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說他令人咋舌的功績。
若不是他做得實在好,胃口又實在大。
他們這行人,根本不會出現在這裏。
“紀知縣,既如此,你也帶我們在扶江縣四處逛逛,此也是你年末考核的一部分。”常平使笑著道,“走吧。”
紀煬點頭:“全聽大人的。”
不就是開始視察嗎?他還真不怕!
潞州城來的人浩浩蕩蕩一群人,悄然分成三撥。
一撥由紀煬帶著去各處查看情況,其他兩撥分別去往扶江縣西,扶江縣東。
淩縣尉顯然發現這番動作,紀煬稍稍抬手,低聲道:“不用管,讓他們看。”
“扶江縣任由他們看。”
等對上常平使大人目光,紀煬坦然一笑,他可是最不怕別人查的。
再說,這不是已經開了個好頭。
紀煬已經感覺到,他想要的東西,已經向他招手了!
第40章
“扶江縣新修水渠有兩處, 人力用的是每年規定勞役,銀錢支用的是府衙賬目。不曾讓兩村百姓多出一毫。”
“因葫蘆作坊所種的大片葫蘆田, 其實並未報在開荒數目裏, 其實應當算上,這也是不小的功績。”
“那邊也修了水利,不過是由當地裏長跟村人們搭建, 十分簡易,但為了讓葫蘆長得更好,所以各家都有幫忙。此處也並未上報。”
“淩家湖化肥作坊確有此事, 村裏通力合作,如今除開應得銀錢, 還會格外優待村中婦孺老人。”
“賺的銀錢一年過千兩, 扶江縣衙門隻收山澤稅, 其他銀錢全都用來修路, 剩下的銀錢則給村裏修繕房屋, 紀知縣並未沾染分毫。”
“至今扶江縣百姓使用化肥,還是由縣衙墊付, 之後用人力或者錢糧來還, 都不曾有利息。這個銀錢紀知縣也不過手。”
“玉家湖到常華縣的官道, 紀知縣也沒出過錢, 也沒要過銀子。”
“今年扶江縣一共新添三十多頭耕牛,上百農具。糧食增產確有其事,如今田地裏的白菜都比其他地方長得好。”
“各村百姓無不誇讚紀知縣, 還說他待人溫和。”
“我這邊倒是有一點埋怨。”
派去探查消息的小吏這話一說,潞州城來的官員全都看向他。
方才聽了那麽多誇讚, 總覺得不真實, 終於要有點埋怨了?
眾人立刻打起精神。
“好像是因為這次冬日授課的事, 縣衙隻招收兩百人,許多人都沒報上名。”
???
這算埋怨?
確實算埋怨,但豈不更證實了,他們所看到的冬日授課,並非糊弄事。
而是巡查開始前就已經在做。
至於安置房屋不好的人戶找地方過冬,修繕破損房屋,再救濟家中有嬰兒有老人的人戶。
鋤強扶弱,尊老愛幼。
無論從哪方麵講,都沒問題。
在扶江縣五天時間,越了解越覺得紀煬無可挑剔。
就算是他們過來做這知縣,也未必能有紀煬做得好。
不是未必,是肯定。
這一件件的,他們當知縣的時候,也做不到啊。
聽聞他今年冬祭,還打算帶著扶江縣種田極好的幾戶人家,去墨子山祭拜兵士。
連祭祀這種事都顧慮周全,好像沒什麽不好的。
祭拜兵士,更是讓人心生敬仰。
至於厚著臉皮,沒事就要提官學,就不是什麽大事了。
若每個知縣都能做到如此這般,要個官學又算什麽。
陛下知道了,都要賞賜他的。
眾人一時沉默,常平使跟布政使兩人讓其他人退下。
情況他們大概清楚,接下來便是商議此次巡查怎麽評定的事。
對比前兩個縣城,那兩個隻能說沒有什麽大錯,但也沒什麽功績。
來到扶江縣,卻是格外不同的景象。
他們所聞所看,全都讓人震驚,許多東西紀煬甚至沒寫到公文裏。
別人的公文多數會誇大一番。
紀煬這邊反而要壓一壓,否則顯得不太真實。
天下間唯獨他了。
這會讓其他人離開,他們兩人要好好商議。
這一行人當中,隻有他們兩個知道紀煬的家世,更因如此,所以心裏的震撼要比旁人多得多。
