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介賓講到這裏,停頓了一會兒,給在座的眾人消化的時間。


    慢慢的,有人反應過來,這兩個方子,居然幾乎一樣!


    桂枝二越婢一湯,與大青龍湯在組成上,隻有一味不同。


    桂枝二越婢一湯裏的那一味是芍藥。


    而大青龍湯裏的是杏仁。


    而在老劉眼裏,看到的更多,不僅僅是藥物組成,還有用量上。


    大青龍湯所用麻黃6兩,為仲景經方之冠!


    而桂枝二越婢一湯中的麻黃,僅用18銖!


    《漢書·律曆誌》中明確規定1斤等於16兩,1兩等於24銖。當時通行的5銖錢,就是因為1枚銅錢重5銖而得名。


    那麽說起來,6乘以24等於144銖,144再除以18等於8,所以大青龍湯中所用麻黃,是桂枝二越婢一湯中的8倍!


    而石膏就更有意思了。


    大青龍湯裏是雞蛋大一枚石膏,而桂枝二越婢一湯是24銖石膏。


    說到這裏,大師就不得不再次吐槽那些吹噓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的人。


    用藥之量確實對療效有極大的影響,但是中藥的用量並非是“秘密”,仿佛是被人秘而不宣的什麽祖傳秘籍一般,更非什麽成法!


    怕是個“迷”吧!


    自從陶弘景開始,才過了百餘年,對於經方用量就已經不清楚了。


    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提出“古秤”的疑問,作為“今人”的陶弘景,對“古人”張仲景記載的劑量有所懷疑,質疑用的秤是不一樣的。


    到了唐代《新修本草》的蘇敬延續了陶弘景的質疑,當時曾經推測經方用量多少,南秤、晉秤、隋秤相差甚大,這個“兩”字真是有東方文化的風采,不同朝代,“一兩”的重量千差萬別。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醫家已經有人開始“考古”經方劑量,陳無擇在《三因方》裏推測“經方裏的量值應該是東漢稱製的一半”。


    唐宋往後一直至今,這個問題依舊是筆糊塗賬,院士仝小林團隊重點探究該問題,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檢索文獻學習,在此不作講解。


    至於到了今天,有傻b叫囂著要還原經方,卻直接拿傷寒論裏的一斤當10兩,一兩當50g,這樣煮出來的藥真給人喝了,那不僅愚蠢,而且壞。


    一枚雞蛋大的石膏,有多重?


    不同雞蛋,重量差別有多大?


    假如真的如同有些人所說,劑量錙銖必較,那這顆雞蛋大的石膏,是不是也要有零有整呀?


    東漢時候的雞蛋現在是找不到了,1960年全國家禽科學研究所不完全統計,我國有100餘個品種,而且有地域分布特征。


    根據張仲景的活動範圍,咱們選定河南境內的固始雞兒、正陽的三黃雞兒、河南鬥雞兒、跟盧氏雞兒。


    然後用排水法去看看雞蛋大的石膏有多重.......


    已經有研究所做過了,得到的結論是,1枚河南固始土雞蛋大的山東生石膏,大約為91.5g。


    果然,是有零有整呀,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那問題就來了,哪家醫生平時用大青龍湯會用到91.5g的生石膏?


    用90g附子的確實經常聽說,但是還真少見用了那麽大量的石膏然後出來說的。


    通化市名老中醫陳國恩治療一頭痛患者,芎芷石膏湯中石膏用至150g,兩劑而愈。


    也有某內經教授唐某人,給一發熱病人石膏用到30g,患者喝了之後肚子疼拉肚子的。


    誰來試試,當下一個?


    所以大青龍湯與桂枝二越婢一湯的主治症狀就因為一味藥的不同,以及劑量的不同,而有了差別。


    大青龍湯:主治外感風寒、內有鬱熱證,症狀包括惡寒發熱、身疼痛、無汗、煩躁、脈浮緊。


    桂枝二越婢一湯:主治陽盛導致的煩躁、無汗、脈微弱(津液有損)的症狀,適用於太陽中風、脈浮緊但微弱、不汗出而煩躁的情況。


    大青龍湯:適用於表寒裏熱的體質,即體表有寒邪同時體內有熱邪。


    桂枝二越婢一湯:適用於陽盛導致的煩躁,提示體內有熱但相對較輕,不適合使用發汗法。


    大青龍湯:主要用於治療流行性病毒性細菌性等傳染性感染性疾病,特別是表寒裏熱的症狀。


    桂枝二越婢一湯:被認為是解表清裏的方子,適用於溫病,後世醫家甚至將大青龍湯視為辛涼清解的方子之一。


    在使用禁忌上。


    大青龍湯:如果脈微弱且汗出惡風,不可服用,否則可能會導致厥逆、筋惕肉瞤等嚴重副作用。


    桂枝二越婢一湯:由於是解表清裏的方子,不適用於需要發汗的情況。


    總結來說,大青龍湯適用於表寒裏熱的病症,而桂枝二越婢一湯適用於陽盛導致的煩躁和輕度發熱症狀。


    分析一下,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為什麽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方子的組成:桂枝、芍藥、麻黃、甘草,大棗,生薑,石膏。


    這個方子是桂枝湯和越婢湯的合方,桂枝湯有解肌祛風的作用,越婢湯它有清裏熱,發散風水的作用,這兩個方子合起來,它就有解表,清熱。


    1+1=2。


    臨床上很少見誰會說自己用的是桂枝二越婢一湯,這個方子幾乎沒什麽知名度,但是你怎麽判斷開的大青龍湯不是桂枝二越婢一湯呢?


    實際情況,稍微根據患者的症狀,調整一下幾味藥物的用量就變了。


    所謂的熱多寒少,那就是調整麻黃與石膏的劑量。


    而當熱越來越多,患者越發煩躁,那石膏跟麻黃的劑量就蹭蹭蹭往上加,那也就變成大青龍湯加減了。


    學習傷寒論,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領悟,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比如:要從無字句處去讀。


    用這個方子應當有心煩,應當有小寒閉表,陽鬱化熱,鬱熱擾心的心煩,隻不過這個寒邪閉表並不重,熱擾心神的症狀也不重,在表呢,它有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不是持續存在,也應當是一天發作一兩次,兩三次。


    同時也應當有身癢,也應當有麵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