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一之炁如何發起


    剛才講道家所說真的活子時來,就是先天一炁,一切都從虛無中來,那個境界他都講得明白,“自然表裏洞澈,有如萬頃冰壺”,這是形容境界,不是真的冰冷,而是像玻璃一樣的透徹,把實際的境界都講出來了。他解釋道理是引用老子這一句話,“故曰,上善若水,清而無瑕”,就是這個境界。


    接著下麵第二段,“大道離相離名,本無形象”,無名可得,所以連佛也不可說不可說,沒有名相的。“及其生出一炁,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本體,道的體無名無相無形,所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拿佛學的道理說,在真空生出妙有的時候,起作用的時候,“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有一點形相可以抓住了。


    “然此真一之炁,杳冥恍惚”,他把老子濃縮了,原文是“杳兮冥兮,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空空洞洞中間有個作用,這個妙有作用哪裏來呢?真空中來。“形於無形,象於無象。非一切意識可以卜度揣摩而得”,它有形有相,又無 形無相,這並不是指妄想境,注意啊!我們一般修道打坐都在想象或者有意去練工夫,那是自己意識去造作出來,想要達到這個境界。隻不過,這是妄想,是假的不是真的。先天真一之炁不是意識可以“卜度”,卜度就是猜想。這個不是意識分別,拿佛法來說,是在無分別心的時候,才能夠發起真一之炁。


    “故曰,道之形象,真一難圖”,他說真正到先天一炁來的時候,很難說出一個樣子,如果一形容一描寫就著相了。一般修道的人沒有不著相的,佛家、道家一樣。所以說“真一難圖”,的確如此。


    現在又一段,這個先天一炁,“真一之水,便是中宮一點鄞鄂,所謂太乙含真炁也”,這個水是現象,所以叫“鴻濛”,就是剛才我們說像春天的那個氣候。這裏拿《易經》的天象來比喻,這個真一之水,就是中宮,像城牆一樣圍起來,有個堤防。這個時候就如達摩祖師所講的“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自然到達沒有妄念。道家形容所謂“太乙含真炁”,這就是太乙,屬於北方真氣。


    神與氣的交會


    “合之為一炁,分之則為兩物”,神與氣合攏來完整的叫做一炁,分開了就是兩個東西。大的代號叫陰陽,小的代號叫剛柔。陰陽、剛柔,在我們生命的作用,就是神跟氣兩個。大家念佛也好,打坐也好,工夫做得好,神和氣充滿以後精神來了,於是心就散亂起來了,結果又分散了神與氣,所以工夫永遠不上路。你真懂得這個道理,用起工夫來,一百天一定上路的,所以“百日築基”是沒有錯的;充其量四個月一定上路,你的生理、心理都改變啦。說分開是兩物,“又分之,則為四象五行”,兩個東西再一分就越來越散亂,所以神、氣兩個不要分開。


    “交會之時”,我們修道就是把向外放射的六根都收回來,就叫“交會”。有些書上就變成“交媾”了,一般人把道書看錯了,認為是男女關係,那是很罪過的。這個神氣交會的時候,形容有如夫婦交配之象。“五行變化,全在中央”,在身體內部五行起變化了。有些人打坐,一下病發了,以為打坐出了毛病,那是你本來裏頭就有病,因為靜坐以後,元氣充沛了,反應靈敏,那些病的感覺就反映出來。既要修道,你就要把生死看空,一步一步給你打開,才能一步一步成功。神、氣兩者交會,五行起變化,心、肝、脾、肺、腎都會起變化,全在中央戊己土之中。什麽是戊己土呢?就是一念不生,一切都不理,不要配合它,氣走到心也好肝也好,走到任何地方有感覺一概不理。拿佛學來講,色、受、想、行、識五陰,你要是跟著感覺的地方跑,就是受,就落在受陰的境界。妄念則是想陰的境界。


    這個時候神氣交會,五行各歸本位,各歸本位就是不動,自己雜念妄想寂然不動。“既而木仍在東,金仍在西,火仍在南,水仍在北,各居其所矣。故曰變而分布,各自獨居。”木屬肝歸東方,金屬肺歸西方,火就是心在南,水就是腎在北。換句話說,這樣金、木、水、火、土各歸本位不動。如果身體不好,尤其老年修道的,有各種變化,有各種難過,隻好不理。一個念頭,用佛的十念法,念佛、念法、念僧……最後一個是念死,反正曉得要死的,遲死早死一樣。充其量不成功而死掉,可是我修道的心不變,在戒、定、慧中要有這個堅持。這一段把用功做工夫的境界講了,都從先天一炁來的。《參同契》告訴我們活子時一來,先天一炁來,會有那麽多的變化,變化的過程很多很多,講起來隻有幾句。