布政使率先開口:“紀煬此時不簡單。”
“都說富貴人家的子弟更嬌氣些,他怎麽不同?”常平使一時疑惑。
布政使卻道:“他母親早亡,母親家族也早沒了。他父親伯爵老爺側室強悍,母家又得力。”
“如此的處境,他像個外人。”
“也難免會以後這樣的性子。”
“估計離開汴京,這才有機會施展拳腳。”常平使歎氣,又看向同僚。
他這位同僚家族都在汴京,雖是自己副手,但他依舊客氣。
“不偏幫任何一方,把此事原原本本呈上去可好?反正潞州離汴京這樣遠,那邊的手也伸不到這裏。”布政使雖是詢問,但意思已經很明顯。
不管汴京到底如何,跟他們這個偏遠小州沒什麽幹係。
他們也不忍讓這個良才埋沒,更不會用這件事去討伯爵府的好。
一個權勢日漸沒落的伯爵府,是比不上有如此身份,又如此強幹的能才。
說不得,以後還要靠紀煬幫扶。
兩人對視一笑,對扶江縣的事情已經做下決斷。
同樣還在做決斷的,還有外麵的兩個書生模樣打扮之人。
他們兩人站在扶江縣新修官學門前,
官學主體大致完工,裏麵的桌椅書櫃還未安置,所以大門也沒關,扶江縣民風淳樸,門關不關都行。
個子稍高那個渾身透著不滿,抱怨道:“這就是扶江縣?知州大人還想把我們調到這裏來教學?”
稍矮那個則拍拍新修的官學:“你看,這官學不是修得還不錯,雖說房屋少了些,但用料都不錯。”
“之前知州大人還說,他們官學還沒修,可能要到年後動工,如今看看他們早就有準備了。”
“你願意來這裏?沒看到窮鄉僻壤,最近是發展可以,但跟潞州城官學比,差得太遠了。”
“說得也對,可那邊官學,夫子們排著隊想去教學,可這裏卻無一人。”稍矮的夫子笑道,“在那邊我也隻是個候補先生,還不如來這裏試試。”
“你倒是豁達,可此地知縣買官得的官位,做個知縣也是到頭了。”
這兩人便是知州安排隨行的夫子,讓他們先看看扶江縣。
如果這邊巡查的結果還算滿意,那開春後潞州便撥錢過來修官學,兩人也會被派過來當夫子。
兩人跟著走了一圈,自然知道,扶江縣的政績確實不錯,此處也適合修官學。
可太窮了。
跟其他地方比,還是窮。
不過稍矮的劉平原夫子顯然已經認命,甚至自得其樂,開始跟同僚分院子。
“其實想到那些在府衙上冬課的百姓,教學也有動力。”
“當然,能留在潞州官學自然更好。”
雖說他們目不識丁,但他們都想學,這對一個當夫子的人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
兩人說話間,隻聽官學大門有所響動,等他們出門,便看到紀知縣走了進來。
進來之時,身後的捕快還抬著桌椅等物。
紀煬見到他們,麵上帶著驚喜:“長官們辛苦了,竟然已經到了此處。”
“不用叫我們長官,我名叫劉平原,稱一句平原即可。”
“原來是平原兄。”紀煬笑道,另一人並未介紹,紀煬拱拱手,算是見禮。
另一邊則繼續招呼手下搬東西進來。
紀煬繼續道:“官學剛修繕好,許多東西都未備齊,不少東西想買,也有些無從下手。”
劉平原回道:“官學的東西極為瑣碎,確實不好購齊。”
他們兩人說話,另一人已經離開,不過劉平原還是說道:“像這書櫃,就太小了些,而且支撐不夠。”
“如果是小孩子在這,容易有危險。需得下座沉,上麵輕。”
等紀煬跟劉平原從官學出來。
若不是他做得實在好,胃口又實在大。
他們這行人,根本不會出現在這裏。
“紀知縣,既如此,你也帶我們在扶江縣四處逛逛,此也是你年末考核的一部分。”常平使笑著道,“走吧。”
紀煬點頭:“全聽大人的。”
不就是開始視察嗎?他還真不怕!
