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
抽卡後郡王是基建狂魔 作者:十二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者有話說:
第80章 南安醫院
挨著南安大學, 又新起了一個院子。這個院子裏,盡皆是成排的二層樓, 來往人士衣衫外邊全都套著一身白袍子。
這可真是稀奇。白色衣衫最不耐髒, 隻有那些有錢沒處使的闊商,才會穿白色絲綢。平日裏,不管是詩書傳家的王公貴族, 還是普通百姓,都不會穿白色衣衫。
何以這個院子裏的人都要套一身白袍子, 而且還日日如此?南安城的百姓們暗自在心裏嘀咕。
這個新院子已經掛上了招牌——南安醫院。醫院?聽著跟醫館差不多, 難不成咱南安縣也修了一個大醫館?有人去問院裏的人, 才得知這醫院確實是看病的地方,算是一種新式的醫館。
南安城百姓振奮不已。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自從南安城有了話本子, 有關富家公子或閨秀為家人求醫問藥而花光家財的故事也就多了起來。南安縣百姓聽得是滿心羨慕。這話沒說錯,需知在如今的許多縣城,人們但凡生了病,就是找道士畫符, 兌一肚子紙灰喝完了事,再不然就是村口隨便扯兩把草藥, 不管對不對症, 煎成水喝一碗拉倒。能夠正經求醫問藥, 找到醫師看病,哪怕花盡家財, 都算是一件幸福的事,並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機會。
整個南安縣, 在郡王爺興辦南安大學, 遍請天下有學之士之前, 就隻有半個正經醫師, 正是徐福。徐福略通醫術,也懂點道術,更擅長的是騙術,可謂是集騙子、道士、醫師三位一體,稱他是半個醫師,已算是抬舉。饒是這樣,徐福的醫術在南安縣已經算得上是十足精貴本事。
也因為如此,宣瑾瑜才有底氣開辦這南安醫院,比起讓大家去喝符水和跳大神,她來辦的這個醫院總算要靠譜一些。雖說比起後世來有諸多差距,可到底還是先開門來迎客不是?隻有在實踐中才能摸索出前進的道路。
曾有田就來到了這南安醫院。在興陵郡城的時候,他辛苦開的店鋪遭兵匪搶劫,曾有田麵上強打精神,帶著兒子兒媳變賣田鋪、收拾家財趕緊逃回家鄉,可內裏卻急火攻心,隻不過一力苦撐罷了。等到了南安縣,見老家一片祥和,兒子兒媳能過些平安日子,老人家剛一鬆下弦來,立時就發病起來。
曾有田這次發病,是牙痛。想來是上火,加上他有一顆壞牙一直就隱隱作痛,如今便腫脹成了一個大膿包,甚至可以看見裏麵紅的黃的膿水,如何塗藥都不見膿包下去,反而越來越紅腫。曾有田日日無法進食,甚至全身都開始水腫起來。兒子曾大福和兒媳紅燕束手無策,急得團團直轉。見新開了南安醫院,金花就提議,不如帶有田叔上醫院裏瞧瞧去。
曾家已經把南安縣有數的神婆子都請了個遍,看著親爹日益憔悴,曾大福一咬牙,帶著自己爹去了醫院,臨走時仔細揣了十根金條在身上,這就是他們逃回家的老底了。
曾家三口帶二虎金花兩口子,一起去了南安醫館。
甫一進院,就有一個白袍小哥攔住他們。白袍小哥拿出羽毛筆,連珠炮似地發問:“病人姓甚名誰?多少歲?來自何方?瞧什麽病?”
曾大福慌忙回答:“曾有田,四十八歲了,從興陵郡城剛回南安縣,看牙病。”
那小哥便蘸了墨水在紙上記錄,最後遞給曾大福兩張紙:“喏,這是掛號單,你們是甲十二號,叫到這號的時候你們就進去,把這掛號單給醫生。”
一行人從未見過這陣仗,沒想到還要等人叫號,但已經入得這南安醫院,不管靠不靠譜,也隻能聽從安排。等了兩刻鍾,好不容易有人叫道:“甲十二號!”曾家人、二虎、金花便蜂擁而上,跟著指引進了醫師的屋子裏去。
看診的是一位姓張的醫師。他接過了曾大福遞過來的兩張掛號單,先瞅了瞅單子,說:“曾有田,四十八,從興陵郡城剛回南安縣,看牙病,沒錯吧?”
曾大福連連點頭:“正是如此,看病的就是我爹。”原來曾有田已經牙疼地說不出話來,隻能然後兒子代答。
張醫師點點頭,取出一個透亮的小鏡子來,對曾有田說:“來,張嘴。”
曾有田努力張大嘴,任由張醫師把小鏡子伸到自己嘴裏去。
旁邊曾大福、紅燕、二虎、金花全都盯著看張醫師手裏的小鏡子。哪怕他們憂心曾有田的病情,可這小鏡子,真的是沒見過啊!他們都用過銅鏡,已經算是過得好的人家,可銅鏡哪有這個小鏡子清楚!也不知道是如何做的,光亮無比,照出來的影子是纖毫畢現。有了這個小鏡子,曾有田嘴裏麵的牙齒就看得一清二楚!
張醫師仔細拿小鏡子看了曾有田的牙齒,又拿小銀錘子敲了兩下,說道:“這顆牙已經徹底壞死,而且患處已經化膿,必須動刀把牙齒給拔掉。”
拔牙!曾大福的一顆心如在冷水中浸過,手腳都發麻起來,曾有田聞言也是眼前一黑,如墜無間煉獄!
