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動一開始對李介賓的印象並不好。


    一方麵是李介賓這種萬事不放在心上的狀態,你跟他說什麽,他都是好好好,沒事兒,有道理。


    年輕人喜歡爭個麵紅耳赤,有時候可能單純就是討論燴麵好喝還是刀削麵好喝,重點不在於好喝不好喝,在於怎麽能駁倒對方。


    而李介賓這種人,來一句都不錯,就很沒意思,跟遇到了棉花一樣,一點打嘴炮的爽感都沒有。


    另一方麵就是李介賓對於中醫的理解,很多時候,都是沒有邊界感的,似乎在李介賓眼裏,萬事萬物都可以拿來用。


    但是李介賓又對細節把控的可怕。


    就是說,《三國演義》與《三國誌》,這人都熟悉,既能跟你講三國演義裏的故事,又能跟你對照三國誌裏麵的正史。


    有時候林動都以為李介賓是精分了,才會形態切換的那麽絲滑。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對李介賓多有攻擊:“你天天講一些日本漢方,是不是m日呀。”


    李介賓當時笑了笑,沒有接話。


    現在林動再看當時的自己,覺得當初的自己是多麽無知狹隘。


    醫學是實踐學科,是可以被證偽的。


    你說誰誰漂亮,說誰誰寫的文章好,那麽怎麽說都行,這是可以吹的,就是華裔眯眯眼都有人會說,這是歐美風.......


    但是醫學,能留下來的,絕對是有效能治病的,如果沒效,那麽不會有人繼續用,至少在之前是這樣的。


    日本漢方的腹診就是如此的產物。


    聽到別人講,跟自己親身感受到,是兩個次元,林動現在絞盡腦汁開始回憶李介賓當時說的隻鱗片羽。


    糟了,當時覺得阿賓在崇洋媚外,所以就沒認真聽。


    林動有些懊悔,隨後又收拾心情,然後開始翻看傷寒論原文。


    他記得李介賓說過一句話:“腹診是日本發揚光大的,但並不是他們創造出來的,張仲景在傷寒論裏是有腹診的,隻是國內不受重視,在別處開花結果了.......”


    林動魔怔了一般一直抱著本傷寒論看,就這樣一直下班,一直回到宿舍,然後就不停的看,不停的做筆記.


    ........


    腹脹滿:


    《傷寒論》137條提到:“從心下到少腹”的腹部範圍,這一區域即指從劍突下、左右兩肋弓緣以下,直至恥骨聯合、左右腹股溝以上的區域,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全腹範圍。在全腹部出現的症狀和體征有滿、脹、裏急、痛等。脹,皮肉鼓張,是客觀體征。滿,在《說文解解字》中有兩個涵義,一是滿通悶,煩悶是主觀感覺,二是盈溢、充盈,是客觀征象,看上去膨大、飽滿。因此,腹脹、腹滿的病人,腹部望診可見膨大充盈,切診按腹時可感到腹壁的抵抗增強。腹脹滿或腹滿在仲景書中頗為多見,如腹滿,《傷寒論》中有25處,《金匱要略》有18處。


    胸脅苦滿:


    《傷寒論》231條說:“……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胸脅苦滿隻在《傷寒論》96條提到,其餘如104條、147條、229條等提到“胸脅滿”,其他條文提到的“胸脅煩滿”,《金匱要略》中提到的“胸脅逆滿、胸脅苦痛”等,均當屬此候。


    心下痞硬:


    心下痞硬是指中上腹部有自覺滿悶窒塞感,按診有抵抗感;或按診有抵抗感,且使滿悶窒塞感加重,甚則疼痛;如病人無自覺症狀,但按診時產生滿悶窒塞感,甚則疼痛,此種亦稱為心下痞硬。心下痞硬在《傷寒論》中凡8見,心下痞凡5見。此外,心下石硬(《傷寒論》135條),心下痞堅(《金匱要略》木防己湯證)的腹候表現與心下痞硬相似,但按壓時的抵抗感更強。


    腹痛:


    腹痛,有的是指病人自覺症狀,但有不少是指客觀體征,即腹診時按之則痛,如《傷寒論》137條:“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340條:“小腹滿,按之痛”,《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腹中寒氣,雷鳴切痛”,及“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等等。涉及範圍有全腹、中上腹、臍周、少腹等。該腹候在《傷寒論》中凡15見,在《金匱要略》中凡22見。


    少腹硬滿與少腹急結:


    少腹,指臍水平線以下,至恥骨聯合及左右腹股溝以上區域。描述少腹部的腹候,《傷寒論》中有6處,《金匱要略》中有8處,共有10種不同提法,如少腹滿、少腹滿痛、少腹堅痛、少腹硬、少腹硬滿、少腹急結、少腹裏急、少腹弦急、少腹拘急與少腹腫痞,其中少腹硬滿與少腹急結主要屬客觀體征,故為代表。此處之硬、滿、堅等詞的含義同前。急結與弦急、拘急的含義相似,指腹肌緊張明顯,按之抵抗強,並伴有較強的壓痛。


    心下悸:


    指胃脘部即中上腹部的悸動感。這種感覺可以是病人自覺症狀,即跳動或下垂感;亦可以是指叩診時手指感到的波動感。心下悸在《傷寒論》中凡5見,在《金匱要略》中凡4見。


    臍下悸:


    指臍下約二橫指處有悸動感。此可以是病人自我感覺似有物跳動或伴有上衝感,亦可以是按診時手指感覺到的跳動或搏動。臍下悸在《傷寒論》中凡1見,在《金匱要略》中凡2見。


    .......


    李介賓津津有味的看著林動做的筆記。


    《傷寒論》中關於腹部症狀的描述,包括腹脹滿、胸脅苦滿、心下痞硬、腹痛、少腹硬滿與少腹急結、心下悸和臍下悸等,反映了張仲景對腹部症狀的細致觀察和深刻理解。


    隻可惜整理者是王叔和,他自己寫了本《脈經》,然後往裏麵夾帶私貨。


    後世醫家重視脈診,而漸漸忽略了腹診。


    不然現在估計是五診合參也說不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