潞州城來的人浩浩蕩蕩一群人,悄然分成三撥。
一撥由紀煬帶著去各處查看情況,其他兩撥分別去往扶江縣西,扶江縣東。
淩縣尉顯然發現這番動作,紀煬稍稍抬手,低聲道:“不用管,讓他們看。”
“扶江縣任由他們看。”
等對上常平使大人目光,紀煬坦然一笑,他可是最不怕別人查的。
再說,這不是已經開了個好頭。
紀煬已經感覺到,他想要的東西,已經向他招手了!
第40章
“扶江縣新修水渠有兩處, 人力用的是每年規定勞役,銀錢支用的是府衙賬目。不曾讓兩村百姓多出一毫。”
“因葫蘆作坊所種的大片葫蘆田, 其實並未報在開荒數目裏, 其實應當算上,這也是不小的功績。”
“那邊也修了水利,不過是由當地裏長跟村人們搭建, 十分簡易,但為了讓葫蘆長得更好,所以各家都有幫忙。此處也並未上報。”
“淩家湖化肥作坊確有此事, 村裏通力合作,如今除開應得銀錢, 還會格外優待村中婦孺老人。”
“賺的銀錢一年過千兩, 扶江縣衙門隻收山澤稅, 其他銀錢全都用來修路, 剩下的銀錢則給村裏修繕房屋, 紀知縣並未沾染分毫。”
“至今扶江縣百姓使用化肥,還是由縣衙墊付, 之後用人力或者錢糧來還, 都不曾有利息。這個銀錢紀知縣也不過手。”
“玉家湖到常華縣的官道, 紀知縣也沒出過錢, 也沒要過銀子。”
“今年扶江縣一共新添三十多頭耕牛,上百農具。糧食增產確有其事,如今田地裏的白菜都比其他地方長得好。”
“各村百姓無不誇讚紀知縣, 還說他待人溫和。”
“我這邊倒是有一點埋怨。”
派去探查消息的小吏這話一說,潞州城來的官員全都看向他。
方才聽了那麽多誇讚, 總覺得不真實, 終於要有點埋怨了?
眾人立刻打起精神。
“好像是因為這次冬日授課的事, 縣衙隻招收兩百人,許多人都沒報上名。”
???
這算埋怨?
確實算埋怨,但豈不更證實了,他們所看到的冬日授課,並非糊弄事。
而是巡查開始前就已經在做。
至於安置房屋不好的人戶找地方過冬,修繕破損房屋,再救濟家中有嬰兒有老人的人戶。
鋤強扶弱,尊老愛幼。
無論從哪方麵講,都沒問題。
在扶江縣五天時間,越了解越覺得紀煬無可挑剔。
就算是他們過來做這知縣,也未必能有紀煬做得好。
不是未必,是肯定。
這一件件的,他們當知縣的時候,也做不到啊。
聽聞他今年冬祭,還打算帶著扶江縣種田極好的幾戶人家,去墨子山祭拜兵士。
連祭祀這種事都顧慮周全,好像沒什麽不好的。
祭拜兵士,更是讓人心生敬仰。
至於厚著臉皮,沒事就要提官學,就不是什麽大事了。
若每個知縣都能做到如此這般,要個官學又算什麽。
陛下知道了,都要賞賜他的。
眾人一時沉默,常平使跟布政使兩人讓其他人退下。
情況他們大概清楚,接下來便是商議此次巡查怎麽評定的事。
對比前兩個縣城,那兩個隻能說沒有什麽大錯,但也沒什麽功績。
來到扶江縣,卻是格外不同的景象。
他們所聞所看,全都讓人震驚,許多東西紀煬甚至沒寫到公文裏。
別人的公文多數會誇大一番。
紀煬這邊反而要壓一壓,否則顯得不太真實。
天下間唯獨他了。
這會讓其他人離開,他們兩人要好好商議。
這一行人當中,隻有他們兩個知道紀煬的家世,更因如此,所以心裏的震撼要比旁人多得多。
布政使率先開口:“紀煬此時不簡單。”