曾大福顫抖著嗓音說:“醫師,不拔行不行?”曾大福是知道拔牙的,他在興陵城就有好幾個老鄰居,牙壞了,不得不拔,結果拔了之後,嘴裏血流不止,風邪入體,最後一命嗚呼!不拔牙不一定死,這身邊這拔了牙的,都死了啊!
張醫師明白曾大福的顧慮,他耐心地說道:“你父親這牙病,已經耽誤了一段時間,十分嚴重了,若是再不拔牙,這牙齒引發全身血流不暢,水腫隻會越來越嚴重,那個時候就更難治。如今拔牙,我們有專門的消炎藥,可以止血,也可以防治風邪,你們大可放心。”張醫師用過顯微鏡,已經知道風邪就是那些看不見的微生物,不過為了方便曾家人明白,他還是用了風邪這詞兒。
張醫師說的道理大家都聽懂了,可誰也下不了決心。曾有田也不想拔牙,他還不想死,最後商量來商量去,隻好一家人又原路返回,心裏懷著僥幸的期待,萬一這牙就退腫了呢?
牙沒有退腫,曾有田的腿卻越來越水腫了,手足皆腫脹無比。眼見得這病再無可拖,曾有田才流著眼淚,讓曾大福送他去拔牙。
張醫師讓曾有田躺在一張奇怪的床上,允許曾大福在旁邊看著。
曾有田顫著嗓子說:“兒啊,你對紅燕要好些,以後說不定就是你倆一起撐家了,不可吵嘴,要家和萬事興……”
曾大福泣不成聲:“爹,我知道了!”
張醫師麵無表情:“家屬讓一讓,病人張嘴,我拔完牙你們慢慢說。”
曾大福的動作戛然一止,曾有田也隻好張開嘴,讓張醫師把小鏡子伸進去。
張醫師戴著一副極薄極貼手的羊皮手套,拿出一套銀質的刀具來,鋒利的小刀一劃,膿水全部流了出來,張醫生麵無表情:“病人起身吐掉。”
曾大福連忙扶著曾有田起身,把穢物全部吐到一個木桶裏。
張醫師又說:“病人漱口。”
旁邊有個溫水壺,曾大福拿起來,倒了一杯子溫水,讓曾有田漱口。等曾有田嘴裏幹淨了,張醫師又讓曾有田躺在床上,拿起小鏡子照了照傷口,此時膿水進去,已經可以看見那顆壞牙,張醫師拿起一把銅鉗子卡住牙齒,手下一使勁兒,就把牙拔了出來!他緊接著又拿出一枚銀針,穿了一種叫羊腸線的東西,迅速給曾有田縫合起傷口來。
牙傷不算大,張醫師麻利縫了三四針就停了針線,最後又拿出一種藥粉給曾有田的牙傷塗上,牙傷上壓一塊棉花讓曾有田咬住,又給曾大福遞過去一小盒藥粉,囑咐回家後每日需要給牙傷換三次藥粉,連續換上三日。
曾大福膽戰心驚地問:“張醫師,這藥粉叫何名?”
“雲南白藥。”張醫師頭也不抬地回答。他拿著鵝毛筆正在掛號單上寫診斷和藥方,寫完後自己留了一份,遞給曾大福一份:“沒事就可以走了。”
“診金幾何?”曾大福小心翼翼地問,忐忑地想,兜裏帶的十根金條也不知道要花去幾根?這雲南白藥聽都沒聽過,想來是很名貴了,也不知道夠不夠?
張醫師說:“拔一顆牙三百文,雲南白藥五百文,一共八百文。”
曾大福愣在原地,紅燕連忙一口答應,生怕張醫師變卦,迅速摸出碎銀子付了診金。診金一付,張醫師全身上下都散發著逐客氣場,再看看後麵排的長隊,曾家人和二虎、金花連忙識趣離開。
曾家人提心吊膽了好幾天。曾有田先是擔心自己會血流不止,兒子兒媳婦也是如此,結果啥事都沒有發生,傷口有一些血,但也就和劃破手差不多,根本不像以前鄰居拔牙時大出血。緊接著曾有田又擔心自己渾身腫脹越發厲害,當年那些拔牙的鄰居就是如此,結果渾身腫脹日益減輕。於是曾有田開始擔心傷口無法長合,開始潰爛,搞不好嘴裏全部壞掉,沒想到那雲南白藥塗抹了幾次後,他的傷口越來越小,也能吃得下飯了。
眼見著曾有田傷口愈合,曾大福隻覺得除了那張醫師脾氣有點壞以外,這南安醫院實在是好!
