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全神貫注地聆聽著老師的講解,並一絲不苟地記錄下孫老師講述的學習方法。


    許多同學還沒意識到,方劑學教材收錄正方233首,附方181首,每個方子就是一首“七絕”,那就是414首詩呀!


    文科生大喜,而理科生估計要撓頭了。


    李介賓:看我幹嘛?我是理科生。


    孫老師清了清嗓子,然後開始深入淺出地講解起方劑學的總論部分來。


    他首先介紹了方劑的分類方法,將其分為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和解劑等等,並詳細闡述了每一類方劑的特點和適用範圍。


    “這種分類方法,是出自清代汪昂的《醫方集解》,這個醫家是個重點人物,他自己編的這本書,很少有自己的方子,而是把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子收錄了進去,開創了綜合分類法。”


    “汪昂67歲寫出《醫方集解》,79 歲時寫出《本草備要》,都是教科書形式,很少寫臨床,也不附病案。開創了中醫教科書的設計先河。他還編了本《湯頭歌訣》,就是用來配套學習方劑的,作為學生教學當中記憶的、記誦方。”


    孫老師嘖嘖:“所以說,你們現在學習的這個方劑學呀,要好好感謝汪昂,與其說他是個醫生,他更像是一個教育家,為中國的中醫藥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呀!”


    日後背方歌背的頭昏腦漲的學生們:哦哦,我謝謝你呀!有些人活著,他已經s了,有些人已經s了,他還不讓人好好活著!


    這並不奇怪,到了清代,中醫藥發展已經變得很完備,出現了專業培養中醫師的學校,官方也有相關的衛生機構,清代吳謙的《醫宗金鑒》甚至作為官方授課考試教材,然後有醫家給搞了套“輔導教材”,也是合情合理的嘛。


    緊接著,孫老師又深入剖析了方劑的組成原則,強調君臣佐使的合理搭配以及藥物之間相互協同與製約的關係。


    他通過生動的例子讓學生們明白了如何根據病情和治療目標來選擇合適的藥材並確定它們的用量比例。


    最後,孫老師還結合實際案例,講述了方劑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


    他指出,正確運用方劑可以有效地治療各種疾病,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個體差異和病情變化,靈活調整用藥方案。


    整個講解過程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表示讚同或提出疑問,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他的講解深入淺出,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廣度,讓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們將一起學習各種經典的方劑,探索它們背後的奧秘。”孫老師微笑著說,“我希望你們不僅僅是學習方劑,更是學會思考,學會創新。”


    孫老師站在講台上,他的身材圓潤,臉上總是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給人一種親切感。他的聲音溫和而富有磁性,讓人不自覺地就被吸引進去。


    講到最後,他突然問了個問題:“你們誰是李介賓同學?”


    聽到孫老師問起李介賓,班裏同學豎起了耳朵。


    來了!來啦!每個學期的保留節目,老師拜碼頭環節。


    上個學期師生相處和諧,不知道這個學期,是不是還是強龍不壓地頭蛇?


    “老師,我是李介賓。”李介賓站起來,然後人畜無害的笑著。


    孫老師沒想到這李介賓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他稍微上下打量了一下這位聲名在外的學生,隨意的問道:“我聽說你當初在王老師的課上,寫的是關於李東垣的作業?”


    “呃?噢噢,是呀,那時候我還小.......”李介賓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


    原來是前幾章的那個作業呀,那不是才入學的時候寫的嘛,當時剛上學,還有點小害羞來著。


    沒想到這學校是如此的開明且兼容並包,他都有些樂不思蜀了。


    孫老師笑了笑,然後說道:“你當時講李東垣的生平以及學術思想,我當時偶然路過,也曾經旁聽過......大大激發了我對於李東垣的興趣,後來我去研究了一下,竟然有驚人發現...我今天有個問題想問你,你知道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是怎麽來的嗎?”


    李介賓越聽越迷惑,這位老師這是幾個意思?我粉絲?還是來砸場子的?


    “補中益氣湯雖然不是經方,但臨床應用,證明療效肯定,李東垣用它治療發熱,但不認為是外感病,而是內傷疾病,由於過勞饑餓所致.......你知道這個方子配伍的特殊之處嗎?”李介賓還未開口回答,孫老師就自顧自的說了起來,最後又問了個問題。


    李介賓覺得有趣,同時領會了孫老師的意思:“與仲景之法大有不同,一是黃芪、人參同用,二是有白術而無茯苓,有當歸而無芍藥。”


    孫老師撫掌大笑:“還有一點,可能你沒注意到,我發現後感覺大為巧妙。”


    李介賓皺眉沉思。


    隻聽得孫老師說道:“補中益氣湯作為李東垣代表方,《脾胃論》有加減方25個,《內外傷辨惑論》39個,《醫學發明》46個,除去重複的,一共有60個加減證......”


    李介賓看向孫老師,隱約猜到了一個可能。


    孫老師無不歎息的說:“李東垣自製處方59張,共用藥物103味,以使用頻數統計,先後為甘草、黨參、陳皮、升麻、當歸、白術、黃芪、柴胡.......”


    聽到最後,李介賓不禁為之動容。


    說完這些後,孫老師有些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李介賓,讓他先坐下慢慢琢磨,隨後給同學們留下了幾個思考題,鼓勵學生們在課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宣布下課。


    “這老登是什麽意思?”老孫走了之後,大樹看著仍舊站著的李介賓,急忙問道。


    李介賓緩緩坐下,然後在紙上寫出來了那幾味藥物,隻不過換了個順序。


    黃芪、白術、陳皮、升麻、柴胡、人參、甘草、當歸。


    “這是?”大樹畢竟年輕,不解其意。


    “這是一張完整的補中益氣湯方。”李介賓輕聲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