太太氣個倒仰,隻說老太爺老背晦了,大家心裏也說老太爺糊塗。可你看現在,且不說大姑太太多麽富貴,就這小姑太太,出手多大方,閨女養得多精細,手嫩得跟水蔥似的,還有這一手繡活兒,一看就是經過細心□□的。
相比之下,芙蓉倒像鄉下丫頭了,於是下狠心回頭讓芙蓉練練針線。其實關氏自己針線工夫比吳氏還要好些,隻是芙蓉是老閨女,長得又好看,再加上旗人家傳統,姑奶奶自小嬌慣,芙蓉自己也不耐煩悶頭子做針線,所以這針線就沒練出來。
吳明輝拿著外甥女給的香囊很高興:“妞妞知道我喜歡鸚哥。”高興的舅舅就要給外甥女回禮,在身上摸索摸索,找出個煙灰色舊荷包,打開,倒出一個玉環來,羊脂白,並無雜色,顯得溫潤可愛。呲著牙含混地說:“舅舅也沒什麽好東西,這個給你玩吧。”
方晴估量這物件不便宜,便不敢拿,隻說太貴重了,舅舅還是給我寫幅字吧,我爹常誇舅舅的字有風骨。
吳明輝瞪眼:“長者賜,知道嗎?”又眉開眼笑,眨眨眼:“字兒還不好說,大妞妞喜歡李太白嗎?舅舅給你寫個將進酒。”給十幾歲的外甥女寫將進酒……這事也就吳明輝幹得。
吳氏也要推辭,哥哥家實在不寬裕,這塊玉看著成色挺好,或當或賣,都夠一陣子嚼裹。沒想到吳明輝很是堅持,關氏並不知道何時吳明輝有這麽個玉環,雖覺得值些錢,但看吳明輝堅持,吳氏對娘家又一向大方,便也勸方晴收下。
到方旭獻上自己畫的扇麵時,吳明輝尷尬地攤手:“舅舅這回沒東西給你了。”
眾人大笑。
關氏嗔道:“還指望你?”說著打開炕頭小櫃,拿出一條鮮紅的圍巾給方晴,給方旭的則是一條天藍的。圍巾可是個時髦玩意,方晴曾見縣上有人圍,男士們配中山裝或者長衫都說不出的和諧大方,女士配旗袍也顯得溫柔婉約。方晴方旭都高高興興地謝了妗子。
大人們在房裏說話,方晴被表嫂表妹拉走說悄悄話,方旭則被哥哥們帶出去玩兒。方晴也就順手再送出兩份禮物,每人兩塊手帕。得到表嫂做的布襪子兩雙,表妹做的棉手套一副。都是質樸無紋的類型。
對比著方晴精致的繡花錦緞手帕,芙蓉隻是大咧咧地讚歎“晴姐姐的繡活兒真好”,表嫂趙氏卻頗不自在,紅著臉說,“妹妹別嫌棄,嫂子不大會繡花。”
方晴聽母親說過趙氏,說是趙家比吳家還不如些,趙氏家裏兄弟姐妹又多,想來穿衣便更不講究,這細致些的刺繡便不大在行。
方晴便笑著拿出自己的素白洋布手帕,“嘿,你們看我這日常用的手帕子……”跟趙氏給的襪子簡直就是一套的。
趙氏芙蓉都笑了。趙氏覺得這個表妹是個厚道的,芙蓉上次和方晴見麵彼此還小,印象並不深,這次見了,覺得果真是自己的表姐妹,對脾氣。三個人說說笑笑,一會兒工夫便親近起來。
第11章 吃飽來閑逛
芙蓉是個促狹的,洗了幾個脆桃,衝趙氏和方晴眨眼睛:“說了這會子想也渴了,咱給阿瑪老姑他們送桃子去。”
“你又淘氣,小心舅舅呲嗒你。”方晴笑說。
“你不淘氣別跟著來。”芙蓉笑著揚起小下巴。
“偏跟著,舅舅知道我是個老實的。”方晴笑著說。
“是,是,老實裏麵挑出來的。”
表姐妹逗著嘴便端著桃子往正房裏來。趙氏便說去看看準備晚飯,到底沒好意思去看公公的笑話。
還沒進屋,方晴和芙蓉就聽見吳明輝說:“嘿,這牙粘好了,你們摸摸,你們摸摸。”進門打眼一看,吳明輝張著嘴呲著牙讓關氏、吳氏、方守仁摸。
結果誰都不摸,關氏嗔道:“發什麽瘋,粘好了就粘好了唄,還呲牙咧嘴的讓人摸,真是越老越回去了。”
芙蓉跑上前:“阿瑪,我摸摸,我摸摸。”
“你別哈登,小心給我弄下來。”吳明輝緊著護著那倆牙,眾人一樂。
芙蓉悻悻地給眾人分桃子,專門給父親挑了個硬的:“阿瑪,粘沒粘好,一試便知。”
吳明輝想了想,到底換了個軟和些的,捏了捏,還是有些硬,算了,試試。
除了芙蓉開始嘎吱嘎吱啃桃子,別人都不吃,且等著吳明輝試牙。吳明輝一口下去,嗯,不錯,牙好使。
“沒想到這辦法還真行,大哥這也是一個創……”方守仁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