拔牙非常順利。半個月,曾有田除了少了一顆牙以外,還和以前一樣康健,隻有兩點變化。其一是他見不得家裏人說張醫師態度差,因為“人家是有本事的人”!其二就是他催著兒子兒媳,趕緊拿著那十根沒動的金條,在南安城買處宅子,就在這兒養老了。
作者有話說:
第81章 南安醫院(下)
曾有田堅持要在南安縣置辦田宅, 曾大福和紅燕自然就留心起了買宅子的事情。二虎和金花得知,也十分高興, 若是曾家在南安縣住下, 自己家也多一門親戚可以走動不是?他們當即就幫曾家人看起了宅子。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曾大福和紅燕這才發現, 這南安縣的宅子是真的不便宜。一處宅院,隻有兩進大, 就要賣四千兩銀子!這比興陵郡城的宅子還要貴出許多來!曾大福和紅燕本以為能夠輕鬆置辦宅院, 現在卻麵麵相覷, 不知如何是好。
負責給他們介紹宅子的是一個叫唐明的書吏,據說縣廷府一開始建宅子賣房的時候, 他就開始做這個行當了。唐明也看出曾大福和紅燕對這個價格感到震驚,便出言解釋說:“南安城的宅子確實是貴,本地人要買宅子,還有外地來的拖家帶口的富商, 許多西域來的大商人,都在這裏置辦了宅子, 去年剛開始賣宅子的時候, 這宅子才兩千兩銀子一套, 如今四千兩一套,都是縣廷府照顧本地人的優惠價了, 要是外地來人要買,一套要七千兩不止, 就這樣, 才把價錢平了下來。”
這般貴的房價, 紅燕敏銳地察覺到, 南安城一定大有商機,否則怎麽會價錢如此高,還有人買。她轉念一想,問道:“那二層小樓,多少錢?”這段時間曾家人都寄住在二虎和金花家的二層小樓,雖說住得小一些,可也沒有什麽不方便的地方,相反,住起來還十分舒適。
“夫人倒是問對了,其實小戶人家居住,買一棟二層小樓足以,因幾位是從外地歸鄉的本籍人士,按縣廷府規定可以用優惠價買樓,隻需要一百兩白銀,如今還送一口水井,由縣廷府的工程隊負責打井,保質保量。”唐明笑眯眯地說。
一百兩白銀,這個價錢就受得住了。紅燕便和曾大福、金花商量起來。今日金花也陪他們來看宅子。
金花低聲說道:“嫂子,這價錢我看成!當初我和二虎買的那二層小樓,就花了五十兩銀子,那價錢現在是再也沒有了,如今大家買,都得要一百兩銀子哩,我看,說不定翻了年還得漲。而且我和二虎買的時候,沒有送井,我們請人打井還花了八兩銀子。”
聽得金花這麽說,紅燕心裏就有了主意。唐明既然能送井,這給她開拓了思路,這價錢看著少不了,那多送點東西也行啊。紅燕可是管賬的一把好手,當即和唐明討價還價起來,最後成功讓唐明答應,再送一套沙發給她,這沙發也值個五六兩銀子呢!
紅燕很快挑好了自己的宅子,離金花家也不遠,方便兩家人走動。她給唐明先交了定錢,按照規定,唐明需要回曾家老家走訪,確保曾家人是本籍人士,才能以一百兩一棟二層小樓的價格賣給曾家,並且曾家這一戶,隻能用本地優惠價購買一處居所,日後再買第二處居所,就要和外地人士一個價錢了。
因得了本地人才有的優惠價,紅燕對南安縣廷府是心服口服,也如同金花一般,覺得郡王爺是真真有本事的人物。換了一般王爵,明明在封地裏可以賺更多錢,如何舍得不賺呢?郡王爺就能做到,難怪這麽多人都願意來到南安城。
曾大福對兒媳婦的本事十分了解,買宅一事也由得紅燕做主。眼見得宅子買好,曾家人抓緊收拾,買些鍋碗瓢盆這些家夥什,置辦些床櫃桌椅,想要趕在新年前就搬進自己家的新樓房。
有了居所,曾家人心裏也安定起來,是時候該重操手藝了。曾家人在興陵城的時候,靠釀酒開鋪為生。曾有田年輕的時候就去了外地,在一家酒鋪子裏做學徒,受盡欺淩,給東家當牛做馬地幹活,最後才學到一手釀酒的本事。因有田叔的舌頭靈敏異於常人,所以釀酒也比別人有天分。靠著能釀出好酒來,有田叔就在興陵城做起了酒水買賣,兒子曾大福也繼承了他的釀酒天分,專心和父親一起釀酒,紅燕則做掌櫃,當壚賣酒,一家人齊心協力做買賣。
到了南安縣,曾大福就考察起了南安縣的酒水生意。他發現,本地最流行的乃是葡萄酒,是一種叫葡萄的果子釀出來的果釀。這可真是稀奇,他是頭一次見到葡萄這種水果。曾大福將市麵上的葡萄酒買了回來,和親爹嚐了嚐,就開始嚐試釀製葡萄酒。因縣廷府也未對配方過於保密,曾大福很快就打聽出來,原來葡萄酒是要用橡木桶來窖藏,才能發酵出橡木的香味來。
在南安城裏尋摸了一圈,曾大福便聯係上了商家,購買到了一批橡木桶。他和曾有田很快開始調製起了葡萄酒配方。
曾大福注意到,市麵上賣的葡萄酒,口感都偏酸澀,估計是因為窖藏時間較長,少見偏甜口的葡萄酒。曾大福知道,這口感是否偏甜,跟果子窖藏的時間有關係,他打算釀一種偏甜口的葡萄酒,可以用來賣給閨閣中的夫人小姐,往往她們更喜歡口感柔軟的甜酒,也出得起價錢。曾大福有信心,按他和爹的釀酒經驗,一定能把南安城的葡萄酒釀出更多的口感。
聽說這葡萄酒甚至一路賣去了西域,很多西域商人豪擲千金,成桶成桶地買回去。這讓曾大福看見了商機。他和曾有田一商量,幹脆回邊家村買了幾畝白銀土,專門用來種葡萄。曾大福深知,要想釀好酒,用料就得講究,自家能出產葡萄,才能保證用料的質量,也可以培育出專門釀酒的葡萄種來。
忘了說,白銀土就是原來的白鬼土。現在這土可金貴無比,因種植的葡萄比糧食還能賣上價。那些莊稼人以前提起白鬼土都恨不得吐兩口唾沫,現在都改了口風,隻道自己不識貨。說書先生怎麽說的來著,哎喲喂叫有眼不識珠啊。
曾大福性子不擅言談,可心裏卻自有計較。他有個未曾與人言明的野望,希望能做一家延續幾十年、上百年的老酒鋪,可在興陵城的時候,他一直沒想到哪種酒可以幫他達成這想法,因此這想法也一直悶在心中。如今這葡萄酒,讓他看到了希望。這種酒,似乎有風靡老少,席卷大江南北的魔力。
曾大福想清了方向,每日裏都忙得如同陀螺,一頭紮進了釀酒裏。眼見得丈夫幹勁十足,紅燕卻鬱悶起來。
過了好幾天,曾大福才發現媳婦仿佛有心事。畢竟這幾天媳婦不願意做飯了,總是唉聲歎氣,晚上睡覺時也頭一扭,背對著自己,這明顯是有事啊。
曾大福問:“紅燕,你是不是有啥事想說?”