    現在他做結論,“此段,言真一之水,實為丹基”,告訴我們修長生不老之道,不死之法,煉丹的基本,就是真一之水。如果你的善行功德不到,你修百輩子也沒有用,第一關天一真水一來,你就先垮了。我叫大家看《西遊記》,我這個教育法古怪,我們新出一部《西遊原旨》,要看悟元子真人的批句,好極了,什麽秘密都說了。朱雲陽注解這一段很重要,說天一生水,“真一之水,實為丹基”,是煉丹的根本。


    氣不住怎麽辦


    崔公“《入藥鏡》所雲”,崔公是古代的一個神仙,“水鄉鉛,隻一味是也”,“水鄉鉛”就代表氣住了脈停了。氣住之後,雖不到脈停,妄念自然空了。大家學佛修道打起坐來,思想妄念為什麽不能空?因為氣不住。所以一般人修止觀,聽鼻子的呼吸,叫做數息。我常說鼻子的呼吸,數息,是修六妙門第一步,隻是方便而已。夜裏失眠的時候,注意數出氣,如果身體差精神不夠的,就要注意進氣,這是個秘密啊!


    一數二隨,第二個方法是隨,不要數了,就隨著呼吸氣在動。修數息不是修這個氣呀,這個呼吸是生滅法,以生滅法來修一個不生不滅之道,這豈不是背道而馳!念佛也是生滅法,你在生滅法中念佛,會得到一心不亂嗎?念佛必須要把“淨土三經”研究清楚,搞數息的要研究什麽是息?不呼不吸那個時候是息。人的思想雜念同呼吸是連成一起的,念住了息一定住;息停了,思想念頭也不起作用了。換句話說,呼吸不停,你說妄念空了你是在自欺,永遠修不成功的。要達到氣住,先要做到念住,念跟氣兩個是一體的,所以修道到“水鄉鉛”時氣住了。就是這一味藥,就是這個氣住,長生不老之藥是也。得了這個藥就祛病延年,長生不死,真能夠念住氣就住了。


    “學者若知攢五合四,會兩歸一之旨,鄞鄂成而聖胎結矣。”這個“攢”,就是把幾個銅板在手上,這麽一丟一丟。“攢五合四”,把五行四象不散開啦。“會兩歸一”,把神、氣兩個會合歸一。你懂了這個目的,“鄞鄂成而聖胎結”,就是百日築基成功。換句話說有胎兒了,並不是你真的懷胎,可是像女人懷胎一樣,覺得身體裏有東西。那麽你們女的呢,有些人道書亂看,看了“斬赤龍”想把月經斷了,你不要亂搞啊!真到這個時候已經是男女一樣了,月經斷不斷那巳經不考慮了,它自然清靜,都會返老還童的。所謂結聖胎以後,第二步就是長養聖胎了,道家比喻十月懷胎,要保養它,慢慢使它成功。


    結丹後下一步


    下麵《參同契》原文“類如雞子,白黑相符”,這個是講結聖胎以後。“雞子”就是北方人叫的雞蛋,雞蛋裏頭有個蛋黃,外麵是蛋白,白黑代表一陰一陽,混沌狀態。這叫,混沌包起來,神在氣中,所以一念靈明,神在氣中像是中間一點靈明不昧,一念的正知正見,外麵則是絪縕鴻濛的狀態。


    “縱橫一寸,以為始初”,上麵橫的直的隻有一寸寬,這是形容,拿身體來講,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方寸之地,就是心。不是有形的心髒,是在心窩子之下這個地方。“四肢五髒,筋骨乃俱”,在這個裏頭,不管男的女的,四肢五髒,樣樣具備。


    “彌曆十月,脫出其胞”,這是形容女性懷胎生孩子現象,以比喻工夫到了這一步時,你身上每一個細胞、神經、骨頭,都會起變化。有時會很痛苦,尤其是到了頭部。我常常吩咐有些用功的同學,你小心啊,下一步會頭痛得你要死。有些同學害怕了,老師啊,痛多久?我說,半年一年不一定啊,裂開了一樣。那怎麽辦?怎麽辦?你能拿個刀把頭砍下來嗎?怎麽辦?你隻能忍受。所以說道家必須懂醫藥,你看每個神仙都是高明的醫生。所以佛家走菩薩路子要修五明,其中一個是醫方明,要醫藥的幫助,非懂不可。道家到這個階段內丹有了,還要外丹,外丹就是藥物,配合上就減少痛苦很快通關。修道是多方麵的學問,千萬不要認為打坐就是道啊!你會修倒啦!你會倒退啦!


