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江小子不要冷不丁提一嘴林家五姑娘就行。


    比如:“林家姐姐要是在就好了。”


    “她還會做兔子燈。”


    “上次她還說想看遊火龍。”


    “知縣大人,要不您真的娶林家姐姐到咱們衙門吧。”


    紀煬隻好用雞腿讓他物理閉嘴,行了啊。


    小小年紀,知道什麽是娶。


    就算娶也不是娶到衙門。


    中秋的月亮皎潔明亮,懸在夜空當中,讓人忍不住心馳神往。


    因是中秋夜,明日也不用做事,宴席上自然有酒,是淩縣尉自己釀的米酒,味道甘美,度數不高,正合適現在飲用。


    但度數再低,也架不住大家都來敬酒啊。


    玉縣丞一家六口齊齊過來,淩縣尉一家五口。


    捕快衛峰衛藍帶著爹娘妹妹,兵士江曆帆江海城無父無母,來了幾個好友。


    連葫蘆秀才滕顯都來湊熱鬧。


    隻是滕顯的表情更多帶著震驚,晚上宴會開始他才匆匆過來。


    本來打算吃了飯就走,沒想到這裏氣氛如此和諧,就是享受美食,喝喝水酒。


    最讓他震驚的是紀煬。


    紀煬竟然如此好脾氣?


    不對,這衙門的人好像都很尊敬紀煬?不是尊敬他的身份,是尊重他這個人?


    這會來敬酒,各個都充滿感激,還有口中的土化肥又是什麽?他怎麽不知道?


    大家輪番敬酒,紀煬隻能感慨,幸好原身以前喝酒無數,還把酒量鍛煉出來,這麽多人敬酒也隻是微醺,根本沒醉。


    看的淩縣尉摟著紀煬肩膀道:“剛見大人的時候,以為大人什麽都不會,沒想到連喝酒都這麽厲害。”


    紀煬哭笑不得,淩家娘子隻好拉著相公去旁邊醒酒,一時間熱鬧得很。


    至於滕顯的疑惑,紀煬懶得解答,慢慢他就知道了。


    酒足飯飽,又聽到外麵有吹打樂器聲,便知道是扶江縣特有的民俗遊火龍。


    一般是當地有聲望的老者籌辦,十分熱鬧。


    百姓們把收獲之後麥稈稻子稈捆綁起來,紮成龍的形狀,約莫九米長,有六個人手舉竹竿撐起龍形。


    這六個人便是遊火龍隊伍的主要成員,前麵走著吹打樂器之人,後麵則跟著來湊熱鬧的百姓,還有提著水桶以備不時之需的人。


    隊伍從城門口出發,沿途一路各家各戶都能點燃香火插在龍身上,口中喊著歲歲無憂,喊著五穀豐登。


    等縣城遊過一圈,那龍身上已經是星星點點,如果上麵香火多的話,遠遠看著便像火龍一般,再把火龍放到縣城的河水當中,這遊火龍便結束了。


    中秋遊火龍,便是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這是天下間百姓最樸實,最誠懇的願望了。


    如此熱鬧的活動,衙門眾人自然也要參加。


    這會約莫亥時,正是遊火龍的時間,聽著樂器聲靠近,衙門大門已經打開。


    外麵的火龍隊伍也剛好到。


    帶著火龍的老者見到紀煬,笑著道:“還請知縣大人點上頭香,咱們的火龍就能騰飛了。”


    這自然是吉祥話,紀煬笑著點起點了香火,鄭重插在龍身上,算是點燃今年扶江縣春節的頭一炷香。


    在紀煬看來,這不算封建迷信,更像民俗活動,代表了百姓們的祈願而已。


    畢竟誰也不會覺得遊過火龍之後,就可以在家躺著睡大覺,不用管田地,自然陪著熱鬧。


    看到知縣大人點燃頭香,百姓們下意識歡呼。


    他們是真心實意想讓知縣大人點頭香,原因自不用說,不少人戶已經漸漸用上頭一批製作的化肥。


    那好處甚至是肉眼可見的。


    雖說剛用上化肥的地,最快也要等十月底才能收獲,但不妨礙他們充滿驚喜。


    更不妨礙對新來的小知縣充滿期待!


    至於為什麽叫小知縣。


    誰讓他年紀實在小啊!


    當然大家隻是私下喊喊,以至於紀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外號!


    紀煬在眾人簇擁下,跟著遊遍整個縣城,他們縣城地方不大,人戶不算多,可走到最後,隊伍也有好幾百人,估計住在縣城周邊的百姓們也過來湊個熱鬧。


    從汴京來的滕顯主仆像是做夢一樣。


    這是紀煬?


    真的是紀煬?!


    不過他們兩個還是跟著隊伍一起遊火龍,好像還挺有意思的?


    隻是周圍對紀煬的誇讚,讓他們渾身不自在,總不會是紀煬花錢讓他們誇的吧?