紅燕卻欲言又止,隻是愁容滿麵。
曾大福急了,難道是紅燕生病了?“有什麽事,你說出來商量。”
見曾大福一直逼問,紅燕這才說出來:“我看那南安醫院在招醫女,我想去試試看。”
招醫女?這是什麽?咋又沒聽說過?曾大福一頭霧水。
紅燕這才跟丈夫解釋起來:“聽說,南安醫院新開了一個門類,叫什麽婦產科,說是專治婦人病,管生產的事情。但和接生婆可不一樣,比那個要靠譜得多。因為治的婦人病,所以要招女人來做醫師,這不就叫成醫女了?但學醫的女人滿城裏都沒有,找不到一個來!所以南安大學的老師就直接過來招學生,隻要是結了婚的婦人都能去應聘,等學成了就可以去南安醫院看診治病。我想去試試。”
這年頭,女人學醫簡直是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哪有女醫師?這簡直是離經叛道。若是家裏有女人去學醫,那豈不是要被左鄰右舍戳脊梁骨?可看見紅燕的淒楚表情,曾大福說不出話來。
紅燕的娘是生她的時候難產死的。
紅燕心裏一直打著疙瘩。
曾大福是個粗糙漢子,他不會讀幾句哄女人的酸詩,當初和紅燕剛結親的時候,也不知道買什麽東西討紅燕開心,可他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讓老婆高興比讓別人高興重要。
曾大福咧著嘴笑:“我當什麽事!原來是去學醫,學醫好啊,你這樣聰明,以前算賬比男人們都強,在興陵城誰不誇你!好啊,我們曾家要出一個大醫師了,以後我還要沾你的光!”
紅燕聽得曾大福這話,感動莫名,說道:“那我明天就去報名了?”
“去,我送你去!”曾大福斬釘截鐵說。
兩口子絕口不提以後會迎來的風言風語,仿佛都一致有了準備,隻管盡力去做。
-------------------------------------
青鳥船隊又來到了遼成郡邊線,不過這次送來的不是糧草輜重,而是一隊醫師。
這可謂是及時雨。和蕭颯大戰剛剛結束,將士們正是需要求醫問藥的時候。
這一隊醫師的到來給戰場帶來了希望。
首先得到應用的是生理鹽水。酒精在此時依舊是奢侈品,不可能大量應用。用燒開清水和鹽調製的生理鹽水則造價便宜許多。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然後敷上雲南白藥止血,再用繃帶裹好傷口,是這段時間南安醫師們做熟了的工作。而這一套外傷處理辦法也很快在軍營裏風靡起來,一些軍士甚至偷偷學習起來,畢竟是救命的手段,誰不願意學會啊?