    這個時候“骨弱可卷,肉滑若飴”,一個人修道到了這步工夫,你的肉體就變了,這個骨頭軟得好像麵粉一樣,軟得不得了,可以卷起來;皮膚光滑得同嬰兒一樣。“飴”就是麥芽糖,皮肉像治糖一樣的光滑。這還沒有到神仙,是成神仙的第一步。學佛的人得初禪、二禪時,就到了這個境界。到了這個地步不用進美容院,就很漂亮了。


    再看注解,“此節,特顯法身之形象也。”這裏講法身,是借用佛家的話,但是佛家對法身的解釋不同。佛家講法身是涅槃境界,離相離名;道家講的法身就是這個丹頭一點,天一生水,結丹以後生出來的身外之身。拿佛學來講就是《楞伽經》所講的“意生身”,是身外之身,肉體以外的身,所以學佛修道不得“意生身”是談不到成就的。


    “聖胎初凝,一點元神,潛藏神室,混混沌沌,元黃未剖,黑白未分,有如雞子之狀。故曰,類如雞子,白黑相符。”這末兩句就是解釋真正得定的狀況。禪宗也一樣,真正開悟了沒有不得定的,得了定,“聖胎初凝”就不動了,身上的毛病早就沒有了。如果身上還有風濕等老化病,就不是了。像我們這些都沒得道的,發蒼蒼視茫茫,就不行了!得定時,一點元神“潛藏神室”,向內斂,這個內斂境界勉強可說在心中,有形的可以說在心窩子當中,可是不能著相,一著相就不對了。


    這個時候叫混沌,上次講過混沌跟昏沉的差別,你要注意了,這個混混沌沌,其中一點靈明不昧,沒有昏沉,可是外麵的身心都轉變了。這等於“元黃未剖”,“元黃”是《易經》坤卦的道理,像太陽快要落下去,陰陽交會時的一片昏黃之象。所以到了混沌元黃境界,就是一念靈明在內,外麵的身體柔軟,氣住脈停了。“黑白”代表陰陽,“有如雞子之狀”,混沌未分,“故曰類如雞子,黑白相符”,這是結丹以後的第一步。


    混沌境界在何處


    “神室中間,方圓恰好徑寸,法身隱於其中,優遊充長,與赤子原初在母腹中,一點造化。故曰,縱橫一寸,以為始初。”這個時候丹頭一點不在腦子裏,你們修道守竅啊,密宗的三脈七輪啊,這個時候都不談了,因為都過啦,氣脈早打開了。這個時候那個真正的境界,在我們身體的中心點。我們身體也怪,到處都是三角形,你看密宗畫的壇場,生法宮就是三角形。我們人體上很多啊,你們懂了就曉得修道。臉上三角形,兩個眼睛到口鼻三角形,兩個乳房到肚臍三角形,兩個乳房到上麵喉結三角形,到處是三角形!下麵下去也是三角形。所以中國的東西也是根據這個來的,連香爐也是三腳香爐。可是你們現在工夫不到,認為道家守在三角形,自己搞得心痛,胃氣不通。所謂“神室中間”,有些道書說“中黃神室”,“中黃”就是中宮,“神室”中間方圓恰好一寸,這個寸不是現在的寸,真正的一寸,學針灸的人知道,有些部位是以自己中指中間一段為標準,道家稱這個為一寸三分,每個人身體不同。


    譬如說喉管三寸也是這樣一個量法,這個我告訴你,中國文化現在都沒有了。有一種草藥叫葛根,四川的特別好,一個人打擺子發冷發熱,胃裏有細菌消化不良,中醫、西醫都沒有辦法,搞了一年多都好不了。當地找來一個鄉下人,用土法子,那真有本事,他一看這是瘧疾打擺子,就去找一個葛根,把外皮一扒,裏麵白得像蔥白一樣。他把病人手指頭拿來一量,我在旁邊看他是個內行,量了就把葛根切好長度,從病人喉嚨裏一直插下去,等一下他一抽出來,那個人就好啦。我問病人有什麽感受?他說那個東西下去,感覺好像有個東西咚一下掉下去啦!就沒有啦!就是很久的消化不良,像在胃裏頭長毛了,沒有辦法化掉。這是中國人用的老辦法,我現在可惜,那個到胃裏頭幾寸忘記了。還有一個懂得中藥修道家的,不管什麽病找到他,很簡單,隨便出去抓一點草藥洗洗,吃了就好。我要拜他為師,他說條件是你什麽都不要做,跟我三年。我一聽這三年跟你,做一個草藥的,這有什麽用呀?我現在想想很後悔,跟他三年,這個草藥就學完了,能救多少人啊!笨!可是來不及了!人沒有三頭六臂,要學的東西太多,學不完啊。


    “方圓恰好徑寸,法身隱於其中”,說那個丹頭一點,混沌境界就在中宮。“優遊充長”,在禪宗就是“任運”,讓它自己充滿。“與赤子原初在母腹中,一點造化”,道家叫懷胎,沒有真的胎兒,等於嬰兒在娘胎裏慢慢長大的現象,修道的境界是一樣的。所以《參同契》上講“縱橫一寸,以為始初”,就是這個道理,真結了丹那個境界是在這裏,這叫初步。


    <h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說參同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我說參同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