    紀煬並不在意他們的想法。


    最後看著火龍放到河水當中,聽著周圍百姓此起彼伏喊著,五穀豐登,風調雨順,萬事順遂。


    再有天上的圓月相伴,紀煬心裏的想法更加堅定,百姓們的願望一定會實現的,一定會!


    第19章


    中秋節後入秋分,年景無憂迎豐收,這是句農家人耳熟能詳的農諺。


    意思是中秋過後便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接下來便迎來收獲的季節,大部分農作物在這個時節可以開始收獲。


    東邊的水稻,西邊的小麥,已經陸陸續續到收割的時間。


    接下來這半個月裏要抓緊搶收,如果收割時多雨水,不僅對農作物收獲不好,後麵的晾曬更是容易發黴生蟲。


    所以要趁著天晴趕緊收割糧食。


    糧食的長成殊為不易。


    拿麥子來說吧,播種之前提前三四天翻曬種子,這樣可以保證播種下的出苗率。


    等種下去,擔心雨水不夠,麥子長成率不高,可雨水過多,種子又會悶在土裏漚爛,更是長不成。


    好不容易長出來,病蟲害又來了,若遇到害蟲多的年份,一夜之間就會遍地枯黃。


    麥苗長出,還要瞧這些麥苗長得整不整齊,壯不壯。


    麥子抽穗,既要防蟲,還要防鳥,更要防旱澇,這個時間天氣熱一點,陽光充足,麥粒就更飽滿。當然,不下雨也不行,否則又是旱災,糧食必然減少。


    終於熬到麥子收獲,還盼著收獲的十天半個月裏,一定不能有雨。


    誰都知道有雨水涼快,可他們寧願頂著大太陽收割,把麥子收下來,打穀,晾曬,保證糧食曬得足夠透,囤積的糧食水分少,就不容易生蟲。


    講起來都如此複雜,更不用說播種之前的耕地,耕牛不足的時候,則有人力來做。


    古代的耕地,大部分都是人牛同耕,意思是大部分的耕地,都是人代替牛完成,這也是古代耕牛如此珍貴的原因。


    地裏厚實的泥土要不斷翻耕,其中汗水可想而知。


    這麽辛苦地勞作之後,麥子終於可以磨成粉,做成餅子,麵條,饅頭,吃到人的嘴裏。


    一步一汗水,一步一艱辛。


    了解了他們的辛苦,就能明白現在的喜悅。


    但即使秋收如此重要,紀煬去各個村子查看化肥情況的時候,各家都抽出種田最厲害的人來跟知縣大人一起翻看化肥的情況。


    紀煬在中秋過後,安排好衙門裏的事,便帶著玉縣丞,兩個捕快,還有小廝平安一起去扶江縣五個村子查看情況。


    既是看看各村製作化肥的進度,也要了解秋收情況。


    縣城附近的三個村子,馬家灣,玉家湖,三江村的已經去過了。


    現在的上集村的情況也了解得差不多,等再去最後的淩家湖,差事也就辦完。


    幾個村子的問題大同小異,紀煬早整理出一本冊子,化肥的各種情況都有標注,隻可惜村裏都沒有識字的人,否則把這些冊子抄錄幾份留下來,很多農人不會那樣為難。


    所以紀煬在的時候,定是知無不言,幾趟下來,別說他了,跟著的平安,玉縣丞,捕快衛峰衛藍,也成了解答問題的好手。


    了解的情況裏,各家從八月初五左右開始動手製作土化肥,如今八月下旬,各家化肥基本都能用了,現在已經用在各家菜地上麵,估計不久就能看到成效。


    紀煬不是一定要在秋收的時候打擾他們,而是秋收過後,很快又要開始新一輪的耕作。


    提前製作好化肥,接下來的種植便會事半功倍,現在就是要搶時間,各家早點學會合理使用化肥,那接下來的增產必然有他們。


    同樣的辛苦,卻多了回報,誰都願意的。


    所以各個村子隻有歡迎的份,秋收累,做肥料累,可想想之後的收獲,什麽疲憊都沒了!


    紀煬從上集村出來,不少村民自發過來送,看向紀煬的眼神根本不像看什麽官老爺,反而像是看神農轉世的神人一般。


    畢竟田地施不施肥,真的是兩種樣子,他們越做化肥,動力就越足。


    不過各村裏的問題也比較多。


    其中最嚴重的便是製肥材料不夠。


    人畜糞便也好,各種落葉桔梗也好,這些都是有限的,現在各家門前的落葉都不讓別人碰。


    可這對土地需要的化肥來說,實在不夠,還有很大缺口。


    如果是一畝肥力比較足的良田,那一畝地一年使用兩千斤化肥,那就差不多了。


    但換成貧瘠的土地,肥料的使用至少翻一倍,那便是四千斤。


    所以說各家怎麽湊,都是缺肥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