生理鹽水衝洗避免了絕大多數傷口的感染。緊接著就是青黴素的應用。這批醫師帶來了南安大學生產的絕大多數青黴素,對於一些重傷昏迷的病患,往往要用青黴素祛除風邪,這又救回不少命來。
以上手段,將士們或許還能想明白道理,可接下來的石膏夾板固定骨折肢體,羊腸線縫合碎肉傷口,那就隻能稱之為神乎其技了。
醫師們身材並不告狀,甚至有些柔弱,可他們戴著羊皮手套在血肉模糊的傷口裏摸索著尋找斷骨接合,拿起銀針縫合時手又快又穩,麵色淡定猶如吃瓜菜般輕鬆!即使是再勇猛粗豪的軍士,看著醫師們動手術,都覺得心肝顫,一個個壯漢在醫師們麵前溫順如同小綿羊,將領們都跟裴佑抱怨,在老子手底下當兵的時候都沒這麽服帖。
裴佑微笑聽著將領們抱怨,他知道這隻是玩笑話,沒見到大家嘴都咧開了嗎?這批醫師的到來解決了裴佑的燃眉之急,也勾起了他深埋的思念,他恨不得能立刻解決這場戰爭,早日回去見到心上人。
作者有話說:
第82章 節禮
第80章 南安醫院
挨著南安大學, 又新起了一個院子。這個院子裏,盡皆是成排的二層樓, 來往人士衣衫外邊全都套著一身白袍子。
這可真是稀奇。白色衣衫最不耐髒, 隻有那些有錢沒處使的闊商,才會穿白色絲綢。平日裏,不管是詩書傳家的王公貴族, 還是普通百姓,都不會穿白色衣衫。
何以這個院子裏的人都要套一身白袍子, 而且還日日如此?南安城的百姓們暗自在心裏嘀咕。
這個新院子已經掛上了招牌——南安醫院。醫院?聽著跟醫館差不多, 難不成咱南安縣也修了一個大醫館?有人去問院裏的人, 才得知這醫院確實是看病的地方,算是一種新式的醫館。
南安城百姓振奮不已。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自從南安城有了話本子, 有關富家公子或閨秀為家人求醫問藥而花光家財的故事也就多了起來。南安縣百姓聽得是滿心羨慕。這話沒說錯,需知在如今的許多縣城,人們但凡生了病,就是找道士畫符, 兌一肚子紙灰喝完了事,再不然就是村口隨便扯兩把草藥, 不管對不對症, 煎成水喝一碗拉倒。能夠正經求醫問藥, 找到醫師看病,哪怕花盡家財, 都算是一件幸福的事,並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機會。
整個南安縣, 在郡王爺興辦南安大學, 遍請天下有學之士之前, 就隻有半個正經醫師, 正是徐福。徐福略通醫術,也懂點道術,更擅長的是騙術,可謂是集騙子、道士、醫師三位一體,稱他是半個醫師,已算是抬舉。饒是這樣,徐福的醫術在南安縣已經算得上是十足精貴本事。
也因為如此,宣瑾瑜才有底氣開辦這南安醫院,比起讓大家去喝符水和跳大神,她來辦的這個醫院總算要靠譜一些。雖說比起後世來有諸多差距,可到底還是先開門來迎客不是?隻有在實踐中才能摸索出前進的道路。
曾有田就來到了這南安醫院。在興陵郡城的時候,他辛苦開的店鋪遭兵匪搶劫,曾有田麵上強打精神,帶著兒子兒媳變賣田鋪、收拾家財趕緊逃回家鄉,可內裏卻急火攻心,隻不過一力苦撐罷了。等到了南安縣,見老家一片祥和,兒子兒媳能過些平安日子,老人家剛一鬆下弦來,立時就發病起來。
曾有田這次發病,是牙痛。想來是上火,加上他有一顆壞牙一直就隱隱作痛,如今便腫脹成了一個大膿包,甚至可以看見裏麵紅的黃的膿水,如何塗藥都不見膿包下去,反而越來越紅腫。曾有田日日無法進食,甚至全身都開始水腫起來。兒子曾大福和兒媳紅燕束手無策,急得團團直轉。見新開了南安醫院,金花就提議,不如帶有田叔上醫院裏瞧瞧去。
曾家已經把南安縣有數的神婆子都請了個遍,看著親爹日益憔悴,曾大福一咬牙,帶著自己爹去了醫院,臨走時仔細揣了十根金條在身上,這就是他們逃回家的老底了。
曾家三口帶二虎金花兩口子,一起去了南安醫館。
甫一進院,就有一個白袍小哥攔住他們。白袍小哥拿出羽毛筆,連珠炮似地發問:“病人姓甚名誰?多少歲?來自何方?瞧什麽病?”
曾大福慌忙回答:“曾有田,四十八歲了,從興陵郡城剛回南安縣,看牙病。”
那小哥便蘸了墨水在紙上記錄,最後遞給曾大福兩張紙:“喏,這是掛號單,你們是甲十二號,叫到這號的時候你們就進去,把這掛號單給醫生。”
一行人從未見過這陣仗,沒想到還要等人叫號,但已經入得這南安醫院,不管靠不靠譜,也隻能聽從安排。等了兩刻鍾,好不容易有人叫道:“甲十二號!”曾家人、二虎、金花便蜂擁而上,跟著指引進了醫師的屋子裏去。
看診的是一位姓張的醫師。他接過了曾大福遞過來的兩張掛號單,先瞅了瞅單子,說:“曾有田,四十八,從興陵郡城剛回南安縣,看牙病,沒錯吧?”
曾大福連連點頭:“正是如此,看病的就是我爹。”原來曾有田已經牙疼地說不出話來,隻能然後兒子代答。
張醫師點點頭,取出一個透亮的小鏡子來,對曾有田說:“來,張嘴。”
曾有田努力張大嘴,任由張醫師把小鏡子伸到自己嘴裏去。
旁邊曾大福、紅燕、二虎、金花全都盯著看張醫師手裏的小鏡子。哪怕他們憂心曾有田的病情,可這小鏡子,真的是沒見過啊!他們都用過銅鏡,已經算是過得好的人家,可銅鏡哪有這個小鏡子清楚!也不知道是如何做的,光亮無比,照出來的影子是纖毫畢現。有了這個小鏡子,曾有田嘴裏麵的牙齒就看得一清二楚!
張醫師仔細拿小鏡子看了曾有田的牙齒,又拿小銀錘子敲了兩下,說道:“這顆牙已經徹底壞死,而且患處已經化膿,必須動刀把牙齒給拔掉。”
拔牙!曾大福的一顆心如在冷水中浸過,手腳都發麻起來,曾有田聞言也是眼前一黑,如墜無間煉獄!