“都說富貴人家的子弟更嬌氣些,他怎麽不同?”常平使一時疑惑。
布政使卻道:“他母親早亡,母親家族也早沒了。他父親伯爵老爺側室強悍,母家又得力。”
“如此的處境,他像個外人。”
“也難免會以後這樣的性子。”
“估計離開汴京,這才有機會施展拳腳。”常平使歎氣,又看向同僚。
他這位同僚家族都在汴京,雖是自己副手,但他依舊客氣。
“不偏幫任何一方,把此事原原本本呈上去可好?反正潞州離汴京這樣遠,那邊的手也伸不到這裏。”布政使雖是詢問,但意思已經很明顯。
不管汴京到底如何,跟他們這個偏遠小州沒什麽幹係。
他們也不忍讓這個良才埋沒,更不會用這件事去討伯爵府的好。
一個權勢日漸沒落的伯爵府,是比不上有如此身份,又如此強幹的能才。
說不得,以後還要靠紀煬幫扶。
兩人對視一笑,對扶江縣的事情已經做下決斷。
同樣還在做決斷的,還有外麵的兩個書生模樣打扮之人。
他們兩人站在扶江縣新修官學門前,
官學主體大致完工,裏麵的桌椅書櫃還未安置,所以大門也沒關,扶江縣民風淳樸,門關不關都行。
個子稍高那個渾身透著不滿,抱怨道:“這就是扶江縣?知州大人還想把我們調到這裏來教學?”
稍矮那個則拍拍新修的官學:“你看,這官學不是修得還不錯,雖說房屋少了些,但用料都不錯。”
“之前知州大人還說,他們官學還沒修,可能要到年後動工,如今看看他們早就有準備了。”
“你願意來這裏?沒看到窮鄉僻壤,最近是發展可以,但跟潞州城官學比,差得太遠了。”
“說得也對,可那邊官學,夫子們排著隊想去教學,可這裏卻無一人。”稍矮的夫子笑道,“在那邊我也隻是個候補先生,還不如來這裏試試。”
“你倒是豁達,可此地知縣買官得的官位,做個知縣也是到頭了。”
這兩人便是知州安排隨行的夫子,讓他們先看看扶江縣。
如果這邊巡查的結果還算滿意,那開春後潞州便撥錢過來修官學,兩人也會被派過來當夫子。
兩人跟著走了一圈,自然知道,扶江縣的政績確實不錯,此處也適合修官學。
可太窮了。
跟其他地方比,還是窮。
不過稍矮的劉平原夫子顯然已經認命,甚至自得其樂,開始跟同僚分院子。
“其實想到那些在府衙上冬課的百姓,教學也有動力。”
“當然,能留在潞州官學自然更好。”
雖說他們目不識丁,但他們都想學,這對一個當夫子的人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
兩人說話間,隻聽官學大門有所響動,等他們出門,便看到紀知縣走了進來。
進來之時,身後的捕快還抬著桌椅等物。
紀煬見到他們,麵上帶著驚喜:“長官們辛苦了,竟然已經到了此處。”
“不用叫我們長官,我名叫劉平原,稱一句平原即可。”
“原來是平原兄。”紀煬笑道,另一人並未介紹,紀煬拱拱手,算是見禮。
另一邊則繼續招呼手下搬東西進來。
紀煬繼續道:“官學剛修繕好,許多東西都未備齊,不少東西想買,也有些無從下手。”
劉平原回道:“官學的東西極為瑣碎,確實不好購齊。”
他們兩人說話,另一人已經離開,不過劉平原還是說道:“像這書櫃,就太小了些,而且支撐不夠。”
“如果是小孩子在這,容易有危險。需得下座沉,上麵輕。”
等紀煬跟劉平原從官學出來。