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究竟怎樣才能充分地展現出其補法呢?


    不得不說,這著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好問題啊!


    就在同一會場之中,有一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黃教授站了起來,他清了清嗓子後,便開始娓娓道來講述起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獨特而深刻的見解與思考。


    話說自宋代起始,醫生這個職業就已然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能夠賺取豐厚利潤的營生手段。


    畢竟,想要獲取金錢收益嘛,自然就得想方設法找到既穩妥又能快速獲利的途徑。


    而在眾多選擇當中,銷售各類保健品無疑成了最為保險且賺錢最快最多的方式之一。


    正所謂,十個劫道的,不如一個賣藥的。


    也正因如此,自從宋元時期往後推移,補法這種醫療理念和治療方法便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並日益盛行開來。時至今日,這股風氣不但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反倒是愈發旺盛,愈演愈烈!


    在古代,那些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醫者被人們稱為“工”或者“疾醫”。


    這些人往往都是擁有一定醫療技術的奴隸階層,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病患的診治當中,根本無暇顧及通過售賣藥物來賺取錢財之事。


    時光荏苒,到了宋代之後,社會對於能夠治療疾病的醫生依然存在著需求。


    然而,治病救人這件事情本身就充滿了巨大的風險,而且所獲得的利潤又相對微薄。


    如此一來,曾經備受尊崇的“疾醫”之道逐漸走向衰落也就不足為奇了。


    畢竟,當一項事業既麵臨高風險又缺乏足夠的經濟回報時,其發展必然會受到重重阻礙,真正的醫學難以蓬勃興旺起來,似乎也是合乎常理之事。


    反之,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保健品市場可謂是風生水起、競爭激烈。


    要想在這個領域賺得盆滿缽滿,關鍵在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自家的產品。而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那就不得不提到兩個重要手段——吆喝和包裝!


    那麽什麽樣的理論才能稱得上通俗易懂呢?又有哪種說法能夠直擊中國民眾的心坎,讓人過耳不忘呢?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和實踐摸索,人們發現了一個屢試不爽的套路:


    說你虧,說你虛!


    可是“虛”到底體現在哪裏呢?這裏麵可大有講究!要說最能引起共鳴、也最容易被大眾理解接受的,當屬講述髒腑氣血方麵的問題。


    不信你去瞧瞧那些當下熱門的電視養生節目,再聽聽清晨時分收音機裏傳來的賣藥之聲,其中所涉及到的中醫理論十有八九都離不開對髒腑氣血的分析闡釋。


    比如說,他們會告訴你心主血脈,如果心氣不足,血液循環就會不暢,從而引發各種心髒疾病;腎虛了,什麽都虛了,還煞有其事的跟這個說你是腎陽虛,他是腎陰虛,或者幹脆陰陽都虛,進而影響身體健康……諸如此類的講解,通過將複雜的醫學知識簡單化、形象化,成功地抓住了廣大觀眾和聽眾的心。


    但是,臨床治病與賣保健品是兩碼事,這套理論不管用,至少不夠用。


    眾所周知,但凡補藥,它們往往都能夠和五髒理論相互承接、緊密關聯起來。


    然而,如果談到像大黃、附子這樣的藥材,又或者提及麻黃、細辛,以及黃連、黃芩等等,想要單純地用所謂的“虛”來解釋闡述其作用機理,恐怕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此時,我們需要借助六經理論來深入剖析,甚至更進一步地從方證、藥證的角度出發進行探討,才能更為準確全麵地理解和把握這些藥物的特性及功效。


    上述所提到的種種說法,其實都是醫療行業內醫生們彼此交流時慣用的行話,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專業術語。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現如今眾多從事中醫工作的人士,對於這些至關重要的專業術語竟然知之甚少。


    試問一下,又有多少人會真正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潛心鑽研那部被譽為中醫經典的《傷寒論》以及同樣具有極高價值的《金匱要略》呢?


    即便是其中最為常用的經方不過才區區百餘首而已,但真正能夠熟練運用並將其發揮出最大療效的醫者也是寥寥無幾!


    於是,中醫學就成了一個脾虛腎虛、陰虛陽虛的世界,這樣的狀態,能不被人詬病嗎?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這寥寥數語,在當今中醫領域可謂是人盡皆知,幾乎每一個中醫從業者都能夠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這些看似簡單而又經典的話語,卻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當今髒腑辨證以及補益藥濫用現象產生的所謂“理論根源”。


    不過,在此需要特別提醒大家關注一下清代著名醫家王旭高所說過的一番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處受邪,其病則實!”


    當邪氣侵襲人體時,往往會選擇那些正氣相對虛弱的部位作為突破口,但一旦邪氣侵入之後所引發的病症,卻並非單純的虛證,而是可能呈現出虛實夾雜甚至以實證為主的複雜情況。


    在病的層次,在活生生的病人麵前,醫生想法就不像理論家想得那麽簡單,人體的疾病不是一個“虛”字夠概括,用方也不是一個“補”法能夠統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