曾大福顫抖著嗓音說:“醫師,不拔行不行?”曾大福是知道拔牙的,他在興陵城就有好幾個老鄰居,牙壞了,不得不拔,結果拔了之後,嘴裏血流不止,風邪入體,最後一命嗚呼!不拔牙不一定死,這身邊這拔了牙的,都死了啊!
張醫師明白曾大福的顧慮,他耐心地說道:“你父親這牙病,已經耽誤了一段時間,十分嚴重了,若是再不拔牙,這牙齒引發全身血流不暢,水腫隻會越來越嚴重,那個時候就更難治。如今拔牙,我們有專門的消炎藥,可以止血,也可以防治風邪,你們大可放心。”張醫師用過顯微鏡,已經知道風邪就是那些看不見的微生物,不過為了方便曾家人明白,他還是用了風邪這詞兒。
張醫師說的道理大家都聽懂了,可誰也下不了決心。曾有田也不想拔牙,他還不想死,最後商量來商量去,隻好一家人又原路返回,心裏懷著僥幸的期待,萬一這牙就退腫了呢?
牙沒有退腫,曾有田的腿卻越來越水腫了,手足皆腫脹無比。眼見得這病再無可拖,曾有田才流著眼淚,讓曾大福送他去拔牙。
張醫師讓曾有田躺在一張奇怪的床上,允許曾大福在旁邊看著。
曾有田顫著嗓子說:“兒啊,你對紅燕要好些,以後說不定就是你倆一起撐家了,不可吵嘴,要家和萬事興……”
曾大福泣不成聲:“爹,我知道了!”
張醫師麵無表情:“家屬讓一讓,病人張嘴,我拔完牙你們慢慢說。”
曾大福的動作戛然一止,曾有田也隻好張開嘴,讓張醫師把小鏡子伸進去。
張醫師戴著一副極薄極貼手的羊皮手套,拿出一套銀質的刀具來,鋒利的小刀一劃,膿水全部流了出來,張醫生麵無表情:“病人起身吐掉。”
曾大福連忙扶著曾有田起身,把穢物全部吐到一個木桶裏。
張醫師又說:“病人漱口。”
旁邊有個溫水壺,曾大福拿起來,倒了一杯子溫水,讓曾有田漱口。等曾有田嘴裏幹淨了,張醫師又讓曾有田躺在床上,拿起小鏡子照了照傷口,此時膿水進去,已經可以看見那顆壞牙,張醫師拿起一把銅鉗子卡住牙齒,手下一使勁兒,就把牙拔了出來!他緊接著又拿出一枚銀針,穿了一種叫羊腸線的東西,迅速給曾有田縫合起傷口來。
牙傷不算大,張醫師麻利縫了三四針就停了針線,最後又拿出一種藥粉給曾有田的牙傷塗上,牙傷上壓一塊棉花讓曾有田咬住,又給曾大福遞過去一小盒藥粉,囑咐回家後每日需要給牙傷換三次藥粉,連續換上三日。
曾大福膽戰心驚地問:“張醫師,這藥粉叫何名?”
“雲南白藥。”張醫師頭也不抬地回答。他拿著鵝毛筆正在掛號單上寫診斷和藥方,寫完後自己留了一份,遞給曾大福一份:“沒事就可以走了。”
“診金幾何?”曾大福小心翼翼地問,忐忑地想,兜裏帶的十根金條也不知道要花去幾根?這雲南白藥聽都沒聽過,想來是很名貴了,也不知道夠不夠?
張醫師說:“拔一顆牙三百文,雲南白藥五百文,一共八百文。”
曾大福愣在原地,紅燕連忙一口答應,生怕張醫師變卦,迅速摸出碎銀子付了診金。診金一付,張醫師全身上下都散發著逐客氣場,再看看後麵排的長隊,曾家人和二虎、金花連忙識趣離開。
曾家人提心吊膽了好幾天。曾有田先是擔心自己會血流不止,兒子兒媳婦也是如此,結果啥事都沒有發生,傷口有一些血,但也就和劃破手差不多,根本不像以前鄰居拔牙時大出血。緊接著曾有田又擔心自己渾身腫脹越發厲害,當年那些拔牙的鄰居就是如此,結果渾身腫脹日益減輕。於是曾有田開始擔心傷口無法長合,開始潰爛,搞不好嘴裏全部壞掉,沒想到那雲南白藥塗抹了幾次後,他的傷口越來越小,也能吃得下飯了。
眼見著曾有田傷口愈合,曾大福隻覺得除了那張醫師脾氣有點壞以外,這南安醫院實在是好!
拔牙非常順利。半個月,曾有田除了少了一顆牙以外,還和以前一樣康健,隻有兩點變化。其一是他見不得家裏人說張醫師態度差,因為“人家是有本事的人”!其二就是他催著兒子兒媳,趕緊拿著那十根沒動的金條,在南安城買處宅子,就在這兒養老了。
作者有話說:
第81章 南安醫院(下)
曾有田堅持要在南安縣置辦田宅, 曾大福和紅燕自然就留心起了買宅子的事情。二虎和金花得知,也十分高興, 若是曾家在南安縣住下, 自己家也多一門親戚可以走動不是?他們當即就幫曾家人看起了宅子。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曾大福和紅燕這才發現, 這南安縣的宅子是真的不便宜。一處宅院,隻有兩進大, 就要賣四千兩銀子!這比興陵郡城的宅子還要貴出許多來!曾大福和紅燕本以為能夠輕鬆置辦宅院, 現在卻麵麵相覷, 不知如何是好。
負責給他們介紹宅子的是一個叫唐明的書吏,據說縣廷府一開始建宅子賣房的時候, 他就開始做這個行當了。唐明也看出曾大福和紅燕對這個價格感到震驚,便出言解釋說:“南安城的宅子確實是貴,本地人要買宅子,還有外地來的拖家帶口的富商, 許多西域來的大商人,都在這裏置辦了宅子, 去年剛開始賣宅子的時候, 這宅子才兩千兩銀子一套, 如今四千兩一套,都是縣廷府照顧本地人的優惠價了, 要是外地來人要買,一套要七千兩不止, 就這樣, 才把價錢平了下來。”
這般貴的房價, 紅燕敏銳地察覺到, 南安城一定大有商機,否則怎麽會價錢如此高,還有人買。她轉念一想,問道:“那二層小樓,多少錢?”這段時間曾家人都寄住在二虎和金花家的二層小樓,雖說住得小一些,可也沒有什麽不方便的地方,相反,住起來還十分舒適。
“夫人倒是問對了,其實小戶人家居住,買一棟二層小樓足以,因幾位是從外地歸鄉的本籍人士,按縣廷府規定可以用優惠價買樓,隻需要一百兩白銀,如今還送一口水井,由縣廷府的工程隊負責打井,保質保量。”唐明笑眯眯地說。
一百兩白銀,這個價錢就受得住了。紅燕便和曾大福、金花商量起來。今日金花也陪他們來看宅子。
金花低聲說道:“嫂子,這價錢我看成!當初我和二虎買的那二層小樓,就花了五十兩銀子,那價錢現在是再也沒有了,如今大家買,都得要一百兩銀子哩,我看,說不定翻了年還得漲。而且我和二虎買的時候,沒有送井,我們請人打井還花了八兩銀子。”
聽得金花這麽說,紅燕心裏就有了主意。唐明既然能送井,這給她開拓了思路,這價錢看著少不了,那多送點東西也行啊。紅燕可是管賬的一把好手,當即和唐明討價還價起來,最後成功讓唐明答應,再送一套沙發給她,這沙發也值個五六兩銀子呢!
紅燕很快挑好了自己的宅子,離金花家也不遠,方便兩家人走動。她給唐明先交了定錢,按照規定,唐明需要回曾家老家走訪,確保曾家人是本籍人士,才能以一百兩一棟二層小樓的價格賣給曾家,並且曾家這一戶,隻能用本地優惠價購買一處居所,日後再買第二處居所,就要和外地人士一個價錢了。
因得了本地人才有的優惠價,紅燕對南安縣廷府是心服口服,也如同金花一般,覺得郡王爺是真真有本事的人物。換了一般王爵,明明在封地裏可以賺更多錢,如何舍得不賺呢?郡王爺就能做到,難怪這麽多人都願意來到南安城。
曾大福對兒媳婦的本事十分了解,買宅一事也由得紅燕做主。眼見得宅子買好,曾家人抓緊收拾,買些鍋碗瓢盆這些家夥什,置辦些床櫃桌椅,想要趕在新年前就搬進自己家的新樓房。
有了居所,曾家人心裏也安定起來,是時候該重操手藝了。曾家人在興陵城的時候,靠釀酒開鋪為生。曾有田年輕的時候就去了外地,在一家酒鋪子裏做學徒,受盡欺淩,給東家當牛做馬地幹活,最後才學到一手釀酒的本事。因有田叔的舌頭靈敏異於常人,所以釀酒也比別人有天分。靠著能釀出好酒來,有田叔就在興陵城做起了酒水買賣,兒子曾大福也繼承了他的釀酒天分,專心和父親一起釀酒,紅燕則做掌櫃,當壚賣酒,一家人齊心協力做買賣。
到了南安縣,曾大福就考察起了南安縣的酒水生意。他發現,本地最流行的乃是葡萄酒,是一種叫葡萄的果子釀出來的果釀。這可真是稀奇,他是頭一次見到葡萄這種水果。曾大福將市麵上的葡萄酒買了回來,和親爹嚐了嚐,就開始嚐試釀製葡萄酒。因縣廷府也未對配方過於保密,曾大福很快就打聽出來,原來葡萄酒是要用橡木桶來窖藏,才能發酵出橡木的香味來。
在南安城裏尋摸了一圈,曾大福便聯係上了商家,購買到了一批橡木桶。他和曾有田很快開始調製起了葡萄酒配方。
曾大福注意到,市麵上賣的葡萄酒,口感都偏酸澀,估計是因為窖藏時間較長,少見偏甜口的葡萄酒。曾大福知道,這口感是否偏甜,跟果子窖藏的時間有關係,他打算釀一種偏甜口的葡萄酒,可以用來賣給閨閣中的夫人小姐,往往她們更喜歡口感柔軟的甜酒,也出得起價錢。曾大福有信心,按他和爹的釀酒經驗,一定能把南安城的葡萄酒釀出更多的口感。
聽說這葡萄酒甚至一路賣去了西域,很多西域商人豪擲千金,成桶成桶地買回去。這讓曾大福看見了商機。他和曾有田一商量,幹脆回邊家村買了幾畝白銀土,專門用來種葡萄。曾大福深知,要想釀好酒,用料就得講究,自家能出產葡萄,才能保證用料的質量,也可以培育出專門釀酒的葡萄種來。
忘了說,白銀土就是原來的白鬼土。現在這土可金貴無比,因種植的葡萄比糧食還能賣上價。那些莊稼人以前提起白鬼土都恨不得吐兩口唾沫,現在都改了口風,隻道自己不識貨。說書先生怎麽說的來著,哎喲喂叫有眼不識珠啊。
曾大福性子不擅言談,可心裏卻自有計較。他有個未曾與人言明的野望,希望能做一家延續幾十年、上百年的老酒鋪,可在興陵城的時候,他一直沒想到哪種酒可以幫他達成這想法,因此這想法也一直悶在心中。如今這葡萄酒,讓他看到了希望。這種酒,似乎有風靡老少,席卷大江南北的魔力。
曾大福想清了方向,每日裏都忙得如同陀螺,一頭紮進了釀酒裏。眼見得丈夫幹勁十足,紅燕卻鬱悶起來。
過了好幾天,曾大福才發現媳婦仿佛有心事。畢竟這幾天媳婦不願意做飯了,總是唉聲歎氣,晚上睡覺時也頭一扭,背對著自己,這明顯是有事啊。
曾大福問:“紅燕,你是不是有啥事想說?”
紅燕卻欲言又止,隻是愁容滿麵。
曾大福急了,難道是紅燕生病了?“有什麽事,你說出來商量。”
見曾大福一直逼問,紅燕這才說出來:“我看那南安醫院在招醫女,我想去試試看。”
招醫女?這是什麽?咋又沒聽說過?曾大福一頭霧水。
紅燕這才跟丈夫解釋起來:“聽說,南安醫院新開了一個門類,叫什麽婦產科,說是專治婦人病,管生產的事情。但和接生婆可不一樣,比那個要靠譜得多。因為治的婦人病,所以要招女人來做醫師,這不就叫成醫女了?但學醫的女人滿城裏都沒有,找不到一個來!所以南安大學的老師就直接過來招學生,隻要是結了婚的婦人都能去應聘,等學成了就可以去南安醫院看診治病。我想去試試。”
這年頭,女人學醫簡直是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哪有女醫師?這簡直是離經叛道。若是家裏有女人去學醫,那豈不是要被左鄰右舍戳脊梁骨?可看見紅燕的淒楚表情,曾大福說不出話來。
紅燕的娘是生她的時候難產死的。
紅燕心裏一直打著疙瘩。
曾大福是個粗糙漢子,他不會讀幾句哄女人的酸詩,當初和紅燕剛結親的時候,也不知道買什麽東西討紅燕開心,可他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讓老婆高興比讓別人高興重要。
曾大福咧著嘴笑:“我當什麽事!原來是去學醫,學醫好啊,你這樣聰明,以前算賬比男人們都強,在興陵城誰不誇你!好啊,我們曾家要出一個大醫師了,以後我還要沾你的光!”
紅燕聽得曾大福這話,感動莫名,說道:“那我明天就去報名了?”
“去,我送你去!”曾大福斬釘截鐵說。
兩口子絕口不提以後會迎來的風言風語,仿佛都一致有了準備,隻管盡力去做。
-------------------------------------
青鳥船隊又來到了遼成郡邊線,不過這次送來的不是糧草輜重,而是一隊醫師。
這可謂是及時雨。和蕭颯大戰剛剛結束,將士們正是需要求醫問藥的時候。
這一隊醫師的到來給戰場帶來了希望。
首先得到應用的是生理鹽水。酒精在此時依舊是奢侈品,不可能大量應用。用燒開清水和鹽調製的生理鹽水則造價便宜許多。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然後敷上雲南白藥止血,再用繃帶裹好傷口,是這段時間南安醫師們做熟了的工作。而這一套外傷處理辦法也很快在軍營裏風靡起來,一些軍士甚至偷偷學習起來,畢竟是救命的手段,誰不願意學會啊?
生理鹽水衝洗避免了絕大多數傷口的感染。緊接著就是青黴素的應用。這批醫師帶來了南安大學生產的絕大多數青黴素,對於一些重傷昏迷的病患,往往要用青黴素祛除風邪,這又救回不少命來。
以上手段,將士們或許還能想明白道理,可接下來的石膏夾板固定骨折肢體,羊腸線縫合碎肉傷口,那就隻能稱之為神乎其技了。
醫師們身材並不告狀,甚至有些柔弱,可他們戴著羊皮手套在血肉模糊的傷口裏摸索著尋找斷骨接合,拿起銀針縫合時手又快又穩,麵色淡定猶如吃瓜菜般輕鬆!即使是再勇猛粗豪的軍士,看著醫師們動手術,都覺得心肝顫,一個個壯漢在醫師們麵前溫順如同小綿羊,將領們都跟裴佑抱怨,在老子手底下當兵的時候都沒這麽服帖。
裴佑微笑聽著將領們抱怨,他知道這隻是玩笑話,沒見到大家嘴都咧開了嗎?這批醫師的到來解決了裴佑的燃眉之急,也勾起了他深埋的思念,他恨不得能立刻解決這場戰爭,早日回去見到心上人。
作者有話說:
第82章 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